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7
1
作者 元淑巧 杨银芳 +2 位作者 胥敏敏 李燕平 张立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临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257例作为疾病组,健康对照组34例,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不同...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临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257例作为疾病组,健康对照组34例,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脑梗死、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仪临床应用报道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克迪 孔玉华 康熙雄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135-137,共3页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过程,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纤溶的全过程,该文旨在通过介绍TEG原理及结果分析,并结合一例经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病例报道,强...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过程,全面地分析血液凝固及纤溶的全过程,该文旨在通过介绍TEG原理及结果分析,并结合一例经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病例报道,强调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谷胜男 姜彤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382-384,388,共4页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功效。本文分别对...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微循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功效。本文分别对活血化瘀单味药、活血化瘀方、活血化瘀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血栓性疾病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治疗方法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中药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 被引量:12
4
作者 富路 孔一慧 +1 位作者 李佳 金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 /缺失 (4G/ 5G)多态性和血浆PAI 1活性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 :2 35例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2 0 0例心肌梗死患者 ,71... 目的 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插入 /缺失 (4G/ 5G)多态性和血浆PAI 1活性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 :2 35例有心绞痛史的患者 ,2 0 0例心肌梗死患者 ,71例脑梗塞患者。对照组 :30 2例正常人。分别进行PAI 1基因启动子区 4G/ 5G多态性分析 ,并对其中 116例患者和 9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PAI 1活性测定 ,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用酚、氯仿方法抽提DNA。血浆PAI 1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4G/ 4G基因型频率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2 ) ;(2 ) 4G/5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AI 1活性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以 4G/ 4G基因型血浆PAI 1活性最高 ;(3)病例组 4G/ 4G基因型的血浆PAI 1活性与血糖、甘油三酯存在相关性 ;(4 ) 4G/ 4G基因型的血浆PAI 1同时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成正相关。结论 病例组 4G/ 4G基因型频率较高 ,血浆PAI 1活性较高 ,其血浆PAI 1活性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重指数存在基因依赖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基因启动子 血栓性疾病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P-选择素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P-选择素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泽 李新刚 沈素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2期276-279,共4页
血栓性疾病是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当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或血液性质改变时会诱发血栓形成,按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研究者们发现P-选择素在两种血栓的形成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栓性疾病是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当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或血液性质改变时会诱发血栓形成,按其形成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研究者们发现P-选择素在两种血栓的形成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促进血栓形成。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们设计了诸多类型的P-选择素抑制剂,根据机制可归纳为下调P-选择素表达类型和与P-选择素活性中心特异性结合类型,研究表明它们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加速血栓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P-选择素 P-选择素抑制剂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桂艺方 张春雷 韩伟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8-80,100,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联合应用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1年住院患者60例,基础疾病为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均为发病初期;另选择同时期门诊患者30例,基础疾病为非血栓性疾病。采用免疫比...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联合应用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1年住院患者60例,基础疾病为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均为发病初期;另选择同时期门诊患者30例,基础疾病为非血栓性疾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和FDPs浓度,观察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结果]D-二聚体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3.3%、86.7%和3.3%;FDPs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40.0%;D-二聚体和FDP s联合检测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和3.3%。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与D-二聚体、FDPs单独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较二者单独检测意义更大,能够明显的避免漏检及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为临床提供阳性数据及排除阴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D-二聚体 FDPs 联合检测
下载PDF
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屈晨雪 夏铁安 王建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2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LFutura全自动凝血仪对 50例静脉血栓、51例动脉血栓病患者及 36例... 目的 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LFutura全自动凝血仪对 50例静脉血栓、51例动脉血栓病患者及 36例正常人进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蛋白分子检测 ,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Ⅷ活性测定 ,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 (AT)、纤溶酶原 (PLG)、α2 抗纤溶酶 (α2 PI)活性测定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及狼疮抗凝物 (LA)、活化蛋白C抵抗 (APCR)的检测。结果 LA阳性者 ,正常组中有 4例 ,静脉组中有 1 6例 ,动脉组中有 1 3例。PC系统缺陷在静脉血栓病组中 ,共有 1 4例 ,分别为PC缺陷 8例 (1 9 0 % )、PS缺陷 5例 (1 1 5% )、APCR 1例 ;动脉血栓组中 ,PC系统缺陷共 1 1例 ,PC缺陷 2例 ,PS缺陷 7例、APCR 2例。结论 获得性因素LA阳性和PC系统缺陷是引起血栓病的主要原因 ,建议对于血栓患者首选这两项实验进行筛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病 凝血 抗凝 纤溶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甘晓 应燕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8-762,共5页
氧化应激是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引起,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过程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及信号通路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血栓性疾病
原文传递
血浆vWF,D-二聚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阳斌 夏茂 夏永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和42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的vWF,D-D与NLR水平...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D-二聚体(D-Dimer,D-D)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2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和42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的vWF,D-D与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vWF,D-D与NLR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血栓性疾病组患者的血浆vWF,D-D与NLR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8~5.398,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vWF,D-D与NLR的诊断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36.85%,1.14mg/L和2.857时,其在诊断血栓性疾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720和0.766,灵敏度分别为78.85%,63.46%和73.08%,特异度分别为76.19%,76.20%和71.43%。vWF, D-D与NLR联合诊断血栓性疾病的AUC为0.82,灵敏度为82.69%,特异度为71.43%。结论 vWF,D-D与NLR升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优于各单独指标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静 朱铁楠 +1 位作者 赵永强 张奉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SLE合并TTP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和转归.结果 14例SLE合并TTP者中,男4例,女10例,中位年龄23(17 ~ 6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SLE合并TTP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和转归.结果 14例SLE合并TTP者中,男4例,女10例,中位年龄23(17 ~ 69)岁.5例以SLE首发,9例两者同时发病.所有患者均有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发热、神经系统异常、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2/14、11/14、11/14,其中8例患者具有上述五联征.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环磷酰胺)治疗6例,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8例,有效率分别为2/6、6/8.8例患者存活,6例死亡.对6例存活者进行了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SLE与TTP临床表现相似,多次重复血涂片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SLE合并TTP十分重要.SLE合并TTP者肾功能损害程度比单纯TTP或SLE者更为严重,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疾病特征 治疗
原文传递
VKORC1-1639 G/A、CYP2C9~*3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使用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皮婷 向盈盈 +1 位作者 夏洪颖 梁月琴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580-2583,共4页
目的基于VKORC1-1639 G/A及CYP2C9^*3的基因多态性初步探讨华法林的使用剂量。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2月进行华法林用药指导相关基因检测的100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身高、体质量等)。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检测VKORC1-1639 G/A,... 目的基于VKORC1-1639 G/A及CYP2C9^*3的基因多态性初步探讨华法林的使用剂量。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2月进行华法林用药指导相关基因检测的100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身高、体质量等)。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检测VKORC1-1639 G/A,CYP2C9^*3的基因型分布,并结合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根据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公式计算患者华法林理论剂量。结果VKORC1-1639 G/A AA、AG、GG基因型实际频率分别为84%,15%,1%;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91.5%,8.5%。CYP2C9^*3 AA型、AC型、CC型实际频数分别为91%,9%,0%;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95.5%,4.5%。不同VKORC1-1639 G/A、CYP2C9^*3基因型华法林理论用量不同,VKORC1-1639 G/A AA型并CYP2C9^*3 AA型和VKORC1-1639 G/A AG型并CYP2C9^*3 AA型患者华法林剂量均高于VKORC1-1639 G/A AA型并CYP2C9^*3 AC型患者;VKORC1-1639 G/A AG型并CYP2C9^*3 AA型患者华法林用量高于VKORC1-1639 G/A AA型并CYP2C9^*3 AA型患者,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代谢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为VKORC1-1639 G/A AA及CYP2C9^*3 AA型占多数,表明VKORC1-1639 G/A基因突变率高,CYP2C9^*3基因突变率较低,且两者多态性影响个体间华法林的理论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血栓疾病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 细胞色素P450酶2C9 基因多态性 个体差异 药学服务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郝立君 刘红春 +1 位作者 卡米拉 穆叶塞.尼加提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10-1411,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30例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 目的分析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血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30例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作为研究对象,另将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浆中D-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肺栓塞组血浆D-D水平分别为(5.02±6.03)mg/L和(4.88±5.84)mg/L,均高于对照组(0.26±0.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是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血浆D-二聚体 特异性指标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天歌 韩立帅 +1 位作者 杨晓佩 刘升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匹配60例同期单纯SLE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SLE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SLE合并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匹配60例同期单纯SLE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4例,年龄14~74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16例患者SLE与TTP同时发病,3例SLE先于TTP发病,1例TTP先于SLE发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10[OR=5.95,95%CI(1.25,28.40)]、中枢神经受累[OR=12.83,95%CI(2.65,62.13)]以及肾脏受累[OR=10.41,95%CI(2.24,48.35)]是SLE合并TT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存在肾脏受累、中枢神经受累及中高疾病活动度时发生TTP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妊娠相关血栓性疾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秋昱 陈梦婷 李华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及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3例妊娠相关血栓性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住院分娩的未发生血...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及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3例妊娠相关血栓性疾病患者(研究组)以及同期住院分娩的未发生血栓的孕产妇(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预测价值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为孕产妇在围生期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当凝血酶原时间>11.15s、凝血酶时间>16.95s,D-二聚体>2.57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0.15mg/L、抗凝血酶Ⅲ活性<89.2%、空腹血糖>4.665mmol/L时,血栓发生风险高(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剖宫产分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孕期/产后出现下肢肿痛、胸闷、头痛等不适的孕产妇,应尽快明确诊断;对于具有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加强宣教及VTE防治;已发生血栓的孕产妇,体内凝血功能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血小板、血脂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产后 血栓性疾病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在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莫金凤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1期117-119,155,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在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4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气压治疗方...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在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4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气压治疗方法;参照组1(4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参照组2(42例)未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比较分析组间血清学指标水平、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下肢水肿以及下肢疼痛伴下肢水肿总比例。结果试验组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1以及参照组2,血小板计数高于参照组1以及参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1以及参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水肿以及下肢疼痛伴下肢水肿总比例低于参照组1以及参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患者于临床接受低分子肝素+气压治疗后,利于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术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气压治疗 腹腔镜妇科恶性肿瘤术 血栓性疾病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沙沙 洛佳坤 +7 位作者 徐伟豪 邹晓 李建华 黄鑫 马宇飞 张杰 范利 曹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最长随访48月,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85.9±8.3)岁,最大年龄102岁。利伐沙班平均剂量(9.4±0.2)mg/d,最小剂量2.5 mg/d。平均随访(20.2±14.4)月,最长随访48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0.6%)、心源性死亡2例(1.3%)、全因死亡10例(6.3%,累计发生率11.3%),其中6例(60.0%)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19例(11.9%);缺血事件5例(3.1%,累计发生率13.6%),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3%),脑梗死3例(1.9%)。结论本文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符合指南要求,但仍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变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玉明 耿莉 李敬兰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分别检测5种血栓性疾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和糖尿病)的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全血、血浆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上述5种疾... 分别检测5种血栓性疾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和糖尿病)的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全血、血浆粘度等指标。结果显示:上述5种疾病的血小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和类型变化。所有检测项目中变化最明显的是β-TG和血小板粘附性,其次为PF4和TXB2,再次为血小板聚集性和6-keto-PGF1α。这一发现有助于医师评估上述试验价值以及根据实验条件选择敏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诊断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二硫键异构酶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强 王培昌 +1 位作者 杨婷婷 吴燕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76-180,193,共6页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具有酶和分子伴侣的生物学活性,在蛋白质合成、分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其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性疾病、肿瘤、神经退化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血栓性疾病 肿瘤 神经退化性疾病
下载PDF
恶性肿瘤血栓并发症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福仁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9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并发症形成的原因、治疗策略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0年已确诊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最易...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并发症形成的原因、治疗策略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0年已确诊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治疗组进行相应的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最易形成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4%,而对照组为51.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为低。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患者预后较差;正确诊断,积极治疗,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栓性疾病 原因
下载PDF
溶栓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佃亮 杜娟 +3 位作者 孟永钢 王烈明 刘万顺 胡桃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936-940,共5页
血栓性疾病是西方富裕国家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动脉血栓性疾病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风;静脉血栓性疾病可导致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PE)。这类疾病主要危害心、脑、肺的血管系统,使成年人死亡或... 血栓性疾病是西方富裕国家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动脉血栓性疾病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风;静脉血栓性疾病可导致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PE)。这类疾病主要危害心、脑、肺的血管系统,使成年人死亡或残疾。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PE;在我国,每年超过2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年需要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超过300万。全世界有血栓患者1500万,所需溶栓剂的潜在市场约20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溶栓药物 纤溶酶 天然溶栓剂 修饰溶栓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