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corona mortis血管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禄科 赵渝 +1 位作者 孙善全 刘佶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发生率及其毗邻关系,为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解剖经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51具(男37具、女14具),均进行双侧解剖,共102侧,观... 目的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发生率及其毗邻关系,为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解剖经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51具(男37具、女14具),均进行双侧解剖,共102侧,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与髂外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测量corona mortis血管外缘到耻骨联合的距离。结果在51例(102侧)标本中,有39例(66侧)标本至少存在1条或1条以上的吻合支,发生率为76.5%(39/51);该血管均跨过耻骨上支表面后向内下方向进入闭孔内,corona mortis血管至耻骨联合的平均距离:男性为(52.00±12.29)mm,女性为(55.39±11.86)mm。两侧corona mortis血管发生率以及到耻骨联合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发生率以及到耻骨联合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ona mortis血管出现率高,发生率为76.5%,行径均跨越耻骨上支表面,在涉及到腹股沟入路手术时应注意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髂血管 闭孔血管 corona mortis血管
原文传递
改良Stoppa入路死亡冠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朝晖 刘华武 +2 位作者 何波涌 刘小龙 熊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髂外和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在耻骨上支区的吻合支(死亡冠)解剖学特点,为提高骨盆髋臼前路手术操作安全性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模拟改良Stoppa入路对12具国人成人尸体标本共24侧半骨盆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死...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髂外和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在耻骨上支区的吻合支(死亡冠)解剖学特点,为提高骨盆髋臼前路手术操作安全性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模拟改良Stoppa入路对12具国人成人尸体标本共24侧半骨盆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死亡冠血管的出现率、直径大小、长度及其至耻骨联合和髂耻隆起的距离。结果87.5%(21侧)耻骨上支表面存在死亡冠血管,其中62.5%(15侧)为静脉型,8.3%(2侧)为动脉型,16.7%(4侧)为混合动静脉型。死亡冠血管的长度平均32.1(24.1~40.6)mm,直径平均2.5(2.0~3.7)mm。死亡冠血管至耻骨联合距离平均54.9(47.8~63.8)mm,至髂耻隆起距离平均20.3(6.2~35.0)mm。死亡冠血管紧贴耻骨上支,移动度小。结论死亡冠血管出现率高,变异度大,以静脉型为主。移位骨盆前环髋臼骨折及前入路手术时易损伤死亡冠血管,应注意其存在并妥善处理,推荐骨膜下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冠 改良STOPPA入路 解剖学 吻合支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Corona Mortis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国庆 芮敏 +2 位作者 独行业 殷小军 张云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 目的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及走行情况,比较该动脉在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半骨盆发生率是否有差异,测量该动脉直径、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以及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计算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面垂直距离的比值。结果224侧半骨盆中,共发现40条CMOR动脉,发生率17.86%(40/224);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9.12%(26/136)、15.91%(14/88),左、右侧发生率分别为16.07%(18/112)、19.64%(22/1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5、0.487,P值均>0.05)。CMOR动脉直径为(2.01±0.34)mm;该动脉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为(3.41±1.22)mm;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为(58.34±6.42)mm,男性(55.15±3.25)mm、女性(64.26±6.69)mm,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1);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垂直距离的比值为0.38±0.04,男性0.36±0.03、女性0.42±0.0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P<0.01)。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准确地构建出CMOR动脉的三维模型,并对其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有助于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指导术中入路,降低损伤CMOR动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corona mortis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耻骨后血管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子畅 王学虎 +2 位作者 赵渝 宋伟 范高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明确耻骨后血管的解剖特点、类型和死亡冠血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耻骨后区血管的解剖特点。结果126例患者共163侧血管,动脉型52侧(31.9%),静脉型89侧(54.6%),小血管丛型22... 目的明确耻骨后血管的解剖特点、类型和死亡冠血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耻骨后区血管的解剖特点。结果126例患者共163侧血管,动脉型52侧(31.9%),静脉型89侧(54.6%),小血管丛型22侧(13.5%);走行主要为Ⅰ型(52.1%)、Ⅲ型(18.4%)和Ⅳ型(28.8%)。在37例双侧疝中,仅8例血管类型一致。动脉型在不同性别、疝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型在右侧的发生率高于左侧(P<0.05)。静脉型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在斜疝中的发生率高于直疝、股疝(P<0.05),在左右两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丛型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在斜疝中的发生率高于直疝、股疝(P<0.05),在左侧的发生率高于右侧(P<0.05)。结论耻骨后区的血管形式多样,以静脉型血管为主,且死亡冠血管的发生率较高。动脉型主要为Ⅰ型,在不同性别与疝类型中的分布没有差别,右侧的动脉型血管出现概率高于左侧。静脉型以Ⅰ型和Ⅳ型为主,其与小血管丛型更容易在男性及斜疝患者中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 死亡冠血管 静脉型 动脉型 出血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 被引量:3
5
作者 付召军 魏健 +3 位作者 杨玉辉 李敏龙 田晓军 胡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 目的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住院期间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前行CT检查,对死冠血管存在情况及数据进行采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6侧腹股沟疝(直疝21侧,斜疝35侧),死冠血管出现率58.9%(33/56),距离耻骨联合中点水平距离为(54.4±6.9)mm,动脉直径为(2.2±0.8)mm,明显小于静脉直径[(2.8±1.1)mm,P<0.05]。在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斜疝(P<0.05)。男性患者死冠动静脉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高,血管直径更大,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男性出现率高于女性;该血管参与构成腹股沟区血供,能减缓该区域腹壁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冠血管 腹腔镜 CTA 腹股沟疝 出现率
下载PDF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 of Corona Mortis in the Anterior Approaches of Pelvis in Sudanese Patient
6
作者 Azer Abbas Mohamed Hamid Awadelseid Mohamed Alfath Abdalgaw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3期85-95,共11页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Corona Mortis is an abnormal blood vessels connecti</span><span>ng</span><span> Between obturator and external iliac systems ...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Corona Mortis is an abnormal blood vessels connecti</span><span>ng</span><span> Between obturator and external iliac systems of vessels and inferior epigastric vessels. It is located behind the superior public ramus at a variable distance from the symphysis pubis. Orthopaedic surgeons and obestitrtion found these vessels in the field of surgery. So displaced fractures or iatrogenic injury, can cause life threatening bleeding and hence these vascular anomalies are referred to us crown of death. The bulk of the studies about the corona mortise were conducted in the cadavers or </span><b><span>3D</span></b><span> </span><b><span>CT</span></b><span> angiography and there</span><span> was</span><span> n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bout corona mortise in Sud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corona mortis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 in the anterior approaches to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 in Sudanese patient. </span><b><span>Methodology:</span></b><span> Hospital based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patients sustaining anterior pelvic anterior acetabulum fracture and underwent open reduct</span><span>i</span><span>on internal fixation by reconstruction plat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Bahri Teaching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Through the most common anterior approaches to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 (Stoppa-modified stoppa-ilioinguinal), done by single surgeon and fulfil data sheet intra</span><span>-</span><span>operatively.</span><span> </span><b><span>Results:</span></b><span> In a total of 30 pelvic halves coro</span><span>na mortis was detected in 13 patients (43%).The Majority in the</span><span> Rt.hemipelvies 7</span><span> </span><span>(53.8%) specimens: arterial 4</span><span>/</span><span>13 (30.8%), venous 1</span><span>/</span><span>13 (7.7%) and both arterial and venous in 8</span><span>/</span><span>13 (61.5%) specimens respectively.</span><span> </span><span>Of these (53.9%) had a large Diameter ></span><span> </s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 mortis Anterior Approaches PELVIS
下载PDF
Stoppa入路死亡冠的临床解剖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超 李奎 +4 位作者 曹鹏克 栾丰年 崔冰 宁宇 张冰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Stoppa入路死亡冠血管(corona mortis)的临床解剖学情况。方法模拟改良的Stoppa入路技术,选取2016年1月至3月6具成人尸体标本(12侧半骨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学分析。在完成相关资料分析之后,比较调查死亡冠血...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Stoppa入路死亡冠血管(corona mortis)的临床解剖学情况。方法模拟改良的Stoppa入路技术,选取2016年1月至3月6具成人尸体标本(12侧半骨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学分析。在完成相关资料分析之后,比较调查死亡冠血管的出现率、死亡冠血管的长度、死亡冠血管的直径大小以及死亡冠血管到耻骨联合以及髂耻隆起之间的距离等情况。结果有10侧死亡冠血管存在,发生率为83.33%,其中动脉型9.4%,静脉型61.8%,混合型28.8%。死亡冠的长度为(32.1±2.6)mm,直径(2.5±0.1)mm,死亡冠血管至髂耻隆起距离(20.3±2.0)mm,至耻骨联合距离(54.9±3.0)mm,死亡冠血管紧贴耻骨支移动度不大。结论死亡冠血管的出现率和变异度较高,最好实施骨膜下剥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ppa入路 死亡冠 解剖学 吻合支
原文传递
单纯耻骨支骨折导致死亡冠血管损伤1例
8
作者 辛汉龙 梁军波 +3 位作者 杨洋 陈忠义 洪华兴 张琪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74-676,共3页
患者,男,88岁,不慎从约1 m高的楼梯上摔下,伤后即感右髋剧烈疼痛,并且出现站立行走困难,遂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最初评估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血压169/88 mm Hg,心率100次/分),右侧耻骨支压痛阳性,术前骨盆正位X线片提示右侧单... 患者,男,88岁,不慎从约1 m高的楼梯上摔下,伤后即感右髋剧烈疼痛,并且出现站立行走困难,遂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当地医院最初评估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血压169/88 mm Hg,心率100次/分),右侧耻骨支压痛阳性,术前骨盆正位X线片提示右侧单纯的耻骨上支骨折(图1a)。3 h后因下腹部肿物胀痛、进行性少尿、心动过速(110次/分)、血压进行性下降(81/56 mm Hg)并出现休克急诊转至我院。转入我院后,急诊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护、导尿、输血补液等支持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支骨折 死亡冠 骨盆骨折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死冠血管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健 付召军 +2 位作者 杨玉辉 张陈 冯会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对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死冠血管进行解剖,分析其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 45例腹股沟疝患者总共52侧腹股沟... 目的对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死冠血管进行解剖,分析其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 45例腹股沟疝患者总共52侧腹股沟疝(直疝15侧,斜疝37侧)中,死冠血管出现率为61.5%(32/52),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明显高于静脉出现率〔46.2%(24/52)比34.6%(18/52),P<0.05〕。耻骨吻合支上缘部位水平距离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在死冠动脉和死冠静脉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5.2)mm比(54±5.7)mm,t=0.076,P>0.05〕。死冠动脉直径明显小于死冠静脉直径〔(3.2±0.3)mm比(3.4±0.4)mm,t=2.231,P<0.05〕。2男性患者的死冠动脉、静脉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P<0.05),腹壁厚度更小(P<0.05),死冠血管直径更大(P<0.05)。3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其在斜疝中的出现率(P<0.05)。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其在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出现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的腹股沟疝发病年龄大于女性患者,推断该血管可能对于影响腹壁退化有一定关系,对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中对死冠血管的定位及规避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冠血管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 出现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