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留洋 林民专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应用单抗湿板进行供受者HLA Ⅰ类抗原分型 ;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 (Micro S...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应用单抗湿板进行供受者HLA Ⅰ类抗原分型 ;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 (Micro SSP)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结果  17例受者PRA阳性率为 5 .1%~ 80 % ,平均 37.9% ;按交叉反应组 (CREGs)配型原则 ,供受者HLACREGs 0 ,1和 2个错配 (MM)者分别为 5例 (2 9% )、8例 (4 7% )和 4例 (2 4% ) ,无 3~ 6个错配者 ;而按传统的HLA A ,B ,DR抗原配型原则 ,其 0 ,1和 2MM分别为 1例 (6 % ) ,1例 (6 % )和 8例 (4 7% ) ,3~ 4MM有 7例 (4 1% ) ;术后仅 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经OKT3治疗后逆转 ,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交叉反应组配型可显著提高供受者的HLA相配率 ;良好的HLA配型对减少致敏受者的肾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HLA配型
原文传递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闫晓冬 林俊 +6 位作者 张健 徐俊楠 刘志佳 洪欣 陈昌庆 于涛 王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应用ATG行免疫诱导的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情况评估ATG诱...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应用ATG行免疫诱导的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安全性,根据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7(25~71)岁;预存抗体阳性6例(30.0%);二次移植17例(85.0%),三次移植3例(15.0%)。ATG诱导T淋巴细胞数在术后第1天下降70%以上,第3天逐渐恢复达总数的50%(P<0.01),术后2周可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NK细胞数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术后患者发生AR 5例(20.0%),DGF 1例(5.0%),肺部感染7例(35.0%),骨髓抑制6例(30.0%),无ATG过敏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7.6(6~53)个月,19例(95.0%)人肾存活,1例(5.0%)死亡。结论ATG可明显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AR发生率,加速再次移植患者的移植肾短期功能恢复,且ATG诱导没有增高感染发生率,临床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肾移植 免疫诱导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致敏受者
下载PDF
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书龙 张艮甫 黄赤兵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445-1446,1449,共3页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抗原板(L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采用PRA配型技术进行术前配型。结果12例致敏受者组采用PRA配型技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技术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抗原板(LA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采用PRA配型技术进行术前配型。结果12例致敏受者组采用PRA配型技术,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5%;同期43例非致敏受者组,术后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6%,虽较致敏受者组低,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A配型技术对减少致敏受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配型 致敏受者 肾移植
下载PDF
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3 位作者 Le Yi 洪冬玲 翁文骏 魏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寻找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植入的策略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第14d及第7d予BALB/c小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建立致敏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前第11d经尾静脉输注抗CD20单... 目的:寻找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植入的策略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第14d及第7d予BALB/c小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建立致敏模型。实验组于移植前第11d经尾静脉输注抗CD20单抗(美罗华)2mg/mouse,对照组于移植前第11d予输注RPMI-1640培养液0.2mL/mouse。于第0d(移植当天)取部分小鼠分离得血清及脾细胞,并检测供者反应性抗体及CD19+B细胞;部分小鼠予[^(60)Co]致死量照射,4h后予1×107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进行移植,观察生存情况及血常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37.00±3.46)%和(51.80±3.49)%,差异显著(P<0.01);2组的脾细胞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32±3.02)%和(34.26±2.87)%,差异显著(P<0.01)。照射移植后2组受者均于14d左右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分别为第13d及第11d,Log-rank检验2组间的差别无显著(P>0.05)。濒死动物血常规结果示三系减少,提示受者死于造血衰竭。结论:抗CD20单抗能杀伤受者B细胞,降低致敏程度,但实验中该单抗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致敏受者的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受者 抗CD20单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吕宏 洪冬玲 +1 位作者 吴燕峰 方建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本实验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获得MS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通过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绿色... 【目的】本实验拟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致敏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BALB/c小鼠骨髓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方法获得MSC,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通过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骨髓MSC,分别移植到非致敏及致敏受者体内,并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MSC的归巢情况。致敏BALB/c小鼠经照射预处理,联合应用同基因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每日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4代MSC表现为长梭形,阴性表达造血细胞表面分子而阳性表达粘附分子。动物体内实验发现移植后第48小时,MSC在非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骨髓,而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中,致敏小鼠接受同基因骨髓MSC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结果发现致敏小鼠在移植后第12~16天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时间是14 d。【结论】成功培养小鼠骨髓MSC;移植后MSC在致敏受者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组织;联合应用MSC移植并不能有效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祖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致敏受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致敏受者肾移植四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马枭雄 邱涛 +3 位作者 陈忠宝 邹寄林 张龙 周江桥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2期88-92,共5页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然而,部分患者自身因素可导致移植物功能恢复不佳,甚至导致移植物早期失功。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所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然而,部分患者自身因素可导致移植物功能恢复不佳,甚至导致移植物早期失功。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所致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是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DSA主要包括预存DSA和移植后新生DSA,均会影响移植物功能恢复,其中预存DSA是术后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曾被认为是肾移植禁忌证之一,部分尿毒症患者因此失去了肾移植机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移植中心对术前DSA阳性受者进行预处理后(如利妥昔单抗清除B细胞、血浆置换清除预存DSA和丙种球蛋白封闭抗体等)再行移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2]。本文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4例预存DSA阳性肾移植受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DSA阳性肾移植可行性及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受者 供者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致敏受体排斥异基因供体骨髓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2 位作者 翁文骏 徐宏贵 叶启翔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4-738,共5页
目的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研究致敏对异基因骨髓细胞植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建立致敏动物模型,应用二抗结合实验及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反应检测血清抗体。以非致敏或致敏BALB/c小鼠为受... 目的建立致敏动物模型,研究致敏对异基因骨髓细胞植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脾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建立致敏动物模型,应用二抗结合实验及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反应检测血清抗体。以非致敏或致敏BALB/c小鼠为受鼠,经照射预处理后予以1×10^7C57BL/6供鼠骨髓细胞。移植后于不同时间点(2、12和48h)分离受鼠外周血、脾脏及骨髓等细胞,检测供鼠细胞在致敏受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移植后记录各组受鼠的生存情况,监测造血重建与骨髓恢复情况。体外分离非致敏或致敏受鼠的血清及脾细胞,与异基因骨髓细胞相孵育,通过免疫实验计算细胞毒性指数。结果二抗结合实验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反应均证实致敏受鼠血清中含有高滴度的供鼠反应性抗体。骨髓移植归巢实验结果表明,与非致敏组相比,异基因骨髓细胞在致敏受鼠的外周血、脾脏及股骨的分布均明显减少。生存分析结果发现非致敏组小鼠于照射后能长期存活,而致敏组小鼠于照射后12~15d全部死亡。移植后第14天,非致敏组受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股骨骨髓细胞计数分别为(3240±300)×10^6/L和(396±27)×10^6/股骨,而致敏组受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股骨骨髓细胞计数分别为(320±80)×10^6/L和(6±2)×10^6/股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第7天,供鼠细胞在非致敏组和致敏组骨髓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8.07±4.70)%和(0.77±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通过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反应实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作用实验表明,敛敏组受鼠的细胞毒性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致敏组。结论成功建立脾细胞输注致敏的小鼠动物模型,致敏受体完全排斥异基因供体骨髓细胞,作用机制与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受者 骨髓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排斥
原文传递
二重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曲青山 王振璞 +3 位作者 苗书斋 陈国勇 邢利 蔡文利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563-1565,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二重血浆置换(DFPP)、免疫吸附(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35例试验组应用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21例对照组未进行上述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 目的:评估应用二重血浆置换(DFPP)、免疫吸附(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处理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致敏肾移植受者分为2组,35例试验组应用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21例对照组未进行上述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肾移植受者体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比较2组急性排斥反应(AR)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随访2组人/肾1a存活率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情况。结果:试验组PRA明显下降,PRA降为阴性者1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AR发生率分别为28.6%、42.9%(P<0.05),DGF发生率分别为8.6%、14.3%(P>0.05),1a人存活率分别为100.0%、95.2%(P>0.05),移植肾1a存活率分别为94.3%、76.2%(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15.2±16.6)/(121.2±28.6)μmol.L-1和(128.4±27.4)/(134.6±33.7)μmol.L-1(P<0.05)。结论:DFPP、IA联合IL-2受体单抗方案可选择性去除受者体内的致敏抗体,可降低致敏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提高术后肾移植受者1a移植肾存活率,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受者 二重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IL-2受体单抗
原文传递
活体肾移植前对致敏患者的处理经验及疗效分析
9
作者 谢礼波 王莉 +5 位作者 唐雯 宋涂润 卢一平 庄杰 代波 林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总结活体肾移植前对致敏患者的处理经验,并对移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09例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将受者分为高致敏组(41例,PRAY30%),低致敏组(102例,PRA为0~30%)和... 目的总结活体肾移植前对致敏患者的处理经验,并对移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09例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将受者分为高致敏组(41例,PRAY30%),低致敏组(102例,PRA为0~30%)和非致敏组(466例,PRA为0)。所有受者经HLA抗体检测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CDC)确认没有针对供者的HLA抗体后进行肾移植。高致敏组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低致敏组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抗诱导治疗。随访1年以上,观察各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致敏组、低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受者术后移植肾恢复正常的时间和1年时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差异;3组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4/41)、8.82%(9/102)和8.15%(38/466),术后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6%(40/41)、97.1%(99/102)和98.1%(457/466),受者存活率分别为97.6%0(40,/41)、98.0%0(100/102)和98.9%o(461/466),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高致敏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1.7%(13/41),明显高于低致敏组的26.5%(27/102)和非致敏组的21.6%0(101/466)(P〈O.05)。结论致敏受者肾移植前经HLA抗体检测和CDC配型,避开受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体针对的供肾,并给予免疫诱导治疗,可以获得与非致敏受者相似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受者 抗体分型 诱导治疗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ATG作为高致敏肾移植受者免疫诱导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佳丽 陈正 +9 位作者 郭予和 马俊杰 潘光辉 李光辉 徐璐 张磊 赖兴强 尹威 姚仲鹏 陈泺贝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联合抗人类胸腺球蛋白(ATG)的免疫诱导策略在高致敏肾移植受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的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联合抗人类胸腺球蛋白(ATG)的免疫诱导策略在高致敏肾移植受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实施的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30%的高致敏并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其对侧供肾的受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肾功能、尿蛋白、血象及PRA的变化差异;观察两组急性排斥反应、需住院的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移植肾原发无功能(PNF)、移植肾丢失、带功死亡的发生率,统计两组的人/肾生存曲线。结果共46对患者入组观察,分为高致敏受者组及对照组,两组的肾功能、尿蛋白、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致敏受者组术后7 d及14 d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致敏受者组DGF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同,均为2.2%;两组无PNF发生;高致敏受者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9.5%,对照组为13.0%;高致敏受者组需住院的感染发生率为30.4%,对照组为22.2%;高致敏受者组移植肾丢失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0;高致敏受者组受者带功死亡率为4.3%,对照组为2.2%(均P>0.05)。高致敏受者的肾存活率为97.8%,对照组为100%,高致敏受者组人生存率为95.7%,对照组为97.8%(均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ATG的免疫诱导方案可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在高致敏患者中应用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使高致敏受者短期及中期人/肾存活率与低免疫风险受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利妥昔单抗 高致敏受者
原文传递
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小鹏 焦伟华 高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21-22,25,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 (PE)的效果。方法 :12例高敏受者在肾移植术前进行PE治疗 ,37例高敏受者未行PE治疗 ,观察两组肾移植病人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E组置换前PRA值71.0 %± 19.1% ,置换后 34.3%± ... 目的 :探讨高敏受者肾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 (PE)的效果。方法 :12例高敏受者在肾移植术前进行PE治疗 ,37例高敏受者未行PE治疗 ,观察两组肾移植病人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PE组置换前PRA值71.0 %± 19.1% ,置换后 34.3%± 17.9%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发生超排 2例 ,急性排斥 2例 ;未行PE组发生超排 2例 ,急性排斥 8例 ,两组间超排和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E对预防超排和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均无明显作用。PE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为PRA大于 80 %的受者 ,能快速降低PRA值 ,有助于HLA抗体特异性分析和HLA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致敏受者 肾移植 血浆置换
下载PDF
PR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艳秋 王保龙 +1 位作者 王红梅 王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1、2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肾移植患者血清PRA水平,根据PR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两组患者移植手术后...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1、2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2例肾移植患者血清PRA水平,根据PR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两组患者移植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并随访PRA对肾移植患者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致敏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非致敏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RA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致敏组患者移植后1、2年移植肾存活率较非致敏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检测患者血清PRA,对预测移植风险、供体选择、避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移植 致敏 存活率
下载PDF
致敏患者经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方案预处理后行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瑜 黄洪锋 +1 位作者 雷文华 陈江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分析致敏患者经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至2012年1月45例致敏受者在。肾移植前经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 目的分析致敏患者经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后行肾移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至2012年1月45例致敏受者在。肾移植前经DFPP方案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后接受‘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预处理前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均大于20%,为(56.5±19.9)%,预处理后PRA水平降至(18.9±19.1)%。受者与供者的HLA抗原错配数为(2.1±0.7)个,术前2次供、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均为阴性。所有受者术后至少随访1年,观察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以及排斥反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无受者死亡,有2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术后1年受者存活率为100%(45/45),移植肾存活率为95.6%(43/45)。术中肾血管开放后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Z,受者在切除移植肾后恢复血液透析;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2例,发生率为26.7%(12/45),经甲泼尼龙和(或)ATG冲击治疗后,11例完全逆转,1例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9%(4/45),经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结论肾移植前采用DFPP预处理,并联合使用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安全有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致敏受者 血浆置换 诱导治疗
原文传递
Res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建国 杜鹏 +2 位作者 罗永康 黄启福 段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99-3901,共3页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个月内各出现1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8%)、3例(23%)、7例(54%)和2例(15%),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抗原 致敏受者 氨基酸残基配型
下载PDF
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
15
作者 明爱民 张新际 +3 位作者 林民专 赵明 郭君毅 唐金元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0期892-893,共2页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将84例致敏受者和同期108例非致敏受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HLA匹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别。致敏组术前诱导治疗,术后预防性抗排斥及加大常规药物用量...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将84例致敏受者和同期108例非致敏受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HLA匹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别。致敏组术前诱导治疗,术后预防性抗排斥及加大常规药物用量;非致敏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情况和人/肾存活,感染及肝肾损害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在AR、DGF的发生率、人/肾存活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致敏受肾组术后感染及肝肾功损害发生率高(P<0.05)。结论致敏受者术前诱导用药、术后预防性抗排斥治疗、加大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对出现并发症的综合处理是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性抗体 致敏受者 肾移植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