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藤碱抗炎机理——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环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9
1
作者 王文君 王培训 李晓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研究青藤碱对人环氧化酶 (C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药理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 ,放射免疫测定 ,RT PCR等方法 ,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LPS刺激和非LPS刺激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前... 目的 :研究青藤碱对人环氧化酶 (C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药理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 ,放射免疫测定 ,RT PCR等方法 ,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LPS刺激和非LPS刺激的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前列腺素E2 CPGE2 C的影响 ,并深入研究其对COX 1和COX 2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 :青藤碱对LPS刺激状态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GE2 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不加LPS的状态 ,间接反映青藤碱对COX 2的抑制作用较强。RT PCR结果表明青藤碱对人COX 1及COX 2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青藤碱对COX 2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并可能主要是通过对COX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抗炎机理 环氧化酶 基因表达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前列腺素E2 药理实验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和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嘉琳 陈虹 +3 位作者 胡良平 伏瑾 张惠芹 陈育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我国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 ,以及对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 4个多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我国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 ,以及对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 4个多态性位点 ,对 16 8例哮喘患儿及 5 3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相关性分析 ,选择了各位点为纯合型的哮喘患儿 33例进行体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测定上清中的IL 4和IL 10含量。结果  (1)我国儿童IL 4基因 5 89(C/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和美国黑人之间明显不同 (P =0 0 0 1) ;IL 10基因 10 82(G/A)、 819(C/T)、 5 92 (A/C) 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英国人明显不同 (P =0 0 0 1)。 (2 )协方差分析显示 :IL 10基因 10 82 (G/A)、 819(C/T)影响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 ,进一步分析显示 10 82A和 819T等位基因与患儿高血清总IgE相关 (P <0 0 1,OR =3 16 ;P <0 0 5 ,OR =1 84 )。 (3)IL 10基因 819TT和ATA/ATA纯合型患儿的PBMC经刺激后 ,培养上清中IL 10含量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型(P值均 <0 0 5 )。 (4)未获得IL 4基因启动子区 5 89(C/T)位点与哮喘表型有意义的结果 ,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 ,上清中IL 4含量升高程度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基因 儿童哮喘 IL-10 患儿 pbmc 基因启动子区 多态性位点 位点 等位基因频率 含量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克胜 丁丽轩 +3 位作者 孔海燕 田淑媛 金伯泉 刘雪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3-265,共3页
常规提取的黄芪多糖经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后,发现其中分子量为20 000~25 000的组分,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将PBMC分离成粘附和非粘附细胞后发现,黄芪多糖的... 常规提取的黄芪多糖经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后,发现其中分子量为20 000~25 000的组分,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将PBMC分离成粘附和非粘附细胞后发现,黄芪多糖的这一组分对二者分别产生TNF-α和TNF-β均有增强作用,表明对黄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pbmc 细胞
下载PD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ct as antiinflammatory mediators by regulating prostaglandin E_2 and cytokines 被引量:33
4
作者 Mary Ann Cox James Jackson +15 位作者 Michaela Stanton Alberto Rojas-Triana Loretta Bober Maureen Laverty Xiaoxin Yang Feng Zhu Jianjun Liu Suke Wang Frederick Monsma Galya Vassileva Maureen Maguire Eric Gustafson Marvin Bayne Chuan-Chu Chou Daniel Lundell Chung-Her Jen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4期5549-5557,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on production of prostaglandin E2 (PGE2),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human monocytes. METHODS: Huma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were isolated fro...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on production of prostaglandin E2 (PGE2),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human monocytes. METHODS: Huma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whole blood by using 1-Step Polymorph and RosetteSep Human Monocyte Enrichment Cocktail, respectively. Human GPR41 and GPR43 mRNA expression was examin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calcium flux ass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CFAs in huma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The effect of SCFAs on human monocytes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PGE2,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the supernatant. The effect of SCFAs in vivo was examined by intraplantar injection into rat paws. RESULTS: Human GPR43 is highly expressed in huma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SCFAs induce robust calcium flux in human neutrophils, but not in human monocytes. In this study, we show that SCFAs can induce human monocyte release of PGE2 and that this effect can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 addi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PGE2 production induced by SCFA was inhibited by pertussis toxin, suggesting the involvement of a receptor-mediated mechanism. Furthermore, SCFAs can specifically inhibit constitutive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production and LPS-induced interleukin-10 (IL-10) production in human monocytes without affecting the secretion of other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examined. Similar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human PBMC for the release of PGE2, MCP-1 and IL-10 after 5CFA treatment. In addition, SCFAs inhibit LPS-induced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interferon-7 in human PBIVlC. Finally, we show that SCFAs and LPS can induce PGE2 production in vivo by intraplantar injection into rat paws (P 〈 0.01). CONCLUSION: SCFAs can have distinc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due to their regulation of PGE2, cytokine and chemokine release from human immun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chain fatty acids GPR43 GPR41 Human monocytes Prostaglandin E2 CHEMOKINES CYTOKINES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状态及红霉素的纠偏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肖伟 余惠 +2 位作者 郑春燕 董亮 田志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辅助淋巴细胞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的功能状态及红霉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2 3例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10名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以白细胞介素 2 (IL 2 )...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辅助淋巴细胞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的功能状态及红霉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2 3例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10名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以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干扰素γ(IFN 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 ,IL 4、6、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 ,分别检测了两组PBMC加红霉素体外培养前、后上述各种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Th2类因子IL 4、6、10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 18/2 3、19/2 3和 10 /2 3 ,Th1类细胞因子IFN γ和IL 2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 1/2 3和 13/2 3 ,而正常对照组Th2类因子IL 4、6、10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 0 /10、2 /10和 1/10 ,Th1类因子IL 2和IFN γ的阳性表达例数均为 1/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患者PBMC中的Th2类细胞因子IL 4、IL 6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 (P分别 =0 0 0 0 0 3、0 0 0 1)。加红霉素培养后哮喘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因子出现明显变化 ,表现为对IL 4、IL 6的显著下调作用 (18/2 3 :5 /2 3,P =0 0 0 0 6、19/2 3:9/2 3 ,P =0 0 0 6 ) ,Th1类因子IFN γ表达阳性率有所增高 ,IL 2表达有所下降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 ,从而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正常对照组加红霉素培养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细胞因子 基因检测 红霉素 单核细胞 pbmc
原文传递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5
6
作者 钱起丰 郭红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 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20例 RGH患者外周血 CD3+ T细胞内 5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 目的研究 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20例 RGH患者外周血 CD3+ T细胞内 5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总 T细胞百分率比正常人对照明显降低( P< 0.05); IL-2、 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 P< 0.02及 P< 0.001); IL-10、 IL-12阳性细胞则明显升高(均为 P< 0.01); TNF-α阳性细胞则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RGH患者存在着因 Th1与 Th2细胞间的交互异常调节所致的有关细胞因子产生失衡,表现为 Th2型细胞因子( IL-10)产生过多,而 Th1型细胞因子( IL-2、 IFN-γ)产生过少,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 RGH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RGH 外周血细胞 CD3^+T pbmc 抗体染色技术
原文传递
PBMC中HBV cccDNA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冯永亮 王素萍 +2 位作者 史晓红 王效军 李铁钢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 :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 ,cccDNA)进行扩增 ,并对其产物直接测序鉴定 ,以证实PBMC为HBV肝外复制的场所 ,从而进一步证实P... 目的 :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 ,cccDNA)进行扩增 ,并对其产物直接测序鉴定 ,以证实PBMC为HBV肝外复制的场所 ,从而进一步证实PBMC感染为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途径之一。方法 :选择性PCR扩增PBMC中HBVcccDNA ,并对 1例阳性产物直接测序鉴定 ,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cccDNA的检出率为 9 .93% ,新生儿PBMCHBVcccDNA的检出率为 4 . 5 8% ,PBMCHBVcccDNA与公布的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 10 0 %。结论 :PBMC为HBV肝外复制的场所 ,PBMC感染很可能是乙肝宫内感染的传播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mc HBV DNA 宫内感染 肝外 检出率 直接测序 序列 产物 PCR扩增
下载PDF
川芎嗪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建杰 张涛 +3 位作者 罗文哲 梁立春 孟祥东 任永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培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静止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 12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IL - 12 m RNA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活动期、静止期IL - 12高度表达...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培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静止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L- 12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IL - 12 m RNA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活动期、静止期IL - 12高度表达(P <0 .0 5 ) ,川芎嗪可以抑制RA活动期PBMC IL - 12合成,并对活动期PBMCIL - 12 m RNA有抑制作用(P<0 .0 5 )。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RA患者中PBMCIL - 12 m RNA的表达,减轻RA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pbmc IL-12
下载PDF
HBV感染乙肝患者PBMC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健 李朝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1-92,90,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pbmc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3的血浆水平和基因表达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肇 陈孝文 +4 位作者 江黎明 叶锋 王建勋 吴平 黄萍萍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3(IL-l3)n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名正常对照者和16名LN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3(IL-l3)n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名正常对照者和16名LN患者。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LN患者PBMCIL-13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IL-13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l3血浆水平。结果 LN患者 PBMC中 IL-13 mRNA表达量及IL-13血浆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IL-13mRNA表达量为1.99±0.29比0.68±0.15,P<0.001;IL-13血浆水平为68.8±14.65比25.92±7.60, P<0.001). IL-13血浆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血清C3浓度、血浆γ球蛋白水平、肾小球活动性指数(CAI)及野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IAI)均呈一定的等级相关关系(rs分别为 0.757、- 0.809、0.652、0.854和 0.846, P均< 0.01),结论 IL-l3可能参与LN发病机制,IL-13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分泌水平增高在LN活动性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白细胞介素13 基因表达 pbmc
原文传递
IL-13和IL-4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朱晓萍 杨锡强 +3 位作者 符州 蒋利萍 王莉佳 李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 探讨IL 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IL 4的相互关系。方法 哮喘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健康对照组 2 4例 ,男 12例 ,女 12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PBMC培养上清IL 13和IL 4水平及加IL 13单克隆抗体 (McAb)和IL 4McA... 目的 探讨IL 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IL 4的相互关系。方法 哮喘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健康对照组 2 4例 ,男 12例 ,女 12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PBMC培养上清IL 13和IL 4水平及加IL 13单克隆抗体 (McAb)和IL 4McAb干预后PBMC培养上清IL 4、IL 12、IL 13和IFN γ水平。结果  (1)IL 13动态变化 :①对照组PBMC培养 3d、5d、7d水平均较培养 1d水平高 ,差异有显著性 ,培养 3d的水平较培养 5d、7d的高 ,差异有显著性 ;②哮喘组PBMC培养 3d、5d、7d的水平均较培养 1d的水平高 ,差异有显著性 ,培养 5d的水平均较培养 3d、7d的水平高 ,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③哮喘组PBMC培养 3d、5d、7d的IL 13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2 )IL 4动态变化 :①对照组和哮喘组PBMC培养 1d后 ,IL 4水平明显上升 ,第 3天仍保持较高水平 ,第 5、7天明显下降 ;②哮喘组 1d、3d、5d和 7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3)IL 4McAb干预后 ,哮喘组和正常组IL 13水平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哮喘组IFN γ水平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 (4)IL 13McAb干预后IL 12水平在哮喘组和正常组均提高 ,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5 )IL 13McAb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3 IL-4 哮喘 单克隆抗体 McAb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原文传递
5种免疫增强剂对猪PBMC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谢明权 宋长绪 +3 位作者 黄忠 张春红 杨傲冰 杜伟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5-486,共2页
采用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 ( r IL-2 )及左旋咪唑 ,以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结果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 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 ,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浓度过高时对其... 采用胸腺素、黄芪多糖、人胎盘组织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 ( r IL-2 )及左旋咪唑 ,以不同浓度刺激体外培养不同时间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 ,结果证明这几种佐剂均对猪 PBMC有明显刺激作用 ,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浓度过高时对其有抑制作用 ,适宜的浓度为 1 0 4倍稀释度。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小 ,但培养 36h加入各种佐剂后 PBMC增殖反应未见增强。 PBMC代表机体总的细胞免疫水平 ,通过佐剂对体外培养的PBMC增殖反应水平影响的测定 ,为动物用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增殖反应 免疫增强剂
下载PDF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点滴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理涛 陈学荣 殷金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β 溶血型链球菌所诱发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观察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 ,用 3H TdR掺入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人类角质... 目的探讨β 溶血型链球菌所诱发的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观察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 ,用 3H TdR掺入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人类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 16DNA合成以及HLA DR、ICAM 1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PBMC对链球菌抗原的反应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 ,其24h链球菌抗原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 ,并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 DR和ICAM 1。结论具有银屑病素质的个体体内可能存在链球菌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 ,受链球菌抗原或超抗原作用后增殖 ,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HLA DR、ICAM 1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链球菌属 病理 pbmc
原文传递
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魏俊妮 王素萍 双杰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以GSTM1、ACE基因多态性判定母亲源性或胎儿源性等位基因,42对信息病例中有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胎细胞转运(61.90%,26/42);40对信息病例中有32例发生了胎母细胞转运(80.00%,32/40);10对母胎发生了双向转运。统计分析显示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胎母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无关。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HBV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未显示交互作用;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HBVDNA阳性与新生儿PBMCHBV感染有关,两因素间亦未显示交互作用。结论母胎之间存在细胞转运,母胎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对HBV宫内感染途径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运 母胎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SAG阳性孕妇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ACE基因多态性 GSTM1 DNA阳性 新生儿外周血 nPCR技术 As-PCR pbmc 宫内感染途径 等位基因 危险因素 交互作用 胎儿DNA HBV感染 TH01 方法分析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红芪多糖增强L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崔笑梅 王志平 +3 位作者 张志华 任远 马骏 黄正良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20,共2页
用MTT法观察了红芪多糖(HPS)对LAK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HPS无明显的促进LAK细胞扩增的作用,但与LAK细胞或PBMC合用可显著增强对膀胱肿瘤细胞株EJ和原代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关键词 红芪多糖 膀胱肿瘤 LAK细胞 pbmc 免疫功能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瑾 马肖容 张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3期13-16,182,共4页
目的筛选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初始细胞浓度、培养时间、LPS浓度、显色时间这4个主要因素各水平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对各实验组合测得的刺... 目的筛选CCK-8法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初始细胞浓度、培养时间、LPS浓度、显色时间这4个主要因素各水平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对各实验组合测得的刺激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CCK-8检测人PBMC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2.5×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初始细胞浓度为5.0×10~6/mL,培养时间为48 h,LPS浓度为1μg/mL,加入CCK-8后孵育4.5 h。结论 CCK-8法便捷、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的稳定方法。本研究建立的CCK-8最佳实验条件可为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体外筛选和免疫药理学作用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K-8 pbmc 淋巴细胞增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mRN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峰 蔡卫民 +1 位作者 陈智 刘荣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确定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建立定量PCR法。方法:从引物合成构建质粒始,建立RT-PCR加dotblot法测PBMC中TGF-β1mRNA水平,以构建的TGF-β...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确定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等,建立定量PCR法。方法:从引物合成构建质粒始,建立RT-PCR加dotblot法测PBMC中TGF-β1mRNA水平,以构建的TGF-β1质粒,精确定量后作标准对照,以看家基因β-actin同管进行RT-PCR为内对照,dotblot结果以多功能凝胶成像仪IS-1000定量分析,检测梯度稀释的质粒和11份不同血标本的复管。结果:8个梯度稀释的TGF-β1质粒PCR产物定量结果与原浓度对数成正比,11份标本两次结果为1.71±0.90和1.54±0.88,显示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PBMC中TGF-β1mRN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RT-PCR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_1mRN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峰 蔡卫民 +1 位作者 陈智 刘荣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pbmc TGF-Β1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cccDNA预测拉米夫定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皓宇 谭德明 徐旭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cccDNA(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检测对拉米夫定持续应答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进行拉米夫定治疗48 wk,获得完全或部分疗效(血清HBV DN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结束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cccDNA(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检测对拉米夫定持续应答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进行拉米夫定治疗48 wk,获得完全或部分疗效(血清HBV DNA转阴, ALT复常,伴或不伴HBeAg血清转换),48 wk治疗结束时检测PBMC中HBV cccDNA,并对患者进行1 a的血清HBVDNA监测. 结果:治疗结束时PBMC中HBV cccDNA为阳性9例, 阴性8例.在PBMC中HBV cccDNA阳性者,停止治疗的1 a内所有患者的血清HBVDNA阳转.而PBMC中HBV cccDNA阴性者,1例血清HBVDNA阳转. 结论:拉米夫定治疗结束时PBMC中HBV cccDNA的检测可能对拉米夫定治疗能否获得持续应答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ccDNA 治疗效果 血清HBVDNA 拉米夫定治疗 HBEAG血清转换 pbmc 乙型肝炎病毒 持续应答 DNA转阴 ALT复常 预测作用 预测价值 检测 阳性者 阴性 阳转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和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项云改 禹果 +4 位作者 宋玉霞 李艳 万利静 马丽影 谭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及自体PBMC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及自体PBMC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RIF患者,收集子宫内膜和PBMC细胞。建立体外培养模型,观察组添加PBMC培养,对照组添加等量培养液,培养至第6天,取第1、3、5天培养液,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LIF和整合素αvβ3的浓度。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PBMC宫腔灌注组(56例)和不灌注组(22例),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助孕的妊娠结局。结果培养第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L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培养液中LIF浓度明显升高(P<0.05)。培养第3天两组培养液中整合素αvβ3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整合素培养液中αvβ3浓度明显升高(P<0.05)。行冻融胚胎移植的RIF患者,宫腔灌注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不灌注组(P<0.05)。结论自体PBMC可以提高RIF患者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LIF和整合素αvβ3的浓度,进而上调子宫内膜容受性;自体PBMC宫腔灌注可以提高RIF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助孕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可以做为改善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助孕结局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反复种植失败 白血病抑制因子 整合素ΑVΒ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