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5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5
1
作者 丛露 王珊娟 杭燕南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79-383,共5页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为合成的苯基哌啶类药物,是当前临床麻醉与镇痛中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它们通过激动体内的阿片受体发挥镇痛、镇静等药理学作用。但是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又常因为呼吸...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为合成的苯基哌啶类药物,是当前临床麻醉与镇痛中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它们通过激动体内的阿片受体发挥镇痛、镇静等药理学作用。但是作为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又常因为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而受到限制。本文就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在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预防和减少或避免呼吸抑制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阿片类药物 呼吸抑制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效果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94
2
作者 阳婷婷 唐轶洋 张兴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492-149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Cochrane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CBM、C... 目的系统评价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Cochrane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EMbase、Ovid、Springer、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收集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5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共6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血流动力学:瑞芬太尼组在诱导后、插管后5 min MAP下降,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开颅时和拔管时MAP改变及诱导后、插管后5 min、开颅时和拔管时HR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中唤醒:两组术中唤醒时间、唤醒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更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躁动、寒颤、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术后疼痛: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术后1 h、术后2 h VAS更低,术后24 h内需追加其他镇痛药物人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药物用量: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其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而两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丙泊酚用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神经外科手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曲马多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 被引量:92
3
作者 王春光 瞿慧 +3 位作者 艾青 张志捷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案。方法18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1、2、3mg/kg组(Q1、Q2、Q3组),舒芬太尼0.1、0.2、0,3/μg/kg组(S1、S2、S3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min...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案。方法18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1、2、3mg/kg组(Q1、Q2、Q3组),舒芬太尼0.1、0.2、0,3/μg/kg组(S1、S2、S3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min缓慢静脉输入。观察各组的HR、MAP、SpO2、PETCO2、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意识状态评分(OAAS)。观察时点:术毕前30min给药时(T1)、给药后10min(T2)、20min(T3)、30min(术毕停药)(T4)、40min(T5)、拔管前(T6)、拔管时(T7)、拔管后10min(T8)、20min(T9)。以及T6、T7时血浆皮质醇、血糖,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拔管时间(术毕到拔管)、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和副作用。结果RS:T4~T8时Q1、Q2组分值高于Q3组(P〈0.05),Q3组高于S1、S2、S3组(P〈0.05);T9时Q1、Q2组分值高于Q3、S1、S2、S3组(P〈0.05)。RSS:Q3、S1、S2、S3组在T6~T8时分值高于Q1、Q2组(P〈0.05)。OAAS:T6~T9时舒芬太尼组高于曲马多组(P〈0.05),T6时S1、S2、S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Q1、Q2、Q3组分值低于S1、S2、S3组(P<0.05)。与T6比较,Q1、Q2、Q3组T7时皮质醇和血糖的升高值高于S1、S2、S3组(P〈0.05),Q1、Q2、Q3组按剂量递减(P〈0.05)。Q3组的主要副作用为呕吐,S3组的主要副作用为呼吸循环抑制和尿潴留。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最佳,苏醒质量高,副作用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舒芬太尼 曲马多 苏醒期躁动 预防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 被引量:84
4
作者 郭向阳 易杰 +3 位作者 叶铁虎 罗爱伦 任洪智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4例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组,每组27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4例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组,每组27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2∶1),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或芬太尼(0.03μg·kg-1·min-1)。观察术中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和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麻醉深度不足的病例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拔除气管导管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P<0.01)。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相似。瑞芬太尼组需静脉注射吗啡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明显多于芬太尼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82
5
作者 胡利国 潘建辉 +1 位作者 李娟 康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ng/ml复合舒芬太...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年龄61~72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瑞芬太尼5ng/ml麻醉诱导,4ng/ml麻醉维持,缝皮时PCIA;B组:瑞芬太尼2ng/ml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缝皮时PCIA。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T3)、5min(T4)、进腹时(T5)和拔管后1min(T6)、5min(T7)记录患者的HR、MAP和SpO2值。并于T1、T3、T6和术后6(T8)、12(T9)、24h(T10)时测定血浆NE和E浓度。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的调控次数、术毕停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拔管后RS、OAA/S和VAS评分以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A组T3、T5~T7时,B组T3和T6时HR明显增快,A组T3、T6和T7时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血浆NE和E浓度在T3、T6时明显上升(P<0.01),T9、T10时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T3和T6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血浆NE和E浓度在T6、T8和T9时明显降低(P<0.05),术中循环波动调控次数明显减少(P<0.01),拔管后RS评分和T8~T9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能减轻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泵 老年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应激
下载PDF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77
6
作者 单世民 金玄玉 +1 位作者 张晓光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85,共3页
目的 :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名病人分为 2组 ,诱导后 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1min及插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 目的 :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0名病人分为 2组 ,诱导后 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1min及插管后 2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 :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 10 0 %。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 80 % ,芬太尼 75%。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 (P <0 .0 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气管插管条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1
7
作者 杨琦琳 柴静 王坚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6例。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效应室TCI舒芬太尼0.5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血浆TCI瑞芬太尼4 ng/ml和血浆TCI丙泊酚3μg/ml,麻醉维持瑞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μg/ml输注。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切皮(T3)、腹腔镜探查时(T4)、拔管(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比较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统计2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2组T1时心率比T0均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T1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在T2、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T5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停药至拔管的时间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2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毕TCI瑞芬太尼的患者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妇科腹腔镜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6
8
作者 蒋艳东 赵素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77-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LC的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给药麻醉维持,对照组则采用异氟醚吸...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LC的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给药麻醉维持,对照组则采用异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给药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手术前、麻醉维持前以及手术结束后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血糖、血浆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1)麻醉维持前、手术结束时,两组PaO2、PCO2均较本组手术前上升(P<0.05),两组PaO2、PCO2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麻醉维持前、手术结束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TNF-α、CRP、BG及COGT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麻醉维持前上述指标同期比较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手术结束时,对照组各指标升高幅度已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均能保证术中动脉血气稳定,但前种方案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异氟醚 血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0
9
作者 杨晓瑞 葛静 周迪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LH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1%~3%复合吸入...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LH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1%~3%复合吸入而丙泊酚组采取丙泊酚4-8mg/(kg·h)静脉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前(T0)、气腹后10min(T1)、手术结束后10min(T2)的血糖(GLU)、皮质醇(CRO)、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时间点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P〈0.01);丙泊酚组T1时HR、MAP、血浆GLU水平,T1、12时COR、NA、NE水平均较1D时显著增高(P〈0.05,P〈0.01),而七氟醚组上述指标较rID时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LH麻醉时可很好地抑制麻醉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术后疼痛及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67
10
作者 陶佳 顾小萍 +3 位作者 彭良玉 张伟 业光衡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L、M组和H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0.4和0.8μ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Ramsay评分,拔管后30 min、1、4、8、24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M和H组拔管后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L组改善VAS评分的作用一直持续到拔管后8 h,而M组和H组则持续了至少24 h。C组术后使用曲马多例数明显多于L、M和H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L、M和H组(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所导致的痛觉过敏,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6
11
作者 林锋 张雅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0期915-91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丙泊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S组3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R组3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F组30例,采... 目的观察比较丙泊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S组3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R组3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F组3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后、术中及术后MAP、HR、SpO2,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三组患者清醒时及术后1 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严密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三组患者MAP、HR、SpO2均降低,R组SpO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R组丙泊酚用量最小;S组清醒后1 h VAS评分最低。三组患者清醒时间、清醒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一般体动、严重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F组相比,R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最高(25.81%)。结论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但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恢复快,配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无痛人流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被引量:62
12
作者 郭淼 王茂华 +3 位作者 张建友 朱越 丁岩冰 邓彬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组(R1组)和瑞马唑仑12 mg复合瑞芬太尼组(R2组)。按体重给药以理想体重计算。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μg/kg,然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12 mg。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胃镜操作。给予丙泊酚或瑞马唑仑3 min时若MOAA/S评分仍≥4分,则为镇静失败。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初始剂量的1/4,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4,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维持MOAA/S评分≤3分。15 min内追加超过3次仍不能维持足够的镇静,则为镇静失败。记录镇静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呃逆、呛咳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R2组镇静成功率降低,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呃逆发生率升高(P<0.05);与R2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升高,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和呃逆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类 瑞芬太尼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1
13
作者 李兵 王燕琼 +3 位作者 苏纲 杜伟忠 田佳 黄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1-78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荷量,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IA组先静脉注射25μ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然后连接静脉电子镇痛泵。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后1~3h,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不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但操作简单、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分娩镇痛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0
14
作者 王依慰 陈春龙 +2 位作者 支亦博 章洁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文中旨在对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 目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以及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文中旨在对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MEDLINE、Ovid、Springer、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关于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后对患者苏醒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alled trial,RCT)。并按照改良Jadad质量评估量表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筛选,最后合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33篇文献,均为RCT研究,共涉及21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甲状腺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及其他手术类型中,瑞芬太尼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舒芬太尼缩短(P<0.05)。2瑞芬太尼术后PONV的发生率与舒芬太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瑞芬太尼术后Ramsay清醒评分为1级的病例数较舒芬太尼明显增多[MD=13.67,95%CI:(2.67,6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瑞芬太尼组拔管后30 min、1 h的视觉模拟评分高于舒芬太尼[MD=3.37,95%CI:(3.28,3.46);MD=2.53,95%CI:(2.4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时间较长,但躁动发生率低,且苏醒期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苏醒时间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58
15
作者 毛仲炫 林艳 +1 位作者 杨瑞敏 刘敬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调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非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TCI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策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TCI静脉全身麻醉患者1... 目的调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非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TCI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策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TCI静脉全身麻醉患者1061例,年龄19-72岁,ASAI~Ⅲ级,均未予神经电生理监测。麻醉诱导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0~4.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6ng/ml、维库溴铵0.1mg/kg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麻醉维持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O~3.5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5~6ng/ml,预计手术时间大于2h。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输注丙泊酚,缝合皮肤前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并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记录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总剂量及输注时间、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控浓度。术后第1天及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丙泊酚输注总剂量为(973.48±471.56)mg,输注时间为(138.74±112.85)min,血浆靶控浓度为(3.15±0.38)μg/ml,输注速率为(9.41±3.59)mg·kg^-1·h^-1。瑞芬太尼输注总剂量为(1130.29±676.19)μg,输注时间(140.76±113.02)min,平均输注速率为(0.15±0.05)μg·kg^-1·min^-1。1061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中做梦者14例,发生率为1.3%。结论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5~6ng/ml的情况下,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维持在(3.15±0.38)μg/ml,即平均输注速率为(9.41±3.59)mg·kg^-1·h^-1,能提供合适的麻醉深度,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术中知晓 发生率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54
16
作者 陈瑾 马红 刘美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3例,分为三组:第一组纳入患者性别不限(n=22),第二组仅纳入男性患者(n=29),第三组仅纳入女性患者(n=22)。根据Di...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及95%有效剂量(ED_(95))。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3例,分为三组:第一组纳入患者性别不限(n=22),第二组仅纳入男性患者(n=29),第三组仅纳入女性患者(n=22)。根据Dixon改良序贯法,所有患者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μg/kg,随后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若在进镜时及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吞咽、皱眉、体动影响检查操作等反应为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增加0.05 mg/kg,否则降低0.05 mg/kg,以阳性反应转为阴性反应为交叉点,当出现七个交叉点时终止研究。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第一组瑞马唑仑的ED_(50)和ED_(95)及其95%CI,并分别测定第二组、第三组瑞马唑仑的ED_(50)及其95%CI。结果第一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9 mg/kg(95%CI 0.155~0.229 mg/kg),ED_(95)为0.31 mg/kg(95%CI 0.248~0.492 mg/kg)。第二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61 mg/kg(95%CI 0.135~0.192 mg/kg),第三组瑞马唑仑ED_(50)为0.194 mg/kg(95%CI 0.159~0.235 mg/kg)。结论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ED_(50)、ED_(95)分别为0.19 mg/kg和0.31 mg/kg,且男性患者瑞马唑仑ED_(50)低于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无痛胃镜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7
作者 孙兆楚 邱晓晓 +2 位作者 唐晓阳 谈珊柏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瑞芬太尼+丙泊酚2mg·kg^-1·h^-1组(P组)、瑞芬太尼+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瑞芬太尼+丙泊酚2mg·kg^-1·h^-1组(P组)、瑞芬太尼+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瑞芬太尼+1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三组患者均以0.25μg·kg^-1·min^-1泵注瑞芬太尼,同时泵注不同镇静药,给药后5min,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给药后10min行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并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及插管后3min(T3)时的MAP、HR、SpO2;记录T0~T2时RR及PETCO2;同时记录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 P组、D1和D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85%和90%。与T0时比较,T1时D1、D2组HR均明显减慢(P〈0.01),而D2组MAP明显升高(P〈0.01);T2时P、D1组HR明显增快(P〈0.01),三组MAP均明显升高(P〈0.01);T3时P组MAP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D1、D2两组(P〈0.01)。与T0时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RR均明显减慢,PETCO2明显升高(P〈0.01),其中D1组RR明显快于,PETCO2明显低于P组和D2组(P〈0.05)。P组患者呼吸抑制、呛咳及插管知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在维持血压稳定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抑制轻微,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清醒气管插管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 被引量:53
18
作者 国松 姜万维 +2 位作者 郭旭东 秦丹 宋永姣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实施不同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以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研究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实施不同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以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法,观察组接受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在T1、T2阶段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T4、T5阶段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T2、T5阶段SpO2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临床上在LC术中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可明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七氟醚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心血管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1
19
作者 石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丙泊酚复合舒芬...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诱导前(T0时刻)、(麻醉诱导后)气管导管插管前(T1时刻)、气管插管后(T2时刻)、气管导管拔管后(T3时刻)、手术结束后(T4时刻)的心血管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T3、T4时刻的血糖浓度、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的镇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vs.21.67%,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期间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麻醉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宋斌 蒋晧宇 +2 位作者 闫鑫 赵愉佳 李爱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35)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35),PR组设定瑞芬太尼血浆...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35)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n=35),PR组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ng/mL,实施异丙酚(3μg/mL)及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PS组设定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为0.5ng/mL,实施异丙酚(3μg/mL)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统计异丙酚的用量,比较2组麻醉前(T_0)、诱导后3min(T_1)、插管时(T_2)、切皮(T_3)、腹腔探查时(T_4)、拔管(T_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差异,观察2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对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进行比较。结果 T_1时2组患者SBP、DBP及HR较T_0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T_1时SBP、DBP低于PS组,T_5时PR组SBP、DBP、HR高于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PR组长,PS组术后60、90、120min VAS评分低于PR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舒芬太尼可以发挥更为显著的镇痛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妇科腹腔镜 手术 麻醉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