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任、候选与候补:清代文官之分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振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6-65,共10页
根据官员出身、是否现任、曾否出任过实缺,可以将清代文官划分为现任官员、候选官员和候补官员三种类型。三者均是清代文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清代文官选任的对象。但其间又有很大差异,在官员性质、官员范围、任用方式和铨选制度... 根据官员出身、是否现任、曾否出任过实缺,可以将清代文官划分为现任官员、候选官员和候补官员三种类型。三者均是清代文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清代文官选任的对象。但其间又有很大差异,在官员性质、官员范围、任用方式和铨选制度上各有不同。弄清这一分类,于考释清代选任术语,研究清代文官选任和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官类别 现任官员 候选官员 候补官员 选任
下载PDF
晚清驻美参赞群体地域分布和出身结构探析
2
作者 白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57-61,共5页
驻外参赞是晚清外交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驻美参赞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的闽粤和苏皖浙地区,实与闽粤的侨邦环境和苏皖浙的人才地理优势息息有关。且这一群体多来自异途出身的候补捐纳官员,出身较低。一则国内壅滞的官场处境导致大量... 驻外参赞是晚清外交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驻美参赞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的闽粤和苏皖浙地区,实与闽粤的侨邦环境和苏皖浙的人才地理优势息息有关。且这一群体多来自异途出身的候补捐纳官员,出身较低。一则国内壅滞的官场处境导致大量候补官员无缺可补;一则出使海外即获劳绩保奖,吸引候补官员为寻找仕途出路愿赴海外。1901年外务部成立以前,参赞多由公使私人选派,使该群体普遍来自公使的亲属同乡,同时也阻碍晚清职业外交官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美参赞 地域分布 出身结构 华工 候补官员
下载PDF
清代候补官员发省委署制度成因初探
3
作者 王丽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9-43,65,共6页
在清代,原本在中央候补的官员可通过加捐分发到各省,以备地方上的差委和署任之用。该制度的出现源于地方和中央的共同需要,它与清代的官缺制度、官员的分发试用制度和捐纳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发、委署和试用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三... 在清代,原本在中央候补的官员可通过加捐分发到各省,以备地方上的差委和署任之用。该制度的出现源于地方和中央的共同需要,它与清代的官缺制度、官员的分发试用制度和捐纳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发、委署和试用制度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成为清代地方铨政的重要环节,用以甄核候选官员的人品和才能。随着清代捐纳制度的兴盛,分发到省的官员日益增多,地方逐渐形成严密的委署章程,以保证分发人员委署任职时的公平公正。但在咸丰以后,随着军事繁兴,地方委署章程限于名存实亡,委署制度陷入重重危机。归于地方督抚的委署权逐渐侵夺中央吏部的铨选权,直接造成了清代地方铨政的紊乱和吏治的败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抚 分发委署 地方铨政 吏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