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兰 刘筠 许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99,共6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6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明升 郭玮华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d。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组...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27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20d;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19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基苯酞,共10d。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1天和第21天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改善,好转程度(评分下降率)治疗组分别为32.3%和57.8%,对照组分别为26.1%和45.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总有效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基苯酞适合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米玛顿珠 温世荣 +1 位作者 张兆旭 王德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研究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75例以眩晕为主诉、头部CT排除出血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做头磁共振平扫(MRI)、头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脑干听觉诱发... 目的研究眼外肌麻痹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75例以眩晕为主诉、头部CT排除出血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病例均做头磁共振平扫(MRI)、头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入组75例中眼外肌麻痹45例,无眼外肌麻痹30例。眼外肌麻痹45例中入院和出院时眼外肌麻痹情况无变化者5例,考虑有先天斜视的可能而剔除。头MRI有梗死病灶57例(占81.4%),其脑干有病灶10例,检出眼外肌麻痹组9例,无眼外肌麻痹组1例,眼外肌麻痹对脑干有梗死灶者的敏感性为90%,可见脑干有梗死灶者易检出眼外肌麻痹(P<0.05)。结论对以眩晕为主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眼外肌麻痹是一种便捷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麻痹 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基底动脉的管径和颅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陈阳 王焕明 +1 位作者 杨崇阳 李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管管径和颅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颅神经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以100例无颅神经疾病者做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头颅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用3T MRI测量中脑水平T_(2)相斜坡中...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管管径和颅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颅神经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以100例无颅神经疾病者做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头颅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用3T MRI测量中脑水平T_(2)相斜坡中段基底动脉管径的大小。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为21~40、41~60、61~80岁组。颅神经疾病组内,包括三叉神经痛34例,面肌痉挛42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高血压、性别、体重指数、基底动脉管径大小等情况。结果颅神经疾病组的基底动脉管径明显高于对照组。颅神经疾病组管径平均值为(3.602±0.482)mm,对照组为(3.219±0.4900)mm(P<0.05)。各年龄组基底动脉管径平均值分别为2.419(0.4900);3.477(0.4022);4.288(0.5648),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三叉神经痛组和面肌痉挛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者分别为3.677(0.4022)和3.583(0.5648)(P>0.05)。颅神经疾病的所选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基底动脉管径相关性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底动脉管径(OR=4.523)、高血压(OR=2.273),是颅神经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人群中基底动脉管径、高血压是颅神经疾病的危险因素;(2)基底动脉管径随年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高血压 颅神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