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力 马廉亭 +1 位作者 余泽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660-661,66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髓主要引流静脉回流异常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的解剖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采用加压灌注后从腹侧重点观察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来源、分布及瓣膜。结果腰静脉变异较大,腰静脉及交通支均未发现静脉瓣。奇静脉起...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髓主要引流静脉回流异常与椎管内静脉高压发病的解剖基础。方法30具成人尸体采用加压灌注后从腹侧重点观察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来源、分布及瓣膜。结果腰静脉变异较大,腰静脉及交通支均未发现静脉瓣。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半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副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上部肋间后静脉的回流。结论腰静脉、腰升静脉和奇静脉系是脊髓胸腰段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其狭窄可造成脊髓静脉系的血液淤积,导致椎管内静脉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静脉 腰升静脉 奇静脉 解剖
下载PDF
上腔静脉X线胸片测量及测量值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5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PICC体外测量准确性的方法,以及测量值是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相关。方法收集100份成人体检资料,根据X线胸片测量上腔静脉下段中点对应肋单元数据及上腔静脉下段中点至右锁骨内端下缘的垂直段距离。应用Pearso... 目的探讨提高PICC体外测量准确性的方法,以及测量值是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相关。方法收集100份成人体检资料,根据X线胸片测量上腔静脉下段中点对应肋单元数据及上腔静脉下段中点至右锁骨内端下缘的垂直段距离。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测量值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肋肋单元与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r=-0.198,P=0.052)、(r=0.129,P=0.201)、(r=0.017,P=0.945)、(r=-0.041,P=0.731),CD点垂直段距离与身高呈正相关(r=0.196,P=0.033),与性别呈负相关(r=-0.387,P=0.002),与年龄、体重无相关性(r=0.062,P=0.591)、(r=-0.075,P=0.523)。结论不能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来预测PICC测量值,目前比较有效的提高PICC体外测量准确性的方法还是通过拍摄X线胸片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上腔静脉 肋单元 奇静脉
下载PDF
奇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冉茂成 朱世清 +10 位作者 郭旺 叶少鸿 刘沧燕 程欢 秦婧琦 赵奎 陈若玄 叶媛媛 李佳 陈小彬 钟晓雪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41-242,245,共3页
目的观测奇静脉的解剖学结构,丰富奇静脉临床应用形态学数据。方法解剖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观测奇静脉的起始、走行、外形、属支、管径、与胸导管位置关系。结果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可分为三种类型。奇静脉主干长度与管径值:长... 目的观测奇静脉的解剖学结构,丰富奇静脉临床应用形态学数据。方法解剖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观测奇静脉的起始、走行、外形、属支、管径、与胸导管位置关系。结果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可分为三种类型。奇静脉主干长度与管径值:长度(18.45±2.95)cm,起端管径(0.46±0.12)cm,中段管径为(0.90±0.20)cm,末端管径为(1.24±0.30)cm。中段凸向前正中线左侧16例,占53.33%,凸出度均值0.53 cm。半奇静脉与副半奇静脉、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等较为复杂。结论奇静脉起始部位、长度、管径、位置走行差异较大,整体走行与属支存在多种类型,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多变,临床上应予以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临床应用 解剖学观测
下载PDF
下腔静脉离断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构畸形中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云桃 杨振娟 +3 位作者 裴秋艳 陈思 闫亚妮 王雁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离断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与异构畸形的关系,旨在提高胎儿异构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检查或因可疑胎儿畸形转入本院会诊的孕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 目的 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离断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与异构畸形的关系,旨在提高胎儿异构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检查或因可疑胎儿畸形转入本院会诊的孕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扫查胎儿腹腔横切面.对腹腔横切面表现为奇静脉增宽、下腔静脉消失的胎儿,利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进一步明确是否有下腔静脉离断,根据是否合并有心脏结构异常分为复杂性下腔静脉离断和孤立性下腔静脉离断,对继续妊娠者随访至生后,新生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终止妊娠者引产胎儿行尸体解剖. 结果 产前共诊断下腔静脉离断12例.其中孤立性下腔静脉离断5例,均足月分娩,除3例合并内脏反位外,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复杂性下腔静脉离断7例,均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6例为左侧异构畸形,1例为右侧异构畸形.结论 胎儿下腔静脉离断的超声表现典型,产前容易发现.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通常提示合并异构畸形,尤其是左侧异构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奇静脉 先天畸形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产前诊断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奇静脉迂曲扩张在布加氏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金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奇静脉迂曲扩张在布加氏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奇静脉的大小和形态变化。结果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3例,明确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19例,肝外侧... 目的探讨奇静脉迂曲扩张在布加氏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奇静脉的大小和形态变化。结果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3例,明确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19例,肝外侧枝血管形成25例,腹水25例。28例患者奇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形成侧支循环。结论在低场强MRI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中,奇静脉的变化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奇静脉 下腔静脉
下载PDF
25例PICC继发奇静脉异位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雅萍 赵林芳 曹秀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0-922,共3页
总结25例PICC继发奇静脉异位的护理经验。当左侧PICC置管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怀疑异位至奇静脉时,通过胸部侧位片或胸部CT来确诊。及时处理继发奇静脉异位,复位成功后关注后续有无再次异位,使用腐蚀性药物前使用腔内心... 总结25例PICC继发奇静脉异位的护理经验。当左侧PICC置管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在排除其他原因后,怀疑异位至奇静脉时,通过胸部侧位片或胸部CT来确诊。及时处理继发奇静脉异位,复位成功后关注后续有无再次异位,使用腐蚀性药物前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导管退出奇静脉后继续输液,严格控制输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关注堵管及再次异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经处理均未发生感染、血栓、外渗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异位 奇静脉 护理
原文传递
非典型奇静脉系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晓桐 张清 +5 位作者 张庆伟 王凤琴 江伟 魏书国 李鹏泰 李京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奇静脉系的形态特征,对非典型奇静脉系进行解剖学分类,为纵隔、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30具人体标本,分别测量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点及终点的直径,观察其终点与胸椎序数的对应关系。结果经典型... 目的观察奇静脉系的形态特征,对非典型奇静脉系进行解剖学分类,为纵隔、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30具人体标本,分别测量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点及终点的直径,观察其终点与胸椎序数的对应关系。结果经典型奇静脉系24例,即该系具有完整的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非典型奇静脉系6例,根据其形态进一步分为:a型2例,即倒"Y"字型奇静脉系,奇静脉由左、右腰升静脉及下4位肋间静脉在脊柱前方合成;b型2例,即单柱型奇静脉系,半奇、副半奇静脉发育缺如,仅有1条奇静脉在脊柱前方上行;c型1例,即半奇静脉缺如,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d型1例,即奇静脉伴双上腔静脉变异。奇静脉终点直径(10.39±1.98)mm,主要平对T_4(83.3%);半奇静脉终点直径(8.51±2.28)mm,主要位于T_7~T_(10)水平;副半奇静脉终点直径(6.29±1.56)mm,位于T_4~T_8水平。结论对非典型奇静脉系的研究,是对该系既往分型的补充,不仅为临床检查过程中识别该系变异提供参考,也为纵隔手术、纵隔镜检查、胸椎外伤的诊治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形态学 解剖
下载PDF
奇静脉弓在胸部X线平片中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容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8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奇静脉弓的X线平片表现。方法分析20例误诊病例奇静脉弓X线平片表现及CT对照。结果 20例X线平片均发现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见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的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误为病变,CT证实为奇静脉弓。站立位者奇静脉弓直径... 目的探讨奇静脉弓的X线平片表现。方法分析20例误诊病例奇静脉弓X线平片表现及CT对照。结果 20例X线平片均发现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见一直径数毫米到15 mm的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误为病变,CT证实为奇静脉弓。站立位者奇静脉弓直径较卧位者小,CT测得值比平片测值小。结论在X线平片上奇静脉弓表现为胸4椎体下缘右旁区域直径数毫米到15 mm左右小结节状或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左缘与气管右侧壁相邻,下缘右主支气管上壁相邻,右缘紧邻纵隔胸膜,对周围组织不产生压迫、推移或侵蚀破坏征象,不要误诊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奇静脉弓 X线成像技术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奇静脉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9
作者 贾颖 陈蓉 +2 位作者 冉启胜 陈金华 张伟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2141-2143,共3页
掌握奇静脉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有助于提高奇静脉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却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隐性病变提供依据,为奇静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就奇静脉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加以综述。
关键词 奇静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学刚 陈传好 +2 位作者 武开宏 秦登友 周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至下叶背支动脉起点处的长度分别约为45.7mm、42.8mm;动脉起点处的外径:左侧分别为20.6mm、12.6mm,右侧分别为21.5mm、14.7mm。奇静脉可利用的第1段(奇静脉弓)和第2段的长度分别为44.8mm、46.8mm,第1段两端的外径分别为12.7mm、12.3mm。结论: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动脉切除后可采用侧壁扩大及袖式吻合重建术。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右侧可首选自体奇静脉片;左侧首选心包片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学 切除重建术 肺内结节性病灶 肺动脉侧壁切除 肺叶切除手术 解剖学基础 周围型肺癌 动脉切除 奇静脉弓 动脉主干 肿瘤侵犯 长度 外径 切除后 心包片 起点 左侧 右侧
下载PDF
特发性奇静脉瘤2例影像诊断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振堰 沈海林 +5 位作者 杜红娣 王莺 王一超 徐长贺 于乐林 尚海龙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463-2465,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2例特发性奇静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于2017年5月和202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2例特发性奇静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2例特发性奇静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于2017年5月和202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2例特发性奇静脉瘤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合相关的文献,总结特发性奇静脉瘤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例特发性奇静脉瘤行CT多期增强检查,动脉期瘤内未见强化或少许不均匀高密度造影剂返流,平衡期呈均匀中度强化,瘤内均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一例病人术后3个月未见异常,另一例病人保守治疗,3年后无明显变化。结论CT多期增强及血管成像对特发性奇静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奇静脉 纵隔 奇静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Pseudoachalasia: A peculiar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1
12
作者 Salvatore Maria Antonio Campo Angelo Zullo +3 位作者 Chiara Maria Scandavini Barbara Frezza Paola Cerro Genoveffa Balducc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3年第9期450-454,共5页
Pseudoachalasia is a rare secondary achalasia, which accounts for only a small subgroup of patients. We describe a 77-year-old woman with recent onset of dysphagia and typical esophageal manometric findings of achalas... Pseudoachalasia is a rare secondary achalasia, which accounts for only a small subgroup of patients. We describe a 77-year-old woman with recent onset of dysphagia and typical esophageal manometric findings of achalasia. Moreover, esophageal manometric findings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at 36 cm from the nose were associated with dysphagia. An upper endoscopy showed the absence of lesions both in the esophagus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whilst a 15-mm ulcer on the gastric angulus was detected. The gastric ulcer resulted in being a diffuse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at histology, suggesting pseudoachalasia.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showed an irregular concentric thickening of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wall extending for 7 cm and a dilated ascending thoracic aorta with no presenc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with an enlarged azygos as the source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esophagus. Moreover, cardia involvement from diffuse 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gastric angulus was also recognized as the cause of dysphagia. The cancer was not suitable for a surgical approach in an old patient with cardiovascular comorbidities and support therapy was started. In our ambulatory series, pseudoachalasia was eventually diagnosed in 4.7% of 23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manometric finding suggestive of achalasia. We also reviewed cases in the literature and aimed to evaluate the reported causes of pseudoachal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ACHALASIA ACHALASIA Esophageal vascular compression THORACIC AORTA azygos vein
下载PDF
下腔静脉离断并奇静脉连接胎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琦 孙洪霞 +3 位作者 解珺淑 王建六 裴秋艳 张晓红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离断并奇静脉连接(IIVC-AC)胎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28567例孕妇中的21例IIVC.AC胎儿的临床资料、超声特点、遗传学诊断、妊娠结局及预...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离断并奇静脉连接(IIVC-AC)胎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的28567例孕妇中的21例IIVC.AC胎儿的临床资料、超声特点、遗传学诊断、妊娠结局及预后。结果IIVC-AC胎儿共21例,均为单胎妊娠,占本院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者的0.07%(21/28567),其中3例(14%,3/21)同时合并心内和一C,gb畸形,畸形类型包括心内膜垫缺损、单心房、单心室、双上腔静脉、右位心、无脾综合征、内脏反位、十二指肠闭锁;6例(29%,6/21)胎儿仅合并心内结构异常,包括左心发育不全、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心内膜垫缺损和大动脉异位,其中1例(1/6)行羊膜腔穿刺术并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6例(29%,6/21)胎儿仅合并心外结构异常,包括无脾综合征、内脏反位、十二指肠闭锁;3例(14%,3/21)胎儿无其他器官的结构异常,但合并其他超声异常指标,包括右心室壁增厚、胎儿心动过缓、心包腔积液、腹腔积液、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升高、单脐动脉,其中1例(5%,1/21)胎儿行脐带血穿刺术并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3例(14%,3/21)胎儿为孤立的IIVC—AC,未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其中1例(5%,1/21)行脐带血穿刺术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查均未见异常。21例IIVC—AC胎儿中,5例(24%,5/21)自然分娩,1例(5%,1/21)剖宫产,产后随访12—40个月,未见明显异常,无染色体异常证据;10例(48%,10/21)胎儿引产,5例(24%,5/21)失访。结论胎儿IIVC.AC,多合并心血管系统和心外畸形,最常见的为心脏畸形和内脏反位,当合并心脏畸形和内脏反位时应考虑内脏异位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奇静脉 先天畸形 超声检查 产前 预后
原文传递
成人奇静脉左移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伟 韩金栋 +6 位作者 张清 毛庆花 王凤琴 任美峰 魏书国 李鹏泰 李京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D组(≥71岁),每组15人。自左肾上端平面至第6胸椎平面,观察并测量奇静脉的左移距离。结果 (1)59例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1例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2)56例奇静脉发生左移,即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逐渐越过中线至左侧,左移的距离分别是:A组(0.08±0.07)cm;B组(0.73±0.29)cm;C组(1.18±0.31)cm;D组(2.02±0.39)cm。(3)受检者年龄与奇静脉左移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r=0.871,P=0.000)。结论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奇静脉逐渐发生左移,这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了解奇静脉的行程规律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胸部、尤其是后纵膈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年龄 位移 体质调查
下载PDF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平 王乃利 +1 位作者 寇印华 张晓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主动脉手术 脊髓保护 逆行灌注 奇静脉
下载PDF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技术显示孕中期胎儿奇静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鲲 孙彦坤 +1 位作者 肖保军 郭海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67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技术显示孕中期胎儿奇静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3~11月期间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应用STIC联合HD技术在胎儿胸腹部正中旁矢...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力血流显像(HD)技术显示孕中期胎儿奇静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3~11月期间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应用STIC联合HD技术在胎儿胸腹部正中旁矢状切面显示奇静脉,通过图像旋转等后处理,观察奇静脉与胸主动脉关系,奇静脉弓的形态及奇静脉弓汇入上腔静脉的位置及方式。对照组100例应用二维超声联合CDFI技术对胎儿奇静脉进行显示。结果 1研究组100例胎儿共96例成功显示了奇静脉,显示成功率为96%,对照组100例胎儿共85例成功显示了奇静脉,显示成功率为8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根据与脊柱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奇静脉分型,奇静脉脊柱右侧型、中间型及左侧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6.0%、33.9%及40.1%。3奇静脉与胸主动脉并行,至上腔静脉水平后向前弯曲形成弓形,汇入上腔静脉。41例下腔静脉肝段离断,奇静脉明显扩张,内径与胸主动脉相当。结论 STIC联合HD技术显示孕中期奇静脉可行,可观察奇静脉内径及走形,奇静脉弓的形态及汇入上腔静脉的位置及方式等,对导致奇静脉扩张的疾病如下腔静脉离断等具有提示诊断作用;该方法对奇静脉的显示率优于传统的二维超声联合CD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 胎儿心脏 奇静脉
下载PDF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焦枝 李光 敖开中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0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的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右肺奇静脉裂MRI及CT轴面平扫表现为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影,MRI信号强度高于肺实质,CT... 目的:探讨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的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5例右肺奇静脉裂MRI及CT轴面平扫表现为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影,MRI信号强度高于肺实质,CT显示奇静脉裂宽度超过水平裂及斜裂,周围可见乏血管带;奇静脉弓位于奇静脉裂最下方,呈粗条状影,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肺实质,矢状面显示该弧线凸面向上,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位于椎体、纵隔和奇静脉裂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含气组织为奇叶。结论: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具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多方位成像对于该病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奇静脉
下载PDF
CT检查中对比剂注射部位及延迟扫描时间不同对奇静脉弓瓣显示的影响
18
作者 于丽娜 李子浩 +1 位作者 解丙坤 张红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0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部位、延迟扫描时间不同对奇静脉弓瓣显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562例行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头颈CTA检查276例,男165例、女111例,年龄10~8... 目的探讨CT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部位、延迟扫描时间不同对奇静脉弓瓣显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562例行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头颈CTA检查276例,男165例、女111例,年龄10~84(62.3±10.9)岁,左肘注射对比剂18例,右肘注射258例;胸部增强CT检查286例,男179例、女107例,年龄11~85(61.7±11.3)岁,均为右肘注射对比剂。观察项目:(1)比较不同部位(左、右肘)注射对比剂时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2)观察胸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动脉期(短延迟扫描时间)与静脉期(长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3)观察奇静脉弓瓣的形态。结果(1)左肘注射18例患者中有1例(1/18)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的544例患者中245例(45.04%,245/544)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显示率明显高于左肘注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01)。(2)胸部增强CT检查中,短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为28.32%(81/286),高于长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率(2.10%,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01)。(3)562例患者共显示奇静脉弓瓣246例,其中二叶瓣(224例)明显多于三叶瓣(22例)。二叶瓣的患者中,两个瓣叶的排列方向呈左右垂直奇静脉弓排列188例、呈上下垂直奇静脉弓排列36例。结论CT检查中,右肘注射对比剂、短延迟扫描时间时奇静脉弓瓣的显示率更高。奇静脉弓瓣有二叶瓣和三叶瓣,其中二叶瓣更常见,其2个瓣叶的排列方向以左右垂直奇静脉弓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奇静脉弓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延时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奇静脉系统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大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本文报告116例成人和24例儿童静脉系统的观察结果。奇静脉系可分5型:奇+副奇型(9.29±2.45%);奇+上、下半奇型(58.57±4.16%)奇+上、中、下半奇型(30.71±3.90%);奇+下半奇型(0.71±0.71%);奇+上半奇型(0.71±0.71%... 本文报告116例成人和24例儿童静脉系统的观察结果。奇静脉系可分5型:奇+副奇型(9.29±2.45%);奇+上、下半奇型(58.57±4.16%)奇+上、中、下半奇型(30.71±3.90%);奇+下半奇型(0.71±0.71%);奇+上半奇型(0.71±0.71%)。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高度,成人在T_(4-5)(96.55%),儿童在T_(2-4)((91.67%)。奇静脉弓上部分接收由上位2~5支肋间静脉的共干;弓下部分接收下位7~10支肋间静脉。右侧最上肋间静脉多数注入奇静脉或右无名静脉。下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下位2~9支肋间(肋下)静脉。上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上位2~9支肋间静脉,注入奇静脉者占79.37±3.60%。左侧最上肋间静脉大多数汇入上半奇静脉或左无名静脉。中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中部2~5支肋间静脉,并注入奇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静脉 奇静脉
全文增补中
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奇/半奇静脉窃血介入封堵的疗效——附24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辰程 郭保静 +2 位作者 凌雁 陈凌霄 金梅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观察并随访尚不具备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TCPC)或根治手术条件的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介入封堵窃血的奇/半奇静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奇/半奇静脉封堵的双向Glenn术后的患者24例,观察... 目的观察并随访尚不具备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TCPC)或根治手术条件的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介入封堵窃血的奇/半奇静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奇/半奇静脉封堵的双向Glenn术后的患者24例,观察并随访其疗效。结果21例行奇静脉封堵,其中1例同时行左上腔静脉封堵;2例行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封堵;1例行半奇静脉封堵;6例同时行体肺侧支封堵。除1例直径为5.5 mm的奇静脉采用弹簧圈封堵外,其余奇静脉、半奇静脉及左上腔静脉均采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完成介入封堵。封堵后血氧饱和度由0.78上升至0.85(P<0.05);封堵前后上腔静脉压力无上升(13.97 mmHg对14.22 mmHg,1 mmHg=0.133 kPa,P>0.05);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封堵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未出现颜面及双上肢水肿、胸腹壁静脉曲张、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2例患者分别于介入封堵后1年及5年行TCPC手术。结论复杂先心病双向Glenn术后因奇/半奇静脉开放或左上腔静脉窃血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且尚不满足TCPC手术指征的患者,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即基础状态下肺动脉及上腔静脉压力≤20 mmHg,奇/半奇静脉封堵器释放前上腔静脉压力≤20 mmHg,针对致窃血的静脉行介入封堵可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通过解决静脉窃血,促进肺血管床发育,从而达TCPC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静脉 半奇静脉 介入封堵 双向GLENN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