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地下滴灌导水装置规格参数模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伟霞 张振华 +1 位作者 蔡焕杰 单志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63,共9页
本文根据灌水过程中水量平衡原理为间接地下滴灌建立了导水装置规格(直径,高度)参数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土壤水力特性等参数对导水装置规格的影响。通过室内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试验与Philip模型的应用,研究... 本文根据灌水过程中水量平衡原理为间接地下滴灌建立了导水装置规格(直径,高度)参数模型,该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滴头流量、灌水定额、土壤水力特性等参数对导水装置规格的影响。通过室内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试验与Philip模型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导水装置规格类型对三维土壤渗吸率S和土壤入渗率A的影响。基于三维土壤入渗率A等于稳定入渗量QS的假定,定量化了导水装置规格模型中的土壤水力特性参数。通过大田间接地下滴灌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可用于描述三维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过程,但在土壤类型一定时,三维入渗中的土壤渗吸率S和土壤入渗率A还与导水装置总的透水面积有关。该模型设计的导水装置规格能满足间接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水分不外溢的要求。间接地下滴灌灌水过程中变化的渗透面积和恒定水头钻孔积水入渗过程中恒定的渗透面积之间差异的存在,是模型误差产生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地下滴灌 导水装置规格 积水入渗 参数模型 philip模型 水量平衡原理
下载PDF
畦田Philip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同步推求 被引量:14
2
作者 聂卫波 马孝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4,共6页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畦灌地表水面线的概化,并将Philip入渗公式等同为α=0.5的Kostiakov修正模型,由此建立了利用畦灌水流推进过程同步推求Philip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模型。结合文献资料和大田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畦灌地表水面线的概化,并将Philip入渗公式等同为α=0.5的Kostiakov修正模型,由此建立了利用畦灌水流推进过程同步推求Philip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模型。结合文献资料和大田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不同地表储水形状系数σh下的入渗参数和糙率,并分别对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同步推求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是可靠的,并且计算方便,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土壤入渗参数 田面综合糙率 philip模型 同步推求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入渗的Philip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李怀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1,共4页
通过室内垂直入渗和膜孔入渗试验 ,研究了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入渗特性 ,建立了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入渗的 Philip模型 ,分析了膜孔入渗与一维垂直入渗之间的关系 ,可以由一维垂直入渗资料确定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入渗模型。
关键词 膜孔入渗 充分供水 Phihp模型 垂直入渗 膜孔灌溉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入渗水头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模拟结果采用Philip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入渗水头对吸渗率、稳渗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包括入渗水头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水头 垂直一维入渗 philip模型 吸渗率 稳渗率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Green-Ampt模型累积入渗量显函数的适用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继龙 马孝义 张振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1期11-19,共9页
通过分析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计算累积入渗量的方程,利用两模型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两个Green-Ampt模型累积入渗量的显函数,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不同土壤质地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的入渗试验检验表明,显函数Ⅰ计算的累积入渗量... 通过分析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计算累积入渗量的方程,利用两模型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两个Green-Ampt模型累积入渗量的显函数,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不同土壤质地和田间试验条件下的入渗试验检验表明,显函数Ⅰ计算的累积入渗量的IRE和RMSE分别为0.01%、0.34%、0.33%、0.33%、1.98%和0.13、0.05、0.09、0.09、0.09,显函数Ⅱ计算的累积入渗量的IRE和RMSE分别为1.53%、0.40%、2.11%、0.67%、4.88%和0.15、0.05、0.11、0.09、0.16,显函数Ⅰ和显函数Ⅱ的计算误差都较小,显函数Ⅰ的计算精度相对更高;土壤质地不同时显函数Ⅰ和显函数Ⅱ的计算精度都有较大差别;田间试验条件下显函数Ⅰ和显函数Ⅱ的计算精度都有所降低.此外建立的显函数结构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可利用建立的显函数解决入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AMPT模型 philip模型 累积入渗量 显函数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垂直一维入渗Philip模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范严伟 赵文举 王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研究垂直一维入渗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垂直一维入渗特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符合Philip模型,提出了包括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饱和导水率的Philip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土壤水分垂直一维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一维入渗 philip模型 吸渗率 稳渗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Green-Ampt和Philip模型的波涌灌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傅渝亮 费良军 +2 位作者 聂卫波 陈琳 吴军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4-201,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波涌灌间歇入渗的影响机制与规律,基于Green-Ampt和Philip入渗模型理论,建立了波涌灌间歇入渗分区模型,将第2供水周期及其后的供水周期内形成的入渗湿润区分别划分为重力势湿润区和基质势湿润区,并阐述了基于间歇入渗过... 为了进一步揭示波涌灌间歇入渗的影响机制与规律,基于Green-Ampt和Philip入渗模型理论,建立了波涌灌间歇入渗分区模型,将第2供水周期及其后的供水周期内形成的入渗湿润区分别划分为重力势湿润区和基质势湿润区,并阐述了基于间歇入渗过程湿润区的分区入渗理论,通过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参数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关于土壤体积含水率增量与累积入渗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根据土壤体积含水率增量与累积入渗量之间的线性图形特征,确定了不同分区下各供水周期的水分运动参数,分别为湿润锋面处吸力hf与表征饱和导水率Ks,且各间歇周期供水阶段的hf随着周期数的增大呈减小趋势,最后,利用分区模型将不同供水周期下的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计算值同实测资料相比较,与实际值相比总体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3.6%和8.6%,改进模型的适用性较好,拟合精度较高。因此,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波涌灌间歇入渗机理,为波涌灌灌水技术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涌灌 间歇入渗 philip模型 Green—Ampt模型 饱和导水率 湿润锋吸力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参数影响因素及其简化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范严伟 马孝义 赵文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0-195,共6页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应用SWMS-3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并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的点源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累... 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应用SWMS-3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并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多种典型土壤的点源入渗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累积入渗量曲线符合Philip模型;在相同土壤质地、容积密度下,吸渗率与稳渗率随着膜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稳渗率随灌溉水深的增大而略有增大。基于Philip模型,提出了包含膜孔直径、灌溉水深的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简化模型。并利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的室内试验资料与已有文献资料对简化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简化模型能较简单地确定吸渗率和稳渗率,可较准确地反映充分供水条件下点源入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充分供水 点源入渗 philip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安家沟流域土壤入渗特征空间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婵婵 余凯 +3 位作者 赵传燕 高云飞 乔雨 谢欢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5,共6页
以环刀法观测安家沟流域土壤的入渗过程,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比较Horton、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的模拟精度,确定利用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进行模拟。根据标定原理,对Philip模型进行标定,并通过比较,选用标定效果更好的标定... 以环刀法观测安家沟流域土壤的入渗过程,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比较Horton、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的模拟精度,确定利用Philip模型对土壤入渗进行模拟。根据标定原理,对Philip模型进行标定,并通过比较,选用标定效果更好的标定因子αA来标定模型。再利用土壤理化指标分别建立标定因子αA以及稳定入渗率A的转换函数,最后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利用已建立的转换函数,实现标定因子αA和稳定入渗率A的空间化。结果显示:初始含水量为0.1g/g时,αA在0.703~1.049mm/min^0.5之间;稳定入渗率在0.142~0.251mm/min之间。该研究实现了大尺度的土壤入渗的空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模型 标定理论 空间化
原文传递
Philip模型与修正的Green-Ampt模型互推参数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文涛 牛文全 +1 位作者 张振华 甲宗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方法利用Philip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对3种土壤水平一维入渗进行了分析,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含水率分布进行了修正从而改进二模型参数的互推公式,根据互推参数分别计算累积入渗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模... 通过室内试验方法利用Philip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对3种土壤水平一维入渗进行了分析,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含水率分布进行了修正从而改进二模型参数的互推公式,根据互推参数分别计算累积入渗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应土壤入渗性能,随着土壤粘性的增加,Philip模型参数吸湿率S和Green-Ampt模型参数kssf都逐渐减小,用Philip模型推求修正的Green-Ampt模型参数k′ss′f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对于不同质地土壤的入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效应,此互推公式可应用于不同土壤水平入渗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模型 修正Green-Ampt模型 互推参数
下载PDF
砂沟滴灌技术参数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伟霞 张振华 +1 位作者 蔡焕杰 单志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5-850,共6页
在分析砂沟滴灌土壤入渗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求解砂沟滴灌技术参数(沟宽、沟高、透水边壁高度、滴头流量)的模型,并将恒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和Philip模型用于求解模型中的土壤入渗性能。以该模型计算的技术参数为基础,... 在分析砂沟滴灌土壤入渗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求解砂沟滴灌技术参数(沟宽、沟高、透水边壁高度、滴头流量)的模型,并将恒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和Philip模型用于求解模型中的土壤入渗性能。以该模型计算的技术参数为基础,通过砂沟滴灌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对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做出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地设计砂沟滴灌技术参数。二维恒定水头积水入渗试验中,土壤吸渗率和渗透率是灌水时间的函数,砂沟滴灌中变化的积水深度和湿周是影响模型精度的另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沟滴灌 水量平衡原理 philip模型
下载PDF
变化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入渗特性试验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豆静静 郑志伟 高卓卓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设置5种不同处理(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5%、7.5%、13.5%、19.5%、25.5%)进行室内土柱试验,记录各土柱的入渗时间和灌水量,利用规划求解工具确定Kostiakov-Lewis模型、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3个模... 为研究初始含水率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设置5种不同处理(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5%、7.5%、13.5%、19.5%、25.5%)进行室内土柱试验,记录各土柱的入渗时间和灌水量,利用规划求解工具确定Kostiakov-Lewis模型、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3个模型参数。结果表明:①初始含水率一定时,累积入渗量随时间逐渐增大,入渗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初始含水率对入渗速率有显著影响。②当初始含水率≤19.5%时,3个模型的适用性均较好,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当初始含水率>19.5%时,Kostiakov-Lewis模型和Philip模型的适用性较好,Horton模型的适用性较差。③在Kostiakov-Lewis模型中,入渗系数k随初始含水率的变化波动最大,稳渗率f0波动最小,入渗指数α介于两者之间;在Horton模型中,初始入渗率i0随初始含水率的变化波动最大,稳渗率ic波动最小,参数β介于两者之间;在Philip模型中,土壤吸渗率S随初始含水率的变化波动较大,稳渗率A波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入渗特性 Kostiakov-Lewis模型 Horton模型 philip模型
下载PDF
添加γ-聚谷氨酸条件下Philip模型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嘉平 史文娟 王全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9,共6页
干旱加剧及土壤退化严重,使新型保水剂γ-聚谷氨酸(γ-PGA)的应用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开始暂露头角。基于室内垂直一维入渗试验,在分析了γ-PGA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的同时还对Philip模型和Green-Ampt入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干旱加剧及土壤退化严重,使新型保水剂γ-聚谷氨酸(γ-PGA)的应用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开始暂露头角。基于室内垂直一维入渗试验,在分析了γ-PGA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的同时还对Philip模型和Green-Ampt入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施加聚谷氨酸的处理(对照组)相比,随着γ-PGA施量的增加,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均呈单调递减趋势;两个入渗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Philip公式中,吸渗率呈减小趋势,Green-Ampt公式中,饱和导水率、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水吸力的乘积都呈减小趋势,但土壤水吸力无明显变化。Philip模型与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型参数互推关系计算的Philip模型计算参数与拟合参数的一致性较好,而Green-Ampt模型的计算参数与拟合参数的一致性较差;利用Philip模型计算参数计算的累积入渗量与实测累积入渗量之间的吻合程度高,均方根误差小于0.5,而利用Green-Ampt模型计算参数计算的累积入渗量与实测累积入渗量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差,均方根差均大于0.5。说明在添加保水剂的条件下采用Philip入渗模型确定入渗参数时较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philip模型 GREEN-AMPT模型 土壤入渗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单一参数入渗模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继龙 马孝义 张振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3-586,共4页
利用标定理论建立较大尺度上的单一参数入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其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研究区域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粗粉粒含量和粘粒含量综合成3个主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BP... 利用标定理论建立较大尺度上的单一参数入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其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研究区域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砂粒含量、粗粉粒含量和粘粒含量综合成3个主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标定因子的RMSE为0.4186,除偏大或偏小的标定因子,利用预测的标定因子预测的累积入渗量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可利用所建模型对较大尺度上的单一参数入渗模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入渗模型 单一参数入渗模型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模型
原文传递
由Philip模型参数求解Green-Ampt模型参数的改进与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严伟 赵彤 赵文举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3-68,共6页
Philip入渗模型与Green.Ampt入渗模型具有相似的物理基础。为间接推求Green-Ampt模型参数,对2种入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2模型参数间的数值关系。经理论推导发现,Green—Ampt模型中表征饱和导水率取值介于Philip模型参数稳渗... Philip入渗模型与Green.Ampt入渗模型具有相似的物理基础。为间接推求Green-Ampt模型参数,对2种入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2模型参数间的数值关系。经理论推导发现,Green—Ampt模型中表征饱和导水率取值介于Philip模型参数稳渗率的1~1.5倍之间,为简化计算,取1.25倍关系,在此基础上,改进了Green—Ampt模型中湿润锋面吸力的求解式。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和文献资料进行验证,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方法计算的入渗率接近模拟值或实测值,且适用于不同土质,其相对误差均小于5%,最大仅为3.61%,均方根误差最大为0.049。说明本文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可利用Philip模型参数求解Green.Ampt模型参数,进而描述入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mp模型 GREEN-AMPT模型 参数关系 数值分析 验证
下载PDF
非饱和区常水头井入渗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16
作者 钟瑾 桂勇 石亮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基本理论,建立不同水深条件下黏土、粉质黏土及粉土的常水头井入渗有限元模型.利用Green-Ampt及Philip入渗模型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拟合,给出各模型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精度,分析入渗模型在非饱和区常水头井入渗中...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基本理论,建立不同水深条件下黏土、粉质黏土及粉土的常水头井入渗有限元模型.利用Green-Ampt及Philip入渗模型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拟合,给出各模型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精度,分析入渗模型在非饱和区常水头井入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hilip模型对不同土质、不同入渗类型下非饱和区常水头井入渗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GreenAmpt模型仅适用于黏土及粉质黏土的点源入渗及水深与孔径的相对大小不太大时的垂直线源入渗.最后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区 常水头井 点源入渗 垂直线源入渗 GREEN-AMPT模型 philip模型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空间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贾宏伟 康绍忠 +2 位作者 张富仓 佟玲 姚立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1-476,共6页
在野外原位入渗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Philip入渗模型及其土壤转换函数,借助ARCVIEW软件生成了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简化Philip入渗模型是点面转化中比较理想的模... 在野外原位入渗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Philip入渗模型及其土壤转换函数,借助ARCVIEW软件生成了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简化Philip入渗模型是点面转化中比较理想的模型,模型参数α的土壤转换函数可以简便地估算土壤入渗特性,两者的结合是研究大尺度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简化philip入渗模型 土壤转换函数 空间变异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Comparison and Estimation of Four Infiltration Models 被引量:1
18
作者 Atta-Darkwa Thomas Antwi Eric Ofosu +4 位作者 Amankwah Emmanuel Ankamah Johnson De-Graft Akolgo Gilbert Ayine Austin Asare Antwi Alexander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0年第2期45-57,共13页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t provides soil moisture in the vadose zone to support plant growt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validity of four infiltration models with...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t provides soil moisture in the vadose zone to support plant growt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validity of four infiltration models with measured values from the double ring infiltrometer. The parameters of the four models compared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C was us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odels. The RMSE, MAE and MBE were employed to check the anomalie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values of the C.C ranged from 0.9294 - 0.9852.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RMSE were 4.0033, &minus;17.489, 11.2400 and 49.8448;MAE were 3.1341, 15.9802, 10.6525, and 61.4736;and MBE were 0.0786, 9.5755, 0.0007 and 47.0204 for Philip, Horton, Green Ampt and Kostiakov respectively for the wetland soils.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from the Fisher’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 show that the mean infiltration rate estimated from the Green Ampt’s, Philip’s and Horton’s mode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from the observ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Kostiakov’s model had the highest deviations as it overestimated the measured data in all the plots. Comparison of 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C.C, RMSE, MAE, and MBE for the four models indicates that the Philip’s model agreed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refore,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Green Ampt’s, Horton’s and Kostiakov’s models respectively in that order for Besease wetland soils. Estimation of infiltration rate by the Philip’s model is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irrigation schemes and scheduling. Therefore, in the absence of measured infiltration data, the Philip’s model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infiltration information for inland valley bottom soils that exhibit similar characteristic as Besease wetlan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INFILTRATION models IRRIGATION philip’s model RING Infiltrometer
下载PDF
Green-Ampt模型与Philip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6
19
作者 王全九 来剑斌 李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6,共4页
土壤入渗是田间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入渗模型。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 Philip入渗模型和 Green- Am pt入渗模型 ,建立了两模型参数间的内在关系 ,并利用一维垂直入渗实验资料对... 土壤入渗是田间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具有不同特点和用途的入渗模型。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 Philip入渗模型和 Green- Am pt入渗模型 ,建立了两模型参数间的内在关系 ,并利用一维垂直入渗实验资料对理论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 Philip入渗模型对参数精度要求较高 ,而 Gr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入渗模型 GREEN-AMPT入渗模型 积水入渗
下载PDF
微咸水入渗条件下碱土和盐土水盐运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杨艳 王全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微咸水入渗实验结果和入渗模型分析实验资料方法研究了碱土、盐土在微咸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当矿化度在一定范围,相同入渗时间内两种土壤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SAR的微咸水入渗... 通过微咸水入渗实验结果和入渗模型分析实验资料方法研究了碱土、盐土在微咸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当矿化度在一定范围,相同入渗时间内两种土壤的累积入渗量、湿润锋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SAR的微咸水入渗对盐土、碱土入渗能力影响不大,特别是盐土。碱土的水分和盐分运移与入渗水矿化度均呈正相关关系,盐土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微咸水 Green—Ampt入渗模型 philip入渗模型 代数模型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