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设计弯矩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静茹 熊火清 彭少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24-26,共3页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是一种新型的无梁楼盖形式 ,探讨了预埋管成孔后的空心无梁楼盖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
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 设计弯矩 等代框架法 计算模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孤岛煤柱影响下巷道围岩非对称性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洪宝 程辉 +3 位作者 李金雨 王涛 刘一洪 秦逢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771-2784,共14页
通过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手段,揭示山西某矿1021巷在10~#煤层孤岛煤柱影响下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并提出合理的巷道支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孤岛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引起了一定的应力变化,导致1021巷所受主应力与水平方向呈19°夹角,最... 通过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手段,揭示山西某矿1021巷在10~#煤层孤岛煤柱影响下的非对称变形机制,并提出合理的巷道支护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孤岛煤柱支承压力在底板引起了一定的应力变化,导致1021巷所受主应力与水平方向呈19°夹角,最大主应力来自于孤岛煤柱方向,最小主应力来自于巷道上方采空区方向,主应力的偏转导致巷道围岩塑性区呈"对角式"发育,巷道呈现非对称破坏;巷道顶梁最大弯矩位置随载荷非对称系数λ的增大,逐渐靠近距孤岛煤柱较近一侧巷帮,弯矩最大值M_(max)随λ增大呈线性增大,立柱支护应采用非对称形式;巷道底鼓类型属于复合型底鼓,直接底为挠曲褶皱性底鼓,其最大底鼓量位置随非对称系数λ变化而产生偏移,当λ=2时呈现为对称性,基本底为挤压流动性底鼓,其底板位移速度在远离孤岛煤柱的过程中不断增大,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不断增大,导致底鼓呈现非对称性;最后根据1021巷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顶底板非对称支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非对称变形 “对角式”塑性区 最大弯矩 复合型底鼓 非对称支护
原文传递
国内外规范“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分析与对比
3
作者 马铭湖 许名鑫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95-99,109,共6页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广东《高规》在内力调整措施上与其他规范不同,在抗震性能设计中通过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利用系数实现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更容易调整超强地震下引人的柱梁安全系数比指标,并给出框架梁端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具体规定,减少梁配筋量。基于各规范设计规定,结合Pushover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以6层RC框架结构作为对象进行计算分析,对梁柱钢筋用量、柱梁安全系数比、梁柱损伤及耗能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RC框架结构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效果,该算例广东《高规》的柱配筋量、柱梁安全系数比较大,在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现浇楼板 柱梁安全系数比
下载PDF
谈电算时钢筋混凝土梁端弯曲裂缝控制
4
作者 宋天军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3期43-44,共2页
选取两端为固定端的单跨梁为研究对象,从荷载布置与裂缝计算位置两方面,分析了实际研究对象与结构计算简图的差异性,探讨了电算时梁端弯曲裂缝的控制原理,从而使结构设计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目标。
关键词 结构设计 固定支座 梁端弯矩 楼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