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0
1
作者 周艳娜 甘桂萍 张伟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阴道分娩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阴道分娩后PFD患者7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8例)和观察组(3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的6个测量点值,6个测量点为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点)、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Ba点)、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点)、阴道后穹隆或阴道顶端至Ap点的阴道后壁上段的最远点(Bp点)、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C点)和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D点)。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51±0.22)%比(-3.29±0.37)%、(-2.89±0.27)%比(-3.18±0.32)%、(3.41±0.39)μV比(2.91±0.28)μV、(30.12±0.22)μV比(28.29±0.37)μV、(3.14±0.55)μV比(2.51±0.30)μV、(39.89±0.27)μV比(38.18±0.32)μV和(76.92±28.18)cmH2O(1 cmH2O=0.098 kPa)比(69.10±30.66)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UI发生率和PISQ-1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6%(52/362)比27.09%(97/358)和(28.49±3.61)分比(37.62±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a、Ba、Ap和C点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69±0.21)cm比(-2.38±0.13)cm、(-2.30±0.52)cm比(-2.21±0.33)cm、(-2.91±0.35)cm比(-2.85±0.24)cm和(-5.33±065)cm比(-5.20±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2.469、2.691和2.889,P<0.05);两组Bp和D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电刺激疗法 反馈 生理 盆底肌训练 产后康复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1
2
作者 刘娟 曾洁 +2 位作者 王海兰 周妍 曾春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10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产后组),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7例(围绝经期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1h尿垫试验、排尿日记、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盆底肌纤维肌力检测.结果 产后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阴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21、24、14、1例,治疗前分别为0、30、28、2例;围绝经期组治疗后分别为7、22、11、7例,治疗前分别为0、14、25、8例;两组患者治疗后1h尿垫试验的严重程度分布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3、3、7、31、1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17、20、9、0例;产后组患者治疗后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0、0、11、23、26例,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11、18、8、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产后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8%(53/60),治愈率为38%(23/60);围绝经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4%(30/47),治愈率为15%(7/4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生物反馈(心理学) 骨盆底 肌功能疗法
原文传递
改良牛津肌力分级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81
3
作者 陈娟 任远 朱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7期2908-2912,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盆底表面肌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盆底表面肌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卷,将受试者分为SUI组(n=61)和非SUI组(n=151)。由同一名康复师进行MOS测试以及sEMG参数检测,评估参数包括前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5次快速收缩阶段肌电最大值和放松时间、10 s持续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60 s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后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比较SUI组和非SUI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Spearman法进行MOS和sEMG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社区人群中SUI患病率为28.8%(61/212),其中体质指数和分娩方式为SUI的危险因素(均P<0.05)。SUI组和非SUI组MOS分别为3(2,3)、3(3,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10)。SUI组和非SUI组sEMG参数中,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分别为23.12(13.65,37.89)、30.68(20.28,47.02)μV,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4.32(9.62,21.49)、17.65(12.05,26.35)μV,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2.78(7.88,18.76)、16.55(11.13,22.40)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2.37、-3.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OR=157.86,95%CI:1.99~12595.51,P<0.05)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OR=1.11,95%CI:1.03~1.19,P<0.05)与SUI相关,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与SUI也有相关趋势(OR=0.95,95%CI:0.09~1.00,P<0.05)。在全部受试者中,MOS和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存在相关性(r=0.516、0.503、0.464,均P<0.05)。在SUI组(r=0.510、0.442、0.385,均P<0.05)、非SUI组(r=0.495、0.524、0.488,均P<0.05),MOS与上述参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sEMG均提示SUI患者盆底肌收缩力下降。sEMG与MOS结果一致,可用于SUI患者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肌电描记术 肌力 骨盆底
原文传递
5143例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杨明丽 王青 +4 位作者 于晓杰 陈庚敏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响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43例产妇,其中Ⅰ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695例(52.40%,2 695/5 143),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710例(52.69%,2710/5 143),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2 872例(55.84%,2872/5143),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1406例(27.34%,1406/5143);阴道动态压力为(93±37)cmH2O(1 cmH2O=0.098 kPa)。产后早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1 208例(23.49%,1208/5 143),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发生率高达57.58%(95/165)。PFD家族史是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阴道分娩、年龄≥30岁、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约半数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高龄、阴道分娩及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底 电生理学 盆底疾病
原文传递
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68
5
作者 翟凤丹 林萍 +1 位作者 王丽霞 邵黎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及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同时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另于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左、右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TN),计算收缩状态下肛提肌中部的增厚率(TR)。结果: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相比,BNP、CMP位置降低,UTA增大,URA、BND、CDD活动度增加,肛提肌TR降低,尤以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明显。未育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RA、BND、CDD与TR均呈负相关(P<0.05)。经阴道分娩组URA、BND、CDD与T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技术可用于动态观察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本身,而非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5
6
作者 杨俊玲 谢丽 张培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法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62例足月初产头住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进行10周以上的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6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法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62例足月初产头住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进行10周以上的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6个月随访,评价Kegel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6例产妇(84.4%)可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其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后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简单,产妇的依从性好,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产后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康复护理 尿失禁 产后期
原文传递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65
7
作者 刘湘晖 杜丹 黄淑妹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产妇200例,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其中每组中分别有择期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治疗组...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产妇200例,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其中每组中分别有择期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各50例。治疗组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产后6~7周及产后5~6个月应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进行盆底肌力检测。结果:完成产后6个月随访者171例。经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后,阴道分娩产妇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活动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择期剖宫产患者Ⅰ、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及ⅡB类肌纤维收缩个数较对照组提高(均P〈0.05)。2种分娩方式产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增强,尤以阴道分娩组明显。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于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康复治疗均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阴道分娩后的产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剖宫产术 自然分娩 电刺激疗法 治疗学 生物反馈
下载PDF
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8
作者 曹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周回院复查且行盆底康复治疗的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周回院复查且行盆底康复治疗的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100例,常规组仅产后6周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PFIQ-7)、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WHOQOL-BREF)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等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PFDI-20、PFIQ-7评分等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WHOQOL-BREF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尿失禁发生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功能锻炼 阴道分娩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9
作者 雷凯荣 李艳平 +1 位作者 张小培 杨颖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8-1014,共7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梗阻型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经阴道分娩是其高危因素。盆底超声检查安全、方便、廉价、动态和高分辨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梗阻型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经阴道分娩是其高危因素。盆底超声检查安全、方便、廉价、动态和高分辨率,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盆底功能及疗效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超声 失禁 器官脱垂
原文传递
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10
作者 鲁蓉 张瑜 +1 位作者 戴芙蓉 俞亚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2675-2677,共3页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SUI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妇女3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SUI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正常妇女30例为对照组。两组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检测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倾斜角(UIA)、膀胱尿道后角(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1)两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寻找各参数的截断值:BND〉31.5mm,最大Valsalva动作下UIA〉33.5。、PUVA〉150.5。、LHA〉20.6cm。,敏感度分别为77.6%、71.4%、68.3%、61.4%,特异度分别为68.9%、74.6%、73.9%、78.O%。以上4种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812、0.721、0.712;4种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912。结论(1)经会阴盆底超声对SU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多种超声参数联合分析,能明显提高对SUI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尿道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环 吴瑞芳 +8 位作者 光晓燕 祁锋 肖爱民 马喆 胡艳 陈瑜 张巍颖 刘星 王子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699-3704,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开始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跟踪随访和对照研究,探讨不同时间段开始盆底康复对改善女性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及产后最佳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0...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开始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跟踪随访和对照研究,探讨不同时间段开始盆底康复对改善女性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及产后最佳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盆底康复室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8例作为训练组,依据产后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的时间,分为A组(产后6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8周)25例、B组(产后8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0周)41例、C组(产后10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3周)22例。另选取产后6~8周开始来院复查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失禁、盆底肌肉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训练组及对照组的一般状况、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的强度,对训练组于训练完成时和产后6个月、对照组于同期进行随访和盆底评估,评价尿失禁症状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1)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训练组康复治疗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个月时,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失禁阳性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训练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尿失禁阳性率较训练前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较训练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时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1)产妇盆底功能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损伤是难以自然修复的;(2)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降低尿失禁阳性率,并增强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康复 骨盆底 尿失禁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肖汀 张新玲 +3 位作者 毛永江 黄泽萍 甘宜鑫 杨丽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超声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260例SUI患者与60例正常女性盆底超声参数的差异,寻找其相关诊断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超声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260例SUI患者与60例正常女性盆底超声参数的差异,寻找其相关诊断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静息状态时尿道倾斜角、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静息状态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膀胱尿道后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静息尿道倾斜角、肛提肌裂孔面积、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诊断SUI的截断值分别为16.5°、13.5cm2、3.5mm、0.5mm、29.5°、139.5°、19.5cm°、24.5mm、45.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4.6%/66.7%、49.2%/80.0%、68.1%/95.0%、64.2%/9s.300、67.3%/93.3%、73.5%/50.0%、68.8%/81.7%、70.0%/95.0%、67.2%/8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0.668、0.855、0.854、0.817、0.622、0.811、0.866、0.817。结论盆底超声是诊断SUI较好的方法,超声诊断指标、诊断标准及诊断价值的提出为超声诊断SUI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盆底 尿失禁 压力性
原文传递
子宫全切除术后远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状况调查 被引量:43
13
作者 苗娅莉 周蓉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远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状况。方法于2011年3月对2004年1至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92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门诊妇科检查、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l-20)、盆底功能影响问... 目的了解子宫全切除术后远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状况。方法于2011年3月对2004年1至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92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完成门诊妇科检查、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PFDl-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及中国女性生活质量问卷。结果92例患者子宫全切除术后6年,发生盆腔器官脱垂7例(7/92,7.6%),尿失禁62例(62/92,67.4%);PFDI一20评分中位数4.67分;PFIQ-7评分中位数0分;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集中在下尿路症状(咳嗽漏尿58例、点滴漏尿32例、尿频31例、尿急24例)及肠道症状(便秘26例、便急24例、无法排尽大便21例);68例患者性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平均(1274-20)分,性生活质量问卷总分、性满意度、性交流与调适、性反应以及性体像与患者经济收入呈正相关(r=0.432,P=0.007;r=0.356,P=0.028;r=0.475,P=0.003;r=0.421,P=0.009;r=0.324,P=0.047)。结论子宫全切除术可能对患者远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存在影响,性生活质量与患者经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盆腔器官脱垂 尿失禁 生命质量 性行为 骨盆底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珂 贺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诊治进展等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保健 骨盆底 电刺激 反馈 尿失禁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刘玉嵚 李永川 +4 位作者 艾小庆 邢玥 马婷 沈莉平 王烈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治疗,对照组(n=55)只采用PFMT治疗,两组年龄、BMI、产史和子宫切除诊断构成比、手术方式和SUI诊断分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 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4. 3±1. 2) g vs(5. 7±1. 9) g],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Ⅰ类:(3. 5±0. 9)级vs(2. 8±1. 1)级;Ⅱ类:(3. 7±0. 6)级vs (3. 2±1. 2)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4. 3±1. 1)分vs (6. 6±3.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1. 4±0. 7) g vs (2. 6±1. 1)g],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Ⅰ类:(4. 2±0. 8)级vs (3. 5±1. 1)级;Ⅱ类:(4. 7±0. 5)级vs (4. 0±0. 9)级],ICI-Q-SF问卷评分优于对照组[(2. 7±1. 4)分vs (4. 5±2. 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PFMT治疗相比,全子宫切除术后SUI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治疗后漏尿量更少、盆底肌力恢复更好,且主观症状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尿失禁 压力性 电刺激疗法 骨盆底 肌力
原文传递
多模态超声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宁 阚艳敏 +4 位作者 王艺桦 李劼 石超会 张曼 张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6-713,共8页
背景我国高龄产妇在产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高龄产妇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高危人群。目的应用盆底二维、三维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确立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 背景我国高龄产妇在产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高龄产妇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高危人群。目的应用盆底二维、三维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确立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超声诊断指标及界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6~8周)高龄产妇(年龄≥35岁)105例为高龄组,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等临床综合指标及临床诊断分为SUI亚组(51例)与非SUI亚组(54例);选取同期来本院门诊就诊的产后早期适龄产妇(<35岁)89例为适龄组。产妇均接受多模态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静息及张力状态下膀胱颈的位置及移动度(h_(1BL)、h_(2BL)、Δh_(BL))、尿道倾斜角及尿道旋转角度(UIA_(1)、UIA_(2)、URA)、膀胱尿道后角(PVUA_(1)、PVUA_(2))、肛提肌裂孔面积(LHA_(1)、LHA_(2))、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弹性模量值及变化量(E_(1)、E_(2)、ΔE)。比较高龄组与适龄组多模态超声参数、SUI检出率;比较SUI亚组与非SUI亚组多模态超声参数;以临床诊断SUI为金标准,绘制多模态超声参数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高龄组产妇h_(1BL)、h_(2BL)、Δh_(BL)、PVUA_(1)、LHA_(2)均大于适龄组,E_(1双侧)、E_(2双侧)、ΔE_(双侧)均小于适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中SUI检出率〔48.6%(51/105)〕高于适龄组〔32.6%(29/89)〕(χ^(2)=5.081,P=0.028)。SUI亚组产妇h_(1BL)、h_(2BL)、Δh_(BL)、UIA_(2)、URA、PVUA_(1)、PVUA_(2)、LHA_(1)、LHA_(2)均大于非SUI亚组,E_(1双侧)、E_(2双侧)、ΔE_(双侧)均小于非SUI亚组(P<0.05)。绘制多模态超声参数诊断高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ROC曲线,结果显示,h_(1BL)、h_(2BL)、Δh_(BL)、PVUA_(1)、PVUA_(2)、LHA_(1)、LHA_(2)、E_(2双侧)、ΔE_(双侧)诊断高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盆底 产后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弹性成像技术 孕产妇健康 诊断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吕香霖 许波 +2 位作者 宋健 钟小琳 宋岩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妇科门诊并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检查的经产妇女258例,采用阴道内测压法测量其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1)根据增加腹压时是否有漏...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就诊于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妇科门诊并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检查的经产妇女258例,采用阴道内测压法测量其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1)根据增加腹压时是否有漏尿或妇科检查时压力试验是否阳性分为尿失禁组和非尿失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2)采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SUI发生的分类树预测模型,分析盆底肌功能对SUI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1)258例患者中,尿失禁组114例、非尿失禁组144例,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2.8±2.9)、(21.5±2.7)kg/m。]和最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396±424)、(3284±384)gJ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产次和分娩方式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组与非尿失禁组患者的阴道最大收缩压分别为(21±7)、(35±9)mmHg(1mmHg=0.133kPa),阴道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3±7)、(23±9)mmHg,疲劳度分别为(-65±20)%、(-46±17)%,募集时间分别为(1.0±0.6)、(0.8±0.5)S,两组患者间上述盆底肌功能相关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将影响SUI发生的因素(包括BMI、阴道最大收缩压、疲劳度、募集时间)纳入分类树分析,得出SUI发生的分类树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阴道最大收缩压≤26.2mmHg时,SUI的发生率为88.6%(70/79),而当阴道最大收缩压〉28.2mmHg时,SUI的发生率为0(0/7);BMI〉22.6kg/m2时,SUI的发生率增加,为4/5。结论SUI的发生与BMI及盆底肌功能密切相关,阴道最大收缩压下降(≤26.2mmHg)、BMI增加(〉22.6kg/m2)者易发生SUI,而当阴道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骨盆底 肌收缩 测压法 预测
原文传递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丁韵萍 夏志军 许海楠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6期1351-1356,共6页
女性盆底结构中的肌肉、韧带和筋膜塑造着盆底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对血管和神经起营养、支配和调控的作用。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改变甚至损伤,与盆底... 女性盆底结构中的肌肉、韧带和筋膜塑造着盆底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对血管和神经起营养、支配和调控的作用。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改变甚至损伤,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妊娠期机械和激素的作用导致盆底结构的重塑,分娩期的过度拉伸造成盆底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的损伤。这些改变在分娩后存在自然恢复的趋势,恢复的程度影响产后或远期的盆底功能,因而全面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分娩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自然恢复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7
19
作者 龙燕 边旭明 +3 位作者 朱兰 滕莉荣 李雷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产科相关因素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20例,其中阴道分娩72例(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48例(剖宫产组),于分娩后6至8周间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盆底肌电图测定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产科相关因素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初产妇120例,其中阴道分娩72例(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48例(剖宫产组),于分娩后6至8周间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盆底肌电图测定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分娩后 SUI 的发生率分别为21%(15/72)、10%(5/48)。阴道分娩组盆底肌电图右侧活力值、功值分别为12.9+0.8和59±5,左右两侧平均功值为78±5;剖宫产组右侧活力值、功值分别为17.3±1.7和95±17,左右两侧平均功值109±15,两组各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年龄(P<0.01)、分娩前体重指数(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P<0.01)及第二产程时间(P=0.003)是产后发生 SUI 的高危因素;年龄、分娩前后体重指数差、第一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口长度和角度对盆底肌电图的部分测量值有影响。结论阴道分娩后 SUI 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官产相似;产科相关因素可以影响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生 产科 尿失禁 压力性 骨盆底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38
20
作者 王洁 王鑫璐 +1 位作者 顾娇娇 李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的价值。方法对产后6~8周的102名初产妇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检测最大瓦氏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测量脐、脐上3 cm及脐下3 cm水平腹直肌间距(IRD),采...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的价值。方法对产后6~8周的102名初产妇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检测最大瓦氏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测量脐、脐上3 cm及脐下3 cm水平腹直肌间距(IRD),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最大瓦氏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与IR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示,102名产妇中47名盆底未见明显异常(无PFD组),55例诊断为PFD(PFD组)。无PFD组最大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4.52±2.72)cm 2,PFD组(22.78±5.51)cm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P<0.05)。无PFD组脐水平IRD小于PFD组(P<0.05),2组脐上3 cm及脐下3 cm水平IR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妇最大瓦氏动作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与脐水平IRD呈正相关(r s=0.42,P<0.01)。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产后早期女性腹直肌及盆底结构与功能;腹直肌间距增加可能对女性盆底结构与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骨盆底 产后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