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9-21,共3页
分析《伤寒论》方药计量的继承与发展过程,认为《伤寒论》方药剂量以重量单位为主,其中"两""钱""分"各有不同含义。
关键词 《伤寒论》 计量 重量单位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熙杰 陈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31-435,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之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4年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文献49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 目的:运用循证医之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4年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文献49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文献,计1 039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颈椎病所致的头痛、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加葛根汤 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古代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处方及关键信息考证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平 曾瑾 +8 位作者 杨安东 张美 尹竹君 戴瑛 李莉 赵军宁 周厚成 周翔 周维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203,共9页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经典名方之一。本文收集各类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和多部中医药古籍文献,系统分析并归纳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煎服方法,药物基原及炮制方法等内...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经典名方之一。本文收集各类相关古籍文献数据和多部中医药古籍文献,系统分析并归纳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煎服方法,药物基原及炮制方法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考证。通过芍药和甘草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探索,深化对经方以及对应条文的认识与理解,为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的制剂研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处方中芍药基原为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ea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甘草基原为豆科植物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的干燥根及根茎,原文所述“炙甘草”应为炒甘草。芍药和甘草的用量分别为55 g左右。制法为芍药和甘草锉成粗末,加水600 mL,煎煮1次,煮取300 mL,分两次服用,一次15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 经典名方 考证
原文传递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路振宇 包巨太 +3 位作者 王国权 郑彩慧 齐峰 晏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97-302,共6页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药物性能和辨证术语,客观展现抽象的中医概念,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方法:应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模型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伤寒论》方证质点对应规律进行空间描述并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及量化表达。结果:在获得有关《伤寒论》药、方、证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将《伤寒论》方证对应质点图形化、量化显示在模型软件的空间坐标系中,通过数学三维解析使传统的中医方证对应规律图形化、量化表达。结论:利用模型软件可以清晰地演示《伤寒论》中药、方、证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轨迹,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的同时,也客观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辨过程,为中医的量化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证对应 空间质点 数学方法 可视化研究 三维解析
原文传递
麻黄升麻汤方证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苏健 李俊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20-2221,共2页
《伤寒论》方方经典,临床应用甚广,麻黄升麻汤作为其中一方,历来医家褒贬不一,注释纷纭,其经旨难明,临床难用,效案亦少。笔者经参考其他医家对该方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体悟,掩卷沉思,试分析麻黄升麻汤的症状,并从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角度... 《伤寒论》方方经典,临床应用甚广,麻黄升麻汤作为其中一方,历来医家褒贬不一,注释纷纭,其经旨难明,临床难用,效案亦少。笔者经参考其他医家对该方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体悟,掩卷沉思,试分析麻黄升麻汤的症状,并从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其病机、方剂配伍,深刻理解其用药特色,通过归纳整理其临床应用报道,使其方证更加明确,以冀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一个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寒热同调 虚实相兼 《伤寒论》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常用药物剂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954-1955,1968,共3页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常用药物的剂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两书中常用药物大部分相同,共20种,其中大部分的平均剂量、常用剂量、剂量分布区间、常用剂量范围基本相同,只有少数药物有不同。说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常用药物的剂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两书中常用药物大部分相同,共20种,其中大部分的平均剂量、常用剂量、剂量分布区间、常用剂量范围基本相同,只有少数药物有不同。说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同出一脉,用药剂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常用药物 剂量
原文传递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国骏 刘恩顺 +1 位作者 王东强 刘春香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99-300,共2页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肺肠相关 肺病及肠 肠病及肺
下载PDF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之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明章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7-49,共3页
《伤寒论》为张仲景经典之著,书中顾护脾胃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十枣汤证、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等的治疗、用药、方后调护法的解析,从健运脾胃调... 《伤寒论》为张仲景经典之著,书中顾护脾胃的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通过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十枣汤证、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等的治疗、用药、方后调护法的解析,从健运脾胃调和营卫,寒温并用健脾祛邪,祛邪护脾免伤正气,肝病实脾助正达邪,温健脾胃调中补虚,五个方面对仲景顾护脾胃思想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护脾胃 《伤寒论》 理论探讨 仲景学术思想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病蓄血证今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和建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5-17,共3页
根据《伤寒论》太阳病蓄血证的原文 ,分析了蓄血证的蓄血部位、下血途径、病证性质 ,并提出蓄血证为外邪引起的血瘀阻滞冲脉胞宫的病证 ,相当于现今部分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的见解。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蓄血证 急性盆腔炎 盆腔脓肿
下载PDF
《伤寒论》“胃家实”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笑玉 陈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作为“阳明病篇”提纲证,其解读历来存在争议,争议点主要围绕“胃家”的代指及“实”字的含义两点展开。由于“胃家实”作为提纲证统摄“阳明病篇”全篇,是准确把握阳明病证之机要与理解“阳明病篇”立法处方的切入点,因此有必要对“胃家实”的概念进行考据并结合临床情况阐发其实践应用。该文从训诂学及中医经典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临床阐释“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内涵,并由此展开针对“阳明病篇”第179~181条的讨论,概括总结“阳明病篇”的方证主治以及主要的治法思路,以期对经方之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家实 阳明病 六经提纲证 伤寒论 经典理论
下载PDF
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伤寒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知识发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烨 刘超男 +3 位作者 李赛美 洪文学 刘敏 邹月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3-217,共5页
目的: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发现《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甘草相关的方剂及条文,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整... 目的: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发现《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甘草相关的方剂及条文,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整理和研究《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结果:从总述和分述的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中,能系统、全面、多层次地展示甘草的方药量效规律。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群结构知识发现方法能够在已知的中医文献中挖掘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有价值的知识,为其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传承和拓展提供可鉴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 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 方药量效关系 《伤寒论》 甘草
原文传递
《伤寒论》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子芸 陈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353-355,共3页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 《伤寒论》阳明病以腑热燥实之证为主,其治法主要以清、下二法为其正治之法。清法以白虎类方为主,又有第228条热郁胸膈治以栀子豉汤之清宣胸膈郁热、第229条阳明腑实尚未成形治以小柴胡汤之清透半表半里邪热、第232条太阳表热未除治以麻黄汤之发汗等方法治疗阳明热证。下法以承气类方为主,但又有第230、231条阳明胃气不降、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小柴胡汤之枢机通利、第233条津液枯涸、燥屎不下治以蜜煎方(蜂蜜)之滋阴润燥、导下通便等方法治疗阳明不大便、大便硬之证。透过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麻黄汤证、蜜煎方证之疾病发展过程、机制及方药组成均说明阳明病中的权变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病 权变治法 栀子豉汤 小柴胡汤 麻黄汤
下载PDF
基于三阴三阳辨证体系贯通温热病文献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相乾 马文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7期122-126,共5页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用来辨治外感热病。宋时,因六经辨证的提出使后人对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外感热病的辨治,于是温病理论逐渐兴起,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至清代,温...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用来辨治外感热病。宋时,因六经辨证的提出使后人对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外感热病的辨治,于是温病理论逐渐兴起,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至清代,温病基本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中医诊疗外感热病的辨证体系繁多,包括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六经辨证等。这给广大医生辨治外感热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把温病学中温热病的方证归纳到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中,统一寒温的辨证方法,将能够简化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思维,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通过对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温病学的历史著作、病因、辨证、治疗范围以及前人试图统一寒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其研究进度,以期对本课题研究方法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三阴三阳辨证 三部六病 温热病 寒温统一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梅国强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文龙 向庆东 +6 位作者 齐凤军 余涛 卢宏达 张英溶 谢蓉蓉 曹婉莹 孔庆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50-255,259,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探索国医大师梅国强治疗肺系疾病临证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梅国强教授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治疗肺系疾病患者的病案资料,提取纳入病案记录的症状体征、用药处...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探索国医大师梅国强治疗肺系疾病临证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梅国强教授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治疗肺系疾病患者的病案资料,提取纳入病案记录的症状体征、用药处方等基本信息,并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将高频(频数≥50)用药作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案251个,用药处方179个,用药总数176味。病案处方用药共涉及17类中药,其中药味最多的药物类别为清热药,共涉及27类病症,其中最多的病症类型为痰湿蕴肺型咳嗽。统计得高频用药23味,挖掘出核心处方16个,核心药组384个,高频药物关联规则43条,并将高频药物聚类为6小类。结论梅国强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用药具有:谨严处方、配伍灵活;组方味少量大效宏,擅用止咳化痰、清热解表类药;擅用虫类药物等特点。梅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体现了其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效法伤寒,辨治肺病;融寒温,理法互参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国强 数据挖掘 肺系疾病 伤寒论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五苓散条文辨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晶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20-21,28,共3页
"五苓散"出于《伤寒杂病论》,为治水名方,经久不衰,有重要临床价值。现就五苓散条文的主要症状、病位及病机、经典验案等热点进行剖析,从而得出结论,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伤寒论 五苓散 三焦气化不利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伤寒论》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培荣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9期515-518,共4页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其中的急下证、蓄血证、蓄血发黄证等,均与MODS不同的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伤寒论》辨治规律与MODS的相关性,对于拓宽MODS的临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辨证施治 相关性
下载PDF
《伤寒论》问诊成就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锟 石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43-44,共2页
《伤寒论》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方书之祖",但其问诊造诣多被忽视。研究发现,《伤寒论》在问诊方面有较高成就,主要表现在彰显问诊地位,初步建立问诊体系,揭示问诊对辨病辨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
关键词 《伤寒论》 问诊 研究
下载PDF
刘英锋论“六经提纲”活用之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冬冬 黄波 刘英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0-532,共3页
针对《伤寒论》困惑古今的“六经提纲”意义之争,刘英锋教授秉承先师姚荷生伤寒学疾病分类的学术思想,提出基于正确认定六经生理实质与各经病证常变分类的基础上,对六经提纲分别进行大义解析,以求准确理解条文本义,并剖析各经疑惑所在,... 针对《伤寒论》困惑古今的“六经提纲”意义之争,刘英锋教授秉承先师姚荷生伤寒学疾病分类的学术思想,提出基于正确认定六经生理实质与各经病证常变分类的基础上,对六经提纲分别进行大义解析,以求准确理解条文本义,并剖析各经疑惑所在,建立既知守常之法又懂通变之例的辩证思维观念,对太阳、厥阴二经的变证进行示范性重点举例论述,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期拓展辨证视野,丰富诊治思路,发挥并拓展六经提纲在指导临床辨证中的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提纲 证候分类
下载PDF
《伤寒论》下利诊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旭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73-75,共3页
下利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论》认为下利的病机有表、里、寒、热之别,病位涉及多个脏腑,治疗上依据其病机的不同,创立解表、清里、温中、利小便等诸多治法,形成了系统的诊治体系。
关键词 伤寒论 下利 病因病机 治法
下载PDF
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的开展与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新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9-10,共2页
介绍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开展PBL教学法的4点体会是:其一,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从三方面选择,以达到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其二,给学生思考、提问、探讨的空间,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提供思... 介绍本科生《伤寒论》PBL教学法教案的准备与实施方法。开展PBL教学法的4点体会是:其一,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从三方面选择,以达到举一例而通数例的作用;其二,给学生思考、提问、探讨的空间,教师的职责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学习的线索、问题的引导、方法的示范;其三,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其四,开展PBL教学,教师先要练好内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教学改革 PBL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