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土地利用动态与坡耕地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奇伯 王克勤 +2 位作者 齐实 孙立达 吴晓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1,78,共5页
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定位试验等方法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 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及坡耕地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980年西吉县的农、林、牧业用地比例为 8.2∶ 0 .4∶ 1.4 ,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世界粮食计... 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定位试验等方法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 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及坡耕地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980年西吉县的农、林、牧业用地比例为 8.2∶ 0 .4∶ 1.4 ,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 6 0 5”等项目的实施 ,1987年调整为 4 .6∶ 2 .4∶ 3.0 ,水平梯田面积占农业用地的百分比由 1980年的 1.7%增长到 17.6 % ,1994年继续增加到 38.5 %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 14 84 ,4 2 2 ,5 5万 t,土壤养分损失折合化肥的总量分别为 6 70 5 16 ,2 30 5 98,16 2 0 5 6 t,分别是当年化肥实际施用总量的 5 96 .5倍、2 7.6倍和 6 .8倍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坡耕地粮食减产量分别为 90 72 5 ,8870 9,90 4 6 5 t,分别为当年粮食总产量的 93.2 % ,2 8.1% ,1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动态 坡耕地 土地生产力变化
下载PDF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给农业和农民阶级带来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苟颖萍 《甘肃理论学刊》 2000年第1期57-59,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变革 农业 农民 农村生产力
下载PDF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3
3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734,共8页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耕地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耕地生产力
下载PDF
2005-2008年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传周 杨小唤 +1 位作者 李月娇 纪银晓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7,共8页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并结合2005、2008年耕地数据及其变化数据,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与质量特征两方面,研究2005-2008年耕地变化对我国全境内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耕地的变化过程中,光温生产潜力增加区与减少区产量变化不对等:增加区增加785.14万t,减少区减少2 543.61万t,净减少1 758.47万t;增加区与减少区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不对等:增加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11.89 t/hm2,减少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20.99 t/hm2,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增加区与减少区空间分布不同: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东北地区,生态用地开垦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占77.25%,减少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区域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生产力与粮食自给能力变化差异——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赵文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如何实现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保障粮食自给,是关系全县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安塞县1979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和粮食自给能力相对指数这3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安塞县各乡镇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乡镇粮食单产变化、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的特点,为合理制定县域不同水土保持分区内各乡镇退耕还林、还草进度,以及相应的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动态度 耕地粮食生产力 粮食自给能力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