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功能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3
1
作者 刘宝瑛 钟梅 +3 位作者 余艳红 郑磊 王前 郭文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止血及凝血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 ,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 (PTS)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非孕妇女 3 0例 (正常非孕组 )、正常晚孕妇女 3 0例 (正常晚...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止血及凝血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 ,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 (PTS)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非孕妇女 3 0例 (正常非孕组 )、正常晚孕妇女 3 0例 (正常晚孕组 )和妊高征患者 5 0例 (妊高征组 )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CAT)、抗凝血酶 Ⅲ (AT Ⅲ )、纤维蛋白原 (Fbg)、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结果 妊高征组GMP 140、vWF含量 [( 2 3 9± 3 6) μg/L ,( 15 6± 2 3 ) % ]与正常非孕组 [( 8 7± 2 5 ) μg/L ,( 82± 11) % ]及正常晚孕组 [( 11 9± 4 1) μg/L ,( 12 3± 2 7) % ]比较 ,均显著增高 (P <0 0 1) ,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 ;而AT Ⅲ、蛋白C活性均显著下降 (P <0 0 1) ,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 ;妊高征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 ,Fbg、PLG、D Dimer、PAI含量均显著增高 (P <0 0 5 ) ,中、重度患者增高尤其明显 ,而t PA含量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存在PTS ,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栓形成倾向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桃红四物汤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韩岚 彭代银 +4 位作者 许钒 汪宁 刘青云 戴敏 刘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09-2612,共4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比浊法测定ADP,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建立血瘀模型,RIA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VWF,GMP-...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比浊法测定ADP,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建立血瘀模型,RIA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VWF,GMP-140含量。结果:TSD能有效降低大鼠血小板黏附率,对ADP,Adr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血瘀大鼠,TSD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浆中TXB2,VWF,GMP-140水平,有增强6-keto-PGF1α血浆水平的趋势。结论:TSD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且显示出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释放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_(62p)、CD_(63)测定意义探讨 被引量:41
3
作者 姜兆顺 张胜兰 +3 位作者 寇天芹 邢万佳 晏辉 尹格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27-528,共2页
内容提要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与血瘀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经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30例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2 7例 2型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及 2 0名健康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 内容提要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与血瘀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经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30例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2 7例 2型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及 2 0名健康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血瘀证组CD62p、CD63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及对照组 (P <0 0 0 1) ,血瘀证组CD62 p与CD63呈正相关 (r =0 73,P <0 0 1)、CD62 p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呈正相关 (r =0 43,r=0 45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升高 ,它是血瘀证的重要分子学基础。说明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 糖尿病 血小板活化 血瘀证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作为新型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物的评价 被引量:52
4
作者 李月 代震宇 张德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00份本院体检的25~40周岁正常人群和100名已确诊的血小板活化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的平均...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作为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00份本院体检的25~40周岁正常人群和100名已确诊的血小板活化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PDW值。随机选取本院患者血常规标本100份,在采血后的1、2、3、4 h检测MPV与PDW值。结果:已确诊的血小板活化患者的MPV与PDW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MPV与PDW值(P〈0.001)。血样本采集后的12、、3、4h时的MPV值升高,但PDW值均值逐渐降低。采血后4h的MPV值明显高于采血后1h的MPV检测值(P〈0.05),但4 h时的PDW值明显低于1 h时的PDW检测值(P〈0.01)。结论:MPV与PDW检测简单,在血小板活化时显著增高。血小板发生储存损伤时,PDW值却降低,故PDW是比较特异的血小板活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 (32例 )及抵克力得组 (2 7例 ) ,并对照观察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2 )治疗 4周后 ,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 3、CD6 2P、PAI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葛根素 血小板活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 C-反应蛋白 治疗 CD63 CD62P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赖珩莉 陆林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常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阿司匹...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常规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2周。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清晨分别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C(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作对照。结果ACS患者PCI术前血清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PCI术后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表达水平较PCI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红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炎症反应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陈丽兰 陈国强 +1 位作者 杨滔 龙木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中...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SE、S100β含量呈降低趋势,BDNF、NGF含量呈升高趋势;观察组血清中GGT、iNOS、MPO的含量呈降低趋势,PON1、PON2的含量呈升高趋势;观察者血清中PPARγ、CD62p、YKL-40、sCD40L、Fibulin-5的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减轻神经元损伤、抑制粥样硬化过程和血小板的激活过程,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前列地尔 粥样硬化 血小板激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 被引量:45
8
作者 赵真 包正军 +3 位作者 许宏伟 罗霄鹏 彭子娟 曹晓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通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单药组(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通过血小板活化的变化,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单药组(阿司匹林0.15 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0.10 g/d+氯吡格雷75 mg/d),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病例CD62p、CD63阳性率,对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的CD62p、CD63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小板CD62p、CD6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治疗一周和二周后CD62p、CD63阳性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二周后与单药组比较CD62p、CD63阳性率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有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CD62p、CD63可以衡量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化 CD62P CD63 脑梗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80例,简称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80例,简称常规组),另设健康对照组50名,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80例,简称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80例,简称常规组),另设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在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及FMD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又较术前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组比较,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P<0.01),NO和FMD的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6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常规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6例,室速/室颤3例,猝死发生2例,而通心络组6个月仅发生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无室速/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代允义 严鸣光 +2 位作者 姜波 李志强 张建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4期307-308,332,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抗组和双抗组,单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单药治疗,双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均治...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单抗组和双抗组,单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单药治疗,双抗组行阿司匹林(10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联合治疗,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上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结果:治疗1周后,2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且双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治疗1周后,2组的CD62p、CD63、PMA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单抗组CD62p、CD63显著低于同组治疗1周后(P<0.01);治疗2周后,双抗组CD62p、CD63、PMA显著低于单抗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纤溶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段学忠 杨丁友 +1 位作者 孙西庆 周次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8-510,共3页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活化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血管紧张素H(Au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比色分...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活化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血管紧张素H(Au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比色分析法测定42例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应用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GMP-140、t-PA、PAⅠ及AugⅡ水平;并与30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30名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GMP-140、PAI及 AugⅡ均显著升高(P<0.01),t-PA显著降低(P< 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GMP-140、t-PA、PA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降低AngⅡ作用弱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证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强、纤溶活性降低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高;益脉降压流浸膏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纤溶活性作用;推测益脉降压流浸膏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纤溶活性及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脉降压流浸膏 高血压 血小板活化 AngⅡ
下载PDF
葛根素对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永红 李志强 +2 位作者 李震海 李琰 董果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活化水平、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ngⅡAT1受体 )mRNA的变化及中药葛根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 3、7、14... 目的 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活化水平、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ngⅡAT1受体 )mRNA的变化及中药葛根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 3、7、14和 2 8d ,取主动脉 ,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膜增生的情况、血小板表面GMP 14 0的数目、血管AT1受体mRNA的水平及葛根素 (5 0mg·kg-1·d-1)腹腔注射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1)AT1受体mRNA于术后 3d已明显增高 ,并持续至术后 14d。 (2 )GMP 14 0于术后 3d明显升高 ,术后 7d开始下降。 (3)内皮损伤后 3d已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移行、增殖 ,7d内膜开始增生 ,2 8dVSMC的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 ,内膜继续增生。 (4)使用葛根素后血小板表面GMP 14 0的数目和VSMC的移行减弱 ,但AT1受体mRNA及内膜增生程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中AT1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 ,葛根素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VSMC的移行 ,但对AT1受体mRNA的表达及内膜增生的程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损伤 血管内皮 血小板活化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葛根素 冠心病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5
13
作者 周永列 邱莲女 +3 位作者 赵湘 林明 夏晓华 皇甫梅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 (CD6 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 1、CD42b)、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胰岛素。结果 糖尿病组血小板CD6 2P、CD6 3、TSP阳性的百分率 [(1 35± 0 70 ) %、(5 0 4± 2 73) %、(76 5± 9 1) % ]和CD41、CD6 1的平均荧光道数 (MnX) [(14 2 2± 6 0 3) %、(6 5 4± 1 7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5 4±0 34 ) %、(2 84± 1 12 ) %、(6 6 3± 8 4) %、(10 43± 1 70 ) %、(4 36± 0 6 2 ) % ](P <0 0 0 5 ) ,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5 )。糖尿病组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0 5 )。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血小板CD6 2P ,CD6 3,CD6 1,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5 ,0 47,0 34和 0 30 ,P均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活化 相关性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爽 陈娟 刘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sICAM-1、TGF-β,凝血功能PT、APTT、FIB及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PMA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CD62p、CD63及PMA、FIB水平均有所降低,TGF-β、PT、APTT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sICAM-1、FIB、CD62p、CD63、PMA均低于对照组,TGF-β、PT、APP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小板活化功能
下载PDF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15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4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李林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负荷量组50例)和常规剂量组(常规量组50例)。常规量组在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4周。负荷量组在PCI术前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80mg,然后给予40 mg维持剂量治疗4周,4周后继续给予20 mg维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次日、术后7 d和治疗4周后清晨分别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PCI前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PCI后CD62p、GPⅡb/Ⅲa、vWF和hs-CRP水平与PCI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量组和负荷量组治疗7 d和4周后,AC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GPⅡb/Ⅲa、vWF、ET-1、NO及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治疗4周后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I治疗4周后两组E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1年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活化 内皮 血管 炎症反应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血瘀证的关系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可冀 薛梅 殷惠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别是CD62P、CD63和PAC-1的活性检测可较为灵敏且特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研究证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别是CD62P、CD63和PAC-1的活性检测可较为灵敏且特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上述糖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增强。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证候之一,研究证实多种疾病的血瘀证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而不同病种之间的血小板活化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不仅可以对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判断等起辅助作用,还可作为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冠心病 血瘀证 血小板膜糖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24 h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雪梅 赵志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5-450,共6页
急性脑梗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确证有效的开通闭塞动脉的急救措施,桥接治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机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残余血管狭窄。已知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 急性脑梗死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确证有效的开通闭塞动脉的急救措施,桥接治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再通机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残余血管狭窄。已知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溶栓/桥接治疗后导致血管再通后再闭塞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溶栓后24 h内禁止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使一部分残余动脉狭窄患者发生了动脉再闭塞。本文针对血小板活化机制及近年来关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桥接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在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后24 h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的比较 被引量:33
18
作者 沈明强 程庆璋 石冬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CD62P 血小板聚集率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蒋明争 李琼 刘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1958-1961,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于我院初诊为高血压和(或)高血脂老年患者,根据血压、血脂分为高血压组64例,高血脂组71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65例作...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于我院初诊为高血压和(或)高血脂老年患者,根据血压、血脂分为高血压组64例,高血脂组71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65例作为合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脂组采用辛伐他汀单药治疗,合并组采用辛伐他汀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4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组和合并组血压及血脂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合并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合并组较高血压组和高血脂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血脂组和合并组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合并组降低幅度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及血小板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 辛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血府逐瘀浓缩丸抗血小板活化的临床疗效与体外血清药理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雷燕 陈可冀 +2 位作者 李中文 许勇钢 刘剑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 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中的意义以及血府逐瘀浓缩丸抗血小板活化的临床疗效与其体外血清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和急性心肌梗死 (a 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中的意义以及血府逐瘀浓缩丸抗血小板活化的临床疗效与其体外血清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特异性标记抗体 ,检测口服血府逐瘀浓缩丸前后UA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和CD4 1/ 4 5的表达 ,并以UA患者的含药血清与AMI模型大鼠的外周血体外共温育后 ,检测大鼠CD6 2P水平。结果 :UA患者CD6 2P及CD4 1/ 4 5表达量增高 ,分别为 (2 4 36± 7 91) %和(2 9 5 1± 12 2 1) % ,经有效治疗后降至 (19 5 7± 7 2 2 ) % (与治疗前比较 ,P <0 0 5 )和 (2 0 87± 8 73) % ;同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率增高。AMI大鼠CD6 2P为 (39 73± 12 36 ) % ,与有效病例的含药血清作用后降至(30 4 1± 10 36 ) % (与温育前比较 ,P <0 0 5 ) ,而疗效不佳患者的药后血清干预作用则较差 (P >0 0 5 )。结论 :UA患者和AMI大鼠的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府逐瘀浓缩丸含药血清药理与临床整体药效在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上的一致性 ,反映出中药血清药理作用与临床整体药效的良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浓缩丸 抗血小板活化 临床疗效 体外血清药理 相关性研究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