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秸秆生物碳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2
1
作者 陈再明 方远 +1 位作者 徐义亮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9-776,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00和700℃)下的秸秆生物碳(RC350、RC500和RC700),研究了生物碳对Pb2+的吸附性能、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预测生物碳还田固碳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理...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00和700℃)下的秸秆生物碳(RC350、RC500和RC700),研究了生物碳对Pb2+的吸附性能、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预测生物碳还田固碳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碳对Pb2+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Pb2+在RC350、RC500、RC700上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67h-1、0.154h-1、0.388h-1;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3、85.7和76.3mg·g-1,是原秸秆生物质RC100的5~6倍、活性炭AC的2~3倍.生物碳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吸附点位比AC高约10倍.经酸化去除表面矿物成分后,RC350和RC700对Pb2+的吸附能力急剧下降,其最大吸附量、吸附亲和力与AC相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去灰分后生物碳上有机碳官能团并无明显减少,而无机矿物(如SiO2)含量显著降低.生物碳中的有机碳组分和无机矿物组分对其吸附Pb2+均有重要贡献,其中无机矿物组分的吸附量及亲和力均大于有机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碳 秸秆 吸附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107
2
作者 娄嵩 刘永峰 +1 位作者 白清清 邸多隆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7-1436,共10页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rous adsorption resin,MAR)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保和食品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rous adsorption resin,MAR)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保和食品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对靶标分子的吸附热力学行为模式,靶标分子在大孔吸附树脂表面及孔内的吸附扩散行为模式。此外,大孔吸附树脂性能参数和靶标分子结构参数之间构效关系也对其吸附选择性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孔吸附树脂与底物间构效关系的匹配程度及其对选择性的影响是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理论研究的核心。本文最后介绍了可以准确客观描述吸附过程并具有一定使用范围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机理 吸附模型
原文传递
两种木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86
3
作者 王彤彤 马江波 +3 位作者 曲东 张晓媛 郑纪勇 张兴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61-2171,共11页
为探索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炭去除水体和土壤中Cu^(2+)污染的可行性,本文以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苹果树枝和梧桐木锯末为原料,采用450℃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两种生物炭对Cu^(2+)的批量吸附试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 为探索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炭去除水体和土壤中Cu^(2+)污染的可行性,本文以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苹果树枝和梧桐木锯末为原料,采用450℃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两种生物炭对Cu^(2+)的批量吸附试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Temkim、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了苹果枝和锯末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行为.同时,使用FTIR红外、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对Cu^(2+)吸附机制,分析了两种生物炭之间的吸附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苹果枝生物炭在3 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85 mg·g^(-1),锯末生物炭在6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44 mg·g^(-1),与其他研究相比,这两种生物炭体现了较高的Cu^(2+)吸附性能;(2)两种生物炭对Cu^(2+)的热力学吸附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有益吸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对Cu^(2+)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等多种过程;(3)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吸附,配体(酚羟基)/离子(H+)交换和阳离子—π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锯末 苹果枝 吸附特性 机制
原文传递
土壤/沉积物吸附有机污染物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55
4
作者 党志 于虹 +1 位作者 黄伟林 刘丛强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5,共5页
有机污染物与土壤、沉积物以及地表水中悬浮物 (如腐殖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吸附与解吸是决定它们环境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 60年代末期以来 ,经各国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 ,该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该领域... 有机污染物与土壤、沉积物以及地表水中悬浮物 (如腐殖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吸附与解吸是决定它们环境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 60年代末期以来 ,经各国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 ,该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 ,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土壤/沉积物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不同煤阶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对比 被引量:76
5
作者 陈振宏 王一兵 +1 位作者 宋岩 刘洪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研究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差异,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吸附、解吸特征受煤储层物性差异的控制,呈现出显著差别,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利用煤层气成藏物理模拟及热变模拟实验等手... 研究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差异,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吸附、解吸特征受煤储层物性差异的控制,呈现出显著差别,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利用煤层气成藏物理模拟及热变模拟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高、低煤阶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的根本性差异,并深入剖析了该差异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高煤阶煤层气藏吸附平衡时间长且较分散,初期相对解吸百分率与相对解吸速率低;低煤阶煤层气藏吸附平衡时间短而集中,初期相对解吸百分率与相对解吸速率高;其化学分子结构、物理结构及显微组分的差异是导致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高煤阶煤层气藏解吸效率较低,开发难度较大,低煤阶煤层气藏开发较容易。同时,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储层的改造作用很显著,有助于高煤阶煤层气藏的开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煤层气 气藏形成 模拟 吸附 解吸 机理 开发
下载PDF
注入二氧化碳及氮气驱替煤层气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马志宏 郭勇义 吴世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论述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煤对二氧化碳 ( CO2 )、甲烷 ( CH4)、氮气 ( N2 )吸附机理的分析 ,提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或氮气 ( N2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并从其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的不同 ,从理... 论述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煤对二氧化碳 ( CO2 )、甲烷 ( CH4)、氮气 ( N2 )吸附机理的分析 ,提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或氮气 ( N2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并从其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的不同 ,从理论上和实验中得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的效果要优于氮气 ( 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机理 二氧化碳 氮气 瓦斯
下载PDF
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7
作者 梁莎 冯宁川 郭学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7,共5页
现代工业排放的重金属废水对环境有严重的负面影响。生物吸附法作为新兴的重金属去除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吸附的机理,介绍了现今国内外生物吸附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吸附 吸附机理 废水处理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吸附及其机理 被引量:57
8
作者 杨炜春 王琪全 刘维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4-97,共4页
为指导农药的使用 ,避免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优化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研究了土壤、腐殖酸、粘土矿对莠去津的吸附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吸附强弱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Feundlich常数 Kaf与 OM%有较好的相关性 ( r=0 .975) .... 为指导农药的使用 ,避免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优化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研究了土壤、腐殖酸、粘土矿对莠去津的吸附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吸附强弱与土壤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Feundlich常数 Kaf与 OM%有较好的相关性 ( r=0 .975) .腐殖酸对其的吸附起决定作用而粘土矿对其吸附作用并不强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吸附可能有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腐殖酸 吸附 除草剂 农药 土壤监测
下载PDF
接枝羧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0
9
作者 彭长宏 汪玉庭 +1 位作者 程格 唐玉蓉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3,共5页
以壳聚糖(CTS)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水不溶性交联壳聚糖(CCTS),然后以Fe2+-H2O2为引发剂,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CCTS分子骨架上,经皂化制得了水不溶性接枝羧基壳聚糖聚合物(CTCA).经元素分... 以壳聚糖(CTS)为基体,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水不溶性交联壳聚糖(CCTS),然后以Fe2+-H2O2为引发剂,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CCTS分子骨架上,经皂化制得了水不溶性接枝羧基壳聚糖聚合物(CTCA).经元素分析、FT-IR分析和X-粉末衍射分析表征了结构.CTCA含N量低于CTS和CCTS,在交联、接枝和共聚过程中未破坏CTS和CCTS中的吡喃苷六元环结构,其结构与预期吻合.研究了它对Cu2+、Cr3+、Cd2+和Pb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说明,CTCA对Pb2+和Cd2+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对Cd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吸附容量受pH影响较大.探讨了其吸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壳聚糖 重金属离子 吸附 接枝共聚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热解条件下合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5
10
作者 常春 王胜利 +2 位作者 郭景阳 刘天琪 赵莹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1-2502,共12页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 为了揭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以不同条件下合成的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吸附铜离子的动力学过程.用生活中常见的玉米芯和龙爪槐为原材料,以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炭.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又通过一系列批实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和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的玉米芯与龙爪槐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的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可见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同时用颗粒内扩散模型、班厄姆方程和Boyd外扩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两种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唯一速率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液膜扩散是主要的限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园林植物吸附细颗粒物(PM_(2.5))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1
作者 陈小平 焦奕雯 +1 位作者 裴婷婷 周志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58-2566,共9页
园林植物具有显著消减空气颗粒物(PM)污染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园林植物对总悬浮颗粒物(TSP)或者粗颗粒物(PM10)的阻滞效应上,植物吸附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 园林植物具有显著消减空气颗粒物(PM)污染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园林植物对总悬浮颗粒物(TSP)或者粗颗粒物(PM10)的阻滞效应上,植物吸附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植物叶片吸附空气PM的方式,叶片PM2.5化学物质的转移过程以及植物吸附PM2.5的周期性,探讨了植物叶片对空气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特征,园林植物吸附空气PM2.5的能力与机制,并从植物吸附PM2.5的测定方法、园林植物吸附PM2.5能力的测定和评价、高吸附PM2.5能力的园林植物筛选、园林植物吸附PM2.5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园林植物吸附PM2.5的研究重点与趋势,以期为深化植物吸附PM2.5的机制研究及高吸附PM2.5能力的园林植物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细颗粒物(PM2 5) 吸附能力 机制
原文传递
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及凝聚剂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闵凡飞 张明旭 朱金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8,62,共5页
为了掌握无机凝聚剂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凝聚剂用量及凝聚剂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及水质的影响试验,并分析了凝聚剂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凝聚剂难以满... 为了掌握无机凝聚剂对高泥化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凝聚剂用量及凝聚剂与絮凝剂复配使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及水质的影响试验,并分析了凝聚剂在高泥化煤泥水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凝聚剂难以满足高泥化煤泥水沉降处理的目的,石膏用量为400 g/m3,与分子质量为1 000万的聚丙烯酰胺5.6 g/m3配合使用时,初始沉降速度为108.0 cm/min,上清液透光率为90.6%,取得较好的沉降效果。添加明矾和无机聚铝铁澄清水硬度小,使用氯化钙和石膏时,矿化度较大,Mg2+浓度较高;在pH=6.3左右,Ca2+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在煤泥微颗粒表面,Al3+、Fe3+除静电吸附外,还可能存在羟基络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高泥化煤泥水 凝聚剂 絮凝沉降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柚子皮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周殷 胡长伟 李建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共6页
为研究柚子皮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如pH,生物材料粒径,染料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料溶液在弱酸或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甲基蓝被该生物材料吸附;其粒径对吸... 为研究柚子皮吸附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如pH,生物材料粒径,染料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料溶液在弱酸或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亚甲基蓝被该生物材料吸附;其粒径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在30℃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1 h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在30℃及pH为8时的最大吸附量为169.49 mg/g,符合Langmuir方程;该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表明柚子皮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可作为染料废水处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镉离子的吸附及温度效应 被引量:42
14
作者 孟昭福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主要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 +SDS)混合修饰的土耕层、黏化层土样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分别为耕层原土(GCK) >CTMAB5 0 %修饰改性... 主要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 +SDS)混合修饰的土耕层、黏化层土样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分别为耕层原土(GCK) >CTMAB5 0 %修饰改性土(5 0GCB) >CTMAB10 0 % +SDS2 0 %修饰改性土(12 0GCS) >CTMAB10 0 %修饰改性土(10 0GCB)和粘化层原土(NCK) >CTMAB5 0 %修饰改性土(5 0NCB) >CTMAB10 0 %修饰改性土(10 0NCB) >CTMAB10 0 % +SDS2 0 %修饰改性土(12 0NCS)的顺序,表明以表面修饰剂修饰土表面,确实存在着使得镉离子吸附能力减弱的趋势,但并未使修饰改性土完全丧失对于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Cd2 + 吸附反应是熵增控制的自发性过程,但在探讨吸附自发性和最大吸附量关系时应考虑土壤本身的容量性质。机理研究认为,表面修饰剂对土壤表面的修饰改性是不均匀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疏水键键合两种机制的竞争性吸附是修饰改性土壤依然具有对镉离子吸附作用的原因。土耕层各改性土样对Cd2 + 吸附的温度效应明显高于粘化层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 有机修饰改性 土壤表面 塿土 镉离子吸附 温度效应 比例 CD^2+ 吸附反应 重金属
下载PDF
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3
15
作者 欧成华 李士伦 +1 位作者 杜建芬 邓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34-38,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展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煤层气吸附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入手 ,吸附实验的研究应注重所测实验体系的完备性和模拟实际环境的... 综述了国内外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展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煤层气吸附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入手 ,吸附实验的研究应注重所测实验体系的完备性和模拟实际环境的真实性 ,吸附理论的研究则应注意理论模型针对的实际情况的适用性和具体使用时的简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机理 综述
下载PDF
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晓东 秦勇 桑树勋 《中国煤田地质》 2005年第1期16-21,29,共7页
从吸附机理、吸附数学模型、吸附影响因素以及多元气体吸附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煤储层吸附气体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煤储层吸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下一步煤储层吸附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评价 展望 煤层气
下载PDF
活性炭汞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周强 段钰锋 +1 位作者 冒咏秋 朱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10-17,2,共8页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了汞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汞的影响。采用4个简化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耶洛维奇(Elovich)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入口汞...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了汞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汞的影响。采用4个简化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耶洛维奇(Elovich)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汞吸附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汞吸附过程的机制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入口汞浓度的增加,或者吸附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活性炭对汞的吸附,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颗粒内扩散速率、初始吸附速率以及准一级反应速率。汞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主要分为表面吸附和内扩散吸附2个阶段,初始吸附阶段呈现较快吸附速率,该阶段和表面吸附有关;随着表面活性位被占据,颗粒内扩散起主要控制作用,吸附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汞吸附 动力学模型 控制过程 吸附机制
下载PDF
Cu^(2+)壳聚糖螯合物及壳聚糖吸附Cu^(2+)机理的XPS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季君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5-116,共2页
The compositions and bonding energies of elements C, O and N in the surfaces of chitosan and Cu 2+ chitosan chel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PS. An adsorp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adsorption occurs thr... The compositions and bonding energies of elements C, O and N in the surfaces of chitosan and Cu 2+ chitosan chela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PS. An adsorp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adsorption occurs through a chelating reaction between Cu 2+ and —NH 2 on the surface of chit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理 XPS 铜离子 壳聚糖
下载PDF
新型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袁彦超 陈炳稔 +2 位作者 王瑞香 石光 陈玉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42-846,共5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 ,甲醛为预交联剂 ,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新型壳聚糖树脂 ,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新制备树脂自水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 ,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并用F... 以壳聚糖为原料 ,甲醛为预交联剂 ,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新型壳聚糖树脂 ,并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新制备树脂自水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 ,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并用Freundlich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发现该方程适用于所研究的吸附体系 .体系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密切相关 ,当苯甲酸浓度较低时 ,吸附为放热过程 ,体系熵减少 ,降温有利于吸附 ;当苯甲酸浓度较高时 ,吸附为吸热过程 ,体系熵增加 ,升温有利于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树脂 制备 苯甲酸 吸附热力学 反相悬浮交联法 吸附机理 静态吸附行为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邢英 李心清 +3 位作者 周志红 程红光 房彬 张立科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以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铵氮的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铵氮的增加而增加,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的描述铵... 以生物炭作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体中铵氮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对铵氮的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铵氮的增加而增加,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的描述铵氮在生物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1.24mg/g,铵氮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假二级方程,吸附过程受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铵氮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