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地区青贮玉米引种试验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亚军 王成章 +3 位作者 严学兵 姜义宝 李德峰 郭玉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21,共8页
通过对10个玉米Zea mays品种试验研究,探讨其整株青贮的适宜刈割期及其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选出适宜郑州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并为栽培时性状的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来说,均以蜡熟期收... 通过对10个玉米Zea mays品种试验研究,探讨其整株青贮的适宜刈割期及其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选出适宜郑州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并为栽培时性状的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产量、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来说,均以蜡熟期收获为宜;株高、茎粗、果穗长、果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绿叶数、粗脂肪含量与果穗长和果穗粗、粗纤维含量与茎粗均呈正相关关系;粗纤维与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品种间,以鲁单981、郑单968、浚单18表现好,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郑州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整株青贮 收获时期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圣泉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 农艺性状 基因型 遗传方差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河北省夏播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玉芝 段会军 +3 位作者 姬惜珠 崔彦宏 周进宝 董晓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2,共5页
通过对河北省1975—2002年审(认)定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河北省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株高和穗位有增高的趋势;果穗由细长形向短粗形(筒形)演变,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则趋于稳定;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 通过对河北省1975—2002年审(认)定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河北省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株高和穗位有增高的趋势;果穗由细长形向短粗形(筒形)演变,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则趋于稳定;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半紧凑型演变;半硬粒型和硬粒型品种增多,马齿型品种的比例降低;产量水平稳步提高,递增幅度逐渐减少。品种的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则在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以后,近年又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下载PDF
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志 余青兰 杜德志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7,12,共5页
对甘蓝型油菜(039、E144)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浩油11种间杂交获得的66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含油量、脂肪酸组成、抗虫性和对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性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6个品系中出现了具有以下特... 对甘蓝型油菜(039、E144)与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浩油11种间杂交获得的66个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生育期、产量性状、含油量、脂肪酸组成、抗虫性和对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性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6个品系中出现了具有以下特征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即生育期极短(西宁地区100 d以内)、产量性状优于甘蓝型亲本、含油量高于甘蓝型亲本、油酸含量大于70%、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5%、能够完全恢复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抗虫性(茎象甲)强于甘蓝型亲本。这些品系将为今后甘蓝型油菜育种提供优良的亲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抗性
下载PDF
西藏与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林 次仁央金 +1 位作者 大次卓嘎 王忠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9,共8页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及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8个性状中,西藏芥菜型油菜的平均数为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1.88倍,总体变... 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及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8个性状中,西藏芥菜型油菜的平均数为周边地区芥菜型油菜的1.88倍,总体变异系数比周边省份芥菜型油菜高10.22%;(2)西藏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角果数和千粒重,而周边省份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有效角果数,中国周边国家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取决于每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3)影响西藏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因素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主茎性状,而影响周边省份和中国周边国家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因素则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芥菜型油菜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朝芝 刘后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3-559,共7页
以双低、低硫、低芥3种类型的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亲本,配置了双低×低芥、低硫×双低和低芥×低硫3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系统.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了各自的优良亲本和优良组合;重复亲本在各系统中显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以双低、低硫、低芥3种类型的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亲本,配置了双低×低芥、低硫×双低和低芥×低硫3套不完全双列杂交系统.通过配合力分析,选出了各自的优良亲本和优良组合;重复亲本在各系统中显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效应值方向一致,大小上略有差异,相对位置稳定;当选的优良组合亲本至少有一为优良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相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配合力 品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67份引进美国小麦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和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艳丽 张军 +8 位作者 鲁敏 武军 赵继新 杜万里 庞玉辉 王亮明 刘淑会 杨群慧 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7-783,共7页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引进的67份美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及其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普遍成熟期较晚,千粒重偏低,株高偏高,但绝大多数为强冬性材料,籽粒大多为硬质且均较饱满。...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引进的67份美国小麦种质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及其对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普遍成熟期较晚,千粒重偏低,株高偏高,但绝大多数为强冬性材料,籽粒大多为硬质且均较饱满。部分材料具有突出优良性状,如单株穗数为50~70的材料有8份,小穗数大于30的材料有4份,穗长在12~14cm之间的材料有9份,穗粒数大于70的材料有7份,株高小于70cm的材料有4份。经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67份材料中,对CYR32与CYR33均表现抗病而对混合条锈菌种表现中抗的材料有23份(占34.33%),对CYR32、CYR33以及混合菌种均表现免疫,即具有非小种专化的成株期抗性的材料有6份(占8.96%)。根据成株期白粉病自然发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有17份材料(占25.37%)对田间混合小种表现抗病,其中有7份材料(占10.45%)表现免疫,1份材料(占1.49%)表现高抗,9份材料(占13.43%)表现中抗。从赤霉病诱发鉴定结果看,没有表现免疫与高抗的材料,28份材料(占41.79%)表现中抗,其余材料均感病。综合来看,这批种质材料含有丰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基因,其中有5份材料综合抗病性好,17份材料兼抗两种病害,这些材料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小麦 农艺性状 抗病性
下载PDF
两种株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敬国 邹德堂 +1 位作者 崔晟焕 候升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的变异幅度最大,碾磨品质变异幅度最小,其它品质性状变幅居中。某些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直立穗型穗行常常较弯穗型穗行表现出较低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
关键词 品质性状 杂交后代 水稻品种 农艺性状 直立穗型 株型 碾磨品质 变异 相关关系 种株
下载PDF
Current strategies and advances in wheat biology 被引量:3
9
作者 Jun Li Jing Yang +1 位作者 Yan Li Ligeng Ma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879-891,共13页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genes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wheat.However,progress in wheat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has been impeded by the high complexity and enormous si...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genes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wheat.However,progress in wheat genetics and functional genomics has been impeded by the high complexity and enormous size of the wheat genome.Recent advances in genome sequencing and sequence assembly have produced a high-quality genome sequence for wheat.Here,we suggest that the strategies used to characterize biological mechanisms in model species,including mutant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gene cloning methods,and improved transgenic technology,can be applied to wheat biology.These strategies will accelerate progress in wheat biology and promote wheat breeding program development.We also outline recent advances in wheat functional genomics.Finally,we discuss the future of wheat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the rational design-based molecular breeding of new wheat varieties to contribute to world food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Functional genomics Gene cloning agronomical trait Rational design-based molecular breeding
下载PDF
中粳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Ⅰ.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大勇 卢百关 +5 位作者 钟环 樊继伟 罗利 方兆伟 秦德荣 万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依据育成或应用时间,将中国黄淮稻区地方品种和50年来育成的中粳稻品种分成4个时期品种,分析了不同育成时期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时间的推进,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变化不显著... 依据育成或应用时间,将中国黄淮稻区地方品种和50年来育成的中粳稻品种分成4个时期品种,分析了不同育成时期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时间的推进,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株高、单株成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变化不显著,千粒重稍有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显著增加;植株株型发生改变,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减少,穗长变短,上部3张叶片变短、变宽,穗颈节缩短,抗倒性提高。通径分析表明,4个时期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这3个性状的改进是产量提高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演变
下载PDF
INGER水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良 谢戎 +1 位作者 吴丽君 李永洪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INGER提供的“灌溉稻极早熟、早熟观察圃”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并对这些种质在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种质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我国薯类基础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薯类主粮化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措施,但其基础研究相对于"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开展三大薯类(木薯、甘薯和马铃薯)...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薯类主粮化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措施,但其基础研究相对于"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开展三大薯类(木薯、甘薯和马铃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对推动薯类产业化意义重大,其中分子育种是其遗传改良的生长点和动力。从深化利用种质资源和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基因挖掘,以及薯类共性和个性生物学问题的联合攻关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薯类研究现状和趋势,旨为促进薯类分子育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木薯 马铃薯 重要农艺性状 调控机制 育种 动态与展望
下载PDF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3
13
作者 吴晓雷 王永军 +3 位作者 贺超英 陈受宜 盖钧镒 王学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47-955,共9页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号 (♀ )和南农 1 1 38- 2 (♂ )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 (RILs)群体 ( 2 0 1个家系 ) ,构建了含 30 2遗传标记、覆盖 2 363 8cM、由 2 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 应用栽培大豆科丰 1号 (♀ )和南农 1 1 38- 2 (♂ )杂交得到的F9代重组自交系 (RILs)群体 ( 2 0 1个家系 ) ,构建了含 30 2遗传标记、覆盖 2 363 8cM、由 2 2个连锁群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 ,对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QTL分析 ,表明与开花期、成熟期、株高、主茎节数、每节荚数、倒伏性、种子重、产量、蛋白质和含油量等 1 0个重要农艺性状连锁的QTL位点 34个 ,每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是由多个QTL位点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QTL分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5
14
作者 王付锋 赵铭钦 +2 位作者 张学杰 关玉生 杜迎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7-492,共6页
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采用密度和留叶数2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单叶重、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显著影响,但密度和留叶数对单叶重、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采用密度和留叶数2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单叶重、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显著影响,但密度和留叶数对单叶重、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而对产值、中上等烟比例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递减,而总糖和氯的含量则递增;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总氮、烟碱、钾含量递减,而总糖含量增加;密度与留叶数对总氮、蛋白质和烟碱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1 hm213 500株、每株留22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其烟叶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留叶数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73
15
作者 武兰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中早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稳长r_6>千粒重r_(10)穗粗r_7>行粒数r_9>生育日数r_1>株高r_4>德位高r_5>出苗一抽...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中早熟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稳长r_6>千粒重r_(10)穗粗r_7>行粒数r_9>生育日数r_1>株高r_4>德位高r_5>出苗一抽丝天数r_2>抽丝一成熟天数r_3>穗行数r_8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性状主要是德长,千粒重、穗粗、行粒数、生育目数和株高,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7 位作者 邢永忠 徐才国 梅捍卫 王一平 钟代彬 钱前 应存山 石春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8,共8页
利用水稻汕优 6 3(珍汕 97×明恢 6 3)重组自交系群体 2 41个株系 ,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等 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年度间的QTL定位和比较。结果表明 ,9个性状的表现型在两年均为连续分布 ,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 利用水稻汕优 6 3(珍汕 97×明恢 6 3)重组自交系群体 2 41个株系 ,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等 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年度间的QTL定位和比较。结果表明 ,9个性状的表现型在两年均为连续分布 ,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两年共检测到 6 4个QTL ,分布于水稻除第 4染色体外的其余 11条染色体 ,其中 1999年检测到 45个 ,2 0 0 0年检测到 35个 ,两年相同的QTL共 16个。 2 0 0 0年检测到的QTL贡献率介于 2 83%~ 14 99%,且大多低于 1999年。不同环境可以影响QTL的表达 ,但表达差异并不全是QTL×环境 (QE)互作结果 ,也可能是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偏低、QTL本身效应偏低或QE互作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另外 ,检测到 8个显著的QE互作 ,但其互作效应明显低于对应的QT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位点 互作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杂交转育后代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崔海瑞 王忠华 +3 位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夏英武 高明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 对转 Bt基因水稻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分析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 ,报告基因 gus与抗虫基因 cry1Ab是连锁遗传和协同表达的 ,利用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可快速筛选抗虫杂种植株 ;无论是籼粳交 ,还是粳粳交后代 ,抗虫和感虫的两类植株间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上无显著差异 ,这无疑为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杂交育种 转基因 BT基因 抗虫育种 GUS活性 抗虫性
下载PDF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56
18
作者 刘思辰 曹晓宁 +7 位作者 温琪汾 王海岗 田翔 王君杰 陈凌 秦慧彬 王纶 乔治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7-2148,共12页
【目的】通过对山西谷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分布规律,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212份山西谷子种质... 【目的】通过对山西谷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分布规律,为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的15个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差异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结果】212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2—2.15,除粒色外,均大于1.00;变异系数范围为3.35%—38.66%,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直/支比和粒色变异比较丰富,淀粉和蛋白质变化较小。聚类分析把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大同和朔州;第二类群中部品种,来源地包括阳泉、太原、晋中和榆次;第三类群南部品种,来源地包括临汾和运城,与山西地理分布吻合;北部品种中单穗重、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平均值更高,南部品种中码粒数、单穗重、千粒重、蛋白质、淀粉和直/支比表现出更高的变异性。主成分分析把15个性状归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26%,表明9个主成分包含了谷子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0.521,临汾的黄疙瘩最高(0.709),大同的牛毛黄最低(0.315)。15个性状和综合得分F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茎长、茎粗、穗粗、节数、码数、码粒数、单穗重和穗粒重)与F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支比与F值也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9个性状,分别为株高、穗长、茎长、码数、码粒数、单穗重、蛋白质、直/支比和粒色。【结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丰富,山西谷子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19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1 位作者 李新海 张世煌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空秆率;在中密度下,千粒重>株高>行粒数>空秆率>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高密度下,千粒重>空秆率>穗位高>行粒数>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选育中,主攻方向是选育千粒重高、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在保持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性状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应重点强调在高密度压力下对倒伏株率和空秆率的选择,优先考虑千粒重的增加,其次是行粒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发的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系变异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景晓阳 吴殿星 +2 位作者 舒庆尧 夏英武 刘贵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9,共6页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 ^(60)Co-Υ射线诱发的8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对温钝型3个突变系研究发现,该性状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其农艺性状除LCM6外与对照2177s相似或有所改观,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也与对照相仿,对杂种优势无细胞质负效应。与杂交种“汕优63”混合播种时,叶色标记性状表达明显,幼苗竞争能力明显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系 温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