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3篇文章
< 1 2 1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蔡立柏 刘延锦 +3 位作者 徐秋露 郭丽娜 郭玉茹 崔妙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英文版TSK-11量表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TSK-11量表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 目的探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及效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英文版TSK-11量表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TSK-11量表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54例,使用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对其进行调查,评价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结果经探索性因子分析,该量表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177%,且各条目在相应公因子上载荷均在0.4以上;该量表的I-CVI值为0.83~1.00,S-CVI/UA和S-CVI/Ave分别为0.91、0.94,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重测信度为0.798,各条目-总分相关系数为0.424~0.757 (P<0.05)。结论恐动症评估简表中文版条目较少、内容简单、易于接受理解、完成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恐动症的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动症 全膝关节置换术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镇痛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5
2
作者 姜俪凡 冯艺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镇痛作用及早中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年龄40~78岁,性别不限,术前ASA分级I^II级。根据康复期镇痛方...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镇痛作用及早中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年龄40~78岁,性别不限,术前ASA分级I^II级。根据康复期镇痛方法不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生理盐水组(NS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生理盐水10 ml;股神经阻滞组(FA组,n=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由未参与患者分组及研究操作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康复运动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口服泰勒宁1#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时的VAS疼痛评分,持续被动运动角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8周复查时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结果:在术后4-7天关节康复锻炼期,FA组患者持续被动运动的VAS疼痛评分低于NS组,FA组的CPM运动角度明显高于NS组;FA组达到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出院目标角度90度的时间明显短于NS组;两组患者术后8周关节膝关节K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感觉麻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锻炼期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时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增加关节被动运动角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明显缩短人工关节达到关节被动运动目标角度的时间,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是一种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9
3
作者 郝瑞胡 郭林 +4 位作者 李丽丽 康凯 刘朋飞 陈浩 刘传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2-12对50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于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01—2012-12对50例(5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于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和股骨假体角(FFC angle)及胫骨假体角(FTC angle),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假体角(LFC angle)和胫骨假体角(LTC angle)。结果 50例(59膝)均得到平均9(6~12)个月随访。患膝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畸形获得矫正,活动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3.66±7.78)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X线片均显示假体的位置良好。术后在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机械轴内侧角176°~185°,平均(178±3)°。FFC angle 85°~94°,平均(87±3)°;FTC angle 87°~96°,平均为(90±3)°。LFC angle 78°~89°,平均(85±4)°;LTC angle 77°~95°,平均(87±2)°。结论 TKA可以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确测量下肢的力线、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外翻角、注意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的松解平衡是手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机械轴内侧角 股骨假体角 胫骨假体角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4
作者 王旭 高玉华 +2 位作者 郭斌 陈易 倪新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5
作者 田梅梅 杨柳柳 +2 位作者 龚美芳 刘海俐 卢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9期4233-42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优化全膝关节术后护理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安全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选择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FTS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用术后常...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优化全膝关节术后护理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安全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选择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FTS组,每组100例。常规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案,FTS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疼痛VAS评分、导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常规组相比,FTS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4.56±0.33)h、导尿管拔除时间(15.12±3.43)h、引流管拔除时间(17.43±3.91)h,均缩短(t值分别为21.82,31.60,14.99;P〈0.01);术后3d内一般疼痛评分(1.39±1.12)分,低于常规组(t=10.993,P〈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6.72±0.01)h,主动直腿抬高时间(18.2±6.3)h、主动屈膝90。时间(3.5±1.7)h,均提前于常规组(t值分别为57.23,8.885,4.545;P〈0.01);常规组患者疼痛所致并发症6例,FTS组无一例(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优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案,可以缩短术后进食时伺、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而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加速康复 循证护理实践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膝关节置换者生理与心理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5
6
作者 韩广弢 李皓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760-5765,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膝关节置换者生理与心理康复的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 背景:有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膝关节置换者生理与心理康复的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生理与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膝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并将其根据手术术式与术前术后采取的理念进行分组:将术前及术后均根据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治疗的患者分进快速康复组,其方式包括术前教育、术中液体管理和术后功能锻炼等措施;对采取相同术式却采用常规康复方式患者分进常规康复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和目测类比评分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住院指标:快速康复组较常规康复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降低、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增高(P<0.05);②在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方面,快速康复组泌尿系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常规康复组降低(P<0.05);③术前和术后第3天,快速康复组Zung焦虑、Zung抑郁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常规康复组降低(P<0.05);④结果证实,快速康复外科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康复速度起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全膝关节置换 心理 生理 Zung评分 目测类比评分 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炎 泌尿系统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7
作者 蔡立柏 刘延锦 +3 位作者 赵辉 徐慧萍 高欢欢 董悦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恐动症的相关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恐动症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6年3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TKA治疗的... 目的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恐动症的相关报道较少。文中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恐动症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6年3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TKA治疗的2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恐动症TSK评分表、膝关节自我效能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恐动症发生率31.8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疼痛年限(OR=5.546,95%CI:2.143~14.353)、文化程度(OR=0.145,95%CI:0.067~0.314)、自我效能(OR=0.606,95%CI:0.470~0.780)、积极应对(OR=0.784,95%CI:0.683~0.900)、客观支持(OR=0.807,95%CI:0.691~0.943)和支持利用度(OR=0.570,95%CI:0.461~0.705)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恐惧运动情况,更应该重视疼痛年限、文化程度、客观支持等影响因素,鼓励患者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以减少恐动症的发生,促使膝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恐动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 被引量:62
8
作者 武迪 段敏 王卫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9期128-129,13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综合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术后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最为严重;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人数和疼痛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K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越严重恢复越慢,做好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肿胀 疼痛程度 膝关节功能 护理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2
9
作者 蒋嘉 温洪 +2 位作者 周权 吴安石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单侧TK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硬膜外镇痛组(CEA组)、静脉镇痛组(CI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组);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术前、术...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单侧TKA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硬膜外镇痛组(CEA组)、静脉镇痛组(CI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CFN组);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术前、术毕1、6h、1、2、3、4和5d静息时和术前、术毕2、3、4、5d活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曲马多用量、患者镇痛满意率、功能锻炼角度、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采用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KSS)表对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静息时术毕6h、1dCEA组和CIA组VAS评分明显升高,术毕1h、3~5dCEA组和CFN组VAS评分明显降低,且术毕1、2dCFN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活动时术毕2dCFN组,术毕3dCEA组和CFN组,术毕4、5d三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1个月、3个月临床评分和术后3个月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IA组比较,静息时术毕1、6h、1~3d和活动时术毕2dCEA组和CFN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CFN组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CFN组比较,活动时术毕3~5dCEA组和CIA组VAS评分、术后1个月CEA组和CIA组临床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4天主动功能锻炼、CFN组被动功能锻炼的角度明显大于CEA和CIA组,且术后第2~4天CEA组主动功能锻炼角度明显大于CIA组(P〈0.05)。CFN组曲马多额外使用次数为(0.6±0.5)次,明显低于CEA组(1.0±0.9)次和CIA组(1.4±0.5)次(P〈0.05)。CIA组患者镇痛满意率为10例(50.0%),明显低于CEA组18例(90.0%)和CFN组18例(94.7%)(P〈0.05)。CFN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1例(5.3%),明显少于CEA组的7例(35.0%)和CIA组的10例(50.0%)(P〈0.05),而CIA组嗜睡发生8例(40.0%),明显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珍妮 雷晓鸣 +2 位作者 吕建瑞 邓蕊 薛荣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65-78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65-78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泵完,以0.4μg·kg^-1·h^-1维持;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放置骨水泥(T4)、术毕(T5)、拔管后(T6)的MAP、HR。于T0、T2及T6时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血浆浓度。记录拔管期间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D组和T3、T4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T4、T5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2、T6时C组血浆E、N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1~T6时MAP明显降低(P〈0.05);T2~T6时HR明显减慢(P〈0.05);T2、T6时D组患者E、NE浓度明显降低(P〈0.05)。D组呛咳评分1分为13例(65%)、躁动评分为0~1分为17例(85%),分别多于C组的5例(25%)和12例(60%)(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下TKA,可维持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平稳,减少应激,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时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拔管质量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应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1
作者 向娜 马玉芬 李杨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本文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概念、时间、形式、距离、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地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膝关节置换 早期下床活动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7
12
作者 唐侠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8期1331-1332,1343,共3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32例,术前制定规范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麻醉恢复开始,分为三个阶段,...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32例,术前制定规范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麻醉恢复开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0—2d;第二阶段:3~10d;第三阶段:10—14d,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采用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自身对比研究的方法,分别将术后2周、6周、12周的患肢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活动度、HSS评分及WOMAC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仅3例出现膝关节轻微屈曲畸形(10°~20°),其余膝关节屈膝95°~115°,伸膝0°~5°,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活动接近无痛,生活完全自理。术后6个月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的关键,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早期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李萍 董凤琴 鲍丽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5期-,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341例实施TKA的患者(对照组),应用FTS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与2013年1月至2014... 目的:研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341例实施TKA的患者(对照组),应用FTS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科实行常规护理的355例实施TKA的患者(试验组)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天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对患者实施FTS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8.45%(30/355)降低到2.35%(8/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P<0.05);实施FTS干预后,单侧TKA患者干预前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4.49±3.62)、(11.95±4.53)d,双侧TKA患者分别为(15.80±3.01)、(13.19±4.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6、4.468,均P<0.01);试验组术后2周、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65.72±5.54)、(88.72±7.10)分,对照组分别为(52.43±7.32)、(72.14±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2.528,均P<0.05)。结论基于FTS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同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恢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HSS评分
原文传递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现状 被引量:53
14
作者 杨礼庆 马超 杜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满意度。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认识的提高和镇痛方案的完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本文由两名研究者在CNKI,CMCI,万方数据,Pubmed,EBSCO中完成了文献检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满意度。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认识的提高和镇痛方案的完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本文由两名研究者在CNKI,CMCI,万方数据,Pubmed,EBSCO中完成了文献检索,最终有85篇文章被纳入,对当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案及现状做一综述。结果显示,疼痛管理最早起于术前超前镇痛,贯穿于包括麻醉、手术操作、术后管理在内的全部治疗过程中。多模式镇痛方案逐渐取代单一镇痛方案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的总结,为骨科医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借鉴,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术后获得更低的疼痛评分,加速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管理 超前镇痛 镇痛策略
原文传递
中文版舒适量表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舒适评价 被引量:53
15
作者 黄桂玲 孟宪梅 王雅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舒适量表评价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的适用性。方法将Kolcaba一般舒适量表编译为中文版舒适量表,对9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h患者进行术后舒适状况测评。结果中文版舒适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1,内容效度0.7... 目的探讨中文版舒适量表评价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的适用性。方法将Kolcaba一般舒适量表编译为中文版舒适量表,对9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h患者进行术后舒适状况测评。结果中文版舒适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81,内容效度0.730,KMO值为0.710。94例患者舒适量表均分3.26±0.50,4个维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环境舒适、生理舒适、精神心理舒适及社会舒适。结论中文版舒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h患者舒适度较差,应针对其不同状况从生理、精神及社会方面加强舒适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文版舒适量表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高峰 陈斐 +3 位作者 孙立新 陈怀龙 尹曾 毕燕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静脉镇痛 自控股神经阻滞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膝关节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9
17
作者 余正红 蔡胥 +3 位作者 赵卫东 李忠华 李鉴轶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为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局部神经支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例成人下肢标本膝关节神经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可分为浅、深2层。浅层为皮神经,部分干较粗,容易形成皮神经瘤;深层可以分为伸膝肌... 目的:为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局部神经支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例成人下肢标本膝关节神经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可分为浅、深2层。浅层为皮神经,部分干较粗,容易形成皮神经瘤;深层可以分为伸膝肌支膝关节支组成的髌上区组,隐神经分支组成的内侧及髌下区组,腓总神经关节支组成的后外侧区组,月国丛神经组成的月国区组4组。4组神经在关节囊外分布有重叠交叉,但区域明确。深层的隐神经膝关节支、腓总神经膝关节支和股内侧肌支膝关节支等神经支粗约1mm,位置表浅且固定,具有选择性切断的可行性。结论:TKA、膝关节镜等术中通过滑膜切除、关节支切断进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对降低髌股关节疼痛有合理的解剖机制;膝关节局部去神经化术对确诊局部皮神经瘤形成或神经支卡压等关节外源性疼痛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神经分布 去神经化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1
18
作者 孙国丽 金瑛 胡雪蓉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6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在术后常规镇痛基础上C组行中医定向透药,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A组行中医定向透药和耳穴压豆治疗。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 d A组患者疼痛PRI、VAS、PPI评分分别为(5.46±0.15)分、(1.12±0.04)分、(0.89±0.04)分,均低于B组(6.24±0.10)分、(2.49±0.21)分、(1.16±0.17)分)、C组(6.21±0.50)分、(2.67±0.26)分、(1.26±0.24)分(F=29.024、42.990、10.371,均P<0.001)。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B组(55.00%)和C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0,P=0.004)。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可缓解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中医定向透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进展 被引量:51
19
作者 曲音音 徐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作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围术期镇痛是影响患者快速康复很重要的一环。本文综述FTS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中、术后各种镇痛方案的优缺点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全膝父节置换术 围术期镇痛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20
作者 黄小玲 唐金树 +7 位作者 李岩 张洪 章亚东 石秀秀 胡鸢 秦江 张轶超 张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8-873,898,共7页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康复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