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之一——“脾”与线粒体 被引量:69
1
作者 郑敏麟 阮诗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它提供机体所有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不可或缺的能量。线粒体的功能特点与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并与中医“脾”有着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故以中医有关“脾”的主要功能论述为纲 ,阐述线粒体在...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它提供机体所有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不可或缺的能量。线粒体的功能特点与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并与中医“脾”有着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故以中医有关“脾”的主要功能论述为纲 ,阐述线粒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并结合现有研究以期证明脾的中医藏象实质有其细胞生物学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细胞生物学 线粒体
下载PDF
气与气络学说探讨 被引量:56
2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赵珊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801-1807,共7页
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从而使中医学成为哲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哲学之气、医学之气、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不同层次上探讨气络学说,有... 气论哲学向医学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是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搭建起气论哲学与医学科学之间密切沟通的桥梁,从而使中医学成为哲学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哲学之气、医学之气、气的功能实现形式不同层次上探讨气络学说,有助于把握气的内涵与外延,亦有助于为气络学说的传承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及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之气 医学之气 气络 气络学说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的功能阐释中医“气”的作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林飞 郭丽丽 王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3-906,共4页
中医"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衍生出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中医学中气主要富含功能之义,作为物质属性的气,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从线粒体和气的起... 中医"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衍生出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中医学中气主要富含功能之义,作为物质属性的气,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从线粒体和气的起源、功能、病机和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和气来源相似,共为构成人体的微小物质;其次线粒体和气的功能相类似,同时线粒体和气机失调时生命体征表现出类似或者同样的反应。研究推测气的物质属性是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氧化呼吸链 三羧酸循环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永强 金枚 +8 位作者 仇盛蕾 王培利 朱天刚 王承龙 李田昌 刘红旭 边红 姚立芳 史大卓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M...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patient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Methods:Eighty patients with anterior or inferior ventricular wall AMI,who had received revascularization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r coronary bypass,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qually,both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but combined,re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rugs for supplementing qi 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lood circulation rebuild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Doppler s ultrasonic acoustic photography
原文传递
《内经》“神”概念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烟建华 《河南中医》 2006年第1期4-8,共5页
《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神为万物变化内在依据的内涵移植到医学,提出神机的概念,心为其主宰,体现了以中为尊的思想。五神乃精神活动的主体,其中神为人类特有的自觉意识,魂为本体意识,魄为与生俱来的感觉、运动本能,意志则代表心神主导... 《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神为万物变化内在依据的内涵移植到医学,提出神机的概念,心为其主宰,体现了以中为尊的思想。五神乃精神活动的主体,其中神为人类特有的自觉意识,魂为本体意识,魄为与生俱来的感觉、运动本能,意志则代表心神主导下的思维活动。神主于五脏。精化气、气生神,神又反过来影响精气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机 神志
下载PDF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永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12,共5页
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首要任务应该是将中医学概念中所包涵的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与指向环境的部分及哲学概念部分区别开。中医学气的概念就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其中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 ,即人体之气区分出来 ,阐述了其实质... 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首要任务应该是将中医学概念中所包涵的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与指向环境的部分及哲学概念部分区别开。中医学气的概念就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其中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 ,即人体之气区分出来 ,阐述了其实质就是生命现象的本质——新陈代谢 ,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伴随代谢所发生的生命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中医学理论 新陈代谢 中指 能量代谢 组织器官 机能 层次 实质 区别
下载PDF
基于中医形、气、神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 被引量:35
7
作者 蒋璐 杜武勋 +4 位作者 王智先 郑玲玲 佟颖 靳冬慧 阚振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1-454,共4页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认知生命,以古代哲学的形神观和气化论为基础,认为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和疾病诊断治疗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形、气、神相关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研究生命活动中形、气、神在气化学说下的作用...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认知生命,以古代哲学的形神观和气化论为基础,认为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和疾病诊断治疗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形、气、神相关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研究生命活动中形、气、神在气化学说下的作用和规律,以便临床遣方用药中整体调整功能状态,达到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效应、远期效应和最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病机理 气、神 气化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34
8
作者 Min-Jie Zhang Guo-Lei Zhang +2 位作者 Wen-Bin Yuan Jun Ni Li-Feng Hu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3574-3578,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Da Cheng Qi Decoction (Timely-Purging and Yin-Preserving Decoction) and Glauber's salt combined with conservative measures o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Da Cheng Qi Decoction (Timely-Purging and Yin-Preserving Decoction) and Glauber's salt combined with conservative measures on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patients. METHODS: Eighty consecutive SAP patients, admitted for routine non-operat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Da Cheng Qi Decoction enema for 2 h and external use of Glauber's salt, once a day for 7 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NS) enema. Routine non-operat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included non-per os nutrition (NPON),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life support,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continuous peripancreatic vascular pharmaceutical infusion and drug therapy. Intra-cystic pressure (ICP) of the two groups was measured during treatment. The effectiveness and outcomes of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APACHE Ⅱ scores were applied in analysis. RESULTS: On days 4 and 5 of treatment, the ICP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On days 3-5 of treatment,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 scores for the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Both the effectiveness and outcome of the treatment with Da Cheng Qi Decoction on abdominalgia, burbulence relief time, ascites quantity, cyst formation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mortality rate for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Da Cheng Qi Decoction enema and external use of Glauber's salt combined with routine non-operat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decrease the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 of SAP patients and hav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of 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Cheng qi Decoction Glauber's sal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下载PDF
Puls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被引量:34
9
作者 Zhang Huiyu Guo Minfang Lu Xiaozuo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3-70,共8页
OBJECTIVE: To study changes in pulse diagram parameters (PDP)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C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D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DP... OBJECTIVE: To study changes in pulse diagram parameters (PDP)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C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D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DP changes and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outcome predic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S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Patients with C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easured with a pulse acquisition device based on image (PADBI) before the first and after the tenth acupuncture sessions. Changes in PDP from before until after the acupuncture sessions and patient impressions were analyzed to judg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RESULTS: The PDP values in effective patients were closer to normal values. This indicated that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of the patients was improved. The PDP changes from before to after the first acupuncture treatment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ose from before to after the tenth acupunc- ture treatment.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peed of symptom improve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several acupuncture course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efficacy and PDP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in PDP in five patients was abnormal, which mainly manifested as values of hl, u, p, Pp, and tl,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or differences were increased with standard valu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symptoms of CS were not improved in these patients. CONCLUSION; PADBI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outcome predic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S. PADBI can provide evidence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PULSE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and qi stagnation
原文传递
论“气分阴阳”对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广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 ,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 ,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具有方法学的重要意义。中医学将人体中的各种气 ,包括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 ,也分为阴阳两个部分 ,以表明气的两类不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分阴阳 气学 理论
下载PDF
王烈教授以风气痰瘀论治小儿哮喘经验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香玉 王永吉 王烈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9期921-922,926,共3页
王烈教授毕生致力于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对小儿哮喘病的防治有独到的见解。尊古创新,首创哮喘三期分治论,并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止哮汤、缓哮汤、防哮汤、固哮汤、哮咳饮等一系列防治哮喘的方剂。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反... 王烈教授毕生致力于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对小儿哮喘病的防治有独到的见解。尊古创新,首创哮喘三期分治论,并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止哮汤、缓哮汤、防哮汤、固哮汤、哮咳饮等一系列防治哮喘的方剂。王烈教授认为哮喘病反复发作是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亏、脾虚、肺弱以及风、气、痰、瘀有关。哮喘发病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的病理因素是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痰浊蕴肺,表现为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故王老在三期分治过程中始终贯穿祛风、理气、除痰、化瘀之法。文章从风气痰瘀论治小儿哮喘,认为祛风、化瘀是治标,固肺、脾、肾之气,从而达到化伏痰是治疗哮喘之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哮喘 风气痰瘀 三期分治
下载PDF
舞蹈学中国学派的构成及其方向 被引量:28
12
作者 邓佑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 文章从中国舞蹈理论体系形成的哲学基础、舞蹈学理论的历史积淀与发展、舞蹈学研究方法、舞蹈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及成就、舞蹈学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根基、历史脉络与主要内涵。由于哲学观影响,世界舞蹈体系至少由古希腊-罗马舞蹈体系、古代印度舞蹈体系、古代中华舞蹈体系几大体系构成,在观照、应对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神、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三种体系分别体现出对抗的、超越的、圆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56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 中国舞蹈学 阴阳 “舞+”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之“气”与中医学“元整体观” 被引量:25
13
作者 武峻艳 张俊龙 +1 位作者 王杰 贺文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 《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是中医学核心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然界和人的组成、变化及关系,以及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等各个方面。中医学的整体观是"元整体观",而不是"合整体观",元整体的本原是混沌一元的整体,由整体产生出部分。"气一元论"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由混沌一元的元气分化演变而来,气分阴阳,阴阳生万物。中医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孕育和发展,"气一元论"贯穿《黄帝内经》始终。因此,只有明确了《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和分类及其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元整体观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从《黄帝内经》的思维方法探讨“气”和能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斌 纪立金 +2 位作者 闵寅 朱旭 冯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33-5036,共4页
文章以整体观念认识人体和细胞在整体层面的统一性,采用取象比类法认识中医脾藏象的部分功能和线粒体生理功能的统一性,并运用普遍联系思维,对脾所产生的气以及线粒体合成的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微观层面的讨论。得到如下结论:人体和... 文章以整体观念认识人体和细胞在整体层面的统一性,采用取象比类法认识中医脾藏象的部分功能和线粒体生理功能的统一性,并运用普遍联系思维,对脾所产生的气以及线粒体合成的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微观层面的讨论。得到如下结论:人体和细胞都是统一的整体;脾运化食饮转化为水谷精微的过程和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的过程具有内在规律上的统一性;脾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是维持人体后天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线粒体产生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二者功能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念 象思维 能量 脾藏象 线粒体
原文传递
从气血津液探源阴阳升降-三焦-脏腑不同气化角度辨识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吉武 李双蕾 +4 位作者 唐爱华 王振刚 周卫惠 陈文辉 陈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1期1604-1606,1615,共4页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机体健康。目前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不断得到关注,中...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其患病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机体健康。目前中医药治疗特色优势不断得到关注,中医认为代谢综合征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古今医家从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脏腑理论辨证等方面对其论治,病变涉及阴阳气血津液,病位在脾、肝、肾;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文章立足中医哲学"道器"思维范畴,基于气血津液从阴阳升降-三焦-脏腑气化角度去认识代谢综合征,以期贯通辨证其法,识各家真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气血津液 升降理论 阴阳 三焦 脏腑
下载PDF
论中医学气一元论与气化论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杜武勋 刘岩 +2 位作者 丛紫东 王智先 张少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8-912,共5页
就"气一元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和气的层次性,气化及气化论的主要内容,气化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气化的机制,气化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气一元论"与"气化论"是中医学认识... 就"气一元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和气的层次性,气化及气化论的主要内容,气化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气化的机制,气化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气一元论"与"气化论"是中医学认识自然、宇宙与人体的具有原创性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是中医学的基础与精髓,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本质区别所在。提出中医药研究工作需要在"气一元论"与"气化论"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气化论
原文传递
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辛海 马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5-47,共3页
防治恶性肿瘤转移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运用五脏五行生克理论 ,经络气血走向以及气的固摄理论 ,对恶性肿瘤转移进行中医理论分析 ,提出五脏生克决定转移脏腑 ,转移部位与经络气血走向有关 ,转移是气失固摄的结果。恶性肿瘤转移的... 防治恶性肿瘤转移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运用五脏五行生克理论 ,经络气血走向以及气的固摄理论 ,对恶性肿瘤转移进行中医理论分析 ,提出五脏生克决定转移脏腑 ,转移部位与经络气血走向有关 ,转移是气失固摄的结果。恶性肿瘤转移的防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以截断扭转为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中医药疗法 五行生克理论 经络气血走向 气失固摄理论
下载PDF
Impact of Qi-invig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on intestinal flora:A basis for rational choice of prebiotics 被引量:24
18
作者 WANG Xiao-Meng LI Xiao-Bo PENG Y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41-254,共14页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Qi(vital energy) is regarded as a driving forc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human body, including both nutrient substances and organ functions. Qi-invigor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Qi(vital energy) is regarded as a driving forc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human body, including both nutrient substances and organ functions. Qi-invigorating TCMs are widely used to treat various symptoms and disorders, such as fatigue, obesity, immunosuppression,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 which Qi is considered to be reduced or depleted. Interestingly, abundant clinical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hese disorde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ltern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which directly affects disease status. Herein we revie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Qi-invigorating TCMs under healthy and disease conditions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Qi-invigorating TCMs in enhancing health status through microbial altern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Qi-invigorating TCMs in modulating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diseases would help reveal the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microbiota alteration and explore opportunities to harness this symbiotic relationship to improve public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
原文传递
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秋菊打官司》再解读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柏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3,共8页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qu... 《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但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讨"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背后是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为纽带构成一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违反"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规则,会导致"气"的产生;"气"积累到一定程度,"面子"就可能被撕破。对此,基层国家机关表现出理解的态度,而高层国家机关则更加关注法治的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气” “面子” 村庄生活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长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52,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 象科学 体科学 古希腊哲学 中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