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8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络通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丁跃玲 赵玉庸 +2 位作者 陈志强 张雪静 李国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 目的 :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生化、放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分析等方法 ,检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PCNA、TGF 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肾络通组 2 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 β2 MG、尿NAG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 ,部分优于西药组。结论 :肾络通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TGF β1表达 ,保护肾功能 ,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络通 阿霉素 肾病 大鼠 肾小管间质 增殖细胞核 抗原表达 中药
下载PDF
蟾蜍灵对肝癌细胞SMMC 7721的细胞毒作用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小义 呼文亮 +2 位作者 徐瑞成 陈莉 钱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为探讨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机理 ,以肝癌SMMC772 1细胞为靶细胞 ,应用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双荧光染色法和DNA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 1waf1/c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 .... 为探讨蟾蜍灵的抗癌作用机理 ,以肝癌SMMC772 1细胞为靶细胞 ,应用噻唑蓝还原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双荧光染色法和DNA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 1waf1/c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 .结果表明 ,0 .0 1μmol·L- 1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772 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 ,形态学和DNA片段化检测证实蟾蜍灵诱导的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p2 1waf1/cip1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 ,同时PCNA的表达下降 ,两者呈负相关 (P <0 .0 1) .提示蟾蜍灵通过上调p2 1waf1/cip1表达 ,下调PCNA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细胞毒性 肝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表达 细胞系 SMMC7721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溃疡的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彭仲生 梁湛聪 +1 位作者 刘幕嫦 欧阳能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观察Hp感染对胃溃疡(G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而对溃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标本取自内镜下胃粘膜活检,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方法,细胞增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 目的观察Hp感染对胃溃疡(G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进而对溃疡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标本取自内镜下胃粘膜活检,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unel方法,细胞增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GUHp+患者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Hp-患者(P<005),但比较两者的增殖细胞指数(PCNALI),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Hp+患者AI,PCNALI明显高于Hp-患者(P<005),GUHp+患者的AI/PCNALI比值为154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Hp感染能诱导GU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出现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E-cadherin、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1
4
作者 翁密霞 吴翠环 杨秀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cad、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 背景与目的:上皮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cad、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E-cad、CD44v6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ca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3.5%(46/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0.0%)(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4.2%(38/86),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且在鳞癌中的表达率(54.0%)显著高于腺癌(30.6%)(P<0.05),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8.8%(42/86),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且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r=-0.554,P<0.05),而CD44v6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8,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与临床分期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E-cad、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在NSCLC中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 E-CADHERIN CD44 PCNA 预后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n p53,H-rasp21,c-erbB-2 protein and PCNA expression in HCC tissues of Hart and minority ethnic patients 被引量:40
5
作者 Guo Yue Lin Zhao Lun Chen Cai Mo Lu Ying Li Xiao Jia Ping Rong Hua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Chinese PLA 474 Hospital,Urumqi 830011,Xinjiang Uygur Autonomic Region,Chin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1st Teaching Hospita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Xinjiang Uygur Autonomic Region,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4-238,共5页
AI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humanprimary liver carcinogenesis between Han andminority ethnic patients in Xinjiang.METHODS Expression of p53,c-erbB-2,H-rasp21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in... AI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humanprimary liver carcinogenesis between Han andminority ethnic patients in Xinjiang.METHODS Expression of p53,c-erbB-2,H-rasp21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in tumor tissues of 50 patients(Han 38,minority 12)with primary hepaticcarcinoma was detected byimmunohistochemistry(LSAB).RESULTS The positive frequency of p53,c-erbB-2,H-rasp21 and PCNA expression was46.0%(23/50),70.0%(35/50),68.0%(34/50)and 82.0%(41/50)in tumor tissues;4.0%(2/50),22.0%(11/50),64.0%(32/50)and 52.0%(26/ 50)in peritumors respectively and asignificant difference,except for H-rasp21,ofoncogene alteration was found(P【0.05)between tumor and non-tumorous tissues.Combined the three oncogenes alteration,26%(13/50)tumor tissues had positiveimmunoreactivity,but in peritumor and normallivers it was negative.The positive rate of p53,c-erbB-2 and H-rasp21 protein expression was39.5%(15/38),60.5%(23/38)and 39.5%(15/38)in tumors of Han patients;66.7%(8/12),100%(12/12)and 75.0%(9/12)in minorities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p53,c-erbB-2and H-rasp21 in human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isan important biomarker of genetic alteration.The different frequency of these oncogeneticchanges may reflect some environmental or/andethnic heredit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vercarcinogenesis.The special life style of Han,Uygur,Kazak and Mongolia nationalities inXinjiang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etio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P53 H-rasp21 C-ERBB-2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并干预胃癌生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29
6
作者 朱舜时 夏书军 +3 位作者 陈晓宇 汪敏 彭延申 施尧 《胃肠病学》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胃粘膜病变及某些基因变化的关系。方法: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确诊 为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测定其基础状态及服用叶酸1年后的血清叶酸水平、粘膜病理及p53、p16、Fas 和增殖... 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与胃粘膜病变及某些基因变化的关系。方法: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确诊 为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测定其基础状态及服用叶酸1年后的血清叶酸水平、粘膜病理及p53、p16、Fas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清叶酸水平与萎缩及异型增生负相关显著(P=0.001,P= 0.053),与Fas表达负相关趋向显著;②随叶酸水平上升,萎缩及肠化呈减轻趋势,高水平时达到显著(P=0.001,P =0.052),并伴p53表达下调(P=0.056);③服用叶酸大幅度提高其血清水平者,呈现异型增生明显减轻(P=0.066), 并伴Fas及PCNA基因表达的明显下调(P=0.007,P=0.083)。结论:补充叶酸可以影响胃粘膜基因调节,减轻损 伤,抑制增殖,使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明显改善,从而阻断胃癌癌前病变的进展。因此,叶酸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 并干预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萎缩性 胃肿瘤 P53基因 Fas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石灵春 吴万垠 +3 位作者 张维彬 区勇全 谭敏 肖楚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抑制小鼠肝癌HepA实验.以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估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HepA的抑瘤...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抑制小鼠肝癌HepA实验.以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估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52%和51%,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莪术油作用过的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PCNA阳性指数(PCNA-PI)为30±4,显著低于对照组40±6(P<001).结论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可能与其抑制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莪术油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鼻息肉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董震 关桂梅 常万龙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29-431,I029,共4页
目的 探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鼻息肉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规律 ,以加深对鼻息肉病理机制的了解。方法 以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2 6例 (2 6侧 )鼻息肉和 14例 (14侧 )正常下鼻甲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 目的 探讨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鼻息肉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规律 ,以加深对鼻息肉病理机制的了解。方法 以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2 6例 (2 6侧 )鼻息肉和 14例 (14侧 )正常下鼻甲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及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 2检测。结果 ①鼻息肉粘膜上皮PCNA、Bcl 2和Bax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下鼻甲组织 ,但Bcl 2与Bax阳性表达百分率的比值与下鼻甲组织无明显差异 ,表明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趋势较为明显 ;②鼻息肉组织中腺体、嗜酸粒细胞Bcl 2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Bax ,而下鼻甲组织中二者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鼻息肉上皮细胞有显著的增殖特性 ;凋亡基因Bax和抑凋亡基因Bcl 2表达失衡使细胞凋亡受抑制是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数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 脱噬作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蟾蜍灵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31
9
作者 徐瑞成 陈小义 +2 位作者 陈莉 呼文亮 钱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蟾酥中蟾毒成分蟾蜍灵 ( bufalin)的抗癌机制。方法 以早幼粒白血病 HL - 60细胞为靶细胞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 bufalin诱导的细胞分化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p2 1W... 目的 研究中药蟾酥中蟾毒成分蟾蜍灵 ( bufalin)的抗癌机制。方法 以早幼粒白血病 HL - 60细胞为靶细胞 ,应用电镜技术观察 bufalin诱导的细胞分化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p2 1WAF1 的表达。结果  0 .0 0 1μmol/ L bufalin作用 HL - 60细胞 ,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 ,p2 1WAF1表达显著升高 ,而 PCNA表达显著下降 ,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结论  bufalin诱导 HL- 60细胞分化 ,与其上调 p2 1WAF 1的表达、下调 PC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HL-60细胞 细胞分化 P21^WAF1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表达 白血病 诱导 中药 抗癌作用
下载PDF
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敏 崔连群 +3 位作者 张承俊 王晓军 烟玉琴 秦风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09-612,共4页
为研究重组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用第2~5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与凝血酶(4.0 ku/L)共同孵育的条件下,分别给予水蛭素(6.0 ku/L)和肝素(6.0ku/L)进行干预。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 为研究重组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用第2~5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与凝血酶(4.0 ku/L)共同孵育的条件下,分别给予水蛭素(6.0 ku/L)和肝素(6.0ku/L)进行干预。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重组水蛭素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减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水蛭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流式细胞术 凝血酶 水蛭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积雪草苷对烧伤创面愈合中细胞周期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涛 利天增 +2 位作者 祁少海 徐盈斌 谢举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积雪草苷 (asiaticoside)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C(Cyclin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Waster大鼠深Ⅱ°自身对照烫伤模型 ,分为积雪草苷治疗组和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积雪草苷 (asiaticoside)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C(Cyclin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Waster大鼠深Ⅱ°自身对照烫伤模型 ,分为积雪草苷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CyclinB1、CyclinC及PCNA表达水平。 结果 积雪草苷组在伤后第 3天开始有CyclinB1表达于基底细胞层。第 5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C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CyclinB1表达一致 ,积雪草苷组在伤后第 5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而CyclinC在积雪草苷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第 4天胞核表达明显增多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积雪草苷能有效促进CyclinB1和PCNA的表达 ,使细胞周期的S +G2 期明显提前 ,从而加快细胞增殖 ,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水平 对照组 积雪草苷 PCNA 烧伤创面 细胞周期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胶质瘤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于士柱 浦佩玉 +3 位作者 江德华 安同岭 管欣琴 杨露春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bcl 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 6 9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为研究对象 ,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分别检测bcl 2mRNA、bcl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增殖活...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bcl 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 6 9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为研究对象 ,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分别检测bcl 2mRNA、bcl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 )的表达 ,并用 3′末端标记法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6 4例 (92 .8% )表达bcl 2mRNA ,6 0例 (87.0 % )表达bcl 2蛋白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s=0 .999,P <0 .0 1) ,并均显示Ⅰ~Ⅱ级组低于Ⅲ级组 ,Ⅳ级组最高 (P <0 .0 2~ 0 .0 0 1)。随肿瘤细胞bcl 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增殖活性相应增加 ,凋亡相应减少 ,bcl 2蛋白 +++组与 ++组间 (P <0 .0 5 )及前两组分别与 -组和 +组间 (P <0 .0 1)这两种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胶质瘤细胞bcl 2基因高表达可抑制其凋亡 ,可能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与其他基因异常所致的细胞过度增殖共同导致细胞无限蓄积 ,并在胶质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BCL-2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β-catenin、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文新 张祥宏 +3 位作者 严霞 王俊灵 张杰英 李月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catenin、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7例大肠腺瘤 (CRA)及癌变组织中 β catenin、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RA随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提高以及... 目的 探讨 β catenin、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7例大肠腺瘤 (CRA)及癌变组织中 β catenin、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RA随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提高以及癌变的出现 ,β catenin异常表达率逐渐增高(P <0 .0 1)。伴中、重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CRA和CRA癌变组织中 ,β catenin核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的CRA(P <0 .0 1)。CRA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和CRA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CRA癌变 3组的p5 3蛋白和PCNA表达依次增高 ,其阳性率分别为 10 .3%、43.8%、75 .0 %和 17.2 %、6 2 .5 %、87.5 %。在 β catenin核表达阳性者中 ,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β catenin核表达阴性者 (6 9.7%和 36 .4% ,P <0 .0 5 ) ;在p5 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 ,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 3表达阴性者 (72 .4%和 37.5 % ,P <0 .0 5 )。在CRA癌变组中 ,有 5 0 .0 %可见 β catenin和p5 3同时表达。结论 β catenin、p5 3和PCNA在CRA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癌变 Β-CATENIN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腺瘤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中bFGF、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莉 丁志山 +2 位作者 魏颖慧 陈铌铍 高承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检测参麦对胃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核增殖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参麦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3种参麦浓度处理后,胃癌细胞中bFGF和PCNA的mRNA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目的:检测参麦对胃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核增殖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参麦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3种参麦浓度处理后,胃癌细胞中bFGF和PCNA的mRNA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胃癌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FGF和PCNA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经过参麦处理后,肿瘤中bFGF和PCNA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140μL/mL参麦浓度,抑制63%的bFGF和PCNA。结论:参麦通过减少肿瘤中PCNA和bFGF基因的表达,抑制了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进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核增殖抗原 胃癌 血管生成 小鼠
下载PDF
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黏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任建安 汪仕良 黎鳌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 1、3、6和9 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 目的 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 1、3、6和9 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肠黏膜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变化。结果 在烧伤后第1天,各组肠道黏膜PCNA的阳性细胞极为罕见。与DF组相比,在烧伤后第3天AEF组肠黏膜PCNALI即有明显升高[(20.61±7.53)‰ vs(6.9±2.7)‰,P<0.05),而EF组在烧伤后第6天才有显著升高(18.2±5.1)‰vs(10.81±5.10)‰P<0.05]。结论 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受抑。单纯早期肠道可减轻肠黏膜损害,但不能尽快改善肠道黏膜增殖。通过在早期肠道营养中加用精氨酸可进一步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精氨酸 肠营养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玲 徐莉 +4 位作者 晏培松 王哲 王冰水 袁华 赵一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成脑梗死大鼠模型后 ,随机分为康复组、制动组和自由组 ,每组在 2 4h、7、14、2 1、2 8d做免疫组化、HE染色 ,观察各组脑梗... 目的 研究实验性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成脑梗死大鼠模型后 ,随机分为康复组、制动组和自由组 ,每组在 2 4h、7、14、2 1、2 8d做免疫组化、HE染色 ,观察各组脑梗死大鼠梗死区周边PCNA的表达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2 4h脑梗死区和周边区未见PCNA阳性细胞 ,7、14、2 1、2 8d梗死周边区有明显的棕黄色PCNA阳性细胞 ,为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 ;康复组较制动组明显 ,7d时最为明显 ,2 8d各组逐渐减少。HE染色 1周时康复组脑梗死灶边缘有胶质细胞增生及散在的小血管芽向坏死灶区生长 ,2周时康复组梗死灶边缘形成胶质瘢痕 ,3周时康复组梗死灶边缘纤维母细胞增生较制动组、自由组血管明显 ;4周时康复组梗死灶内有肉芽组织、血管支架形成 ,制动组、自由组出现血管增生、扩张。结论 康复训练后功能的恢复与梗死区周边大量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康复训练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腺样体免疫状况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尹桂茹 岳卓立 +1 位作者 胡建功 赵小明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腺样体免疫状况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VltrasentitiveTM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反复发作的SOM伴腺样体增生者46例(反复发作组)及发作次数≤3次者30例(对照组)腺样体组织中CD45Ro、CD20、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腺样体免疫状况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VltrasentitiveTM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反复发作的SOM伴腺样体增生者46例(反复发作组)及发作次数≤3次者30例(对照组)腺样体组织中CD45Ro、CD20、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反复发作组腺样体组织中CD45Ro、CD20、PCNA及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反复发作的SOM患儿腺样体中淋巴细胞活性增高,处于增殖期细胞增多,致使腺样体增生、肥大,同时局部免疫增强,加重了SOM。因此,对于SOM患儿应及早行腺样体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 中耳炎 分泌性 抗原 CD45 抗原 CD20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I 2基因
原文传递
bcl-2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7
18
作者 翁景宁 张惠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199,T003,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胚胎、儿童和老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 2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镜下检测胚胎组 (胎龄 5~ 1... 目的 观察正常胚胎、儿童和老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 2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潜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镜下检测胚胎组 (胎龄 5~ 10个月 )、儿童组 (7个月至 13岁 )及老年组(>5 0岁 )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 2基因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 bcl 2基因和PCNA在胚胎组和儿童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老年组 (P <0 0 1) ,且以晶状体赤道部明显。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潜能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内bcl 2基因及PC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晶体 上皮细胞 白内障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怡 张学庸 +3 位作者 史宪杰 胡沛臻 张传山 马福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大鼠Thyl抗血清制备及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广平 郭慕依 +3 位作者 张月娥 张锦生 张秀荣 陈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1-243,共3页
通过分离大鼠胸腺细胞,免疫家兔,制得兔抗大鼠Thyl抗血清(ATS),采用连续4次注射ATS,建立改进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并应用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增殖指标观察系膜细胞的增生情况,结果... 通过分离大鼠胸腺细胞,免疫家兔,制得兔抗大鼠Thyl抗血清(ATS),采用连续4次注射ATS,建立改进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并应用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增殖指标观察系膜细胞的增生情况,结果显示改进型动物模型在病变诱导的28d、35d时,表达PCNA、α-SMA的阳性细胞仍较多,较正常动物组,细胞增生明显(P<0.05)且病变持续时间较长。P<0.01现系膜基质增多,病变更符合临床上所见到的人的系膜增生性肾炎。3.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DNA聚合酶的一种辅助蛋白,主要在S期表达,现多用来作为判断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5]。在正常肾小球内偶见1个细胞核阳性,说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系膜细胞更新很慢;实验组第1天尽管系膜细胞及基质溶解,但残存的细胞已表达PCNA,说明增生已开始启动,此时细胞总数虽减少,但PCNA阳性细胞核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故PCNA能较早反映系膜细胞的激活,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该指标证实改进型Thyl肾炎,系膜区持续有阳性核细胞,表明系膜细胞持续增生。3.3α-SMA是平滑肌来源组织的标志,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肌上皮细胞、肌纤维细胞等亦可表达α-SM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炎 肾炎 ATS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