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戴四发 金光明 +5 位作者 王立克 黎观红 胡忠泽 闻爱友 蔡治华 程育昕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发酵生产以及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分子生物学 作用机理 发酵生产 应用
下载PDF
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晓晶 李田 翟增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0-1921,1924,共3页
纤维素酶可以使构成植物细胞壁等不易利用的植物纤维分解成葡萄糖,从而提高玉米等秸秆的利用率,推动纤维素酶及燃料乙醇的工业发展及推广。主要阐述了纤维素的结构和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并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酶 作用机理 生产 应用
下载PDF
苜蓿草粉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申瑞玲 张建杰 张改清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7期52-55,共4页
4 0头体重约 2 0 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 ,随机分成四组 ,前三组为试验组 ,第 组为对照组 ,试验组分别喂以在 10 %苜蓿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0 .1%、0 .15 %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饲粮 ,进行试验 ,观察其对猪胴体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 4 0头体重约 2 0 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 ,随机分成四组 ,前三组为试验组 ,第 组为对照组 ,试验组分别喂以在 10 %苜蓿粉的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5 %、0 .1%、0 .15 %水平的复合纤维素酶饲粮 ,进行试验 ,观察其对猪胴体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试验 ~ 组屠宰率分别提高了 3.74 %、5 .6 9%、2 .4 0 % ,滴水损失显著降低 ;试验各组饲料利用率显著提高 ,能量表观消化率提高 2 .10 %、4 .90 %、 3.0 0 % ,无氮浸出物提高 0 .10 %、5 .70 %、3.6 0 % ,粗蛋白提高16 .3%、19.2 %、18.3% ,粗纤维提高 33.7%、4 1.1%、39.2 % ,料重比分别下降 11.5 %、13.9%、13.7% ,日增重分别提高 9.1%、17.9%、12 .6 %。结果表明 :在苜蓿草粉日粮中添加复合纤维素酶有助于猪胴体品质的提高 ;生长肥育猪 2 0~ 4 0 kg体重阶段 (8~ 12周龄 ) 0 .15 %的复合纤维素酶添加水平 ,体重 4 0 kg以后 (12周龄后 )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育肥猪 苜蓿草粉 复合纤维素酶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苜蓿草粉饲粮添加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夏素银 王成章 +4 位作者 詹发柏 严学兵 刘起栓 陈艳荣 李海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191,共9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在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1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在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其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4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210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别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依次为:0(对照组)、3%苜蓿草粉(试验I组)、5%苜蓿草粉(试验II组)、7%苜蓿草粉(试验Ⅲ组)、7%苜蓿草粉+0.1%纤维素酶(试验IV组)、7%苜蓿草粉+0.2%纤维素酶(试验V组)、7%苜蓿草粉+0.3%纤维素酶(试验VI组)。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Ⅲ组的采食量和试验Ⅴ组的料/蛋比对照组显著下降。2)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及纤维素酶后,对蛋黄相对重、蛋壳厚度、蛋黄pH和蛋白pH指标无改进,但高水平苜蓿草粉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提高了蛋重和蛋形指数,尽管和对照组及低用量的苜蓿草粉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蛋壳强度、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都得到提高,其中试验V组、VI组蛋壳强度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提高了39%,添加苜蓿草粉后,蛋黄颜色均显著改善(P<0.05),且随着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蛋黄颜色呈上升趋势;高苜蓿草粉饲粮同时添加不同水平纤维素酶组,对蛋黄颜色提高有加强作用。3)在鸡蛋保存期的7,14,21,28d,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均能显著降低蛋黄中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长鸡蛋的货架期。4)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草粉和纤维素酶,对粗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的消化率有改进作用,其中试验Ⅴ组较试验Ⅲ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分别增加了14.79%(P>0.05),8.48%(P>0.05),15.91%(P>0.05)和4.17%(P>0.05)。总的来说,在蛋鸡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后对生产性能、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草粉 纤维素酶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养分消化率
下载PDF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杰 张晓东 +1 位作者 孟祥梅 朱小玲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求廉价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纤维素物质的利用与转化对于解决世界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将纤维素物质水解成单糖,进而发酵生产乙...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求廉价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纤维素物质的利用与转化对于解决世界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将纤维素物质水解成单糖,进而发酵生产乙醇、氢气以及微生物油脂等,因此纤维素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在了解了纤维素酶的结构以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纤维素酶的各种来源、制取工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燃料乙醇 微生物油脂 制取工艺 应用
下载PDF
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明霞 段长青 张文娜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0,105,共3页
纤维素酶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啤酒糟可提高啤酒糟蛋白酶解率10%以上;应用于清香型优质白酒生产中,出酒率可提高13%,而且不影响酒的感官品质;在日本清酒生产中浸米时加入0.02%~0.1%的纤维素酶,糖化发酵顺利,出酒率... 纤维素酶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啤酒糟可提高啤酒糟蛋白酶解率10%以上;应用于清香型优质白酒生产中,出酒率可提高13%,而且不影响酒的感官品质;在日本清酒生产中浸米时加入0.02%~0.1%的纤维素酶,糖化发酵顺利,出酒率高;在酒精发酵时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酒精产率并缩短发酵时间。目前纤维素酶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菌种的优化和应用的成本。(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白酒生产 应用 前景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蕾蕾 李迎秋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行业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综述了纤维素酶的分类、结构、性质、作用机理、生产方法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特性 机理 生产 应用
原文传递
粗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生产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万领 李晓丽 +1 位作者 王占彬 崔广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69,共5页
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128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的纤维素复合酶。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粗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纤维素... 试验选用1日龄AA肉鸡128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的纤维素复合酶。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粗纤维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纤维素酶制剂提高了肉鸡体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且以添加0.10%纤维素酶制剂组生产性能最好。日粮添加粗纤维素酶制剂可提高肉鸡小肠和血清中淀粉酶(P<0.05)、脂肪酶(P<0.05)的活性,且以0.10%纤维素酶制剂添加量提高效果最显著,而对胰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粗纤维素复合酶增加了脾脏重和脾脏指数,0.1%和0.15%纤维素复合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胸腺重(P<0.05)和胸腺指数(P<0.05),但对法氏囊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纤维素复合酶 肉鸡 生产性能 消化酶活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一株木霉产纤维素酶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耀宁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胡天觉 黄丹莲 郁红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指出液料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 采用固态发酵和连续监测正交实验结果的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对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发酵过程中微晶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指出液料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是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温度在发酵初期影响较大,初始pH和接种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总体看来,培养温度、初始pH值、液料比和接种量分别为30℃、4、7和5%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固态发酵 培养条件 产酶过程 影响程度
下载PDF
纤维素酶对棉花秸秆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苏江 孙俊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6-977,共2页
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的条件下,以棉花秸秆为底物,采用3种纤维素酶(酶1、酶2和酶3)进行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①酶1活性较好,48 h平均产气量为17.22 ml,与其他处理0.05水平差异显著,酶浓度为5g/L时产气量最好,干物质消失率最高;②酶3活... 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的条件下,以棉花秸秆为底物,采用3种纤维素酶(酶1、酶2和酶3)进行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①酶1活性较好,48 h平均产气量为17.22 ml,与其他处理0.05水平差异显著,酶浓度为5g/L时产气量最好,干物质消失率最高;②酶3活性最差,其中酶浓度为10g/L时产气量最低,干物质消失率也最低;③纤维素酶对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残余量的影响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产气量 棉花秸秆
下载PDF
黑色葡萄状穗霉S607耐碱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宗军 季明杰 +1 位作者 陈冠军 高培基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5,30,共5页
研究了耐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黑色葡萄状穗霉S6 0 7(StachybotrysatraS6 0 7)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 ,S6 0 7的最适生长和产酶 pH为 7.0 ,最适产酶温度为 2 8℃ ,摇床最适转速为 180r/min。在以 2 .0 %纤维素粉和 2 .5 %的麸皮作为碳源... 研究了耐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菌株黑色葡萄状穗霉S6 0 7(StachybotrysatraS6 0 7)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 ,S6 0 7的最适生长和产酶 pH为 7.0 ,最适产酶温度为 2 8℃ ,摇床最适转速为 180r/min。在以 2 .0 %纤维素粉和 2 .5 %的麸皮作为碳源时产酶最高 ,添加含 (NH4 ) 2 SO4 、尿素和蛋白胨的复合氮源对生长和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发酵周期为 4~ 5d ,发酵液中CMC酶活为 2 .12IU /mL ,FP酶活为 1.0 3IU /mL ,β 葡萄糖苷酶活为 0 .86IU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葡萄状穗霉 耐碱性纤维毒酶 培养条件
下载PDF
芽孢杆菌B55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培养优化研究
12
作者 张佳雯 王玉芳 +3 位作者 张忠民 卢宽 鲁仪增 程仕伟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芽孢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具有耐热耐碱等优良催化特性,故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筛选的芽孢杆菌B55发酵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在确定碳源、氮源、金属盐、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接种量等对菌株产酶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 芽孢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具有耐热耐碱等优良催化特性,故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筛选的芽孢杆菌B55发酵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在确定碳源、氮源、金属盐、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接种量等对菌株产酶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工艺的配方为30 g/L甘油、5 g/L葡萄糖、3 g/L大豆蛋白胨、16 g/L酵母浸粉、4 g/L羧甲基纤维素、3 g/L磷酸氢二钾,3 g/L磷酸二氢钠,pH 7.0,在4%(V/V)接种量、培养温度32℃的条件下,发酵48 h获得最大酶活力401.34 U/mL,具备规模生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酶 芽孢杆菌 培养优化 发酵生产
下载PDF
Effects of cellulase and xylanase enzymes mixed with increasing doses of Salix babylonica extract on in vitro rumen gas production kinetics of a mixture of corn silage with concentrate 被引量:4
13
作者 Abdelfattah Z M Salem German Buendía-Rodríguez +6 位作者 Mona M M Elghandour María A Mariezcurrena Berasain Francisco J Pea Jiménez Alberto B Pliego Juan C V Chagoyán María A Cerrillo Miguel A Rodríguez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An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GP)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different doses of Salix babylonica extract (SB) with 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 (EZ) based on xylanase (X) and cell... An in vitro gas production (GP)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ing different doses of Salix babylonica extract (SB) with 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 (EZ) based on xylanase (X) and cellulase (C), or their mixture (XC; 1:1 v/v) on in vitro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total mixed ration of corn silage and concentrate mixture (50:50, w/w) as substrate. Four levels of SB (0, 0.6, 1.2 and 1.8 mL g-1 dry matter (DM)) and four supplemental styles of EZ (1 μL g-1 DM; control (no enzymes), X, C and XC (1:1, v/v) were used in a 4×4 factorial arrangement. In vitro GP (mL g-1 DM) were recorded at 2, 4, 6, 8, 10, 12, 24, 36, 48 and 72 h of incubation. After 72 h, the incubation process was stopped and supernatant pH was determined, and then filtered to determine dry matter degradability (DMD).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24 h gas yield (GY24), in vitro organic matter digestibility (OMD), metabolizable energy (ME), short chain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SCFA), and microbial crude protein production (MCP) were also estim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BxEZ interaction (P〈0.0001) for the asymptotic gas production (b), the rate of gas production (c), GP from 6 to 72 h, GP2 (P=0.0095), and GP4 (P=0.02). The SB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enzymes supplementation influenced (P〈0.001) in vitro GP parameters after 12 h of incubation; the highest doses of SB (i.e., 1.8 mL g-1 DM), in the absence of any EZ, quadratically increased (P〈0.05) the initial delay before GP begins (L) and GP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times, with lowering b (quadratic effect, P〈0.0001 ) and c (quadratic effect, P〈0.0001 ; linear effect, P=0.0018). The GP was the lowest (P〈0.05) when the highest SB level was combined with cellulose. There were SBxEZ interactions (P〈0.001) for OMD, ME, the partitioning factor at 72 h of incubation (PF72), GY24, SCFA, MCP (P=0.0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se DEGRADABILITY gas production Salix babylonica XYLANASE
下载PDF
纤维素酶添加时间对碱性双氧水预处理玉米秸秆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丹 张盼月 +3 位作者 金曙光 樊世漾 李藩 李东一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79-1984,共6页
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时间对玉米秸秆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玉米秸秆首先进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最佳条件为Na OH投加量4 g/L,H_2O_2投加量17 g/L,固液比1∶40,预处理时间4 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50℃下进行序批式高温厌... 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时间对玉米秸秆高温厌氧消化的影响。玉米秸秆首先进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最佳条件为Na OH投加量4 g/L,H_2O_2投加量17 g/L,固液比1∶40,预处理时间4 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50℃下进行序批式高温厌氧消化,分别在发酵前期(第1天)、发酵中期(第10天)和发酵后期(第20天)向系统中添加15 m L(20 FPU/g)纤维素酶液。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能有效促进厌氧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质水解,对随后产酸产甲烷过程的直接影响较小。和对照组相比,发酵前期、中期和后期添加纤维素酶时系统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提高18.66%、10.39%和1.93%,VS转化率分别提高13.51%、8.00%和2.90%。前期、中期和后期添加纤维素酶均能提高厌氧消化产气,但厌氧消化前期添加纤维素酶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酶 厌氧消化 产气 挥发性固体
原文传递
雷竹林存留有机覆盖物高效降解菌株分离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可晓 陈双林 +1 位作者 张小平 郭子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50,共7页
有机覆盖物林地大量存留是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人工促进有机覆盖物高效腐解,为有机覆盖物促腐制剂研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和富集培养法从雷竹林地覆盖有机材料(砻糠、稻草)和雷竹林土... 有机覆盖物林地大量存留是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人工促进有机覆盖物高效腐解,为有机覆盖物促腐制剂研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采用稀释涂平板法和富集培养法从雷竹林地覆盖有机材料(砻糠、稻草)和雷竹林土壤中,初选出具有较强纤维素酶活力的菌株7株,其中,真菌4株,放线菌3株,复选出有机覆盖物高效降解菌株1株(菌株2.1)。经菌落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分析,菌株2.1属青霉属Penicillium,最佳产酶条件为起始pH 5.0,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碳源为稻草秸秆粉25.00 g.L-1,氮源为牛肉膏2.50 g.L-1,无机盐为氯化铁(FeCl3)0.01 g.L-1和磷酸二氢钾(KH2PO4)1.50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雷竹 有机覆盖物 降解菌株 纤维素降解酶 产酶条件
下载PDF
里氏木酶利用预处理小麦秆生产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欲晓 周琳琳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降低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成本,研究了小麦秸秆经白腐菌和酸处理后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木质素含量的变化,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里氏木霉菌发酵小麦秆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研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小麦秆∶麸皮=2∶3,培养温... 为了降低里氏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成本,研究了小麦秸秆经白腐菌和酸处理后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木质素含量的变化,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里氏木霉菌发酵小麦秆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研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小麦秆∶麸皮=2∶3,培养温度30℃,起始pH 5.0,发酵时间48 h。通过对正交实验条件的优化,发酵液滤纸酶活(FPA)为6.11 IU.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29.11 IU.mL-1,纤维二糖酶活(CBA)为16.11 IU.mL-1。和原工艺相比FPA、CMCase和CBA分别提高了30.78%、26.82%和3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生产 预处理小麦秆 里氏木霉 滤纸酶活 羧甲基纤维素酶活 纤维二糖酶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by a Thermophilic Bacillus Strain 被引量:3
17
作者 Zambare Vasudeo Christopher Lew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6期521-527,共7页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in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UNPDV-22 was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culture conditi...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in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UNPDV-22 was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culture conditions (temperature, pH, and inoculum) on cellulase activit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emperature and pH a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ellulase production. The use of RSM resulted in a 96% increase in the cellulase activity over the control of non-optimized basal medium. Optimum cellulase production of 13 U/mL was obtained at a temperature of 42.24 ℃, pH of 5.25, and inoculum size of 4.95% (v/v) in a fermentation medium containing wheat bran, soybean meal and malt dextrin as major nutrition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se production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ulture condition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entral compositedesign.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ellulase Production Conditions in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oils in Brazzaville
18
作者 Thantique Moutali Lingouangou Raoul Ampa +6 位作者 Etienne Nguimbi Prince Moukouyou Bissombolo Ngo-Itsouhou Faly Armel Soloka Mabika Tarcisse Baloki Ngoulou Stech Anomene Eckzechel Nzao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2年第8期14-28,共15页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optimize cellulase production in five strains: (Pantoea dispersa MLTBY6 (MT646430.1);Pseudomonas aeruginosa MLTBM2 (MT646431.1);Pseudomonas monteilii MLTBC10 (MT6746...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optimize cellulase production in five strains: (Pantoea dispersa MLTBY6 (MT646430.1);Pseudomonas aeruginosa MLTBM2 (MT646431.1);Pseudomonas monteilii MLTBC10 (MT674682.1);Bacillus subtilis MLTBC5 (MT674681.1) and 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MLTBB7 selected cellulase producers isolated from soils in Brazzaville, Republic of the Congo.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ellulolytic activity of the selected cellulase-producing strains was determined by transferring the strains to a petri dish containing CMC culture medium with the following composition: cellulose 1%, K<sub>2</sub>HPO<sub>4</sub> 0.2%, MgSO<sub>4</sub> 0.03%, peptone 1%, (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 0.2% adjusted to a pH value of 7, previously poured and then frozen. The dishes were incubated in an oven at 37&deg;C for 48 hours. The petri dishes were then flooded with 1% lugol for 15 minutes. A positive reading is indic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hydrolysis zone, the diameters of the hydrolysis zone were measured with a ruler. Strains with a broad lysis spectrum were selected. Optimisation of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five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soil was done using the following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pH. Results: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showed that these strains showed a high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at pH values between 5.6 and 9 with an optimum of pH = 8 and temperature values between 35°C and 40°C with an optimum at temperature t = 40°C. Of the carbon sources used, two sources, namely glucose and galactose, showed a high production of cellulase compared to the other carbon sources. However, the two nitrogen sources, ammonium sulphate and urea, were favourable for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all five strains. Fe<sup>2+</sup>, CO<sup>2+</sup>, Zn<sup>2+</sup> ions are favourable for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these strains, with a referendum for Fe<sup>2+</sup>. Conclusion: From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sources of carbon (glucose and galactose), nitrogen (ammonium sulp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IZATION Condition production cellulase Soil Bacteria
下载PDF
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 Bacillus sp.B59培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仉倩 马瑞梅 +4 位作者 解孝满 董全行 葛宜和 冯志彬 程仕伟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46-150,156,共6页
芽孢杆菌来源纤维素酶具有耐热耐碱等优良特性,在饲料添加剂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分离自近海土壤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B59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碳源、氮源、金属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影响,... 芽孢杆菌来源纤维素酶具有耐热耐碱等优良特性,在饲料添加剂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分离自近海土壤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B59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碳源、氮源、金属盐、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产酶工艺为:2 g·L^(-1)果糖,20 g·L^(-1)蛋白胨,0.5 g·L^(-1) FeCl _(3),3 g·L-1 ZnSO_(4),0.2 g·L^(-1)羧甲基纤维素,pH值8.5,接种量1%(v/v),培养温度28℃。在优化条件下发酵培养40 h,获得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786.92 U·mL^(-1),为后续的规模制备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羧甲基纤维素酶 培养优化 发酵生产
下载PDF
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丽红 于洪福 《饲料博览》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在青贮中添加纤维素酶,则可以改善青贮品质,从而为畜禽提供更有营养价值的饲粮。文章对纤维素酶在畜禽生产及青贮饲料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畜禽生产 青贮品质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