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91
1
作者 毛汉英 余丹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49-555,共7页
区域承载力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由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演化而来的。在总结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状态空间法作为量度区域承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环勃海地区区域承载力进行... 区域承载力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由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演化而来的。在总结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状态空间法作为量度区域承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环勃海地区区域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 ,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区域承载力和承载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282
2
作者 张海林 高旺盛 +1 位作者 陈阜 朱文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0,共5页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根据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 3种类型 ,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 ,达到保土、培肥、... 借鉴国外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根据具体情况 ,提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将保护性耕作划分为 3种类型 ,并详细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动土”、“少裸露”保持“适度湿润”和“适度粗糙”等土壤状态 ,达到保土、培肥、节水、增产、增效。系统地总结了国际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 ,提出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区域匹配差、规范性差、配套技术落后等问题 ,提出要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69
3
作者 乔家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0 015的指标有:经济指标7个、环境指标6个、人口指标6个、社会指标5个、资源指标4个、科技指标1个,累计权重依次为0 120、0 118、0 108、0 085、0 066、0 020。表明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经济因子最为重要,其次为环境因子,再次为人口因子。提高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不退化,另外也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总趋势是增强的,但1991年~1993年间呈下降态势。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功能中,区域发展水平对系统的贡献最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河南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量:287
4
作者 刘彦随 周扬 李玉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11-2528,共18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地理学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亟需以问题为导向、战略为指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致力于地表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下乡村地域系统结构、转型过程、演变机理、分异格局、地域功能,以及乡村振兴途径与模式综合研究,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类型及其分异规律。本文以全国39164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诊断识别了制约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划分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类型,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分异格局,探明了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科学途径。结果表明:(1)地理环境、村镇化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程度和老龄化水平等是乡村地域系统分异的主导因子,反映了乡村发展自然本底特征以及外援动力、内生动力的大小。(2)通过主导要素聚类和空间叠加分析,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划分为12个一级区、43个二级区。一级区采用"地理区位+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的方法命名,二级区采用"地域范围+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命名。(3)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和路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乡村地域类型 乡村地理学 乡村振兴 区域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3
5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2 位作者 李晓西 夏光 蔡宁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40,共11页
绿色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匮乏,市场尚... 绿色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开展绿色金融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匮乏,市场尚不完善;绿色金融盈利能力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绿色金融制度设计欠缺,政策法规不全。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完成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设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产业绿色升级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 被引量:154
6
作者 符淙斌 董文杰 +1 位作者 温刚 叶笃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5-250,共6页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变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调整 :从认识地球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 ,扩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全球环境的变化 ;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地球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文中对日益受到重视的全球变化区域响应和适应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一些概念和研究进展 :( 1)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存在协调统一的关系。同时 ,适应应是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适应 ,不应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2 )“有序人类活动”的研究框架。介绍了对“有序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认识 ,以及在虚拟试验研究、示范区建设和长期监测研究等方面的进展。( 3 )集成研究。以东亚区域环境系统和北方干旱化的集成研究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 可持续发展 生存环境 有序人类活动
下载PDF
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 被引量:100
7
作者 宗跃光 陈红春 +1 位作者 郭瑞华 徐宏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 ,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 ,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 ,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 ,灵武市...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 ,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 ,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 ,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 ,灵武市的自然资本约占总资本的 1 /3左右 ,牧草地和水域占自然资本总贡献的 97%。工矿、城镇等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巨大的自然资本负价值 ,其中工矿占 84% ,城镇占 9% ,显然工矿业对当地自然资本的损耗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结构 生态价值 宁夏
下载PDF
矿业废弃地及其生态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129
8
作者 宋书巧 周永章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年第5期43-49,共7页
矿业废弃地分布广 ,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 矿业废弃地分布广 ,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生态恢复 可持续发展 植被 地面塌陷
下载PDF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 被引量:112
9
作者 郑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共5页
人地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 ,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中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文化景观学和人类生态学等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不同学... 人地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 ,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人地关系研究是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地理学中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可能论、文化景观学和人类生态学等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研究的不同学派。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研究重心是揭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所应采取的对策。信息时代人地关系的特征与工业时代有较大差别。人与自然的作用方式和强度将有显著不同 ,人类将全面系统地深化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活动空间将发生巨大变化 ,时空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与科技的作用 ,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许多全球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公众关切的热点。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包括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关系机理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信息时代 全球环境变化 区域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4
10
作者 李利锋 郑度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48,共12页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理想框架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被引量:61
11
作者 余丹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84-89,共6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 被引量:63
12
作者 秦耀辰 徐铭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区域持续发展指标问题具有理论、应用和技术三重性。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和前景。最后以河南省为例,就该指标体系中的投... 区域持续发展指标问题具有理论、应用和技术三重性。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和前景。最后以河南省为例,就该指标体系中的投入产出潜力分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 投入产出潜力 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
下载PDF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 被引量:88
13
作者 彭建 吴健生 +1 位作者 蒋依依 叶敏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716-2722,共7页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明确、评估结果全球可比与模型方法简便、资料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的最新进展,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6点:①弱可持续性评价,难以完整反映系统的可持续性状态;②静态模型,缺乏预测功能;③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研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④全球平均生产力的相对性,导致评估结果的非绝对性;⑤过于强调土地的数量,而忽略土地的质量;⑥假定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互斥性,忽视兼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评估 缺陷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8
14
作者 张晓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上调控上述因素,使其向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冯玉广 王华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2-405,共4页
分析了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型;
关键词 区域PREE系统 可持续发展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志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3期9-25,共17页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区域PRED系统的概念、特征、演化机制进行了剖析,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手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调探与决策制定方法进行了探索,在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区域PRED系统的概念、特征、演化机制进行了剖析,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手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调探与决策制定方法进行了探索,在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上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 区域 区域PRED系统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 被引量:82
17
作者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1,共11页
地球系统科学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一门科学,不是纯自然的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应该始终如一贯穿“顶天立地”的统一性原则:“顶天”即研究全球变化,“立地”则面向区域持续发展。区域模型和宏观调控信息系统依次作为两个中间层次... 地球系统科学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一门科学,不是纯自然的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应该始终如一贯穿“顶天立地”的统一性原则:“顶天”即研究全球变化,“立地”则面向区域持续发展。区域模型和宏观调控信息系统依次作为两个中间层次,有机地将全球变化研究和区域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构成地球系统科学体系;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要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以服务区域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区域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则依靠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技术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空间信息 地球信息科学 GIS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被引量:90
18
作者 董锁成 黄永斌 +4 位作者 李泽红 石广义 毛琦梁 李俊 于会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1-2458,共8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但发展互补性强;"沿路、沿海、沿河"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大陆桥已成为沿线城镇发展的空间主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优化欧亚发展空间新格局,以此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格局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
原文传递
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简析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7
19
作者 赵群 刘加平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5,共2页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再生为例,着重论述地域文化的延续与传统...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黄土高原窑洞建筑的再生为例,着重论述地域文化的延续与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传统民居 可持续发展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 被引量:45
20
作者 冯玉广 王华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7-492,共6页
阐述了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了定量描述PRED系统发展的协调度公式,并将其应用于盘锦市,描述了该市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