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类型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藏磊 刘忠军 +1 位作者 党耕町 刘晓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形成因素、类型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类研究其影像学表现、致伤特点及病理基础,分析形成因素,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分... 目的分析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形成因素、类型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类研究其影像学表现、致伤特点及病理基础,分析形成因素,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分析患者的形成因素,可将无骨折脱位型颈背髓损伤分为三种类型。Ⅰ型:约24%的病例以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为主要表现;Ⅱ型:约52%的病例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消失或明显减少的病理基础;Ⅲ型:约24%的病例表现为在椎管储备间隙消失或明显减少的基础上,伴有节段性颈椎椎间不稳或颈椎间盘脱出。29例患者术后近期(平均8.5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52.8%。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虽有共性,但形成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入路减压手术及掌握恰当内固定指征,可取得较明显的疗效。同时,该研究亦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认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致伤因素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寰椎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2
作者 朱海波 贾连顺 +3 位作者 孙启全 许涛 阎明 寇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为临床、科研及国人体质调查提供寰椎的数据.方法:用卡尺对180例干燥寰椎标本进行了测量.结果:得出了椎动脉沟及出现的27例椎动脉环沟、椎动脉沟半距、椎弓、寰椎前后结节、寰椎后弓、侧块以及椎弓夹角等的数据.结论:寰椎后弓手术... 目的:为临床、科研及国人体质调查提供寰椎的数据.方法:用卡尺对180例干燥寰椎标本进行了测量.结果:得出了椎动脉沟及出现的27例椎动脉环沟、椎动脉沟半距、椎弓、寰椎前后结节、寰椎后弓、侧块以及椎弓夹角等的数据.结论:寰椎后弓手术暴露范围一定要适当,诊断“沟环症”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椎 测量 解剖
下载PDF
颈部推拿拔伸手法的在体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房敏 严隽陶 +1 位作者 沈国权 许世雄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颈部拔伸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 :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颈部拔伸法的应力分布。实验方式 :在体状态下实时描计拔伸法时下颌及乳突三点的受力情况。结果 :1.各颈椎横截面的拔伸应力分布近背侧为正应力、近腹侧为负应力 ... 目的 :探讨颈部拔伸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 :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颈部拔伸法的应力分布。实验方式 :在体状态下实时描计拔伸法时下颌及乳突三点的受力情况。结果 :1.各颈椎横截面的拔伸应力分布近背侧为正应力、近腹侧为负应力 ,呈现前压后拉 ,最大应力分布在棘突及其周围。 2 .受试者头颅由自然位→前屈位 ,同一颈椎节段最大拔伸应力逐渐增大 ,并随前屈角度增大及颈椎节段下移 ,增大趋势更为明显。而对于整段颈椎 ,当前屈角度不变 ,最大应力随颈椎节段下移趋于逐渐增大 ;当拔伸力度相对衡定 ,头颅自然位时 ,最大应力随着颈椎节段下移其增大的趋势较为缓慢 ;当前屈角度增大 ,最大应力也存在增大趋势 ,但幅度大为增加。结论 :在小角度前屈时使用颈部拔伸法不但安全 ,而且可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拔伸 在体研究 应力 颈椎
下载PDF
颈椎不稳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刚 李叔强 +2 位作者 谷贵山 王锡三 李印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退变 4例 ,非手术治疗 6例 ,优良率 6 6 % ,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6例 ,优良率84%。对照组颈椎不稳 2 0 % (4/ 2 0 ) ,颈椎间盘退变 5例。结论 上颈椎不稳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九分法诊断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相互关系 可靠性
下载PDF
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仲卫红 冯居平 +2 位作者 陈水金 宋红梅 王诗忠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以福州市区政府行政机关、银行、学校、医院等单位需要长时间的电脑操作、文字书写、绘图等低头伏案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目的:探讨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方法:以福州市区政府行政机关、银行、学校、医院等单位需要长时间的电脑操作、文字书写、绘图等低头伏案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6月抽取18-50岁年龄段为样本进行调查。所有调查对象需填写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调查表; 对颈椎病患者需填写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结果: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病率较高。伏案时间长、工作姿势不当、年龄、睡枕不适、生活姿势不当、不参加体育锻炼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福州市中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者,提出要减少持续伏案时间,减小低头角度,注意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姿势、调整睡枕,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颈项部的体育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中青年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31
6
作者 邓幼文 吕国华 +2 位作者 王冰 李晶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至2004年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根据受伤机制(屈曲暴力或过伸性损伤)及影像学表现(脊髓损伤不同)采用了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后路减压11例(Ⅱ组),后路脊柱稳定性重建23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1分(Ⅰ组4.2分,Ⅱ组3.6分,Ⅲ组4.2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7分(Ⅰ组6.7分,Ⅱ组6.3分,Ⅲ组6.9分)、7.8分(Ⅰ组7.7分,Ⅱ组7.2分,Ⅲ组8.1分)、8.1分(Ⅰ组8.1分,Ⅱ组7.7分,Ⅲ组8.3分)。1例术后1年时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无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手术
下载PDF
颈椎损伤早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6
7
作者 谭军 刘海燕 +4 位作者 周许辉 徐建伟 刘铁龙 袁文 贾连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与早期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支持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肺部并发症是死亡... 目的研究颈椎损伤的急救处理与早期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94例颈椎损伤患者的急救支持与10类715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规范与程序化急救支持可明显降低早期死亡;肺部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并发症发生使关键性治疗无法实施或延迟,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颈椎损伤的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往往比较集中,也较有规律,如果能够预防和正确处理则可为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早期并发症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宋滇文 袁文 倪斌 肖建如 王新伟 肖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38-739,共2页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 ,在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 ,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5 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恢复率。结果 :随访 6~ 32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率为 6 4%~ 10 0 %。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后纵韧带 前路减压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举 张朝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颅骨牵引 颈前路手术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不同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麻国尧 汪芳俊 +1 位作者 魏威 叶杨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8期1223-1225,1261,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使用不同角度模拟加载牵引,进行生物力学的对比与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牵引方式的依据。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有限元软件构建包含韧带、肌肉组织的完整... 目的通过建立生理曲度变直的颈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使用不同角度模拟加载牵引,进行生物力学的对比与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牵引方式的依据。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变直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有限元软件构建包含韧带、肌肉组织的完整颈椎全节段模型,进行验证后,再在相同的边界和加载条件下,采用中立、前屈和后伸位各角度进行模拟牵引,分析椎间孔、关节突关节、钩锥关节、椎间隙的距离变化以及椎间盘髓核、基质的应力变化。结果当牵引角度为前屈0°-15°时,椎间孔、椎间隙、后关节突之间的间距加大,椎间盘的拉应力适宜,压应力较小;后伸位牵引,随着角度的增大,相邻椎间孔间距变小,其中C5-6、C6-7最明显;椎间盘前端间距变大,后端间距变小,髓核前移之势明显;角度小于10°时,各个椎间盘基质和髓核的最大压应力都很小,不出现应力集中。钩锥关节间距在0°牵引时最大,随前屈、后伸角度变大间距变小。结论建议临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采用不超过15°的前屈位牵引,钩锥关节增生明显者,宜采用0°的牵引,单纯椎间盘膨出的早期患者可以采用小于10°的后伸位牵引,利于椎间盘的回纳、缓解肌肉紧张和恢复异常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方法 颈椎 牵引
原文传递
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英伟 赵璇 +3 位作者 沈赛娥 吴韬 陈锡明 尤新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对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以及困难气道和颈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172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日或麻醉诱导前进行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评估指标为:张口度、颈部活动度、甲颏距离、Mall... 目的对择期颈椎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以及困难气道和颈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172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颈椎手术的患者于手术前日或麻醉诱导前进行气道评估。困难气道评估指标为:张口度、颈部活动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和Cormack分级等。结果颈椎择期手术的患者中困难气道的比例为30.2%。张口度较差的占2.4%,甲颏距离较短的占7.2%,Mallampati分级为Ⅲ~Ⅳ级的占19.8%,Cormack分级为Ⅲ级的占12.2%。困难气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但与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密切相关,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的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颈椎择期手术患者困难气道的发生率要远高于普通人群,并且与颈部活动度、颈椎滑脱和颈椎骨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术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颈部活动度 颈椎滑脱
下载PDF
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周勇 李程秀 +1 位作者 张佳楠 张珂 《辽宁体育科技》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颈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生理曲度变化采用单侧t检验,组间综合...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颈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生理曲度变化采用单侧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A、B、C三组颈椎曲度均有降低,降低幅度A组(12.85%)大于B组(10.97%),B组大于C组(8.60%),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组间疗效比较,有效率A组(90%)要好于B组(55%),B组要好于C组(20%),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八段锦锻炼的效果相对手法和药物治疗要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大学生 颈椎病 生理曲度
下载PDF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3
作者 万丽 李颂 +1 位作者 夏士新 孙凤伟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8月诊治NTCS患者98例,依据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颈部...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8月诊治NTCS患者98例,依据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颈部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药物,牵引、针灸、推拿,并给予心理疏导及营养支持、纠正坐姿、避免过度劳累等。对照组给予肌内效贴布帖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椎疼痛,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活动度评估颈椎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记录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4周时治疗效果,随访记录干预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两组干预前CASCS、NDI、VAS、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时,两组CASCS、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VAS、N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4周时CASCS、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颈椎各方向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时,两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大(P<0.05)。观察组干预4周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83%)(P<0.05),干预后6个月复发率(6.38%)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可减轻NTCS患者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平衡能力,且安全性高,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核心稳定训练 肌内效贴布帖扎 平衡能力 疼痛 颈椎
原文传递
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庄臣 倪斌 +3 位作者 卢旭华 周风金 刘军 于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脱位 前路手术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黎文 林志雄 +2 位作者 陈艺 余楠生 吴梅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3例(65%),节段性不稳6例(30%)。以颈椎间盘脱出为主要表现7例(35%);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7例(35%);在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上,伴有节段性椎间不稳或椎间盘脱出6例(30%)。20例术后随访9~84个月,平均36.5个月。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手术治疗 退变性椎管狭窄 病理基础 颈椎间盘脱出 颈椎椎管狭窄 脊髓功能恢复 后路手术 节段性不稳 MRI检查 治疗效果 手术方法 回顾分析 手术方式 近期疗效 主要表现 椎间不稳 术后随访 骨性融合
原文传递
数字化导航模板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谭海涛 谢兆林 +4 位作者 江建中 甘锋平 陈国平 罗翔 李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7-502,共6页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 目的 :评价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25例需要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连续扫描,计算机重建颈椎三维模型、设计颈椎椎弓根的最佳进钉通道,获取每个颈椎椎板的解剖形态,设计与颈椎椎板吻合的反向模板,并模拟螺钉的最佳进钉通道,形成单侧定位导向孔的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颈椎模型和导航模块,通过术前模拟置钉测量出每个椎弓根的螺钉通道长度及椎弓根宽度,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利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共164枚,其中152枚完全在椎弓根内,4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8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无椎弓根上方、下方穿破的螺钉,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椎动脉、神经根和颈髓等损伤的症状。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增加颈椎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颈椎 个体化导航模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型
下载PDF
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宗少晖 王振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65-566,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23例运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法,在不破坏椎板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椎板咬骨钳咬开单侧椎板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 23例运用单侧半椎板'开窗'法,在不破坏椎板完整性的基础上,用磨钻或小的椎板咬骨钳咬开单侧椎板形成'小窗',经小窗显微切除颈椎管内肿瘤. 结果 23例肿瘤均获全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脊柱畸形. 结论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颈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 颈椎 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藏磊 刘忠军 +1 位作者 党耕町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2月间1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致伤的病理基础与形成因素的...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2月间1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致伤的病理基础与形成因素的特点。结果:患者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1)前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8例);(2)前次手术中脊髓减压不彻底(5例)。再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43个月),神经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40.6%)。结论:手术入路选择不当和减压不彻底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应针对此类损伤致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并矫正前次手术不当之处,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再手术 原因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海市青少年颈椎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明才 牛阿凤 +6 位作者 石印玉 陈东煜 陈博 杜国庆 李玲慧 梁飞凡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7-9,1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颈椎亚健康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6所初中和8所高中在校学生,对其颈椎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共调研初高中学生1 200人,回收调查问卷1 096份,回收率91.33%;对问卷完成情...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颈椎亚健康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6所初中和8所高中在校学生,对其颈椎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共调研初高中学生1 200人,回收调查问卷1 096份,回收率91.33%;对问卷完成情况和认真程度进行分析筛查后,提取有效问卷1 0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24%。②1 000名中学生中颈椎亚健康者610人(占61.0%,610/1 000);兼症以"寐差及记忆减退""头晕头痛"最为多见(52.1%);重点学校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率高于普通中学学生(P<0.05,P<0.01)。③在影响颈椎健康的因素中,以"学习负担重"(43.1%,263/610)、"课桌椅与身高不匹配"(39.5%,241/610)为主。结论上海地区青少年颈椎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亚健康 青少年 上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杨腾飞 王金武 +4 位作者 胡志刚 赵为民 叶堃 黄文杰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 目的建立C1~7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其在颈部肌肉作用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颈椎牵引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颈椎牵引的方法,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在牵引重量一定的情况下,用后伸0°、10°、20°、30°、40°进行牵引,获得关节力和肌肉力,筛选合适的关节力和肌肉力对颈椎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颈椎后伸牵引过程中,在肌肉力的作用下,颈椎椎体、椎间盘、钩椎关节的平均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增加4.86、1.79、0.69 MPa,颈椎椎体的平均最大相对位移在矢状轴、垂直轴方向上分别增加5.53、0.63 mm。颈椎后伸牵引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文献中的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结论颈部肌肉对颈椎各椎体、椎间盘以及钩椎关节应力及位移的增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临床上行颈椎后伸牵引时,应考虑到颈部肌肉的作用,牵引角度不宜过大,推荐0°~20°是颈椎牵引初期相对安全的角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肌肉力 牵引 建模仿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