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动脉分支与静脉伴行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范鹏举 张丕红 +1 位作者 杨兴华 黄晓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了解颞浅动脉分支走行及静脉伴行规律,为临床皮瓣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10具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共19侧)并拍照,利用Digimizer图形分析软件建立以外耳孔为原点的坐标,测量分析颞浅动脉额支及顶支走行和伴行静脉.以... 目的 了解颞浅动脉分支走行及静脉伴行规律,为临床皮瓣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10具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共19侧)并拍照,利用Digimizer图形分析软件建立以外耳孔为原点的坐标,测量分析颞浅动脉额支及顶支走行和伴行静脉.以此解剖结构为基础,用超声多普勒探查颞浅动脉及分支,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显示相应静脉,设计轴心线位于动静脉之间的转位皮(筋膜)瓣10侧,修复2008年2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面部损伤患者9例.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 19侧标本中,额支伴行静脉缺如6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2.1±1.2)cm;顶支伴行静脉缺如3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1.4±0.7)cm.额支间血管距离大于顶支,且前者离散程度高于后者(F=0.0404,P=0.0475).皮(筋膜)瓣全部成活,无淤血、坏死. 结论 选用颞浅血管分支为轴心血管时,皮瓣设计应根据静脉伴行情况而定,避免术后因静脉回流障碍致皮瓣坏死.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可较好显现颞浅静脉及其分支,该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颢动脉 外科皮瓣 解剖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引导的筋膜间隙翼点入路面神经分支保护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佟小光 刘暌 +1 位作者 王宏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式;验证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选择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神经外科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侧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均位于颞浅动脉额颞支与颧弓上缘之间的颞肌筋膜间隙脂肪层内(即第1层和第2层脂肪垫内)。面神经颞支分支数为(4.00±1.80)支,面神经额支上缘距颞浅动脉额颞支下缘(4.70±2.60)mm;所有面神经颞支主干均与颞浅动脉主干相伴行,8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mm之内,22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10mm;颞浅动脉额颞支29侧为单发,余1侧为双干。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手术,手术中均可显露颞浅动脉及其额颞支,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分支损伤。结论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作为翼点入路手术中的解剖标志,可及时地切开筋膜间隙,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之目的;并可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护局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筋膜 颞动脉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时脑功能指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勇胜 焦志刚 +1 位作者 颜桂定 金璋瑞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 ( PSS)时头部血压 ( HBP)、颞动脉血流 ( TBF)、脑电 β2功率指数 ( PIβ2 )的变化特征 ,为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医学鉴定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用下体负压方法 ( L BNP)诱发 PSS,观察 HBP、TBF及 PIβ2... 目的 探讨下体负压晕厥前症状 ( PSS)时头部血压 ( HBP)、颞动脉血流 ( TBF)、脑电 β2功率指数 ( PIβ2 )的变化特征 ,为飞行员加速度性晕厥的医学鉴定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用下体负压方法 ( L BNP)诱发 PSS,观察 HBP、TBF及 PIβ2 的变化特征。 结果 出现 PSS时 ,HBP由 ( 10 .0±0 .6 ) k Pa突降至 ( 3.6± 0 .5 ) k Pa,PIβ2 ( Oz电极 )由 ( 39.3± 8.4) %突降至 ( 2 3.2± 5 .2 ) % ,并与 HBP同步下降 (相关系数 t检验 P<0 .0 5 ) ,TBF近似中断。 结论  HBP是反映 PSS的稳定指标 ;PIβ2 在一定范围内直观反映 PSS期间的脑功能状态变化 ,但须参考 HBP;TBF对判断 PSS的发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体负压 血压 颞动脉 β节律 晕厥 加速度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卉 方江雨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提供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影像学证据。方法共76例行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提供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影像学证据。方法共76例行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个月和术后1周内行头部MRI常规和DSC-PW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 TTP)]。结果术后患侧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r CBF均较术前升高(P=0.000,0.001);仅基底节区层面r CBV较术前升高(P=0.021);基底节区层面和半卵圆中心层面r MTT(P=0.000,0.000)和r TTP(P=0.000,0.000)均较术前降低。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灌注。DSC-PWI能够完成对脑缺血区域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是评价手术疗效和动态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最佳无创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本琳 孙杨 +1 位作者 李琪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的18例烟雾病患者,术后7天和6个月观察临床...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的18例烟雾病患者,术后7天和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手术切口愈合和并发症情况,PWI和DSA评估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桥血管吻合口通畅和侧支代偿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无变化、1例构音障碍加重;5例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以及2例遗留肢体活动不利、1例行走不稳、1例记忆力减退;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改善、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轻度延迟,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结论STA-MCA搭桥术联合带蒂颞顶筋膜瓣贴敷术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和灌注,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同时可以保持颞肌正常解剖和功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外科皮瓣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壁AIF-1、MMP-9和COX-2表达上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小飞 段永红 +3 位作者 廖勇仕 唐文俊 宋洪涛 梁日初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 Uoproteinase-9,MMP-9)和环加氧酶-2(cycloxy genase-2,COX-2)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1(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 Uoproteinase-9,MMP-9)和环加氧酶-2(cycloxy genase-2,COX-2)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瘤体和颞浅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动脉瘤和颞浅动脉AIF.1、MMP-9和COX-2表达。结果动脉瘤瘤壁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AIF-1、MMP-9和COX-2表达主要见于破裂动脉瘤瘤壁组织的内膜层和中膜层,并且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内,而在颞浅动脉不表达或极少量表达。半定量分析显示,动脉瘤瘤壁AIF—l破裂IAAIF.1[0.0067(0.0042~0.0146)对0.000o(o.0000~0.0010);Z=-4.236,P〈0.001]、MMP-9[0.0022(0.0007~0.0043)对0.000o(o.0000~0.0000);Z=-4.442,P〈0.001]和COX-2[0.0028(0.0022~0.0043)对0.0000(0.0000~0.0000);z=-4.442,P〈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颞浅动脉组。男性患者破裂动脉瘤瘤壁AIF-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0.016±0.013对0.009±0.006;t=1.440,P=0.043)。结论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瘤壁AIF-1、MMP-9和COX-2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存在炎性反应,并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钙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环加氧酶2 炎症 颞动脉 AIFl蛋白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双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冠东 佟志勇 +3 位作者 刘源 王刚 张劲松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7-546,共10页
研究背景烟雾病的血管搭桥术主要以大脑中动脉(MCA)作为受体动脉,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存在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缺血风险。本研究对比分析颞浅动脉(STA)⁃ACA和STA⁃MCA双搭桥术与STA⁃MCA双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 研究背景烟雾病的血管搭桥术主要以大脑中动脉(MCA)作为受体动脉,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存在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缺血风险。本研究对比分析颞浅动脉(STA)⁃ACA和STA⁃MCA双搭桥术与STA⁃MCA双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32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缺血的烟雾病患者共计41例次手术,分别行STA⁃ACA和STA⁃MCA双搭桥术联合颞肌脑贴敷术(ACA组,10例计10例次手术)和STA⁃MCA双搭桥术联合颞肌脑贴敷术(MCA组,25例计31例次手术),对比分析颞浅动脉血流指标[包括切割流量(CF)、血流量和切割流量指数(CFI)]、桥血管通畅性、脑灌注[包括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相对值]、神经功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脑缺血和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32例患者顺利完成41例次手术,ACA组术中颞浅动脉CF值低于MCA组[24.00(15.38,53.00)ml/min对47(36,70)ml/min;Z=⁃2.547,P=0.011],术后1周CFI值高于MCA组[3.57(1.66,4.66)对1.30(0.75,1.70);Z=⁃2.357,P=0.018],而两组术后1周颞浅动脉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00(62.50,103.00)ml/min对75.00(27.90,104.50)ml/min;Z=⁃0.221,P=0.825]。ACA组桥血管通畅率为12/12,MCA组为81.58%(31/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8,P=0.260)。围手术期ACA组有1例次(1/10)出现双侧额叶多发点状缺血,MCA组有4例次(12.90%)出现术侧额叶缺血、1例次(3.23%)术侧颞枕叶大面积缺血伴颞叶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术后1年ACA组未发生脑缺血、颅内出血和死亡,MCA组1例次(3.23%)出现术侧额叶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ACA组好转6例次(6/10)、无变化3例次(3/10)、恶化1例次(1/10),MCA组好转10例次(32.26%)、无变化17例次(5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杨 王本琳 +1 位作者 李琪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共28例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共28例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复查DSA或CTA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并复查PWI评估脑灌注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A⁃MCA搭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桥血管通畅率达100%。术后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S评分1.43±0.57对2.14±0.36;t=6.301,P=0.000),患侧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39.41±9.39)个月,无新发脑缺血事件,桥血管通畅。结论低流量血管搭桥术治疗慢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嵌入桥接式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华伟 薛哲 +3 位作者 孙彩红 孔东生 武琛 孙正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5-631,共7页
研究背景复杂颅内动脉瘤是最难治疗的脑血管病之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脑血管病外科医师也面临巨大挑战。嵌入桥接式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具有独特的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但目前国内外文献缺乏报道。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 研究背景复杂颅内动脉瘤是最难治疗的脑血管病之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脑血管病外科医师也面临巨大挑战。嵌入桥接式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具有独特的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但目前国内外文献缺乏报道。方法 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嵌入桥接式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的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评估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和动脉瘤显影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记录病程中有无脑梗死、颅内出血、头皮不愈合、前臂神经功能障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桥血管采用颞浅动脉者5例,桡动脉者1例;2例桥血管嵌入载瘤动脉近端与远端之间,2例桥血管桥接于远端供体动脉与受体动脉之间,1例以“Y”形再造分叉,1例近端再接于供体动脉,远端与分支端端吻合。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均消失,桥血管均通畅;术后平均随访23.67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和桥血管闭塞,末次随访时平均mRS评分为0.33分。术后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嵌入桥接式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丰富的变型式和广泛的适应证等技术优势,可以为脑血管病外科医师提供更丰富、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显微外科手术 颞动脉 桡动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64层CT血管造影在巨细胞颞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先东 李春敏 +1 位作者 武乐斌 李吉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巨细胞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细胞颞动脉炎后,所有病例均进行颞浅动脉CT强...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巨细胞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2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巨细胞颞动脉炎后,所有病例均进行颞浅动脉CT强化扫描检查并行颞浅动脉血管三维重建CTA。21例病例均进行颞动脉活检。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所有21例病例中共检出病变血管32条,巨细胞动脉炎的超声形态学特征性改变为: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血管壁回声减低,血管壁呈向心性增厚,血管腔内径变窄,病变血管呈节段性改变;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时颞动脉血管腔周围有一特征性的低回声晕,血管腔狭窄,血管腔内血流信号呈周边充盈缺损样改变,当血管腔闭塞时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显示;或者血管内膜呈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血管腔不规则狭窄,类似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所有21例患者1次颞浅动脉血管CTA检查均可清晰成像,共检出病变血管30条,病变血管狭窄时,血管腔内影像显示对比剂浓度变淡,血管边缘处对比剂呈不规则充盈缺损改变,部分病变段血管腔内径呈特征性串珠样改变;血管闭塞时,正常血管走行区域对比剂显示中断、消失。21例颞动脉活检病例中阳性者占19例,64层螺旋强化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正确符合率为90.4%(19/2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符者19例,占所有病例的90.4%(19/21)。结论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64层螺旋强化CT血管成像在诊断巨细胞颞动脉炎中能够清楚地显示颞动脉及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临床诊断巨细胞颞动脉炎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并可用以替代传统的创伤性数字造影检查。在诊断功能上可替代病变血管组织病理活检,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造影术 颞动脉 巨细胞动脉炎
原文传递
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疗效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彦国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 目的探讨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治疗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颞浅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移植桡动脉行枕动脉椎动脉寰椎上段吻合术等术式治疗9例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吻合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第7天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吻合血管血流通畅、1例吻合血管未显影,MR(或CT)灌注成像7例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头晕症状完全消失(2例)、构音障碍减轻及吞咽功能好转(5例)。9例患者中仅1例于术后15d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其余8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脑缺血症状,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椎基底动脉闭塞部位选择相应后循环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重建手术 颞动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术后短期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世豪 刘子琪 王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发病类型和不同术式烟雾病患者脑血管搭桥术后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44例烟雾病患者,均行脑血管搭桥术,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发病类型和不同术式烟雾病患者脑血管搭桥术后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44例烟雾病患者,均行脑血管搭桥术,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DSA或CTA判断桥血管是否通畅,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桥血管均保持通畅,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根据发病类型分为缺血型、出血型和混合型3组,缺血型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χ^(2)=3.853,P=0.000;χ^(2)=4.110,P=0.000)和临床症状(χ^(2)=3.934,P=0.000;χ^(2)=4.138,P=0.000)改善情况优于出血型和混合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前-额搭桥术、前-颞搭桥术、后-额搭桥术和后-颞搭桥术4组,行前-额搭桥术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前-颞搭桥术(χ^(2)=2.079,P=0.038),行后-额搭桥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优于前-颞搭桥术(χ^(2)=2.909,P=0.004;χ^(2)=2.812,P=0.005)和后-颞搭桥术(χ^(2)=2.295,P=0.022;χ^(2)=2.580,P=0.010)。结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优于出血型和混合型患者,且行前-额搭桥术和后-额搭桥术的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优于前-颞搭桥术和后-颞搭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预后
下载PDF
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偏头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秀玉 翟晓东 +1 位作者 刘志 杨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观察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施行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19例药物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价... 目的观察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施行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的19例药物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价问卷(MID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平均住院时间(3.00±0.67)d,术后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症状消失,手术满意率100%。术后VAS评分达优者17例、良2例,MIDAS分级均为Ⅰ级,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Z=⁃5.559,P=0.000;MIDAS分级:Z=⁃5.808,P=0.000)。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枕大神经减压联合选择性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良好,创伤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减压术 外科 结扎术 脊神经 颞动脉
下载PDF
颞浅动脉插管化疗治疗72例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宝忠 李晓江 +2 位作者 武要洪 杨洁 费继敏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及毒副反应.方法:对72例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TDP方案进行插管化疗,THP 20 mg, 静脉推注,d1;DDP 30 mg,静脉推注,d2~d4;PYM 8 mg,静脉推注,d5~d9.21 d为1...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及毒副反应.方法:对72例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TDP方案进行插管化疗,THP 20 mg, 静脉推注,d1;DDP 30 mg,静脉推注,d2~d4;PYM 8 mg,静脉推注,d5~d9.21 d为1个周期,满2个周期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0.28%(65/72),其中 CR为16.67%(12/72),PR为73.61 %(53/72).Ⅲ期有效率93.75%(30/32),Ⅳ期有效率87.50%(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 初治的有效率100.00%(38/38),复治的有效率为79.41%(2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个周期有效率为86.36%(38/44),化疗>2个周期有效率为96.43%(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 颞浅动脉插管化疗对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好,安全且不良反应轻.初治与复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 面部肿瘤/药物疗法 插管法 输注 动脉内 颞动脉 颌肿瘤/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管理在烟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昌文 张楠 +5 位作者 李冬雪 高歌 朱余友 胡伟 牛朝诗 夏成雨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在烟雾病脑血流重建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同一术者收治的连续96例烟雾病病人,所有的病人均行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围手术期接...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在烟雾病脑血流重建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18年7月同一术者收治的连续96例烟雾病病人,所有的病人均行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围手术期接受血流动力学管理。结果共行117侧手术,其中21例病人行双侧脑血流重建术,75例病人行单侧手术。统计分析脑血流重建术后14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92(78.6%)侧术后顺利恢复,未见急性期相关并发症,余25(21.4%)侧脑血流重建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高灌注综合征17(14.5%)例,缺血型并发症3(2.59%)例,癫痫1(0.86%)例,切口愈合不良3(2.59%)例,1(0.86%)例病人高灌注综合征合并切口愈合不良。结论对于烟雾病脑血流重建术,加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可降低缺血型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围手术期医护 脑血管重建术 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 颞动脉 血流动力学管理
下载PDF
双极电凝分离血管:脑血管重建术中制备供体动脉的新技术
16
作者 李寅 王勇杰 +3 位作者 曹阳 周国阳 姚远 王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报告双极电凝模式用于脑血管重建术分离供体动脉的体验,探讨其与传统分离技术的差异。方法与结果手术器械包括呈双极输出的高频电刀[电凝功率60~70 W(分离)或4~8 W(止血)]、短双极电凝镊(体长12 cm、尖端直径<0.50 mm并涂抹超强... 目的报告双极电凝模式用于脑血管重建术分离供体动脉的体验,探讨其与传统分离技术的差异。方法与结果手术器械包括呈双极输出的高频电刀[电凝功率60~70 W(分离)或4~8 W(止血)]、短双极电凝镊(体长12 cm、尖端直径<0.50 mm并涂抹超强抗粘涂层)和短微型吸引器头(长15 cm、直径0.50 mm)。标记颞浅动脉走行,依据术式划定切口(以不损伤颞浅动脉根部为宜);固定皮瓣,电凝镊(功率70 W)尖端由动脉根部分离、离断浅层和周围组织,显露动脉,以食指末端反复核对血管搏动性和走行;缝线打结并离断动脉末端,预留一段较长缝线。术者一手持蚊式钳夹缝线,轻拉予血管抬离皮瓣的张力,另一手继续以电凝镊分离血管深面组织、离断沿途小分支,操作过程中电凝镊不得触碰血管;全程保持动脉湿润,维持舒张状态,血管痉挛者可以法舒地尔湿棉片包裹供体动脉,使其快速扩张。结论完整分离供体动脉、保证桥血管血流通畅是脑血管重建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双极电凝模式采用头端尖锐的高功率短双极电凝镊,不仅分离效率高、安全性良好、对皮瓣损伤小,且所获桥血管有效长度更长、顺应性更佳。为避免电凝镊产生的热能波及损伤目标动脉,分离过程中镊尖务必与血管保持安全距离,可留有少量软组织附着于血管;若供体动脉或其小分支断端出血,可调整电凝功率至6 W,镊尖轻触出血点止血。双极电凝分离血管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反复练习方可进行实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术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巨细胞颞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国明 亓恒涛 +4 位作者 张先东 孙红胜 杨清锐 潘正论 李加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巨细胞颞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活检证实为巨细胞颞动脉炎患者,其中29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11例行磁共振检查,观察颞动脉管壁及血管内径,与颞动脉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同时随机选择3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巨细胞颞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活检证实为巨细胞颞动脉炎患者,其中29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11例行磁共振检查,观察颞动脉管壁及血管内径,与颞动脉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正常颞动脉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颞动脉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均能清晰显示,29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27例,诊断符合率约93.1%。11例磁共振检查均提示巨细胞颞动脉炎,诊断符合率约100%。巨细胞颞动脉炎患者高频超声与磁振检查均显示为血管壁增厚,回声减低,管腔内径变窄,部分患者内可见实性团状回声充填,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磁共振强化扫描显示颞动脉血管壁强化。结论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于巨细胞颞动脉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颞动脉 巨细胞动脉炎
原文传递
颞浅动脉压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期间选择性脑灌注的效果
18
作者 胡强夫 聂晓红 +6 位作者 黄维勤 肖文 尹述洲 郭佩垒 闭娜 李瑞枝 李晓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压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选择性脑灌注(SCP)的效果。方法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BMI19~23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颞浅...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压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选择性脑灌注(SCP)的效果。方法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BMI19~23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8):颞浅动脉压组(A组)和临床经验组(B组)。A组气管插管术后行颞浅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动脉压。DHCA期间,A组调整SCP灌注流量,维持颞浅动脉压目标值30~40mmHg;B组于DHCA期间根据临床经验,设定SCP灌注量5~10ml·kg·min^-1记录SCP灌注量、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评价术后住院期间神经功能,记录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SCP灌注流量降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永久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和4%)降低(P〈0.05),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颞浅动脉压30~40mmHg是指导主动脉弓手术患者DHCA期间SCP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动脉 血压 脑血管循环 停循环 深低温诱导 预后
原文传递
伴后循环梗死烟雾病一例
19
作者 吉凤 徐小林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55-557,共3页
患者男性,37岁。主因头痛、视物模糊7d,于2012年6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部疼痛、视物模糊,无言语和肢体症状,无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地医院排除眼科疾病,遂至我院就诊,头部MR... 患者男性,37岁。主因头痛、视物模糊7d,于2012年6月2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额部疼痛、视物模糊,无言语和肢体症状,无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地医院排除眼科疾病,遂至我院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颞枕叶梗死,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收入院。既往糖尿病10年,口服格列齐特,平时未规律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病史。吸烟10余年(3~4支,d),偶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缺血 颞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20例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健 杨锋 蒋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眉部缺损采用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修复,探索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的优越性。【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宜的眉型设计和皮瓣设计,切取皮瓣修复缺损眉区创面。【结果】本组共20例28侧皮瓣全部存活,伤... 【目的】通过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眉部缺损采用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修复,探索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的优越性。【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宜的眉型设计和皮瓣设计,切取皮瓣修复缺损眉区创面。【结果】本组共20例28侧皮瓣全部存活,伤口一级愈合,未发现皮瓣坏死及伤口感染。【结论】颞浅动脉头皮岛状皮瓣是修复眉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毛/外科学 外科皮瓣 头皮/外科学 颞动脉/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