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诱导鼠耳蝠脑干听觉神经系统Fos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詹喜平 张季平 孙心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81-185,共5页
鼠耳蝠双耳同时暴露于40 kHz、59 dBSPL(Sound pressure level)或71 dBSPL的纯音(时程4 m s,升降时间05 m s,重复速率2 pulses/s)中,其脑干听核团耳蜗核、斜方体核、上... 鼠耳蝠双耳同时暴露于40 kHz、59 dBSPL(Sound pressure level)或71 dBSPL的纯音(时程4 m s,升降时间05 m s,重复速率2 pulses/s)中,其脑干听核团耳蜗核、斜方体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分别有49% ~15% ,119% ~495% ,115% ~350% ,132% ~151% 的神经元为Fos 样阳性;下丘和上丘可见36% ~64% 和52% 的神经元为Fos样阳性;此外,脑桥核、脑干网状结构及小脑间置核和齿状核也有少量Fos样阳性胞体。当鼠耳蝠一侧耳堵塞暴露时,Fos 样阳性胞体的分布区域与未堵塞时基本一致,但双侧Fos样阳性细胞呈非对称性分布:被堵塞耳对侧的耳蜗核、上橄榄核Fos 阳性神经元较多,被堵塞耳同侧的上丘、外侧丘系和下丘Fos阳性神经元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刺激 脑干 c-fos 耳蝠
下载PDF
瘢痕疙瘩组织中ICAM-1、VEGF、c-fos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阎国富 何威 刘荣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采取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以及原癌基因 (c fos)在瘢痕疙瘩、普通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ICAM 1、VEGF、c fos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皆增强。ICAM 1主要表达在真皮... 采取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以及原癌基因 (c fos)在瘢痕疙瘩、普通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ICAM 1、VEGF、c fos在瘢痕疙瘩中表达皆增强。ICAM 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 ;VEGF、c 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 ;部分瘢痕疙瘩标本成纤维细胞c fos染色阳性 ,提示瘢痕疙瘩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 ,瘢痕疙瘩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IcAM-1 VEGF c-fo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氟烷、甲氧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在边缘系统的定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礼鲜 李军 +5 位作者 张晓峰 张惠 卢玲玲 张国良 孙辉 张洪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539-542,共4页
了解吸入麻醉在边缘系统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作用机理打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分别吸入甲氧氟烷、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边缘系统的分布并计数。... 了解吸入麻醉在边缘系统的作用部位,为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作用机理打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分别吸入甲氧氟烷、氟烷、氨氟醚和异氟醚麻醉1h.应用c-fos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光镜观察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在边缘系统的分布并计数。结果:边缘系统内有9个神经核团参与吸入麻醉作用的调控,分别是终纹床核、外侧隔核、杏仁外侧核、杏仁内侧核、杏仁中核、海马回嗅觉小岛、海马回Ⅰ区、外侧缰核和内侧缰核.结论:吸入麻醉剂在边缘系统作用部位并不是弥散的而是具有明确的作用位点,但对各核团之间的纤维联系统方式和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剂 边缘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氟烷
下载PDF
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孟云 吴晓华 +2 位作者 罗斌 吴贤英 祝家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探询原癌基因c fos蛋白产物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SD大白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3 2只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现 :在缺血 3 0min再灌流... 探询原癌基因c fos蛋白产物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SD大白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3 2只大鼠分为正常、缺血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组。心脏标本经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发现 :在缺血 3 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再灌流区心肌细胞有部分细胞核 ( 3 7 76%± 9 66% )呈弱阳性着色 ,而在缺血 60min再灌流 3 0min后 ,心肌细胞核 ( 4 0 3 4 %± 3 3 2 % )呈棕褐色阳性染色 ,但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 ;HE染色无明显改变。提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肌早期缺血 再灌流损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杏仁核点燃癫模型丘脑中线核群中c-fos蛋白的表达
5
作者 史焕昌 吴若秋 +4 位作者 刘健 孙业忠 刘窗溪 杨华 韩国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讨丘脑中线核群与颞叶癫的病理生理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癫模型上 ,观察丘脑有关核群c fos蛋白表达细胞分布情况 ,用c fos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结果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 ,癫发作达... 目的 :探讨丘脑中线核群与颞叶癫的病理生理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癫模型上 ,观察丘脑有关核群c fos蛋白表达细胞分布情况 ,用c fos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结果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 ,癫发作达到 4~ 5级时 ,丘脑中线核群的室旁核、菱形核、连结核以及丘脑背内侧核均有显著的c fos蛋白表达。结论 :丘脑中线核群参与颞叶癫的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杏仁核 点燃 癫痫 丘脑中线核群 c-fos蛋白 免疫组化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脑挫裂伤后皮质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意义
6
作者 薄爱华 张晓丽 +3 位作者 张辉 张国辉 李卫东 常宝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c -fos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致伤法 ,复制大鼠大脑皮质挫裂伤动物模型。伤后 1h、2h、4h、8h、12h、2 4h、4 8h和 72h杀死大鼠取脑组织 ,制作冰冻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c -fos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致伤法 ,复制大鼠大脑皮质挫裂伤动物模型。伤后 1h、2h、4h、8h、12h、2 4h、4 8h和 72h杀死大鼠取脑组织 ,制作冰冻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病灶中心区阳性细胞很少 -而在挫裂伤灶周围区则阳性细胞密集。阳性细胞主要是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伤后 1~ 2hc -fos阳性细胞密度较高 ;伤后 4 8~ 72h阳性神经元减少或消失。结论 :脑外伤可以导致皮质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 ,而且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皮质神经元 c-fos 基因表达 大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改变用于脑干损伤早期死后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平 姚青松 +2 位作者 徐小虎 宋一璇 祝家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探讨人体脑干损伤后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用于脑干损伤早期死后诊断的可行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 16例人体脑干损伤后的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 :在正常脑干组织的不同部位 ,均有c fos蛋白和c... 探讨人体脑干损伤后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用于脑干损伤早期死后诊断的可行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 16例人体脑干损伤后的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 :在正常脑干组织的不同部位 ,均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且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 ,表达的量及其分布不一致。脑损伤后 ,在脑干组织中也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但与正常脑干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 fos蛋白和c fos mRNA的表达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不一致 ,且在损伤后的改变无明显规律 ,不能用于脑干损伤早期的死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c-fos蛋白 c-fos-mRNA 死后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