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英文版TSK-11量表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TSK-11量表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目的探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英文版TSK-11量表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TSK-11量表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54例,使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对其进行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结果经探索性因子分析,该量表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177%,且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载荷均在0.4以上;该量表的I-CVI值为0.83~1.00,S-CVI/UA和S-CVI/Ave分别为0.91、0.94,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重测信度为0.798,各条目-总分相关系数为0.424~0.757 (P<0.05)。结论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条目较少、内容简单、易于接受理解、完成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的评价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术后常规镇痛基础上C组行中医定向透药,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A组行中医定向透药和耳穴压豆治疗。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 d A组患者疼痛PRI、VAS、PPI评分分别为(5.46±0.15)分、(1.12±0.04)分、(0.89±0.04)分,均低于B组(6.24±0.10)分、(2.49±0.21)分、(1.16±0.17)分)、C组(6.21±0.50)分、(2.67±0.26)分、(1.26±0.24)分(F=29.024、42.990、10.371,均P<0.001)。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55.00%)和C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0,P=0.004)。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缓解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术后常规镇痛基础上C组行中医定向透药,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A组行中医定向透药和耳穴压豆治疗。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 d A组患者疼痛PRI、VAS、PPI评分分别为(5.46±0.15)分、(1.12±0.04)分、(0.89±0.04)分,均低于B组(6.24±0.10)分、(2.49±0.21)分、(1.16±0.17)分)、C组(6.21±0.50)分、(2.67±0.26)分、(1.26±0.24)分(F=29.024、42.990、10.371,均P<0.001)。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55.00%)和C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0,P=0.004)。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缓解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