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0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震约束反演的策略 被引量:133
1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当前有井约束反演方法(如SLIM,BCI,ROVIM等)多采用以下步骤:①通过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和子波,然后用褶积模型正演出合成地震记录,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②根据此误差,再作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趋... 当前有井约束反演方法(如SLIM,BCI,ROVIM等)多采用以下步骤:①通过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和子波,然后用褶积模型正演出合成地震记录,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②根据此误差,再作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趋于最小为止。然而,由于地震资料的高频信息往往不可靠,故对高频信息的反演是不准确的。本文证明,有效频带之外的地震高频信息永远是多解的,而且是无约束力的。因为高频信息不能通过褶积模型作出合理的检验。文中提供了一种测井约束的简易可行的反演方法。其基本思路是:①在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范围内,采用常规的Seislog、Glog等方法,得到地震数据中的中频成分的波阻抗信息;②有关低频和高频成分的波阻抗信息只能由测井资料的内括和外推获得,此时只利用地震资料的层位信息控制内播方向;③将低、中、高频三条渡阻抗剖面相加,得到最终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约束反演 地震勘探 反演 测井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被引量:93
2
作者 宁忠华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基于纵波波阻抗和横波波阻抗等参数,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流体识别因子;然后从Gassmann公式出发,分析了岩石中不同充填流体对弹性参数、速度和波阻抗的影响, 进一步明确了对流体敏感、比较敏感和相对不敏感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最后以湿砂岩和含气砂岩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灵敏度较其它常用流体识别因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地震资料 纵波波阻抗 横波波阻抗 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下载PDF
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被引量:76
3
作者 牟中海 唐勇 +2 位作者 崔炳富 肖又军 王国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实际条件 ,提出了相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同一层内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 ,并结合传统的声波时差法、沉积速率法、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 ,对塔西南地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相邻层厚度比值法是根据同一构...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实际条件 ,提出了相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同一层内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 ,并结合传统的声波时差法、沉积速率法、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 ,对塔西南地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相邻层厚度比值法是根据同一构造层内的沉积具有继承性和持续性这一特点 ,从而依据保存完整的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估算上覆层沉积厚度 ;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是在计算点处的遭受剥蚀的地层底部选择一完整层段作为参考层 ,并以该层段厚度变化率作为整个地层的厚度变化率进行剥蚀厚度恢复。这一方法由于采用了地震资料 ,控制点多、可信度高 ;并以厚度资料为基础 ,因而几乎可以估算所有情况下的地层剥蚀厚度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地区 剥蚀厚度 恢复 地震资料 不整合面 构造层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4
作者 柳建新 韩世礼 马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1-545,共5页
本文阐述了小波变换和去噪的基本原理,根据模拟信号和实际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讨论了如何选择小波基,及去噪中的阈值问题,从小波分解出发,利用多尺度分解对地震资进行分析,并基于MATLAB语言和小波工具箱,实现了对地震资料的去噪.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去噪 小波基 多尺度分解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储层建模中地质统计学整合地震数据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5
作者 印兴耀 刘永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在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时 ,用地震数据约束井间区域数据估计 ,使之能体现储层的大尺度变化。结合地震数据在储层属性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及现状 ,先讨论了整合数据的基础——变差函数 ;然后按照方法发展的顺序介绍了线性回归法、克里金... 在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时 ,用地震数据约束井间区域数据估计 ,使之能体现储层的大尺度变化。结合地震数据在储层属性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及现状 ,先讨论了整合数据的基础——变差函数 ;然后按照方法发展的顺序介绍了线性回归法、克里金法 (包括外部漂移克里金、协克里金、配置克里金 )、随机模拟法以及比较新的Block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法和频率域整合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地质统计学 整合 地震数据 方法 研究进展 地震数据 克里金 随机模拟 Block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 频率域
下载PDF
地震数据去噪中的小波方法 被引量:68
6
作者 吴招才 刘天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3-499,共7页
地震资料去噪是地震数据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随着地震勘探的进步和勘探目的层加深,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波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方法在地震资料去噪中也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从小波去噪的特点出发,介... 地震资料去噪是地震数据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随着地震勘探的进步和勘探目的层加深,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波分析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学方法在地震资料去噪中也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从小波去噪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小波分频和小波域阈值去噪的特点,并详细总结了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小波方法,主要有面波的压制和随机噪声的衰减.最后简要叙述了地震资料小波去噪的一些问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处理 阈值去噪 小波变换 地震数据去噪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 被引量:71
7
作者 韩卫雪 周亚同 池越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2-869,877,共9页
为了有效去除地震数据随机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算法。算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地震数据去噪的CNN,包含输入层、卷积层、激活层、输出层等。该CNN以含噪地震数据作为输入层,由多个卷积层提... 为了有效去除地震数据随机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算法。算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地震数据去噪的CNN,包含输入层、卷积层、激活层、输出层等。该CNN以含噪地震数据作为输入层,由多个卷积层提取并处理地震数据,激活层采用修正线性单元(ReLU)获取地震数据波动特征,再借助归一化层加速网络训练收敛速度。CNN通过残差学习获得随机噪声并由网络输出层输出。分别采用小波变换、双树复小波变换、曲波变换以及CNN对实际叠前海上地震数据、叠后陆地数据及复杂陆地叠后数据进行去噪,实验结果表明,CNN能有效去除随机噪声,且与常规去噪算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去噪能力,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地震数据 随机噪声 去噪
下载PDF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8
8
作者 黄捍东 罗群 +1 位作者 付艳 王保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 在地震相模型控制下,通过原始数据将各个单一反演问题转化为一个联合反演问题,可降低反演在描述参数几何形态时的单个反演问题的自由度,从本质上提高地球物理反演的效果。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非线性随机反演算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胜利、中原油田等地区的储层预测中,应用本文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可靠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相 沉积相 地震数据 测井数据 复杂油气藏
下载PDF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国忱 康仁华 印兴耀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切片划分沉积旋回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滤波档可以得到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剖面 ,利用这些剖面可以识别旋回之间的界限。再以此为基础 ,利用x t切片进行层序界面的追踪和构造断层的拾取。利用小波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划分的沉积旋回和物性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层序界面追踪 ,并进一步确定储层范围。这种方法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多维时频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地震层序 沉积旋回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时频分析——薄互层结构研究的新途径 被引量:41
10
作者 崔凤林 管叶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5,共15页
时频分析是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来研究薄互层结构的一种新方法.本文论述了时频分析的基本思想,讨论了时频分析资料处理中地震子波、时窗长度、滑动步长等处理参数,以及多次波、吸收衰减等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理论模型建立... 时频分析是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来研究薄互层结构的一种新方法.本文论述了时频分析的基本思想,讨论了时频分析资料处理中地震子波、时窗长度、滑动步长等处理参数,以及多次波、吸收衰减等对时频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理论模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结构的时频响应,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时频分析的基本解释方法。经松辽盆地北部薄层砂岩结构时频分析基本的初步应用,已见到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时频分析 薄互层结构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波阻抗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杨立强 宋海斌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期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介绍BP神经网络的有关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和易陷入局部最优...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期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介绍BP神经网络的有关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择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局限性.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波阻抗参数反演处理,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波阻抗反演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波阻抗反演 地震资料 测井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48
12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陆相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3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魏世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90,共5页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砂岩储层进行了钻前预测。对26口新钻井的统计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钻吻合。这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薄砂层 储层预测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 地震数据 测井资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地震资料信噪比定量计算及方法比较 被引量:48
14
作者 张军华 藏胜涛 +6 位作者 周振晓 王静 单联瑜 徐辉 傅金荣 于海铖 步长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6,共6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和讨论了信噪比估算的5种方法,即能量叠加法、频谱估算法、功率谱估算法、相关法和特征值法。利用模型试算对比了噪声、时窗、道数、频带、构造形态对5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品质的资料,谱值法(频谱或功... 本文系统地介绍和讨论了信噪比估算的5种方法,即能量叠加法、频谱估算法、功率谱估算法、相关法和特征值法。利用模型试算对比了噪声、时窗、道数、频带、构造形态对5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品质的资料,谱值法(频谱或功率谱)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时窗大小对信噪比计算影响较小,功率谱法受时窗大小影响最小;信噪比也有横向分辨能力及精度问题,对于倾斜或弯曲地层,能量叠加法和特征值法的计算精度会大大降低;资料的频带并不是影响信噪比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特征值法本质上是水平信号的分解和组合,适宜较平的地层。研究表明,当以信噪比作为储层横向预测属性进行奇异性检测(裂缝、断层、潜山构造等)时,应选用相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信噪比估算 频谱 功率谱 相关 特征值
下载PDF
储层预测中BP神经网络的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曹思远 梁春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84-90,共7页
论述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特别讨论了网络的学习和网络技术的改进 .通过SN油田SGH组的油气预测 ,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是有效的 .
关键词 储层 识别 地震资料 油气预测 油气藏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钻前井壁稳定预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金衍 陈勉 张旭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99,共4页
国内外对井壁稳定研究一般都在钻井过程中或钻井结束后进行 ,通过钻井、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 ,确定井壁失稳主导机理 ,选择安全泥浆密度与泥浆体系 ,该方法相对容易且符合研究井的实际工程要求 ,但得到结果的实用性易受地质... 国内外对井壁稳定研究一般都在钻井过程中或钻井结束后进行 ,通过钻井、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 ,确定井壁失稳主导机理 ,选择安全泥浆密度与泥浆体系 ,该方法相对容易且符合研究井的实际工程要求 ,但得到结果的实用性易受地质构造影响。此外 ,野猫井的井壁稳定性一般凭经验判断 ,所以复杂地层的井壁失稳事故在所难免。为此 ,本文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 ,研究了利用地震资料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的方法 ,建立了井壁稳定性钻前预测模型 ,该模型在现场得到较为成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预测 层速度 神经网络 钻前预测方法 油气井
下载PDF
地震资料在小波域的分频处理与重构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2 位作者 高静怀 刘洪 李幼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85,共8页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为了提高目的层段反射同相轴的分辨率 ,通常采用反褶积的方法。但是 ,这种方法很难设计出在突出主要目的层频段信息的同时 ,又兼顾其它频段的有用信息。频率域滤波方法虽然可解决时变滤波问题 ,但这种方法是基于...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为了提高目的层段反射同相轴的分辨率 ,通常采用反褶积的方法。但是 ,这种方法很难设计出在突出主要目的层频段信息的同时 ,又兼顾其它频段的有用信息。频率域滤波方法虽然可解决时变滤波问题 ,但这种方法是基于傅里叶变换 ,在窗口与窗口之间的接合部位会出现假异常。本文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地震资料在小波域分频处理与重构的方法。在提高目的层反射同相轴分辨率及同时兼顾中、低频信息的前提下 ,使处理出的地震剖面的频带有所拓宽 ,从而达到最佳重构。文中给出了具体算法和实例分析。其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 ,实际应用效果也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处理 分频处理 同相轴 反褶积 地震剖面 频率域 异常 重构 信息 目的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地震数据时频分析方法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希强 周蕙兰 李红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3-146,176,共5页
介绍了瞬时频率的概念和瞬态谱的小波包计算方法 ,并结合时间域模拟信号给出了其时频分布 .结果表明 ,小波包变换可准确描述地震信号的时变特征 ,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小波包变换 瞬时频率 时频分布
下载PDF
用地震资料检测裂缝性油气藏的方法 被引量:32
19
作者 季玉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5期28-35,共8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裂缝性油气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裂缝性地层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 ,勘探难度很大。在横波勘探、P S转换波、多分量地震、VSP、纵波AVA、AVO、AVOZ、VVA等技术中 ,最有效的方法应属横波分裂技术。但横波采集和...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裂缝性油气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裂缝性地层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 ,勘探难度很大。在横波勘探、P S转换波、多分量地震、VSP、纵波AVA、AVO、AVOZ、VVA等技术中 ,最有效的方法应属横波分裂技术。但横波采集和处理的费用高昂 ,多数油公司不愿冒险。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横波勘探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对比 ,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裂缝性油气藏 检测方法 方位各向异性 横波分型 AVA AVO IPVA
下载PDF
用优选后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 被引量:24
20
作者 秦月霜 陈显森 王彦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45,共2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储层预测方法 ,进一步精细描述储层特征 ,提出了通过优化地震参数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龙虎泡油田储量计算中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地震资料 参数优选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