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黄涛 刘大庸 +4 位作者 秦建强 钟世镇 霍霄鲲 熊绍虎 余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明确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上肢标本47具,肉眼及放大镜下,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上约10cm处,肱肌与肱桡肌间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向远端分离出前臂各肌支至入肌点,观察各肌支数目及走行,以肱骨外上髁为测量起点,... 目的明确桡神经前臂各肌支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上肢标本47具,肉眼及放大镜下,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上约10cm处,肱肌与肱桡肌间找出桡神经,沿其主干向远端分离出前臂各肌支至入肌点,观察各肌支数目及走行,以肱骨外上髁为测量起点,沿神经走行测量各肌支发出点、入肌点高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具标本中,有35具(74.5%)桡神经深支走行与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基本吻合;各肌支数目不等,其中指伸肌支数目最多,平均4.6支,拇长伸肌支及示指伸肌支数目较少,平均仅为1.1支;有29具(61.7%)桡侧腕短伸肌支发自桡神经浅支,15具(31.9%)发自桡神经深支,3具(6.4%)与桡神经浅、深支一同发出。结论前臂于旋前位时,肱骨外上髁至尺骨茎突连线近端7/10可作为桡神经深支的体表投影;指伸肌支、尺侧腕伸肌支及小指伸肌支长度较短及其发出点距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位置相对较近是医原性桡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不同肌支数目差别较大与其所支配肌肉的结构、功能有关;不同报道中桡侧腕短伸肌支起源差别较大可能与解剖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偏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前臂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洪波 张伯松 +2 位作者 贺良 王满宜 蒋协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比较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5年3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男63例,女23例;年龄15~66岁,平均34.0岁.根据对桡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 比较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5年3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男63例,女23例;年龄15~66岁,平均34.0岁.根据对桡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一期桡神经探查(A组)52例,一期保守治疗(B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恢复率.结果 86例患者术后获6~103个月(平均31.2个月)随访.A组52例中有4例(7.7%)需二次手术;最终50例(96.2%)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1.9%)部分恢复,1例(1.9%)无恢复.B组34例中30例(88.2%)神经功能自发性恢复,4例(11.8%)需二期神经探查;最终33例(97.1%)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2.9%)部分恢复.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0,P=1.000).A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平均分别为(5.3±4.1)、(14.7±8.2)周,B组分别为(4.5±3.9)、(11.6±8.7)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选择保守治疗与一期神经探查具有相当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桡神经损伤不影响肱骨干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对闭合性肱骨干骨折合并的桡神经损伤采取保守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创伤和损伤 肱骨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中两种入路方式对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骨代谢活性与桡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一鑫 陈建军 +2 位作者 曹斌豪 曾利 郑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997-1002,共6页
目的:比较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在肱骨干中段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患者骨代谢活性与桡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MIPO术治疗... 目的:比较外侧入路与前侧入路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在肱骨干中段骨折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患者骨代谢活性与桡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MIPO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76例,分为前侧入路组(A组)和外侧入路组(B组).A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8~74(48.21±5.79)岁;交通事故伤24例,重物压砸伤6例,高处坠落8例;左侧18例,右侧20例;AO分型:A型15例,B型17例,C型6例;采用前侧入路方式进行微创MIPO术治疗.B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20~73(48.40±5.81)岁;交通事故伤26例,重物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7例;左侧17例,右侧21例;AO分型:A型15例,B型18例,C型5例;采用外侧入路方式进行微创MIPO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胶原C端肽(collagen C-terminal peptide,CTX)及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变化,并观察术后桡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5.4±2.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A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52±1.81)d、(13.27±3.01)周,B组分别为(9.61±1.99)d、(14.83±3.0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BGP、OPG、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个月BGP、OPG水平分别为(7.10±0.58) ng/ml、(173.67±9.12) pg/ml,高于B组的(6.63±0.62) ng/ml、(152.80±9.23) pg/ml,而A组的CTX水平(224.52±12.67)μg/ml,低于B组(259.13±13.54)μg/ml(P<0.05).A组术后未出现桡神经损伤,B组术后4例出现桡神经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0,P<0.05).结论:相较于外侧入路,前侧入路在肱骨干中段骨折微创MIPO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骨代谢活性,降低桡神经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代谢 桡神经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晓中 付凯 +2 位作者 郑宪友 柴益民 曾炳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分析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神经采用探查修复术,其中单纯探查18例,直接神经端端缝... 目的 分析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干骨折后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神经采用探查修复术,其中单纯探查18例,直接神经端端缝合修复11例,3例陈旧性骨折采用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修复.分析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桡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2.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5-6.0个月,平均4.2个月.桡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为81.25%.6例桡神经功能恢复差者行肌腱转位重建术.结论 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伴发神经症状的肱骨干骨折均需桡神经探查修复,具体修复措施因神经损伤时间、损伤程度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骨折 肱骨干
原文传递
健侧颈_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两条神经的初步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贵新 顾玉东 +2 位作者 史其林 朱艺 王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 2条上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 2种移位修复的方法。 (1)合干法 :健侧颈7前后股→尺神经→尺神经近端分 2股分别和正中神经、桡神经 (或肌皮神经 )缝合 ,共 5例。 (2 )分干法 :健侧颈7前后... 目的 探讨用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 2条上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 2种移位修复的方法。 (1)合干法 :健侧颈7前后股→尺神经→尺神经近端分 2股分别和正中神经、桡神经 (或肌皮神经 )缝合 ,共 5例。 (2 )分干法 :健侧颈7前后股→尺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或肌皮神经 ) ,共 3例。结果 合干法 4例术后随访 12~ 19个月 ,1例尚在随访中。正中神经运动 :2例已恢复屈腕、屈指 ,肌力M3 。 2例屈腕肌力为M1。正中神经感觉 :3例为S2 ,1例为S0 。桡神经运动 :2例伸腕、伸指肌力为M2 。 1例伸肘肌力为M2 ,1例伸腕肌力为M1。桡神经感觉 :1例为S2 ,1例为S1,2例为S0 。分干法 1例术后随访 15个月 ,已恢复屈腕、屈指 ,肌力为M3 。正中神经感觉为S2 。肌皮神经 :屈肘肌力为M3 。另 2例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结论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上肢 2条主要神经的新术式 ,初步应用结果证实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正中神经 神经根 桡神经 肌皮神经 修复 移位 结论 运动 上肢
原文传递
腋神经和桡神经与肱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学敏 侯燕红 +2 位作者 王俊生 武志兵 孙长英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 在 30例 6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腋神... 目的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 在 30例 6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腋神经(5 8 10± 5 6 1)mm ;肱骨最近端到桡神经穿外侧肌间隔处 (177 75± 11 86 )mm ;解剖颈最低点到腋神经 (16 2 4± 2 78)mm ;肱骨最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 (118 4 9± 6 6 1)mm ;并测量计算了各段占肱骨最大长的比例。结论 腋神经在肱骨近端 1/ 5处容易受损 ,而桡神经在肱骨下 3/ 5段为易损伤部。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 ,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基本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桡神经 肱骨 临床意义 应用解剖学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桡神经臂段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8
7
作者 林浩东 彭峰 陈德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研究桡神经臂段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因素 ,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2 0具 40侧成人上肢标本 ,肉眼观察桡神经在臂段的行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数据。结果  10 0 %的肱三头肌外侧头起始腱... 目的 研究桡神经臂段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因素 ,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2 0具 40侧成人上肢标本 ,肉眼观察桡神经在臂段的行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数据。结果  10 0 %的肱三头肌外侧头起始腱性部分紧贴桡神经 ,且 72 .5 %的腱性部分形成纤维弓 ,穿过该纤维弓时桡神经的周径为 [(0 .93± 0 .14 )cm , x±s,下同 ]。 77.5 %的外侧肌间隔有腱性组织包绕桡神经。 3 7.5 %的肱深动脉于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 (16.5 2± 1.2 4)cm处横跨桡神经。 3 5 0 %的肱肌和肱桡肌之间的纤维弓和桡神经直接接触。 7 5 %的肱肌腱性部分从前方压迫桡神经 ;2 5 %桡神经受到肱三头肌长头腱性部分的卡压 ,受压处神经变细。结论 桡神经在上臂行径中多处可受到卡压 ,卡压可来自多个方向 ,术中应尽可能松解已经存在和潜在的卡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解剖学基础 肱三头肌 卡压综合征 上臂 松解 周围结构 中点 结论 游标卡尺
原文传递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loaded amniotic membrane for the repair of radial nerve injury 被引量:13
8
作者 Zhi Li Hanjiao Qin +5 位作者 Zishan Feng Wei Liu Ye Zhou Lifeng Yang Wei Zhao Youju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6期3441-3448,共8页
In this study, we load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to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with epithelial cells to prepare nerve conduits, i.e., a relatively closed nerve regeneration chamber. After neurolysis... In this study, we load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to human amniotic membrane with epithelial cells to prepare nerve conduits, i.e., a relatively closed nerve regeneration chamber. After neurolysis, the injured radial nerve was enwrapped with the prepared nerve conduit, which was fixed to the epineurium by sutures, with the cell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nduit. Simultaneously, a 1.0 mL aliquot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suspens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distal and proximal ends of the injured radial nerve with 1.0 cm intervals. A total of 1.75 x 107 cells were seeded on the amniotic membrane.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only neurolysis. At 12 weeks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more than 80% of patients exhibited obvious improvements in muscular strength, and touch and pain sensations. In contrast,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only in 55-65% of control patients. At 8 and 12 weeks, muscular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region dominated by the injured radial nerv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ell transplantation, no immunological rejections were observ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loaded amniotic membrane can be used for the repair of radial nerve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stem cell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ells radial nerve amniotic membrane nerve electrophysiology motor SENSORY neuroregeneration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onduit nerve regeneration chamber
下载PDF
C_7神经移位重建截瘫双下肢功能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树锋 周忠水 +5 位作者 吕站辉 张高孟 路培法 王明山 张克民 孔令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桡神经移位修复股神经,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的效果,并应用C7神经根移位,通过长段神经桥接修复股神经,重建截瘫患者双下肢的部分功能。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将左侧桡神经切断,近端牵至锁骨下切口内,经吻合血管的... 目的观察大鼠桡神经移位修复股神经,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的效果,并应用C7神经根移位,通过长段神经桥接修复股神经,重建截瘫患者双下肢的部分功能。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将左侧桡神经切断,近端牵至锁骨下切口内,经吻合血管的坐骨神经进行桥接,一期修复同侧股神经;B组:行桡神经与桥接神经吻合,术后3个月再切断同侧股神经并与桥接神经吻合。观察指标为电生理、股四头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截面积恢复率。临床上应用C7神经根为动力神经源,将胫神经自小腿远端切断并向近端游离至臀部,应用带血管蒂的胫神经反转至颈部与C7神经吻合,待胫神经自颈部再生到臀部后,再将胫神经与股神经吻合来治疗2例截瘫患者。结果B组股四头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均优于A组;两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截面积恢复率及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例随访41个月,左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3级;另1例随访24个月,双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2-级。结论周围神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C7移位分期修复股神经可重建截瘫患者下肢的部分感觉、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股四头肌 临床应用 截瘫患者 胫神经 桡神经 重建 恢复率 桥接 再生能力
原文传递
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志刚 于家傲 陈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我科自1997~2003年间收治的15例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病例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我科自1997~2003年间收治的15例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病例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所有病例自觉症状消失,伸腕、伸指肌力恢复至Ⅴ级,肌电图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恢复正常范围。结论过度牵拉、粗暴操作和钢板卡压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三大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松解可使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肱骨干骨折 术后 钢板内固定术 诊治分析 病例 牵拉 主要原因 消失
原文传递
桡神经在臂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11
作者 武志兵 王俊生 +3 位作者 孙长英 侯燕红 李德明 李学敏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研究桡神经在臂部的走行关系 ,为X线下肱骨骨折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30具 6 0侧成年人上肢防腐标本 ,观察、测量桡神经与肱骨的有关距离。结果 各主要结构的平均距离及其所占肱骨最大长的百分比分别为 :肱骨最近... 目的 研究桡神经在臂部的走行关系 ,为X线下肱骨骨折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30具 6 0侧成年人上肢防腐标本 ,观察、测量桡神经与肱骨的有关距离。结果 各主要结构的平均距离及其所占肱骨最大长的百分比分别为 :肱骨最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 (118 4 9± 6 6 1)mm和 38 6 4 % ;肱骨最近端到外侧肌间隔 (177 75± 11 86 )mm和 5 7 5 9%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结论 桡神经在肱骨中 1/ 5段为危险区域 ,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 ,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大概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臂部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高频超声诊断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艾琳 陈为民 +1 位作者 陈琳 王怡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于再次手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判断神经通路存在与否。以手术所见及术中肌电图为金标准,并计算超...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肱骨骨折术后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于再次手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判断神经通路存在与否。以手术所见及术中肌电图为金标准,并计算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将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三型。Ⅰ型23例,Ⅱ型5例,Ⅲ型10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85.19%,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89.47%;高频超声可以有效判断神经通路是否存在(P<0.01)。结论:肱骨骨折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高频超声可为手术提供直观及较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桡神经 肱骨骨折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琳 陈为民 +1 位作者 彭峰 顾伟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8-260,共3页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对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肱骨骨折术后并发桡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于神经损伤后1~3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高频超声诊断检查,28例患者进行了桡神经松解或桡神经修复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结果...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对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肱骨骨折术后并发桡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于神经损伤后1~3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高频超声诊断检查,28例患者进行了桡神经松解或桡神经修复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结果 按照神经巢状结构、神经瘤以及外部组织压迫神经等三方面,将桡神经损伤分成4型:Ⅰ型4例,Ⅱ型9例,Ⅲa型12例,Ⅲb型7例,Ⅳ型4例.31例患者经神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5例(Ⅲb型3例,Ⅳ型2例)患者接受二期功能重建手术,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肱骨骨折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超声诊断可以提供早期、直观以及正确的辅助诊断方法,同时根据超声诊断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桡神经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桡神经 肱骨骨折
原文传递
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谷才 刘刚 +4 位作者 刘进南 郭李斌 王源汗 钱伟 曹树海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采用经皮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2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 目的探讨经皮前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采用经皮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20例肱骨干中下段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岁(33-62岁),观察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等,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桡神经功能术后无恶化,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8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8例,良2例。结论在肱骨干中下段经前侧入路的MIPPO技术安全、易操作,严格的病例筛选是MIPPO技术治疗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桡神经 微创
下载PDF
定位臂丛神经后束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佩盈 车薛华 +1 位作者 顾华华 梁伟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比较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臂丛后束与外侧束的阻滞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外侧束组和后束组,采用 Wilson 提出的喙突入路,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引发臂丛神经的外侧束或后束所支配的远端运动反应后给予0... 目的比较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臂丛后束与外侧束的阻滞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外侧束组和后束组,采用 Wilson 提出的喙突入路,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引发臂丛神经的外侧束或后束所支配的远端运动反应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在给药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 分别记录上肢5支终末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结果外侧束组阻滞成功率为53.1%,后束组阻滞成功率为78.9%,后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侧束组(P<0.05)。结论引发后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后给药,阻滞成功率要高于引发外侧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后给药的阻滞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神经传导阻滞 桡神经
原文传递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桡神经和指神经缺损六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举玉 俞芳 +4 位作者 吴攀峰 黄臻 梁捷予 何波 刘小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hANG)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hANG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6例,其中指神经缺损3例、桡神经缺损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生化、免疫学检查,采用英国医... 目的探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hANG)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hANG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6例,其中指神经缺损3例、桡神经缺损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生化、免疫学检查,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2PD)评价hANG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切口术后无红肿及渗出、愈合良好。3例指神经损伤患者共有6条指神经缺损,神经移植长度20~50mm(平均30.8mm),随访31~40个月,静态2PD优良率66.7%,其中2例4条指神经缺损患者术后感觉基本恢复正常;3例桡神经损伤患者,神经移植长度35~60mm(平均48.3mm),随访18—36个月,其中1例桡侧腕伸肌肌力恢复至Ⅲ级,术后虎口区痛触觉部分恢复。结论hANG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未发现免疫排斥及相关不良反应,疗效接近自体神经移植,可望成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桡神经 尺神经 同种异体神经 移植
原文传递
电生理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上臂桡神经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航 赵睿 +2 位作者 臧成五 陈定章 丛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4期2699-2702,2765,共5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上臂桡神经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析西京医院手外科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例诊断为上臂桡神经炎的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1~33岁,平均24.6岁;病程2周~1.8年。所有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 目的:探讨电生理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上臂桡神经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分析西京医院手外科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4例诊断为上臂桡神经炎的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1~33岁,平均24.6岁;病程2周~1.8年。所有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高频超声检查,确诊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结果:电生理检查:2例明确诊断为外侧肌间隔处桡神经完全损伤;5例诊断为外侧肌间隔处桡神经严重损伤;6例诊断为外侧肌间隔处桡神经中度损伤;1外侧肌间隔处可能损伤,由于病史小于3周,建议随访。高频超声检查:6例为I型,神经长段均匀肿胀,回声减低;8例为II型神经一处或多处缩窄,缩窄两端肿胀,回声减低,呈漏沙或腊肠样变。其中II型中有一例呈局部多处缩窄。本组患者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率可达100%。结论:电生理联合超声检查,可提高上臂桡神经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神经炎 电生理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 联合诊断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艾琳 陈为民 +4 位作者 彭峰 张莉 贾潇天 虞聪 陈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612,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9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6~5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9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6~55岁 [(38.1 ± 12.7)岁]。左侧11例,右侧8例。患者均于外院接受过手术,其中17例行内固定术,1例行外固定术,1例行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置入术。19例患者均于我院手外科接受桡神经探查手术,其中行高位桡神经松解手术8例,行高位桡神经缝合或移植修复手术11例。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桡神经的神经外膜连续性、桡神经横截面内部的巢状结构、神经纵轴的神经瘤样结构、桡神经外部的骨痂或瘢痕或金属固定物卡压情况等4项桡神经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将桡神经损伤分型:Ⅰ型神经形态正常,Ⅱ型神经水肿,Ⅲa型神经小段卡压,Ⅲb型神经瘤样结构,Ⅳ型神经断裂,并判断其神经连续性是否存在。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数据,计算高频超声诊断高位桡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将桡神经高位损伤分为4型5类。经手术证实,Ⅰ型0例,Ⅱ型1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Ⅳ型13例,桡神经高位损伤的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Ⅱ型、Ⅲa型、Ⅲb型、Ⅳ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85%。高频超声诊断高位桡神经连续性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高位损伤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形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肱骨骨折 高频超声
原文传递
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避免克氏针损伤桡神经浅支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一心 郑欣 +3 位作者 邱勇 朱亚文 詹朝双 董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避免克氏针损伤桡神经浅支的方法。方法:(1)尸体标本20例,解剖测量桡神经浅支的分布走行。(2)尸体标本18例,克氏针A由桡骨茎突尖钻入,克氏针B平行、紧贴桡-月关节面钻入;连接A、B入针点形成线...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避免克氏针损伤桡神经浅支的方法。方法:(1)尸体标本20例,解剖测量桡神经浅支的分布走行。(2)尸体标本18例,克氏针A由桡骨茎突尖钻入,克氏针B平行、紧贴桡-月关节面钻入;连接A、B入针点形成线段AB,克氏针C沿线段AB尽量靠近桡骨茎突尖钻入,解剖记录桡神经浅支的分布及其与各克氏针的距离。(3)47例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沿AB线尽量靠近桡骨茎突尖经皮钻人2~3枚克氏针加强固定,于术后第1周和第4周评估患者有无桡神经浅支损伤。结果:(1)桡神经浅支的一级分支R1和U1围成神经分布的盲区。(2)仅1例(5.6%)桡神经浅支被克氏针触碰移位,线段AB均位于R1和u1围成的神经盲区。克氏针A、C、B离最近的神经分支的距离分别为4.49、4.48和3.40mm。(3)2例骨折患者(4.2%)桡神经浅支被损伤。结论:沿线段AB、尽可能靠近桡骨茎突尖经皮克氏针固定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降低桡神经浅支的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德华 王增涛 +6 位作者 朱小雷 刘志波 胡勇 孙文海 朱磊 许庆家 吴昊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45-746,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结果。方法结合5例临床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患者病史、术中发现、病理结果及治疗经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例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患者在临床表... 目的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结果。方法结合5例临床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患者病史、术中发现、病理结果及治疗经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5例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患者在临床表现及术中所见均与典型周围神经嵌压患者不同,积极手术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周围神经的螺旋样结构及其滋养血管的炎症表现是导致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两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神经束扭转 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