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薄膜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金观昌 于淼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4,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压电薄膜(PVDF)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它包括多点压电薄膜传感器,多点电荷放大装置,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全场、实时测量,其动态范围可达0.1Hz~500Hz。采用微机输出具有独特的图象... 提出一种新型的压电薄膜(PVDF)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它包括多点压电薄膜传感器,多点电荷放大装置,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全场、实时测量,其动态范围可达0.1Hz~500Hz。采用微机输出具有独特的图象动画显示,使测量结果更为直观。文中叙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系统的动态压力分布测量能力。本系统的研制为动态接触问题的研究及振动测试开发了新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薄膜 计算机测试系统 压力分布
原文传递
压电薄膜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9期897-899,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薄膜(PVDF)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它包括多点压电薄膜传感器、多点电荷放大装置、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全场、实时测量,其动态范围可达0.1~500 Hz;采用微机输出具有独特的图象动画显示,使测量结果...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电薄膜(PVDF)压力分布计算机测试系统,它包括多点压电薄膜传感器、多点电荷放大装置、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全场、实时测量,其动态范围可达0.1~500 Hz;采用微机输出具有独特的图象动画显示,使测量结果更为直观;文中叙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系统的动态压力分布测量能力;本系统的研制为动态接触问题的研究及振动测试开发了新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薄膜 接触应力测量 计算机辅助测试
下载PDF
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测试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兰志文 许渊 +2 位作者 马恺 林新鹏 吕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17,共6页
为了精确测量接触界面之间接触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了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开展了压力分布系统测试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的标定文件、接触材质、接触面积对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特性有较大影响;在同类接触介质的标定文件,刚度... 为了精确测量接触界面之间接触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了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开展了压力分布系统测试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的标定文件、接触材质、接触面积对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特性有较大影响;在同类接触介质的标定文件,刚度较小的接触材料前提下,采用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可以精确测量板的基座接触压力的大小及分布;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有限,但会限制测量的量程。研究成果为接触压力的试验测量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易操作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应力 薄膜压力传感器 分布测量 测试精度
下载PDF
基于实验本构关系的接触电阻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海民 张连洪 +3 位作者 吴芝亮 揭伟平 胡仕新 徐家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1,79,共5页
双极板与扩散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功率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与形成规律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对提高和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接触电阻本构关系的概念和基于实验本构关... 双极板与扩散层之间的接触电阻是导致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功率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与形成规律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对提高和优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接触电阻本构关系的概念和基于实验本构关系的接触电阻预测方法。通过平板压缩试验测得了石墨-扩散层的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实验本构关系。采用实验本构关系预测了不同装配压力下石墨双极板与扩散层间的接触电阻,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实验本构关系的接触电阻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接触电阻 接触压力 本构关系 四点测试法
下载PDF
超声波法在电连接器接触压力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骆燕燕 冯郁竹 +2 位作者 郝良 刘昕昊 刘硕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电连接器的可靠接触是通过接触件间稳定的接触压力实现的。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一种适应于接触件紧密插合结构特点的接触压力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试验电路并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连接器的接触压力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型谱的... 电连接器的可靠接触是通过接触件间稳定的接触压力实现的。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一种适应于接触件紧密插合结构特点的接触压力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试验电路并进行了测试,分析了电连接器的接触压力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型谱的电连接器接触压力值与接触件的结构参数相关,随插孔直径的减小,接触压力有所降低;但同一型谱的电连接器不同接触件的接触压力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性。这种分散性可能成为导致接触失效的隐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电连接器 接触压力 超声波测量 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下载PDF
Cu基粉末冶金摩擦元件接触压力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延忠 郭超 +1 位作者 宁克焱 韩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0,共7页
为准确获得摩擦副接触压力在Cu基粉末冶金摩擦片接合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情况,简化离合器结构,建立Cu基粉末冶金摩擦结构压力仿真分析3-D有限元模型,获得摩擦元件接触压力分布结果,并分析造成径向和周向压力不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验证压... 为准确获得摩擦副接触压力在Cu基粉末冶金摩擦片接合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情况,简化离合器结构,建立Cu基粉末冶金摩擦结构压力仿真分析3-D有限元模型,获得摩擦元件接触压力分布结果,并分析造成径向和周向压力不均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验证压力仿真的准确性,并确定摩擦元件滑摩状态下的接触压力动态变化,设计并实现了通过应变测量间接反推获得摩擦元件接触压力的动态测试试验.进行各个测量点的标定并绘制标定曲线,完成应变值的采集.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副的径向和周向均存在接触压力分布不均的现象;径向压力分布关系主要受加载结构影响;周向分布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弹性模量、沟槽结构和表面不平度等;摩擦副滑动过程中接触表面动态压力分析表明,接触压力动态测量曲线有明显的周期波动,随着外载荷的增加,接触压力总是趋向于更加均匀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压力 Cu基粉末冶金 摩擦片 动态压力测量 离合器
下载PDF
机床结构结合面静态特性研究与内聚力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隋立军 田晓耕 卢天健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7,共10页
针对机床结构中的平面结合面,通过实验分析了结合面在均布面压作用下的结合面法向变形与平均压力的关系;将结合面表面简化为半圆弧和正弦曲线两种微观形貌,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结合面的接触变形力学行为,计算结果显示半圆弧形貌接触分析... 针对机床结构中的平面结合面,通过实验分析了结合面在均布面压作用下的结合面法向变形与平均压力的关系;将结合面表面简化为半圆弧和正弦曲线两种微观形貌,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结合面的接触变形力学行为,计算结果显示半圆弧形貌接触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从结合面作用的物理本质出发,将结合面的相互作用等效为内聚力效应,利用内聚力模型分析了结合面的静态力学行为;内聚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接触应力 实验测量 有限元方法 内聚力模型
原文传递
大直径在线测量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汉平 王标 +1 位作者 余晓芬 许彦鑫 《计测技术》 2010年第6期20-21,50,共3页
高准确度在线测量大型回转体工件的直径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大直径工件在线测量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多滚压轮"测量法,它减小了传统单滚压轮法因存在滚压轮打滑、变形和温度场变化等问题而引入的测量... 高准确度在线测量大型回转体工件的直径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大直径工件在线测量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多滚压轮"测量法,它减小了传统单滚压轮法因存在滚压轮打滑、变形和温度场变化等问题而引入的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滚压轮 大直径 在线测量
下载PDF
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检测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9
作者 苏翼雄 宋洋 +2 位作者 宁辉政 蔡旭平 古小灵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3 97,97,共4页
研制一种用于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检测的新型自动检测装置。根据转换开关的结构特点和检测需求,设计和研制测力系统、可旋转工作台和气动机械手等模块,实现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全自动检测和工位快速切换,提高触头压力的检测精度、重... 研制一种用于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检测的新型自动检测装置。根据转换开关的结构特点和检测需求,设计和研制测力系统、可旋转工作台和气动机械手等模块,实现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全自动检测和工位快速切换,提高触头压力的检测精度、重复性和检测工作效率,为机车转换开关触头压力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转换开关 触头压力 检测装置
下载PDF
细丝微细磨削中的轮廓成形研究
10
作者 黎桥 朱援祥 +1 位作者 周立武 周兵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实现细丝局部微加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丝磨削方式。对磨削过程细丝弯曲进行受力分析,导出了磨具对细丝的顶压力计算公式,并分别建立了磨具与细丝接触区内的压力分布和磨粒切削深度分布模型;根据磨削位置与顶压力的关系,提出挠度调整... 为实现细丝局部微加工,提出了一种新的细丝磨削方式。对磨削过程细丝弯曲进行受力分析,导出了磨具对细丝的顶压力计算公式,并分别建立了磨具与细丝接触区内的压力分布和磨粒切削深度分布模型;根据磨削位置与顶压力的关系,提出挠度调整方式来实现阶梯丝和锥度丝的磨削。在自制的磨削设备上,用机器视觉作为测量方法,进行细丝定点磨削和扫动磨削实验。定点磨削实验表明,细丝磨削后的轮廓为抛物线,其轮廓变化规律表明,磨削初期,接触区内压力呈抛物线分布,之后逐渐趋于均匀分布,而细丝挠度对材料去除率和抛物线形状起决定作用。扫动磨削实验表明,控制挠度调整的参数,设备可加工圆滑过渡的阶梯丝和锥度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丝微磨削 接触压力 视觉测量 轮廓成形
下载PDF
塑性变形对钢轨钢磨损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邱海波 裴有福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0-84,共5页
塑性变形是铁路轮-轨在高接触压力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对磨损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塑性变形量有效测量方法的文献报道.通过对铁路轮-轨磨损的现场调查与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磨损表面形貌测量法.这种方法能... 塑性变形是铁路轮-轨在高接触压力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对磨损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塑性变形量有效测量方法的文献报道.通过对铁路轮-轨磨损的现场调查与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磨损表面形貌测量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分离测量试样磨损表面的塑性变形量和磨损量,并且根据高接触压力(0.8~2.0GPa)和不同润滑条件下,U71Mn钢轨钢与车轮钢对摩时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塑性变形对钢轨钢磨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磨损 塑性变形 试验
下载PDF
砂卵石地区高层建筑箱基基底反力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振宇 张保印 高歌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2-75,共4页
本文介绍并分析砂卵石地区某高层建筑箱基基底反力分布的实测结果,并和其他形式地基上箱 基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作了比较,指出不同地基上箱基基底反力分布规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箱形基础 砂卵石地基 基底反力 高层建筑
原文传递
抗压力袜的性能测试分析与试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斯雯 王文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60,共6页
通过对来样袜品的结构分析和参数测试,结合服装对人体产生压力的物理机理分析得出:抗压力袜的压力由材料变形产生,主要来自弹性纤维和特殊的织物组织结构;分段压力主要由纱圈排列密度的变化而产生,受弹性纤维在各部段的织入长度控制.进... 通过对来样袜品的结构分析和参数测试,结合服装对人体产生压力的物理机理分析得出:抗压力袜的压力由材料变形产生,主要来自弹性纤维和特殊的织物组织结构;分段压力主要由纱圈排列密度的变化而产生,受弹性纤维在各部段的织入长度控制.进一步制定出生产工艺单并试织,得到的压力分布与来样袜品基本一致,均符合SIGEL分级压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医用 抗压力袜 分级压力 气囊式压力测试系统
下载PDF
北京国际饭店蝶形箱基地基反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安宁 叶银龙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7-77,共11页
荣获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国际饭店,其天然地基蝶形箱基的设计超出了箱基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80)的范围,为了获得设计依据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随后又进行了工程现场实测。本文重点介绍基础工程和土力学主要课题... 荣获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国际饭店,其天然地基蝶形箱基的设计超出了箱基设计与施工规程(JGJ6-80)的范围,为了获得设计依据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随后又进行了工程现场实测。本文重点介绍基础工程和土力学主要课题之一的地基反力分布性状实验结果,供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形基础 地基反力 室内模型试验 现场实测
原文传递
非接触式眼压计人眼跟踪算法研究
15
作者 刘颖 王劲松 王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1,共5页
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前提是对人眼瞳孔进行精确跟踪定位。通过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跟踪系统的研究,提出汇聚式双目视觉的人眼瞳孔跟踪方法,采用结合帧差法和Mean-Shift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目标跟踪,解决了Mean-Shift算法对瞳孔进行... 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前提是对人眼瞳孔进行精确跟踪定位。通过对非接触式眼压测量跟踪系统的研究,提出汇聚式双目视觉的人眼瞳孔跟踪方法,采用结合帧差法和Mean-Shift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目标跟踪,解决了Mean-Shift算法对瞳孔进行跟踪过程中,有跟踪目标丢失现象的问题,通过下位机驱动三轴电机进行移动,调整系统与人眼的相对位置,以实现人眼瞳孔的精确跟踪。经在样机上实验,其结果表明:系统跟踪定位误差≤0.1 mm,跟踪过程在1 s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眼压测量 瞳孔跟踪 双目视觉 图像处理 Mean-Shift算法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