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合作用”在英语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1
作者 李萍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78-84,共7页
“粘合作用”是用于英语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习英语,理解文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粘合作用 正向参照 反向参照 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 英语 语篇分析
下载PDF
篇章分析中的概述回指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秀丽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6,330,共6页
本文对法国篇章分析中"概述回指"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整体介绍和梳理,阐明了这一概念的篇章特性以及在篇章中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并着重分析了它改变篇章推进指向、加重认知成本的特性及其语言的表征策略。这一研究丰富了传统篇... 本文对法国篇章分析中"概述回指"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整体介绍和梳理,阐明了这一概念的篇章特性以及在篇章中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并着重分析了它改变篇章推进指向、加重认知成本的特性及其语言的表征策略。这一研究丰富了传统篇章分析理论,对深入回指研究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述回指 信息结构 主题 篇章推进 共指
原文传递
先秦介词“以”的悬空及其词汇化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洪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2,共9页
介词悬空是指介词宾语不与介词相连,而出现在语境的其他位置的现象。介词"以"字的空位宾语主要是名词性的,也有动词性、形容词性和陈述性的。介词悬空的篇章功能是为了衔接篇章,句法功能是构成"以·空宾"结构... 介词悬空是指介词宾语不与介词相连,而出现在语境的其他位置的现象。介词"以"字的空位宾语主要是名词性的,也有动词性、形容词性和陈述性的。介词悬空的篇章功能是为了衔接篇章,句法功能是构成"以·空宾"结构作状语。"以"字空位宾语可以回指话题或是事件、行为等。"以"字悬空的词汇化造成了一些带"以"字的动词、助动词和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悬空 空位宾语 回指 词汇化
下载PDF
篇章阅读中先行信息通达的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穗苹 莫雷 肖信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9-517,共9页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 ,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 ,当读者在建构先行信息已能考虑其合适与不合适这一条件下 ,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关系及距离如何影响对先行信息的通达。实验一采用以句子为单位的自控阅读 ,通过再认探测技术 ,结果发现 ,...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 ,探讨在篇章阅读理解中 ,当读者在建构先行信息已能考虑其合适与不合适这一条件下 ,先行信息与当前信息的关系及距离如何影响对先行信息的通达。实验一采用以句子为单位的自控阅读 ,通过再认探测技术 ,结果发现 ,被试在加工含回指词的目标句时 ,回指词的不合适先行词也会得以通达。实验二以词汇为单位呈现阅读材料 ,通过命名探测技术 ,结果发现 ,与当前回指词关系合适的先行词会得到更快的通达 ,而先行词与当前回指词距离的远近不会影响先行词的激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阅读理解 先行信息通达 实时窗口阅读 回指词 先行词
下载PDF
汉语篇章的指代消解浅论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厚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汉语指代消解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照应语的识别 ,尤其是零形式照应语和无标记的普通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照应语的辨识缺乏标记 ;2 有些照应语对先行语的属性分析和构成形式的判断没有指导作用 ,从而导致了潜在... 本文简要分析了汉语指代消解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照应语的识别 ,尤其是零形式照应语和无标记的普通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照应语的辨识缺乏标记 ;2 有些照应语对先行语的属性分析和构成形式的判断没有指导作用 ,从而导致了潜在先行语识别的困难 ;3 最重要的是 ,指代消解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在目前分析技术下不容易得到。因此 ,完全的指代消解仍然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应语 先行语 指代消解
下载PDF
OT方案与照应语的约束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建华 潘海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首先对Koster (1994) 提出的照应语 (anaphor) 核查 (checking) 理论作出评介,并指出它无法正确解决照应语与代词之间的互补分布问题。然后,本文根据Prince & Smolensky (1993)的优选论 (Optimality Theory,简称OT) 提出一... 本文首先对Koster (1994) 提出的照应语 (anaphor) 核查 (checking) 理论作出评介,并指出它无法正确解决照应语与代词之间的互补分布问题。然后,本文根据Prince & Smolensky (1993)的优选论 (Optimality Theory,简称OT) 提出一个解释照应语的OT方案,从而为解决照应语的指称 (reference) 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证明,这一解释照应语的OT方案比Koster (1994) 以及Chomsky (1996) 能更好地解决照应语的约束问题,它不仅可以正确地确定照应语的指称,而且还可以恰当地解释强照应语与代词之间的互补分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应 互补分布 代词 指称 优选论 解释 简称 当地 评介
原文传递
论语言语境对回指的限定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112,共5页
回指释义首先有赖于回指项及其先行项之间的某种特定的关联,然而这种关联本身并不一定保证回指释义的顺利完成。本文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回指实例进行分析后指出,当回指释义可能出现偏差的时候,语言语境因素常常会起到限定的作用,并且... 回指释义首先有赖于回指项及其先行项之间的某种特定的关联,然而这种关联本身并不一定保证回指释义的顺利完成。本文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回指实例进行分析后指出,当回指释义可能出现偏差的时候,语言语境因素常常会起到限定的作用,并且这种限定作用的效果既可能发生在先行项上,也可能发生在回指项上,目的都是为了影响回指项和先行项之间固有的语义关联,并最终促使释义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语言语境 先行项 回指项
原文传递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可提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2 位作者 崔耀 杨丽霞 陈?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203,共6页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提高了所指者的可提取性 ;( 2 )指代者对所指者和非所指者的这种作用有一定的时间进程 ;( 3 )指代者对所指者产生作用的时间进程随指代法表述的特性而变化 ;( 4 )句子先述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是一种较普遍的认知现象。它与指代法表述中所指者的易提取性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指代法表述或者增强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法表述 指代者 所指者 先述参与者 后述参与者
下载PDF
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传统回指观解决回指语的选择(发话人视角)或回指释义(受话人视角)问题。这对回指语功能的解释并不完备。本文在传统回指观的基础上提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观,认为回指语的根本功能是要在回指语所在的位置(包括句法位置和心理位置)重现与... 传统回指观解决回指语的选择(发话人视角)或回指释义(受话人视角)问题。这对回指语功能的解释并不完备。本文在传统回指观的基础上提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观,认为回指语的根本功能是要在回指语所在的位置(包括句法位置和心理位置)重现与先行语所激活的概念相关的某一明确的概念,而同指关系的建立只是概念重现所必需的一个过程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回指语 先行语 重现
原文传递
语言回指加工的ERP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鸣 刘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先行词词频、照应语不同形式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对Nref效应、回指加工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零形式照应语以及汉语回指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照应语 先行词 ERP
下载PDF
“自己”——约束原则A的叛逆者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舟艳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38-41,57,共5页
本文在约束理论第一原则(约束原则A)的理论背景下,针对汉语照应语"自己"允许"长距离约束"的叛逆行为及由此而暴露的该原则的不足,试图在约束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为弥补不足所提出的各种修正方案,最后尝试着提出了有关&... 本文在约束理论第一原则(约束原则A)的理论背景下,针对汉语照应语"自己"允许"长距离约束"的叛逆行为及由此而暴露的该原则的不足,试图在约束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为弥补不足所提出的各种修正方案,最后尝试着提出了有关"先行语优选假设"、"先行语优选顺序"和"阻断效应鉴别式"的修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原则A 照应语 先行语 管辖语域 长距离约束 修正思路 生成语法理论 汉语
下载PDF
联想回指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永忠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5期48-53,共6页
联想回指系指没有明确回指先行词的回指现象。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研究了联想回指,归纳了联想回指类型,提出了联想回指分析框架和联想回指寻找机制方案。本文显示,联想回指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其触发词能否形成最大投射XP并激... 联想回指系指没有明确回指先行词的回指现象。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研究了联想回指,归纳了联想回指类型,提出了联想回指分析框架和联想回指寻找机制方案。本文显示,联想回指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其触发词能否形成最大投射XP并激活其中的题元/论元。实际上,回指词所搜寻的并非仅仅是作为显性句法成分存在的触发词本身,而是整个句法-概念系统(因为触发词并不限于词,还包括词组和词内成分),在此过程中,对每一个题元/论元进行匹配性测试,寻找与之同标的先行语。任何具有句法-语义一致性的NP/VP都可以作为联想回指触发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想回指 触发词 回指词 匹配性测试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the的语篇照应及翻译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在语篇衔接中,定冠词the既可作前照应,又可作后照应;既可用于直接照应,又可用于间接照应,指称它所修饰的名词或短语为何人或何物,翻译时无论是文内照应还是文外照应,指的都是词项与所指之间的语义关系。
关键词 the 语篇 照应 翻译
下载PDF
汉语阅读中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静 闫国利 白学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采用眼动分析法考察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行词的词频对其代词加工的难易没有影响,即当先行词为高频词时对代词后区域的阅读时间与低频条件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代词加工的词条重新通达假说,该理论认为读者在加... 采用眼动分析法考察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行词的词频对其代词加工的难易没有影响,即当先行词为高频词时对代词后区域的阅读时间与低频条件没有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代词加工的词条重新通达假说,该理论认为读者在加工代词时只需通达先行词的部分词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照应语 先行词 词频 眼动
下载PDF
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那洪伟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4-57,共4页
本文在对比英汉照应语反身代词异同的基础上,运用约束理论和参数理论,对比了英汉两种反身代词的约束限制,从而证明了语言中的反身代词存在着句法结构上的限制。
关键词 反身代词 约束限制 句法限制
原文传递
约束理论和英汉照应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宁 《南京农专学报》 2002年第2期90-95,共6页
语言中的照应词在句法上的分布及照应释义往往受句法结构限制。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揭示了照应词在句法上的这种特性。英、汉两种语言的照应词在句法中的分布及照应释义 。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约束理论 照应原则 照应词 句法 分布 释义 中节理论 管辖语域
下载PDF
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及翻译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丹菊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6-98,共3页
话语或篇章,不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照应只是众多衔接手段中的一种。仅分析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作用及其翻译。在语篇衔... 话语或篇章,不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照应只是众多衔接手段中的一种。仅分析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作用及其翻译。在语篇衔接中,定冠词the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而只是用来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但它既可用于回指照应,又可用于下指照应。翻译时无论是情景的外指照应还是语篇的内指照应,指的都是词项与所指之间的语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语篇 照应 翻译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数量名回指语的指称性质与回指确认方式
18
作者 冉晨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现代汉语中,形式上无定的数量名短语也可用于回指。根据具体语用功能,数量名回指语可分为普通回指、内涵凸显型回指和数量凸显型回指。在不同回指用法下,数量名回指语在构成成分、句法位置和适用语境上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这些内部... 现代汉语中,形式上无定的数量名短语也可用于回指。根据具体语用功能,数量名回指语可分为普通回指、内涵凸显型回指和数量凸显型回指。在不同回指用法下,数量名回指语在构成成分、句法位置和适用语境上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这些内部差异揭示出数量名回指语实际包含定指和不定指两种不同指称性质,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回指确认。定指数量名回指语可实现普通回指和内涵凸显型回指用法,通过数量信息和名词属性与工作记忆中的已知对象进行匹配建立同指关系。不定指数量名回指语可实现内涵凸显型回指和数量凸显型回指,它们在话语中“伪装”为新信息,其与已知对象的同指关系为“会话含义”,需要听话人根据语境信息推理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数量名 “一量名” 指称性质 会话含义
原文传递
Learning Noun Phrase Anaphoricity in Coreference Resolution via Label Propag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国栋 孔芳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1年第1期34-44,共11页
Knowledge of noun phrase anaphoricity might be profitably exploited in coreference resolution to bypass the resolution of non-anaphoric noun phrases. However, it is surprising to notice that recent attempts to incorpo... Knowledge of noun phrase anaphoricity might be profitably exploited in coreference resolution to bypass the resolution of non-anaphoric noun phrases. However, it is surprising to notice that recent attempts to incorporate automatically acquired anaphoricity information into coreferenee resolution systems have been far from expec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global learning method in determining the anaphoricity of noun phrases via a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to improve learning-based coreference resolution.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huge computational burden in the label propagation algorithm, we employ the weighted support vectors as the critical instances in the training texts. In addition, two kinds of kernels, i.e instances to represent all the anaphoricity-labeled NP , the feature-based 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 kernel and the convolution tree kernel with approximate matching, are explored to compute the anaphoricity similarity between two noun phrases. Experiments on the ACE2003 corpus demonstrate the great effectiveness of our method in anaphoricity determination of noun phra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earning-based coreference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ference resolution anaphoricity determination label propagation RBF kernel convolution tree kernel
原文传递
回指变元的分类及其语用策略
20
作者 杨志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7-129,共3页
回指变元是指回指语在指代先行项时其意义包含某种变化的元素。无论是同形的还是异形的回指语,在特定语境里表达的情感色彩或蕴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先行项。会话者或写作者在通过使用回指语进行交谈或书面表达时,往往是采用某种... 回指变元是指回指语在指代先行项时其意义包含某种变化的元素。无论是同形的还是异形的回指语,在特定语境里表达的情感色彩或蕴意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先行项。会话者或写作者在通过使用回指语进行交谈或书面表达时,往往是采用某种语用策略,来顺利地达到自己言语行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变元 同形回指 异形回指 先行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