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RAPD技术检测野生鲫鱼和四个金鱼代表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晓梅 宋文芹 +1 位作者 李秀兰 陈瑞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1,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两个不同地区的野生鲫鱼(CarasiusauratusL.)和4个金鱼(CarasiusauratusVar.)代表品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6个随机引物对各品种实验鱼的基因组D...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了两个不同地区的野生鲫鱼(CarasiusauratusL.)和4个金鱼(CarasiusauratusVar.)代表品种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用26个随机引物对各品种实验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平均每个品种观察到约134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在1~16个之间。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金鱼和鲫鱼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共享度高,进一步证实了金鱼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聚类结果表明,草金鱼形成后,首先演化为文种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金鱼 RAPD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鲁成 余红仕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101,共8页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源进化的新观点:家蚕可能是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其后几千年的人工饲养、选择才分离演化成为不同系统化性的家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桑蚕 家蚕 DNA多态性 系统进化 起源
下载PDF
槭属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40
3
作者 徐廷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83-393,共11页
槭属(Acer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子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 槭属(Acer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子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在原始而典型的槭属植物的基础上,槭属沿花的各部减少,有的器官甚至向完全退化的方向演化,但也有少数向增加数目的方向特化。(3)讨论了槭属4亚属23组的演化趋势,并绘制出其系统演化图。(4)槭属起源于侏罗纪的中国四川东部、湖北、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并向西、东北和南方扩散而进入西亚、欧洲、非洲北缘、北美洲和马来半岛至印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属 系统演化 地理分布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苹果属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钱关泽 汤庚国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4-98,共5页
对苹果属植物分类学250年研究简史进行回顾,评述了各主要分类系统,以及实验分类学对苹果属系统研究的作用和当前研究概况,认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是苹果属系统研究的重要辅助证据,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尚不完善,需要参照更多... 对苹果属植物分类学250年研究简史进行回顾,评述了各主要分类系统,以及实验分类学对苹果属系统研究的作用和当前研究概况,认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是苹果属系统研究的重要辅助证据,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尚不完善,需要参照更多实验证据,同时做更深入的分析。另外,在分析苹果属系统演化路线的基础上,赞同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地区是苹果属植物起源中心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属 分类学 系统演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干旱区柽柳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元明 潘伯荣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22-27,共6页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表皮毛可分为Ⅰ型表皮毛和Ⅱ型表皮毛,前者着生于种子表面,包括红砂属(ReaumuriaL.)和柽柳属(TamarixL.)植物的一些种类;后者着生于种子顶端的芒柱上,包括柽柳属一些种类和水柏枝属(MyricariaDesv.)植物。(2)表皮毛的演化趋势是由Ⅰ型表皮毛向Ⅱ型表皮毛转化。(3)红砂属处于本科的原始地位,水柏枝属较为进化,柽柳属是联系两者的中间环节,本属内亦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科 种子形态 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 系统演化
下载PDF
菰属Zizania L.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守良 徐克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内,而应另立法洛斯族Phareae.菰属在稻族中独立出较进化的一支,当今称为菰亚族Zizaniinae.在菰属内全世界有4种.2亚种,其演化关系为菰Z.latifolia是最原始,由它分别向得克萨斯菰Ztexana及水生菰Z.aquatica演化,再由水生菰演化至沼生菰Z.palust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分类 菰属 分类 禾本科
下载PDF
论紫堇属的系统演化与区系发生和区系分区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征镒 庄璇 苏志云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41-267,共27页
紫堇属CorydalisDC.是紫堇科Fumariaceae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选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 紫堇属CorydalisDC.是紫堇科Fumariaceae的最大属,也是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大属之一。本属自建立以来,迄今尚无完整的分类系统,甚至连属的命名人、后选属模式以及属下分类单位的划分均存在许多争议,本文根据作者们二十多年来在国内外有关标本室收集的模式标本和有关东亚、南亚标本,经过鉴定整理,首次将本属划分为两大类群,即Corydalis群和Pistolochia群和40个组,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较全而新的进化系统。紫堇属全世界已知有400多种,其中亚洲有340多种,约占81.5%。欧洲虽兼有两大类群出现,但绝大多数属于Pistolochia类群,有5组约15种,Corydalis类群仅1组1种;北美只有Corydalis类群的3组约10种,其中1组保留原始性状,另一组却处于相当进化的位置;此外,东非高山有1种。我国除两大类群各有1组尚无记录外,已发现38组288种,占总数的约68%,特有10组219种,占国产种数的76%,狭域分布142种,占国产种数的49%,各组中,中国种数所占比重在50%以上者达对组,仅在5组中比重小于50%。紫堇属植物的形态异常复杂,是一个典型的网状进化并正处于激烈分化的类群,无论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系统演化 植物区系 区系发生 区系分区
下载PDF
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身体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坤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3,共8页
随着生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终结的观点开始越来越有影响力,但其错误在于习焉不察地沿用了形而上学灵魂主体的思维,忽视了身体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身体是人类的生命、生理机能、思维和艺术创作的载体,也是人... 随着生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终结的观点开始越来越有影响力,但其错误在于习焉不察地沿用了形而上学灵魂主体的思维,忽视了身体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身体是人类的生命、生理机能、思维和艺术创作的载体,也是人类进化的物质基础。人能否保持以及如何持有自己的主体,身体是关键。在后人类状态中,身体与新技术、新媒介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身体环境,这也带来了主体的改变。新媒介下,媒介的发展经历了身体的媒介化到媒介的身体化的过程,而主体成为一种身体-媒介环境合二为一的系统主体,这一主体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其内部和外部的边界。换言之,身体和媒介正在合二为一。新的主体的变化带来整个人类的变化,因此,后人类时代并不是人类的终结,而是身体与媒介笔立进化的人类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媒介-身体 系统主体 笔立进化
原文传递
中国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与系统演化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崇云 马绍宾 +1 位作者 吕军 党承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616,643,共6页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 油杉属是东亚特有属,全世界油杉属共有12种2变种,中国有10种2变种,中国是油杉属的特有中心和分布中心。在地史时期,油杉属植物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北美和东亚。油杉属的现代分布有残余的特征,种类大多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种类数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根据生态习性与分布区气候特征,中国主要油杉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可分为:内陆型(东部温凉型、东部温暖型、西南季风型)、沿海型和岛屿型。湘黔桂地区是油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发展中心。从染色体资料来看,其演化趋势为: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结合地理分布,油杉属植物可能起源于中国西南,而后向东发展。从分布区南北向看,核型不对称性为:台湾油杉>青岩油杉>铁坚油杉,南部类型比北部类型要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杉属 生态地理分布 系统演化
下载PDF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学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4年第2期7-16,共10页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某些基本原理和洞穴发育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个地下流域看作一个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将这一系统的洞穴发育分为流入(输入)洞穴,流出(输出)洞穴和含水...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某些基本原理和洞穴发育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多年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把一个地下流域看作一个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系统。将这一系统的洞穴发育分为流入(输入)洞穴,流出(输出)洞穴和含水层洞穴三大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它们的发育机制、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整体系统有序化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洞穴 输入-输出系统 系统演化 洞穴发育
下载PDF
旅游景区文脉、史脉和地脉的分析与文化创新 被引量:13
11
作者 牟红 姜蕊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9-70,共2页
根据目前旅游景区迫切需要人工策划和再生力创造的问题 ,提出旅游景区文脉、史脉和地脉的分析与文化创新的方法 ,以大力发展符合当代人们需要和世界潮流的旅游形态 ,使旅游景区有效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文化创新 可持续发展 文脉 世界 策划 规划 创造 方法 形态
下载PDF
家鸭、媒鸭和野鸭mtDNA D-loop区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慧芳 朱文奇 +5 位作者 杨宁 宋卫涛 王继文 徐文娟 王强 陈宽维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3-1219,共7页
旨在从mtDNA水平探讨我国家鸭的遗传多样性及家鸭与野鸭间的亲缘关系。运用DNA测序方法,测定了不同地域、水域和表型性状的9种家鸭(北京鸭、高邮鸭、巢湖鸭、绍兴鸭、连城白鸭、吉安红毛鸭、文登黑鸭、云南麻鸭、建昌鸭)80个个体、4种媒... 旨在从mtDNA水平探讨我国家鸭的遗传多样性及家鸭与野鸭间的亲缘关系。运用DNA测序方法,测定了不同地域、水域和表型性状的9种家鸭(北京鸭、高邮鸭、巢湖鸭、绍兴鸭、连城白鸭、吉安红毛鸭、文登黑鸭、云南麻鸭、建昌鸭)80个个体、4种媒鸭(西湖野鸭、钱江野鸭、枞阳媒鸭、媒头鸭)26个个体和斑嘴鸭8个个体,共计114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667bp序列。9种家鸭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250 00~0.607 14和0.000 38~0.001 18;9种家鸭、媒鸭、绿头鸭和斑嘴鸭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15;39种单倍型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表明,9种家鸭主要属于A1亚簇(绿头鸭单倍型簇)。我国家鸭遗传多样性中等丰富,母系起源主要是绿头鸭,极少量个体含有斑嘴鸭血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几种含笑属(木兰科)植物的花粉形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凤霞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含笑属 ( Michelia) 4种花粉光镜下形态相似。SEM下观察 ,黄兰 ( M.champaca)和金叶含笑 ( M.foveolata)表面雕纹为小穿孔 ,苦梓含笑 ( M.balansae)为小穴 ,野含笑 ( M.skinner-iana)为细皱纹 ,较粗糙。 TEM下观察 ,4种花粉外壁均可分... 含笑属 ( Michelia) 4种花粉光镜下形态相似。SEM下观察 ,黄兰 ( M.champaca)和金叶含笑 ( M.foveolata)表面雕纹为小穿孔 ,苦梓含笑 ( M.balansae)为小穴 ,野含笑 ( M.skinner-iana)为细皱纹 ,较粗糙。 TEM下观察 ,4种花粉外壁均可分为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其中黄兰的柱状层结构较原始 ,金叶含笑的较进化。花粉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类群的系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属 花粉形态 系统演化 木兰科
下载PDF
GRAPES_GFS 2.0模式系统误差评估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萌 于海鹏 +4 位作者 黄建平 沈学顺 苏勇 薛海乐 杨志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1-583,共13页
通过选取2014年1月、4月、7月、10月的GRAPES_GFS 2.0预报产品和NCEP FNL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GRAPES_GFS 2.0的系统误差具有以下特性:位势高度场误差的空间分布具有纬向条带状或波列状特征,误差大值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 通过选取2014年1月、4月、7月、10月的GRAPES_GFS 2.0预报产品和NCEP FNL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GRAPES_GFS 2.0的系统误差具有以下特性:位势高度场误差的空间分布具有纬向条带状或波列状特征,误差大值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误差较小。误差在南北半球各自的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误差随预报时效的增速略低于线性增速且不同预报时效下误差随高度变化的曲线趋势相似。温度场误差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误差大值位于30°S~30°N附近地区。纬向风场误差没有十分明显的分布规律,与纬度变化、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关系均不密切,西风误差和东风误差交替出现。结果表明:模式对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和边界层及对流层顶的模拟技巧尚需提高。明确GRAPES_GFS 2.0的系统误差分布特性,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式订正,改善误差大值区域的模式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_GFS 2.0 系统误差 空间分布 时间演变
下载PDF
臭柏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路东晔 张磊 +4 位作者 郝蕾 郭文雨 李娅翔 张玉琨 张国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4-1475,共12页
以臭柏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柏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了臭柏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臭柏叶绿体基因组由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和2个反向重复区构成,但反向重复区只有261bp;基因组全长157... 以臭柏为研究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臭柏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了臭柏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臭柏叶绿体基因组由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和2个反向重复区构成,但反向重复区只有261bp;基因组全长157 739bp,包含119个基因,即82个蛋白编码基因、4个rRNA基因和33个tRNA基因,其中trnI-CAU和trnQ-UUG基因有2个拷贝,其他基因均为单拷贝,且多拷贝基因中仅trnQ-UUG位于反向重复区。(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臭柏叶绿体基因组共有42 579个密码子,其中编码亮氨酸Leu的数量最多,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最高的为AGA/UUA;在臭柏叶绿体基因组中共预测到47个SSR位点,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数目分别为38、1和3个;臭柏与其他刺柏属植物相比较,其基因组大小、基因组成及GC含量相近。(3)采用RAxML软件最大似然法对杨柳科、松科、蔷薇科和柏科等共31种植物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臭柏与刺柏属内Juniperus bermudiana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整个刺柏属植物分支为单系类群。该研究丰富了臭柏的遗传信息,为臭柏种质资源评价和保育、分子育种、SSR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多样性和群体谱系地理研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构建柏科植物的系统进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柏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木材化学组分的银杏系统进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巩其亮 胡爱华 +1 位作者 邢世岩 王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2-1516,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银杏、苏铁、毛白杨等22个针阔树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分析了指纹区内吸收峰数目差异以及纤维素、木质素两种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和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银杏的系统进化问题。结果表明:银...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银杏、苏铁、毛白杨等22个针阔树种木材的红外光谱,分析了指纹区内吸收峰数目差异以及纤维素、木质素两种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和相对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银杏的系统进化问题。结果表明:银杏的红外光谱与苏铁差异较大,与松杉类等针叶树种比较相似,说明银杏在木材的化学组成上较苏铁更为进化,与松杉类等针叶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银杏木材木质素的含量较一般针叶树高,这可能是一种遗留下来的古老性状;银杏木材中含有较多的紫丁香基木质素,表明银杏有向阔叶树进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银杏 木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18SrRNA在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宝庆 葛菁萍 平文祥 《黑龙江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251-252,共2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18srRNA 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在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就目前应用18srRNA 所做的一些工作做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 18SrRNA 系统进化研究 生物种群 生物分类学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烟粉虱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宝利 任顺祥 温硕洋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烟粉虱寄生蜂———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包括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等技术对蚜小蜂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核糖体28SrDNAD2与D3扩展区、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核糖体内转录... 本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烟粉虱寄生蜂———蚜小蜂分类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包括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DNA测序等技术对蚜小蜂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核糖体28SrDNAD2与D3扩展区、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等DNA序列分析研究蚜小蜂的系统进化等。对分子标记在蚜小蜂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小蜂 分子标记 分类 分子鉴定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应用RAPD技术对蜘蛛系统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湘 唐果 +4 位作者 王智 尹长民 傅俊江 卢光琇 李麓芸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技术检测了3 类不同蜘蛛的系统发生关系.用12 个随机引物对各实验蜘蛛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8 个引物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类蜘蛛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有8 个引物获得的R...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技术检测了3 类不同蜘蛛的系统发生关系.用12 个随机引物对各实验蜘蛛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8 个引物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类蜘蛛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所有8 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地穴型蜘蛛与结网型蜘蛛间的遗传距离及结网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比地穴型与游猎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体现了蜘蛛由地穴→结网→游猎的系统演化进程.这一结论与根据古生物学、胚胎学、形态学及生态学等得出的结论一致,从而进一步从DNA 分子水平上为蜘蛛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蜘蛛 系统演化 基因组 DNA
下载PDF
路南海菜花的核型分析及其海菜花属的演化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翟书华 王斌 +1 位作者 王定康 张光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8,共4页
海菜花属(Ottelia Pers.)为沉水单子叶植物,只生长于淡水生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环境指示作用以及植物系统学研究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特产于我国云南石林湖泊中的路南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var.lunanensis H.Li)的体细胞染色... 海菜花属(Ottelia Pers.)为沉水单子叶植物,只生长于淡水生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环境指示作用以及植物系统学研究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特产于我国云南石林湖泊中的路南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 var.lunanensis H.Li)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2条,核型属"1B"型,核型公式2n=2x=22=18m+4sm.结合已研究的花部特征和核型资料讨论海菜花属种间的亲缘关系及演化,为海菜花(Ottelia)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细胞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南海菜花 海菜花属 核型 系统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