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高志冬 叶颖江 +6 位作者 王杉 杨晓东 尹慕军 梁斌 姜可伟 谢启伟 郭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 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患者(CME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同一手术治疗组施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3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2.2±8.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f(18.6±4.7)枚,P〈0.05];其中Ⅰ期和Ⅱ期病例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病例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增多[(23.8+7.6)枚比(16.7+3.6)枚,P〈0.01];但两组Ⅲ期患者阳性淋巴结数和阳性淋巴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粪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CME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100ml比115ml,P〈0.05)。结论CME手术可以整块、彻底地切除癌灶和系膜组织,从而达到清扫淋巴结的最大化。尽管CME切除范围大,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2
作者 黄昌明 林建贤 +5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陆俊 陈起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施的18例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并残胃十二指肠吻合(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是完全在...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施的18例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并残胃十二指肠吻合(三角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三角吻合是完全在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残胃和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端端吻合,再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共同开口后。吻合口内部的缝钉线呈现为三角形。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淋巴结清扫(D1+或D3)及三角吻合。手术时间(156.3±38.5)min,三角吻合耗时(24.6±11.2)min。肿瘤距上切缘(5.8±2.4)cm,距下切缘(4.1±2.7)cm,上、下切缘病理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中出血量(70.7±43.8)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4±12.0)枚/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8±0.9)d,肛门排气时间(3.1±1.2)d,进食流质时间(3.6±1.7)d,术后住院时间(9.6±2.5)d。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糜瘘伴腹腔感染;全组均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瘘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消化道重建 三角吻合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7
3
作者 孙延东 吴国豪 +5 位作者 张波 蒋奕 韩寓嵩 何国栋 庄秋林 秦新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5
4
作者 阮宁 陈志华 林夏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4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分析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4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ST治疗组258例,PPH治疗组284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ST组手术时间[(20.6±4.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2.9±0.5)d]明显短于PPH组[(26.4±6.3)min和(3.5±0.7)d](均P〈0.05)。TST组和PPH组治愈率分别为96.5%(249/258)和95.4%(271/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TST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量、肛门坠胀感及尿潴留的评分值均明显低于PPH组(P〈0.01)。术后TST组无肛门狭窄发生,而PPH组有5例(1.8%)出现肛门狭窄(P〈0.01)。结论TST与PPH治疗重度内痔临床疗效均满意.但行TST的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金陵术治疗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疗效与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47
5
作者 姜军 冯啸波 +4 位作者 丁威威 刘建磊 胡雄辉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评价金陵术治疗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患者614例,对其中符合混合型便秘诊断及手术指征的554例患者施行创新设计的金陵术治疗。通过收集术前临... 目的评价金陵术治疗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患者614例,对其中符合混合型便秘诊断及手术指征的554例患者施行创新设计的金陵术治疗。通过收集术前临床基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和满意度3项指标来进行术后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全组未出现手术相关性死亡。围手术期出现排粪频次增多,24.5%的患者有短时排尿困难。其他并发症包括小肠梗阻(9.6%)、吻合15出血(8.1%)、吻合口瘘(3.1%)、性功能障碍(3.1%)和切口感染(3.1%),均经对症处理或保守治疗恢复。截至2011年8月,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100%、88.8%、75.1%和56.3%。胃肠生活质量术前评分为(78.1±9.4)分,术后3个月暂时升高至(92.0±9.5)分,但随后分别在术后6个月[(48.4±14.1)分]、12个月[(21.0±4.3)分]和24个月[(20.0±3.4)分]的随访中显示持续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xher便秘评分由术前的(19.9±4.3)分降至术后3个月时的(8.4±2.1)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评分的下降一直维持到术后24个月。患者对排粪频次的满意率,在术后3、6、12和24个月时,分别为78.1%、91.1%、94.2%和94.6%。结论金陵术为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而有效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外科手术 金陵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 被引量:47
6
作者 崔金杰 王振军 +2 位作者 郑毅 韩加刚 杨新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wr-plug术式)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LIFT—plug术治疗的36例经括约肌型慢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94.4... 目的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wr-plug术式)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LIFT—plug术治疗的36例经括约肌型慢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34例(94.4%)痊愈。手术时间12~35(平均17)min,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d,创面中位愈合时间18d,术后未出现肛门失禁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3个月的随访,2例(5.6%)复发。结论LIFT-plug术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愈合快,不影响肛门功能,是一种针对经括约肌型肛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型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瘘填塞术 生物材料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肘关节术后6种不同功能评分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殿英 王艳华 +7 位作者 王天兵 付中国 郁凯 王静 韩娜 张培训 张宏波 姜保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对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6种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为临床肘关节术后评分标准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1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病例,采用6种不同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手... 目的对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6种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为临床肘关节术后评分标准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31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病例,采用6种不同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借助统计学方法并结合临床分析每种评分标准的优缺点。结果各评分系统总分之间的相关性不等,各评分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年龄与功能负相关、功能与疼痛负相关,各评分均与年龄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结论Mayo评分、HSS2评分侧重患者主观感受,改良An和Morrey评分和HSS评分侧重医生客观检查,改良Broberg和Money评分、DeBoerYA评分主客观相对均衡。综合分析本文推荐HSS评分作为医生对患肘功能评价的首选方法,HSS2评分作为患者对患肘进行自评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治疗结果 功能 评估
原文传递
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8
8
作者 胡勇 尹宗生 +1 位作者 张辉 刘必全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0.4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前十字韧带止...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40.4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前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后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3例。后外侧柱伴内侧柱骨折6例,采用后外侧+前内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内侧柱、外侧柱骨折7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人路(其中2例辅以前内侧小切口);后内侧柱伴外侧柱骨折11例,采有后内侧+前外侧入路;后内侧柱伴后外侧柱骨折3例,采用后内侧+后外侧入路2例、单纯后内侧入路1例;后内侧柱、后外侧柱伴外侧柱骨折5例,采用后内侧+前外侧人路3例及后内侧、后外侧+前外侧人路2例。行骨折复位钢板固定。结果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7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5.9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8.1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3.3°;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对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经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人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胫骨平台后柱的稳定性,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周彤 张广军 +1 位作者 刘作良 田洪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ml比(258.4±149.2)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 经括约肌间切除 腹腔镜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短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铁 叶颖江 +6 位作者 韩亚妹 高志冬 郭鹏 杨晓东 姜可伟 尹慕军 王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术的62例I-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ME者31例(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者31例(非CME组)。结果...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术的62例I-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CME者31例(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者31例(非CME组)。结果CME组和非CM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2.5±1.8)枚和(17.6±1.3)枚(P〈0.05);9.7%(3/31)的CME患者高位血管根部淋巴结阳性。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5±17.6)ml和(143.5±1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d内腹腔引流量CME组明显多于非CME组(P〈0.05)外,两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社会经济效应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淋巴漏2例,切口裂开1例:非CME组术后发生肠梗阻4例,切口裂开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比16.1%,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CME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包括系膜根部淋巴结.且不会影响术后恢复及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杨东杰 何伟玲 +6 位作者 王亮 徐建波 彭建军 吴晖 宋武 张常华 何裕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d比(4±2)d,P〈0.01]、排粪时间[(3.8±1.6)d比(6.4±2.5)d,P〈0.01]、半流饮食时间[(4±2)d比(8.2±2.2)d,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6±1)d比(11.7±3.8)d,P〈0.01]均明显缩短。术后两组患者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但早期进食组恢复速度快于传统饮食组,至术后第3天,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球蛋白[(24.1±2.4)g/L比(22.1±3.3)g/L,P〈0.05]、免疫球蛋白G[(10.8±2.4)g/L比(8.7±2.1)g/L,P〈0.01)和补体C4[(0.24±0.09)g/L比(0.17±0.05)g/L,P〈0.05]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应用于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促进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进食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1380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黄昌明 林建贤 +5 位作者 郑朝辉 李平 谢建伟 王家镔 陆俊 陈起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根治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转开腹率1.2%(17/1380),手术时间(196.2±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根治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3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转开腹率1.2%(17/1380),手术时间(196.2±59.2)min,术中出血量(79.7±115.8)ml,淋巴清扫数目(30.1±11.0)枚/例。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4±1.0)d,肛门排气时间(3.3±1.2)d,进食流质时间(4.2±1.6)d,住院时间(12.4±8.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1%(167/138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4%(5/1380)。按手术例数(手术经验)进行相关分析显示,手术中转开腹率和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多而下降.而淋巴结清扫数目随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增多(均P〈0.05)。1332例(96.5%)患者获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3年生存率为71.0%。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外科医师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均能逐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浩 李连华 +2 位作者 彭城 郭永智 刘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并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胫骨后pilon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0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6岁;按照俞光荣分型...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并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胫骨后pilon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0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6岁;按照俞光荣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Ⅱb型4例,Ⅲ型7例,1例因无术前CT无法明确分型;受伤机制:平地滑倒2例,交通伤7例,下楼梯摔伤5例,运动伤2例,骑自行车摔伤1例,坠落伤3例(〉50cm);13例患者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大于25%,6例患者术中Cot—ton试验证实存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关节面的复位情况,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和行走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17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7.8个月)随访。Burwell-Chamley放射学标准评价术后关节面复位情况:12例解剖复位,8例可,2例由前向后空心钉固定者内固定失效行翻修手术。1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平均为81.5分(35-100分),行走VAS评分平均为1分(0-3分)。结论胫骨后pilon骨折多为中等能量或高能量损伤,为垂直暴力合并旋转暴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前向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胫骨后pilon骨折失效几率较高,不建议采用;由后向前多枚空心钉、钢板联合空心钉固定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不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雪静 戴元生 +12 位作者 曹继平 张联英 张本 端木宏谨 李国刚 朱俊卿 陈海峰 刘宇红 苏智 杜昕 董彬 弓彦廷 李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2-476,共5页
目的 评价标准复治涂阳短程化疗方案对复发、初治失败及其它复治 3组不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 3 0 3例 ,分为复发 ( 87例 )、初治失败 ( 2 1例 )... 目的 评价标准复治涂阳短程化疗方案对复发、初治失败及其它复治 3组不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 3 0 3例 ,分为复发 ( 87例 )、初治失败 ( 2 1例 )及其它复治 ( 1 95例 ) 3组。所有入选病例在治疗前均做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 3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均采用同一复治涂阳短程化疗方案 ,即 2~ 3H3R3Z3E3S3/ 5~ 6H3R3E3进行治疗 ,观察 3组复治患者的耐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3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耐药水平及疗效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其它复治患者中 ,既往累计治疗时间超过 1 2个月者的耐药率 ( 79 5% )明显高于既往累计治疗时间少于 1 2个月者 ( 59 8% )( 0 0 1 <P <0 0 5) ,治疗成功率前者 ( 69 4 % )明显低于后者 ( 90 4 % ) (P <0 0 0 1 )。敏感病例的治疗成功率 ( 93 3 % )明显高于耐药病例 ( 75 3 % )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药物耐受性 治疗 药物疗法 短程化疗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围手术期疗效的对比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辉 李明 +3 位作者 詹天成 姚云峰 彭亦凡 顾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对比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和传统开腹技术在乙状结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腔镜(HALS组)62... 目的对比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和传统开腹技术在乙状结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施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腔镜(HALS组)62例,开腹组53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疗效。结果HALS组与开腹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分别为(15.1±4.6)枚和(16.8±6.4)枚(P=0.163);两组的肿块切缘分别为(4.1±1.8)cm和(4.3±1.7)cre(P=0.601):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4±32.0)min和(126.7±37.4)min(P=0.510)。HALS组术中出血量(62.6±35.4)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168.9±137.1)ml(P=0.000);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1/62.为肺部感染1例),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1.3%(6/53,分别为吻合口瘘1例.腹盆腔感染2例和切口感染3例)(P=0.03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2.3±0.8)d比(3.3±1.1)d,P=O.000];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8.8±2.7)d比(12.6±8.0)d,P=0.001]。结论手辅助腔镜用于乙状结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可达到同样的近期根治效果,并具有安全、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乙状结肠肿瘤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31
16
作者 雷堃 张文 +3 位作者 高磊 郑伟 刘春新 李宽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传统多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但对于单间室的KOA患者,TKA就不是最合适的术式。随着微创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在临床上逐渐应用。目的:通过与TKA比较,评价UKA治...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传统多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但对于单间室的KOA患者,TKA就不是最合适的术式。随着微创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在临床上逐渐应用。目的:通过与TKA比较,评价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23例行UKA(UKA组),27例行TKA(TK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90°所用时间,以及术前、术后1、6、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FJ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32个月,平均随访(21.5±5.9)个月。UK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屈曲90°所用时间均较TKA组患者短[(98.0±7.1)min vs(107.8±6.6)min,(6.9±2.3)d vs(11.3±3.4)d],术中出血量也较TKA组患者少[(151.5±19.4)ml vs(308.4±39.3)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7、5.495、18.743,P均<0.001)。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TKA组:(2.9±1.6)分vs(7.8±0.7)分,(86.9±3.7)分vs(54.3±2.8)分;UKA组:(2.9±0.9)分vs(7.9±1.4)分,(88.1±5.3)分vs(57.0±3.6)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34、-36.494、23.014、-23.233,P均<0.05);而术前、术后12个月UKA组与TKA组患者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FJS评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58.9±3.4)分vs(44.9±2.5)分,(72.7±2.85)分vs(58.1±1.3)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3、-17.103,P均<0.05);而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UKA组患者FJS评分均高于TKA组患者,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74、-15.749,P均<0.05)。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保留膝关节内的正常结构较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主观感受也更好,疗效满意,值得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内侧间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林蓓蓓 祖月娥 +3 位作者 范幸 宋玉莹 徐扬 周燕飞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6月于本院顺产分娩后诊断为盆底肌力下降的产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99)与对照组(n=99)。产后42d,对照... 目的探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6月于本院顺产分娩后诊断为盆底肌力下降的产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n=99)与对照组(n=99)。产后42d,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等常规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产后3个月进行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检测。产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与性生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产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盆底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0%(3/99)、10.1%(10/9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4,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创伤中心模式治疗严重创伤患者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杜哲 都定元 +10 位作者 黄光斌 徐峰 王龙刚 刘寒松 连鸿凯 荆珏华 党星波 杜工亮 董文刚 王天兵 姜保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分。均采用综合医院内部创伤中心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救治。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病例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101例,病死率为8.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重度颅脑损伤(56例)、失血性休克(26例)、多器官衰竭(11例),其他(8例)。结论我国创伤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推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治疗结果 多学科诊疗 救治
原文传递
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8
19
作者 韩卫 陈彬川 李佳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按Emery核硬度分级为Ⅳ~V级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眼分为囊袋内软壳技术组78例80眼和常规软壳技术组82例88眼,前者术中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实施3.0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者术中应用常规软壳技术,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记录2个组术中超声乳化累计释放能量(CDE)及手术时间,观察后囊膜是否完整。分别于术后1d、1周和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角膜水肿和前房炎症反应,采用TOPCON角膜内皮镜测定术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测定术眼BCVA及眼压变化。结果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CDE和手术时间分别为(20.13±8.34)%和(14.28±2.17)min,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19.67±5.24)%和(15.36±3.49)min,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376;扭0.403,P=0.518)。术中后囊膜破裂者囊袋内软壳技术组1眼,常规软壳技术组7眼。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1d、1周和1个月BCVA≥0.5者分别占78%、83%和92%,常规软壳技术组分别为56%、71%和89%,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在术后1d和1周BCVA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30,P=0.027;x2=4.361,P=0.032)。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和常规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袋内软壳技术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在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红 钟微 +8 位作者 孙静 何秋明 王勇 李乐 余家康 王哲 叶志华 唐凯琳 夏慧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探讨评价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应用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的25例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 目的探讨评价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应用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的25例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52%),女12例(48%),入院时年龄10h至20d,出生体质量为1600~3800(平均2920)g,手术日龄为1~58(平均7)d。患儿闭锁近端肠管和闭锁远端肠管直径之比均〉4,其中高位空肠闭锁11例(44%);闭锁DIb型3例(12%),闭锁Ⅳ型7例(28%);合并复杂型胎粪性腹膜炎14例(56%);再次手术3例(12%)。结果全组均成功完成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中位手术时间3(1.2~4.5)h,中位术中出血量3.5(1~18)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其中胆汁淤积征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肠梗阻1例。术后1例患儿因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治疗无效于术后6d死亡,病死率为4%(1/25);1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23例患儿术后首次肠内营养时间中位数为11d,平均11(5~20)d;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5d,平均21(5~68)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25(12~81)d。23例患儿已行二期造口关闭术,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造口术后出院时3例(13.0%)患儿体质量Z评分正常,20例(87.O%)低于正常范围;随访至造口关闭入院时,19例(82.6%)体质量Z评分正常,4例(17.4%)低于正常范围。23例患儿中9例(39.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出院时3例(13.0%)正常,造口关闭入院时22例(95.7%)恢复正常。结论Bishop—Koop肠吻合肠造口术治疗难治型先天性小肠闭锁安全可行。对患儿营养状况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hop—Koop 肠吻合术 先天性小肠闭锁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