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针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升旭
洪军
周轶林
赖新生
-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出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
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编号: 960367)
-
文摘
为观察电针局部取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将Wistar 雄性大鼠21 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和电针局部取穴加模型组, 电针局部取穴组针刺患侧太溪、昆仑穴,接G- 6805 电针仪, 频率15 Hz, 时间20 min , 隔日针刺1 次。于实验后14 d 上午取脊髓组织, 测定5- 羟色胺(5- HT)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 、5 - 羟吲哚乙酸(5 - HIAA) 的含量。结果: 电针局部取穴组脊髓5 - HT、5 - HIAA含量均显著升高, 脊髓NA、DA含量显著下降。
-
关键词
关节炎
佐剂性
针灸疗法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
Keywords
ARTHRITIS,ADJUVANT/acup_mox therapy
SEROTONIN/chemistry
DOPAMINE/chemistry
NOREPINEPHRINE/chemistry
SPINAL CORD/acup_mox effects
point KI3(TAIXI)
point bl60(kunlun)
-
分类号
R274.94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45.97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
-
题名踝三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李留鹏
张亦工
-
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中医正骨》
2022年第2期15-18,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踝三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在抬高患肢、冷敷、制动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踝三针联合微波治疗(踝三针联合微波组)和单纯踝三针治疗(踝三针组)。踝三针取解溪、太溪、昆仑3穴,每次留针20min;微波治疗每次照射20min;每日1次,共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3±1.43)分,(6.17±1.39)分,t=0.115,P=0.817;(53.50±5.46)分,(52.83±5.51)分,t=0.301,P=0.73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t=25.176,P=0.000;t=41.239,P=0.00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35.216,P=0.000;t=48.817,P=0.000);且踝三针联合微波组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踝三针组[(1.52±0.95)分,(2.70±0.88)分,t=36.210,P=0.000],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踝三针组[(88.72±7.20)分,(81.12±6.86)分,t=28.846,P=0.000]。结论:采用踝三针联合微波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踝三针治疗。
-
关键词
踝损伤
针刺
穴
解溪
穴
太溪
穴
昆仑
微波
-
Keywords
ankle injuries
acupuncture
point ST41(Jiexi)
point KI3(Taixi)
point bl60(kunlun)
microwaves
-
分类号
R246.9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不同电针强度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 3
-
-
作者
周杰芳
靳瑞
-
机构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中医大学针推学院
-
出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强度对电针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强电针组、中电针组和对照组,强电针组、中电针组分别以相同电针波型、频率和不同电针强度(前者5.5 mA,后者3.5 mA)刺激“昆仑”和“阳陵泉”穴,对照组只用同样方法固定而不针刺,比较电针前后3组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中强度电针组和高强度电针组的患侧痛阈均比对照组高(均P<0.01),而中强度电针组的镇痛效果比高强度电针组更优(P<0.05)。两个针刺组的健侧痛阈均有上升(与对照组比均P<0.05),但针刺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关节炎疼痛,在相同波型和频率的情况下,中强度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强度电针,提示这种镇痛效果可能与中枢的参与有关。
-
关键词
电针
佐剂性关节炎
镇痛
针灸疗法
针灸效应
-
Keywords
ARTHRITIS, EXPERIMENTAL/acup-mox therapy
PAIN THRESHOLD/a cup-mox effects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 bl60 (kunlun)
point GB34 (YANGLINGQUAN)
-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足外踝三针对中风足内翻康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郑海鹰
胡晓丽
刘颖
何春凤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处
《陕西中医》
2016年第5期611-613,共3页
-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09)
-
文摘
目的:观察针刺足外踝三针对中风足内翻康复的疗效,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足外踝三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每周连续6次,休息1d,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内翻角度的测量、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及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踝关节内翻角度的测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及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Hoffer步行能力分级方面,两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在Berg平衡量表得分方面均有改善,P<0.05,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和推拿对于患者足内翻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体现在其平衡能力、行走能力及关节活动方面,针刺治疗效果在行走及关节活动度方面要优于推拿疗法。
-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穴
申脉
穴
丘墟
穴
昆仑
-
Keywords
Poststroke syndrome/acupuncture-moxibustion
point bl62(Shenmai)
point GB40(Qiuxu)
point bl60(kunlun)
-
分类号
R74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