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戴耀晶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7-90,,97,,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四个问题:(1)疑问句的 语义分类;(2)疑问句的预设和回答;(3)疑和问 ;(4)“什么”在疑问代词语义系统中的地位。
关键词 预设 语义分析 代词 汊语 疑问句
下载PDF
关中方言代词概要 被引量:55
2
作者 孙立新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6-259,共14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关中方言的代词:1.人称代词,关中方言区多数地点方言“我”“你”“他”,读作上声时表单数,读作阴平时表复数;2.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其中远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对不远或看得见的,第二层次是相对很远或看不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关中方言的代词:1.人称代词,关中方言区多数地点方言“我”“你”“他”,读作上声时表单数,读作阴平时表复数;2.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其中远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对不远或看得见的,第二层次是相对很远或看不见的;3.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在关中方言区一般是合音字“啥”“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方言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语法
原文传递
神木方言的代词 被引量:21
3
作者 邢向东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本文分类描写神木方言的代词,比较方言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方言内部各点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反映出各自所继承的方言可能不同。神木方言从近代汉语某一阶段直接继承了某些代词,其中有可能继承了唐末五代西北方言的某些代词。
关键词 西北方言 代词 近代汉语 描写 差异 反映 分歧 唐末 继承 五代
原文传递
上古汉语第三身范畴的表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0
4
作者 姚振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6,共7页
本文认为上古汉语不存在指示代词与第三身代词的区别。所谓“指示代词”系统可以自如地表达第三身范畴。其办法是:“彼”、“是”、“此”等做主语和少量的宾语,“其”做领属性定语,“之”做宾语(大量)。文章提出“古指称词”的概... 本文认为上古汉语不存在指示代词与第三身代词的区别。所谓“指示代词”系统可以自如地表达第三身范畴。其办法是:“彼”、“是”、“此”等做主语和少量的宾语,“其”做领属性定语,“之”做宾语(大量)。文章提出“古指称词”的概念来概括通常所谓上古汉语的“指示代词”和“第三身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指示代词 三身代词 宾语 定语 主语 指称 文章 相关问题
下载PDF
对“莫”的词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韩学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从"莫"字后面成分的本色及形态上的灵活性,"莫"字句的本质及对应的肯定句式,"莫"字的句法功能及否定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莫"是动词。
关键词 句法功能 词性 动词 肯定句 对应 否定 句式
全文增补中
安阳方言中的语缀“的”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芳 《殷都学刊》 2000年第1期99-101,共3页
“的”是安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缀。本文在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用方普(方言和普通话)比较的方法对名词、代词后的语缀“的”的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认为“的”是安阳方言中重要的成词成分。而疑问代词“啥”和”啥... “的”是安阳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缀。本文在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用方普(方言和普通话)比较的方法对名词、代词后的语缀“的”的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认为“的”是安阳方言中重要的成词成分。而疑问代词“啥”和”啥的”的语法异同又为吕叔湘先生关于“什么”的语法论述提供了方言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阳 汉语 名词 代词 "的" 疑问代词
下载PDF
浙江天台方言的代词 被引量:9
7
作者 戴昭铭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323,共10页
本文对天台方言的代词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分天台方言的代词为6类。包括变体在内共计描述了84个代词,并举有用法的实例。对部分代词还作了来源上的考释。
关键词 浙江 天台方言 人称代词 亲主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词语结构
原文传递
代词的主客观分工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秀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6,共8页
河北黄骅话中有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和"俺"。这两个词在句法特点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使用上具有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的差别。上古汉语中的"吾"和"我"的差别从本质上看也在于主客观的不同,&qu... 河北黄骅话中有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和"俺"。这两个词在句法特点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使用上具有主观色彩和客观色彩的差别。上古汉语中的"吾"和"我"的差别从本质上看也在于主客观的不同,"吾"的主观性强,而"我"的客观性强。具有客观性的"我"在汉语历史上一直沿用,而具有主观性的"吾"后来退出了语言系统。近代汉语中可能由于语言接触而引入汉语的"俺"后来获得了主观性。代词上的主客观分工现象以及其他一些现象表明汉语重视用形式来区别客观性表达和主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主观性 客观性 历时演变 方言语法
原文传递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疏证──关中方言词语疏证之二 被引量:9
9
作者 郭芹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0-154,共5页
这搭、那搭、哪搭、兀搭"是陕西方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组指示代词。它们在近代汉语中有不同的书写形式。从其疏证中,可知《汉语大词典》等书存在不足。
关键词 关中方言 方言词语 指示代词 陕西方言 近代汉语 书写形式 "这搭" "那搭" "哪搭" "兀搭"
下载PDF
代词的重叠用法及其表意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华玉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0,共4页
代词中有重叠用法的主要是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代词重叠一般含有“多”义 ,表示说话人主观量的强化 ,同时附有较强的描写意味。代词重叠可以分为“可有重叠”和“强制重叠”。
关键词 疑问代词 重叠 用法 表意特点 汉语 指示代词
下载PDF
先秦时期代词“其”作主语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文尝试变换角度和方式,对先秦时期代词“其”作主语的情况进行考察。用主谓结构充当主语的事实,论证“其”作主语有其先决条件;用“其+谓”与“主+谓”对举,证明“其”作主语的确定性;用代词“是”和“彼”作主语的用法与“其”所在... 本文尝试变换角度和方式,对先秦时期代词“其”作主语的情况进行考察。用主谓结构充当主语的事实,论证“其”作主语有其先决条件;用“其+谓”与“主+谓”对举,证明“其”作主语的确定性;用代词“是”和“彼”作主语的用法与“其”所在的类似句式比较,进一步明确“其”作主语的合理性及其语法特点。同时,归纳整理了“其”作主语的其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代词 主语
下载PDF
代词的指称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英玉 孙蕾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17-20,共4页
词类在指称特性方面具有家族相似性 ,不同词类在指称特性上表现出一定差异。代词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词类 ,其指称特性与其语义特征紧密相联。代词词汇意义中的主观性和高度抽象性决定它在指称上具有语境依赖性、广泛性。
关键词 代词 语义特征 指称特性
全文增补中
中国学习者英语代词的习得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明军 王同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0,79,共8页
本文采用E-prime编程,研究两组中国学习者英语代词的习得。结果发现学习者都在单子句中存在代词解读问题,误以为代词可以与约束域内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短语共指,但高中组在拒绝代词受宾语约束表现更好。在双子句中,两组都能遵守约束理... 本文采用E-prime编程,研究两组中国学习者英语代词的习得。结果发现学习者都在单子句中存在代词解读问题,误以为代词可以与约束域内做主语或宾语的名词短语共指,但高中组在拒绝代词受宾语约束表现更好。在双子句中,两组都能遵守约束理论原则B,正确地确定代词与约束域外的远程主语共指,专业组在拒绝代词受局部约束时显著地好于高中组。本文从母语迁移、句子处理和结构平行性等角度对上述差异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约束理论的B原则 母语迁移 句子处理 结构平行性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雪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9,共5页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虚指 旁指
下载PDF
说话者自称视点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灵 沈燕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关注说话者自称时视点的选择情况。着重分析了利用说话者角色来调节人际关系时,说话者自称视点的三种选择类型,并探讨了自称视点选择的规律性及其支配原则。
关键词 说话者 人称代词 自称 视点
下载PDF
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代词“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德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在现代书面汉语中有很高的使用频度。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统计,对"其"在现代书面汉语中的语义表现、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认为"其"是现代书面汉语... 文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在现代书面汉语中有很高的使用频度。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定量统计,对"其"在现代书面汉语中的语义表现、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认为"其"是现代书面汉语语法人称代词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表达功能。文章还根据考察结果对有关的语法规范问题提出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书面语语法 代词 “其”
原文传递
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英语初学者代词混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会平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语法概念迁移理论视角,基于"汉语[词类]语法概念迁移框架",对比汉英[代词]概念的本质区别,剖析中国英语初学者写作中出现的代词偏误,从而探讨其代词偏误的规律与认知根源。研究发现:"代词范畴内部的混淆"... 本研究采用语法概念迁移理论视角,基于"汉语[词类]语法概念迁移框架",对比汉英[代词]概念的本质区别,剖析中国英语初学者写作中出现的代词偏误,从而探讨其代词偏误的规律与认知根源。研究发现:"代词范畴内部的混淆"是中国英语初学者较为常见的偏误类型,该类偏误已呈现系统性、规律性特征,其认知根源是汉语[代词]语法概念范畴系统及其属性的负迁移。本研究丰富了中国本土二语概念迁移研究,同时为英语代词的教与学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混淆 概念迁移
原文传递
试析《论语》中“而”的用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黎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论语》是虚词“而”较集中出现的儒家经典文献 ,本文在对该文献中出现的“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将战国时期“而”作为虚词的典型用法进行逐例剖析 ,试图为研究虚词“而”
关键词 《论语》 代词 连词 语气词
下载PDF
从上古汉语一批代词形式的消失看汉语量化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秀芳 郝琦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91,共17页
古代汉语中有一批代词形式(包括否定性代词、无定代词等)后来消失了,如“莫、靡、罔、或”等,这些代词都与量化表达有关。后来这些代词所表达的语义都要通过动词短语(“动词+名词性成分”,其中动词用“没有”或“有”)或限定词短语(“... 古代汉语中有一批代词形式(包括否定性代词、无定代词等)后来消失了,如“莫、靡、罔、或”等,这些代词都与量化表达有关。后来这些代词所表达的语义都要通过动词短语(“动词+名词性成分”,其中动词用“没有”或“有”)或限定词短语(“限定词+名词性成分”,其中限定词用“有的”或“有些”)来表达,即通过分析性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这些代词形式的消失,反映了汉语的量化表达从以单语素的量化代词为主到量化算子和描述性内容分立表达的变化过程,是汉语从综合到分析演变大趋势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量化 语言演变
原文传递
用逻辑和篇章知识来约束模板匹配——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知识在信息抽取中的运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袁毓林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5,共7页
本文以文献[2]的语料为主要对象,讨论语句的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怎样约束信息模板的类型,并约束对当前句中缺失的或以代词等形式表达的信息项目的求解。首先说明什么是基于论元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知识,然后分析否定算子、时体成分... 本文以文献[2]的语料为主要对象,讨论语句的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怎样约束信息模板的类型,并约束对当前句中缺失的或以代词等形式表达的信息项目的求解。首先说明什么是基于论元结构的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知识,然后分析否定算子、时体成分怎样改变事件的类型及其跟有关事件模板的匹配关系。接着,讨论动词的论元结构的内嵌和名词化等句法操作,怎样造成有关论元及相应的信息项目的分布位置发生变化。最后,讨论怎样利用篇章结构知识来求解本句中缺失的或以代词、指示词形式表达的信息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信息抽取 论元结构 逻辑结构 篇章结构 代词 指示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