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2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PM2. 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85
1
作者 李红 彭良 +5 位作者 毕方 李陵 鲍捷萌 李俊玲 张浩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3-1778,共16页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臭氧 耦合机制 协同控制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概念及研究框架 被引量:173
2
作者 姚建国 杨胜春 +2 位作者 王珂 杨争林 宋晓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12,共7页
开放互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源网协调和互动用电等局部方面,缺乏对未来电源、电网、负荷复杂互动环境下电网运行控制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性研究。文中提出"源—网—荷"互动的概念并讨论了互动内... 开放互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源网协调和互动用电等局部方面,缺乏对未来电源、电网、负荷复杂互动环境下电网运行控制的整体思考和系统性研究。文中提出"源—网—荷"互动的概念并讨论了互动内涵,认为电源、负荷与电网三者之间应进行协调互动以提高电网功率动态平衡能力。在分析实现"源—网—荷"互动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源—网—荷"互动运行控制的研究框架,包括基础理论、复杂互动特性分析、复杂互动行为建模、互动能力辨识、电网互动安全运行分析理论与方法、柔性互动协调控制策略与技术等6个方向,并结合需求对各个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荷”互动 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 柔性负荷 互动行为建模 互动能力辨识 安全分析 协调控制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51
3
作者 李兴源 曾琦 +1 位作者 王渝红 张英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25-3037,共13页
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实现新能源并网和直流电网的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化输电网络的关键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是影响输电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实现新能源并网和直流电网的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化输电网络的关键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是影响输电系统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线及控制方式,着重分析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协调控制和功率优化控制的主要方法。然后讨论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附加控制的多种方法,并分析了风电接入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最后对未来直流电网构建中柔性直流输电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拓扑结构 系统控制 协调控制 附加控制 阻尼控制 风电并网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136
4
作者 肖浩 裴玮 孔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14,55,共8页
微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是消纳间歇性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传统基于潮流断面信息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案易出现机组调节响应不及时、计划跟踪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多时间尺度协调调度方法。在日... 微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是消纳间歇性分布式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传统基于潮流断面信息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案易出现机组调节响应不及时、计划跟踪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多时间尺度协调调度方法。在日前调度阶段,综合考虑电价峰谷差、储能寿命及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建立了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最优经济调度模型。在日内调度阶段,为应对可再生能源日前预测误差带来的联络线功率波动,同时为确保储能满足日运行能量平衡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MPC的日内滚动优化校正策略。采用有限时间窗内的滚动优化调度代替传统单断面优化调度,提前感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联络线计划的变化从而对机组出力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时域滚动和系统实时状态的反馈校正,更大限度地消除了微电网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确保了日前计划的合理性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某示范微电网为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微网) 模型预测控制 经济调度 多时间尺度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多代理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4
5
作者 章健 艾芊 王新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80-82,87,共4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微电网控制框架,建立了以上级电网Agent、微电网Agent、元件Agent组成的3层多代理控制系统,并对其中各Agent的具体功能及其协调策略进行了讨论。仿真算例验证了MAS可以通过对各Agent之间的协调控制达到... 提出了一个基于多代理系统(MAS)的微电网控制框架,建立了以上级电网Agent、微电网Agent、元件Agent组成的3层多代理控制系统,并对其中各Agent的具体功能及其协调策略进行了讨论。仿真算例验证了MAS可以通过对各Agent之间的协调控制达到能量的灵活调度,并保持微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代理系统(MAS) 微电网 协调控制 分布式能源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下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 被引量:103
6
作者 尤毅 刘东 +2 位作者 钟清 潘飞 余南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198,203,共8页
间歇式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配电网的优化调度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动配电网是实现未来配电网集成间歇式新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文中重点研究了正常态下主动配电网的多时间尺度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包括长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全... 间歇式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给配电网的优化调度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动配电网是实现未来配电网集成间歇式新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文中重点研究了正常态下主动配电网的多时间尺度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框架,包括长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控制和短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优潮流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算法和基于功率控制误差的主动配电网区域自治控制算法。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多时间尺度下的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技术的自趋优特性以及其用于主动配电网实时调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多时间尺度 分布式电源 协调控制 全局优化 区域自治
下载PDF
独立交流微网中电池储能与柴油发电机的协调控制 被引量:96
7
作者 郭力 富晓鹏 +1 位作者 李霞林 王成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70-78,12,共9页
在独立交流微网系统内,柴油发电机和电池储能之间的协调控制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利用电池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提出了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电池的协调控制方法。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时,通过在储能系统传统下垂控制中引入辅助功率控... 在独立交流微网系统内,柴油发电机和电池储能之间的协调控制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利用电池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提出了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电池的协调控制方法。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时,通过在储能系统传统下垂控制中引入辅助功率控制信号,防止柴油机长时过流引起的系统崩溃,提高了系统稳定性。针对微网内主电源从储能系统转为柴油发电机或者从柴油发电机转为储能系统时的短时停电问题,提出了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电池双主电源的无缝切换控制策略。最后利用PSCAD仿真软件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微网系统 电池储能 柴油发电机 协调控制 无缝切换
下载PDF
直接能量平衡法(DEB)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被引量:69
8
作者 李希武 《中国电力》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69,共5页
从单元机组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出发,介绍DEB协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基础概念和主要特性,通过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阐述单向解耦、主蒸汽压力稳定性和负荷适应性的机理,认为DEB这一控制策略是火电厂自动化的基础,对于保证机... 从单元机组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出发,介绍DEB协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基础概念和主要特性,通过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阐述单向解耦、主蒸汽压力稳定性和负荷适应性的机理,认为DEB这一控制策略是火电厂自动化的基础,对于保证机组稳定、可靠、安全经济运行,提高利用率和延长寿命都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协调控制系统 直接能量平衡法 热量信号
下载PDF
协调二级电压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郭庆来 孙宏斌 +2 位作者 张伯明 吴文传 李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9-24,共6页
总结了协调二级电压控制(CSVC)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CSVC模型。在优先考虑中 枢母线电压偏差最小的前提下,利用多余的控制自由度保证本区域发电机运行在无功裕度更大、出 力更均衡的状态。仿真结果显示在分级电压控制体系中,如果... 总结了协调二级电压控制(CSVC)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CSVC模型。在优先考虑中 枢母线电压偏差最小的前提下,利用多余的控制自由度保证本区域发电机运行在无功裕度更大、出 力更均衡的状态。仿真结果显示在分级电压控制体系中,如果二级控制环节采用所提出的CSVC 模型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裕度。基于该CSVC模型的二级电压控制模块已经在国内某 省级电网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电压控制 二级电压控制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多源/多负荷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88
10
作者 张学 裴玮 +3 位作者 邓卫 屈慧 沈子奇 赵振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5553-5562,共10页
低压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传统控制方法在不同工作模式将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存在偏差,对恒功率负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起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 低压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传统控制方法在不同工作模式将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存在偏差,对恒功率负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起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地信息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方法。详细分析并网运行、变流器限流运行以及孤岛运行模式下的能量管理、切换条件和协调控制方法。在系统孤岛运行模式下采用一种开环桨距角控制方法并结合恒压控制,消除直流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最后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桨距角控制 并网变流器 恒功率负载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66
11
作者 杨卫东 徐政 韩祯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7,共5页
介绍了大扰动下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如换相失败后直流输电系统的恢复、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功角及电压稳定性、直流控制器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直流功率调制等。回顾了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功角
下载PDF
掘锚一体化高效掘进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80
12
作者 王虹 王建利 张小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1-2030,共10页
为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提出了掘锚一体化高效掘进的概念,指出高预应力锚固理论、空顶区顶板稳定控制理论、软岩流变理论、松动圈理论和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方法等是掘锚一体机高效掘进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发现了高效掘... 为提高巷道掘进效率,提出了掘锚一体化高效掘进的概念,指出高预应力锚固理论、空顶区顶板稳定控制理论、软岩流变理论、松动圈理论和锚杆支护动态信息设计方法等是掘锚一体机高效掘进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发现了高效掘进围岩破坏变形规律和低比能耗高效截割的有关规律。针对综掘工艺平行作业率低的难题,攻克了高效掘进系统集成配套技术,创新研制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跨骑式锚杆钻车和柔性连续运输系统等装备,构建掘进、支护、运输、除尘等工序的同步作业线,掘支运平行作业时间由25%~35%增至50%~70%。攻克了掘锚一体化技术和全宽截割技术,研制了国产掘锚一体机,优化了截割功率、空顶距、接地比压,行走采用千伏级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解决了国外设备截割能力不足、适应性差等难题,研制了双驱动高速合流重型截割减速器,实现截割功率达340 kW,研制前探式临时支护,将临时支护空顶距由1 m减至0.4 m,研制宽型履带底盘,整机接地比压由0.28 MPa降至0.2 MPa;针对锚杆支护与转载运输平行作业的难题,攻克了空间多维度同步支护技术,研制了锚杆转载机和跨骑式锚杆钻车等设备,通过多组钻机实现多排多臂分段平行支护,掘进工作面采用低密度强力锚杆支护控制顶板,后部同步实施增强永久支护,形成“前疏后密,快速推进”协同支护体系;攻克了多钎杆钻孔自动接续技术,钎杆由机械手自动续装、由钎杆仓存储,解决了锚索钻装不连续的技术难题;针对胶带长距离搭接的难题,研制出柔性连续运输系统,设计了位姿锁定的蛇形关节架体、偏置摆动式油气悬挂、具有减摩降阻机构的迈步式自移机尾、穿梭动力站等核心部件,实现小半径90°转弯和150 m往复搭接、连续转载;针对高效掘进粉尘防治的难题,提出了固液气三幕组合控尘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锚一体化 快速掘进 同步支护 连续运输 协同控制
下载PDF
煤矿智能快掘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78
13
作者 王虹 王步康 +1 位作者 张小峰 李发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68-2083,共16页
掘进智能化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智能快掘技术是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客观需求,是解决采掘失衡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作业呈现作业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序多、安全性差等问题,智能掘进主要面... 掘进智能化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智能快掘技术是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客观需求,是解决采掘失衡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作业呈现作业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序多、安全性差等问题,智能掘进主要面临掘进单机装备完备性、可靠性和能力不足、围岩时效控制技术薄弱、掘进工序高效协同和掘进装备群的智能化协作技术欠缺三大难题。针对智能掘进保障性技术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掘进设备可靠性、巷道围岩状态在线感知、巷道围岩时效控制、低比能耗高效截割、掘进粉尘综合防治5类智能掘进保障技术;基于掘支运一体化技术,提出了以“边缘感知、平台决策、设备执行、远程运维”4个维度的智能掘进系统基本架构,分析和讨论了掘锚(探)一体化、自动截割、智能支护、掘进导航、远程集控5种智能掘进关键技术;为扩大智能掘进核心技术支撑的覆盖面,针对不同掘进设备配套和不同煤层赋存条件,提出了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掘进机、双锚掘进机及5G+连续采煤机4种智能掘进模式,并在国能、中煤、山能、陕煤等集团得到推广应用;最后,提出巷道掘进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议,建议研究井下空间定位导航新技术、支护效果动态监测与支护工艺精确调整、掘锚一体机器人、掘进工作面高精度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掘进系统平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智能掘进 快速掘进 智能支护 自动截割 协同控制
下载PDF
660MW机组负荷-压力非线性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73
14
作者 刘吉臻 田亮 +1 位作者 曾德良 刘鑫屏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3-536,540,共5页
通过实验和对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1台660MW机组在50%~100%负荷范围内负荷/压力对象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和模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获得不同负荷/压力工作点时的线性化模型,并发现其增益、惯... 通过实验和对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1台660MW机组在50%~100%负荷范围内负荷/压力对象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和模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获得不同负荷/压力工作点时的线性化模型,并发现其增益、惯性、非最小相位特性随工作点变化.分析表明,机组负荷/压力模型的相对非线性度随工作点均匀变化;模型非线性对系统影响主要体现在燃料指令对机前压力增益和锅炉蓄热惯性的变化上.对模型非线性特性分析的结论,可以为协调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依据.现有协调控制系统中增益调度、发热量校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非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动态模型 非线性 火电机组 协调控制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71
15
作者 姚骏 廖勇 庄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8-92,107,共6页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可采用全功率双脉宽调制(PWM)变换器作为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并网电路,当风速变化时,双PWM变换器的直流链电压会随着PMSG输出功率的改变而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将不利于变换器功率器件的安全运行及整个发电系统...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可采用全功率双脉宽调制(PWM)变换器作为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的并网电路,当风速变化时,双PWM变换器的直流链电压会随着PMSG输出功率的改变而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将不利于变换器功率器件的安全运行及整个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结合永磁直驱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双PWM变换器协调控制策略。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该方案可显著提高风速变化时双PWM变换器的直流链电压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直驱 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 双脉宽调制(PWM)变换器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基于迭代PRONY算法的传递函数辨识 被引量:56
16
作者 徐东杰 贺仁睦 高海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辨识电力系统降阶线性模型的方法:通过迭代方法来提高传统Prony分析的精度,并利用特定的输入信号,使Prony分析可以进行传递函数辨识。将其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过程中传递函数的辨识,不仅可辨识出系统的降阶模型,... 该文介绍了一种辨识电力系统降阶线性模型的方法:通过迭代方法来提高传统Prony分析的精度,并利用特定的输入信号,使Prony分析可以进行传递函数辨识。将其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设计过程中传递函数的辨识,不仅可辨识出系统的降阶模型,同时还可估计系统的初始状态。由于这些传递函数中包含系统中其它机组及控制器的信息,故利用该方法进行PSS设计,便于实现多机协调控制,极大地扩展了此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范围。文中最后通过2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器 迭代PRONY算法 传递函数 辨识 降阶线性模型
下载PDF
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 被引量:63
17
作者 蔡斌 吴素农 +4 位作者 王诗明 吴文传 张伯明 张长林 周栋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1,共6页
针对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分析由离线分析向在线化发展的要求,将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电压安全分析、暂态安全分析和继电保护定值校核等子问题进行在线综合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能量管理系统和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数据平台的在线综... 针对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分析由离线分析向在线化发展的要求,将电力系统的静态安全分析、电压安全分析、暂态安全分析和继电保护定值校核等子问题进行在线综合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于能量管理系统和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数据平台的在线综合安全预警及协调预防控制分析系统,并提出了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安全评估体系,从综合安全预警的角度划分了电网的状态。该系统已在江西电网中得到应用,为运行人员由离线分析向在线分析、由“经验型”调度向“智能型”调度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电网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 预警 协调控制
下载PDF
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状态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设计 被引量:67
18
作者 李逢兵 谢开贵 +3 位作者 张雪松 汪科 周丹 赵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针对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采用适合大规模使用的混合储能交流应用模式系统结构及控制方式,通过高通滤波控制将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指令在各储能元件之间合理分配,提出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状态的超级电容状态调整方法以优化系统整体调节能力,就... 针对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采用适合大规模使用的混合储能交流应用模式系统结构及控制方式,通过高通滤波控制将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指令在各储能元件之间合理分配,提出基于锂电池充放电状态的超级电容状态调整方法以优化系统整体调节能力,就储能元件之间的过充过放保护和最大功率限制保护的协调控制进行详细讨论。通过PSCAD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超级电容 锂离子电池 高通滤波 功率分配 状态调整 协调控制
下载PDF
用于车辆稳定性控制的直接横摆力矩及车轮变滑移率联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余卓平 高晓杰 张立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4-848,共5页
设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控制策略和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滑移率分配算法并提出使横摆力矩控制和变滑移率控制协同工作的方法;最后通过转向盘的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工况验证制动力分配策略的正... 设计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控制策略和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滑移率分配算法并提出使横摆力矩控制和变滑移率控制协同工作的方法;最后通过转向盘的阶跃输入和正弦输入工况验证制动力分配策略的正确性和联合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稳定性控制 制动力分配 滑移率分配 协同控制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双馈感应发电机网侧和转子侧变换器的协同控制 被引量:62
20
作者 胡家兵 贺益康 +1 位作者 王宏胜 LIE X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104,共8页
建立了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网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交流输入电抗对瞬时有功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4种可供选择的网侧变换器协同控制目标。为了验证网侧、转子侧变换器协同... 建立了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网侧变换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交流输入电抗对瞬时有功功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4种可供选择的网侧变换器协同控制目标。为了验证网侧、转子侧变换器协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提出静止αβ坐标系中比例?谐振控制器,使网侧变换器正、负序电流无需分解调节,并构建了DFIG网侧变换器的不平衡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网侧、转子侧变换器协同控制策略可实现风电机组更为优化的不对称故障穿越(不间断)运行控制;所设计的网侧、转子侧变换器P-R电流控制方案不仅能够在稳态不平衡电网下提供精确的电流调节,而且在瞬态不平衡下体现优良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风力发电 双馈感应发电机 网侧变换器 协同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不对称故障穿越(不间断)运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