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孤啡肽和5-羟色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汤礼宾 章志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孤啡肽(OFQ)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滋水清肝饮组和激素替代组各30例,滋水清肝饮组给予滋水... 目的:探究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孤啡肽(OFQ)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滋水清肝饮组和激素替代组各30例,滋水清肝饮组给予滋水清肝饮治疗,2次/d,15 d为1个疗程,连服3个月;激素替代组患者均服用倍美力0.625 mg/d,服药第16天加服安宫黄体酮10 mg/d,共5 d,用药3个月。于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HAMD评分,分别检测血清OFQ和5-HT的水平。结果:滋水清肝饮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激素替代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水清肝饮组治疗1、2、3个月后的OFQ水平分别为(19.84±5.14)、(14.97±4.13)ng/L和(12.52±3.8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3.71±5.86)、(18.86±4.28)ng/L和(15.69±3.67)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水清肝饮组治疗1、2、3个月后的5-HT水平分别为(1.19±0.42)、(1.28±0.34)μg/L和(1.46±0.38)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0.98±0.36)、(1.14±0.41)μg/L和(1.24±0.42)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可以降低患者血清OFQ的水平,提高5-HT的水平,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 围绝经期抑郁症 Ofq 5-羟色胺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及鞘内注射孤啡肽对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秀琳 朱崇斌 +5 位作者 许绍芬 曹小定 吴根诚 李默漪 崔大敷 戚正武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门肽,为阿片受体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receptor)的内源性配基。OFQ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与内阿片肽明显不同。本实验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门肽,为阿片受体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孤儿受体”(orphareceptor)的内源性配基。OFQ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与内阿片肽明显不同。本实验在大鼠电刺激甩尾测痛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ICV)及鞘内注射(IT)OFQ对伤害性电刺激引起的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ICV及IT0.1μg(0.055nmol)OFQ对痛反应无影响,而1.0μg(0.55nmol)的OFQ可明显降低痛阈;但两种剂量的0FQ阴无论是脑室还是鞘内给药,均可对抗电针镇痛;采用反义核苷酸技术阻断OFQ受体合成,大鼠痛阈升高,此时再给予OFQ,则电针镇痛效应无明显改变。表明OFQ对基础痛阈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无影响,大剂量使痛阈降低。但无论对基础痛阈有无影响,OFQ均对抗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下载PDF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淑红 李佃贵 孟宪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0,共3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方(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茯苓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经期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内异症无疼痛妇女(对照组)、31例内异症伴轻度疼痛妇女(轻度组)和29例内异症伴...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方(藿香、佩兰、半夏、陈皮、茯苓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经期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内异症无疼痛妇女(对照组)、31例内异症伴轻度疼痛妇女(轻度组)和29例内异症伴重度疼痛妇女(重度组)血浆孤啡肽、前列腺素的含量。对内异症疼痛组采用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孤啡肽、前列腺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疼痛患者经期血浆OFQ、PGF2a、PGE2、6-酮-PGF1a、TXB2含量均显著高于无疼痛患者(P<0.05),6-酮-PGF1a/TXB2比值显著低于无疼痛患者(P<0.05);内异症重度疼痛组血浆OFQ、PGF2a、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疼痛组(P<0.05)。内异症疼痛组经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后,OFQ、PGF2a、PGE2含量显著下降,6-酮-PGF1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1、血浆孤啡肽及前列腺素水平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化浊解毒活血中药治疗可使患者的OFQ、PGF2a、PGE2含量显著下降,而6-酮-PGF1a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孤啡肽 前列腺素 化浊解毒活血中药
下载PDF
孤啡肽(OFQ)的分布、特性及其可能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彦青 朱崇斌 +1 位作者 曹小定 吴根诚 《生命科学》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孤啡肽是1995年底新发现的一种结构与内阿片肽类似的物质,它的发现引发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热潮。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基本阐明了孤啡肽在中枢及外周的分布及其生化与药理特性,并初步发现该物质参与痛觉调制、影响运动与行为、调控递... 孤啡肽是1995年底新发现的一种结构与内阿片肽类似的物质,它的发现引发了国际上相关研究的热潮。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基本阐明了孤啡肽在中枢及外周的分布及其生化与药理特性,并初步发现该物质参与痛觉调制、影响运动与行为、调控递质释放,还可能参与情绪反应与学习记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过程以及胃的活动等,但其确切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组织分布 生化特性 药理特性 生物作用
下载PDF
脑内发现全新的阿片受体样受体及其内源性配体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园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0-214,共5页
1994年克隆了一种孤儿受体──阿片受体样(ORL)受体。1995年又发现其内源性配体OFQ(试译:孤啡肽)或Nociceptin(以试译:痛敏肽)。ORL受体与已知的阿片受体有50%同源性,OFQ则与强啡肽A化学结... 1994年克隆了一种孤儿受体──阿片受体样(ORL)受体。1995年又发现其内源性配体OFQ(试译:孤啡肽)或Nociceptin(以试译:痛敏肽)。ORL受体与已知的阿片受体有50%同源性,OFQ则与强啡肽A化学结构高度相似,这两系统在功能上可能既有相反的作用,又有相似的作用,其详情正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样 受体 孤啡肽 内源性配体
下载PDF
孤啡肽对创伤应激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汪军 陆利民 +2 位作者 杜莅娜 吴根诚 曹小定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研究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采用以单碱基突变模板作为内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观察侧脑室注射 (icv)OFQ对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大鼠海马IL 1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经手术创伤... 研究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采用以单碱基突变模板作为内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观察侧脑室注射 (icv)OFQ对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大鼠海马IL 1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经手术创伤后 ,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有明显升高 (P <0 .0 1) ;icv 1μg(0 .5 5nmol)OFQ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icv 1μgOFQ可降低创伤大鼠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 (P <0 .0 5 ) ;创伤大鼠侧脑室内注射 1μg孤啡肽的同时 ,注射 1μg [Phe1Ψ(CH2 NH)Gly2 ] nociceptin(1 13) NH2 ([F/G] NC 1 13,孤啡肽衍生物 ) ,结果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与单纯创伤大鼠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孤啡肽通过作用于脑内的孤啡肽受体参与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其影响途径之一可能为抑制海马组织内IL 1βmRNA基因表达 ,[F/G] NC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IL-1Β mRNA 创伤应激 RT-PCR 海马
下载PDF
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兰 娄季宇 王建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 5g/L福尔马林;④电针+福尔马林组,给大鼠电针第 10 min时,在同侧后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结果: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 30 min时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介于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镇痛组之间,而不是进一步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10h后,脑内孤啡肽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均可促进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激活内源性的孤啡肽能系统。提示电针镇痛时脑内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的增加可能是针刺效果不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针刺 镇痛 福尔马林 原位杂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 被引量:4
8
作者 许伟 田令华 +1 位作者 张伟 韩济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是否影响电针镇痛。方法:通过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埋植瘘管,分别在大鼠脑内和脊髓内注射OFQ,观察其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首次发现i.c,v,注射OFQ1nmol和10nmol,可...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是否影响电针镇痛。方法:通过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慢性埋植瘘管,分别在大鼠脑内和脊髓内注射OFQ,观察其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首次发现i.c,v,注射OFQ1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对抗高频(100Hz)电针镇痛,而i.t.注射OFQ3nmol和10nmol可剂量依赖地加强高频电针镇痛。结论:孤啡肽在脑内对抗电针镇痛,在脊髓加强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孤啡肽 镇痛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薇钧 卢峻 +6 位作者 黄怡然 牛川森 马青 郝红伟 李路明 王君仁 图娅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脑啡肽(ENK)、脊髓孤啡肽(OFQ)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电针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结果与... 目的观察电针对炎症疼痛大鼠下丘脑脑啡肽(ENK)、脊髓孤啡肽(OFQ)含量的影响,探讨单穴电针治疗慢性炎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NK与脊髓腰段OFQ的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单侧针刺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单侧电针组下丘脑ENK与脊髓OFQ含量比模型组升高(P<0.01、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电针可缓解慢性炎症疼痛,其机制可能是与加强中枢ENK、OFQ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疼痛 电针 脑啡肽 孤啡肽 大鼠
原文传递
抑郁症患者血浆孤啡肽含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斌 郑洪波 +2 位作者 秦峰 胡文生 黎娟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47-949,共3页
目的为探讨抑郁症的可能病因,对抑郁症患者血浆孤啡肽(OFQ)含量进行了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9例抑郁症患者和24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放射免疫(RIA)的方法分别测其血浆中OFQ含量,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浆OFQ含量有无差异,抑郁症患者OFQ... 目的为探讨抑郁症的可能病因,对抑郁症患者血浆孤啡肽(OFQ)含量进行了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9例抑郁症患者和24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放射免疫(RIA)的方法分别测其血浆中OFQ含量,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血浆OFQ含量有无差异,抑郁症患者OFQ含量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抑郁症患者血浆OFQ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抑郁症组OFQ含量明显升高(t=8.70,P<0.0001);OFQ含量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3,P<0.01);OFQ含量主要与抑郁情绪、夸大、失眠、自卑感、自杀、强迫症状、教育水平、关注身体健康等因素相关,而年龄、性别、职业、病程、曾用药等其他因素与OFQ含量无明显相关。结论通过测量血浆OFQ含量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抑郁症
原文传递
孤啡肽在大鼠脑内对抗吗啡镇痛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今华 许伟 +1 位作者 方圆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脑内全新的阿片受体样(opioidreceptor-like,ORL)受体(1994)及其内源性配体(orphaninFQ,OFQ)孤啡肽(1995)的发现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阿片/抗阿片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基于它们与阿片家族的高同源性及在脑内... 脑内全新的阿片受体样(opioidreceptor-like,ORL)受体(1994)及其内源性配体(orphaninFQ,OFQ)孤啡肽(1995)的发现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阿片/抗阿片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基于它们与阿片家族的高同源性及在脑内痛觉整合相关区域的丰富表达,本实验观察了OFQ在大鼠脑内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OFQ可以对抗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引起的镇痛,后者可能是一种由内源性阿片系统介导的应激镇痛。(2)脑室注射OFQ在很大的剂量范围(40fmol到50nmol)内能翻转吗啡镇痛。(3)用OFQ受体反义寡核苷酸阻断中枢ORL受体的表达,可加强吗啡的累加镇痛效应。提示孤啡肽在大鼠脑内很可能作为一种抗阿片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样受体 孤啡肽 吗啡镇痛 神经受体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谈鹰 王庄 王亚仙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666-667,6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孤啡肽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孤啡肽和吗啡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淑伟 李玉荣 +5 位作者 杨玉玲 张颖 曲丽辉 祖英秋 邹向晖 杨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孤啡肽 (OFQ)和吗啡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Wistar大鼠皮层体感区组织匀浆上清液Ca2 + ATP酶活性。观察①脑室注射吗啡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 ;②脑室注射OFQ对大鼠...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孤啡肽 (OFQ)和吗啡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Wistar大鼠皮层体感区组织匀浆上清液Ca2 + ATP酶活性。观察①脑室注射吗啡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 ;②脑室注射OFQ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 ;③两侧脑室同时注射吗啡和OFQ对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脑室注射 2 0 μg 2 0 μl吗啡 6 0min后 ,大鼠皮层体感区Ca2 + ATP酶的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②脑室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孤啡肽 (0 .0 4、0 .4 5、0 .9、1 .8μg 2 0 μl) 6 0min后 ,皮层Ca2 + ATP酶活性随OFQ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③右侧脑室注射 2 0 μg 2 0 μl吗啡 ,同时左侧脑室注射 0 .9μg 2 0 μl孤啡肽 6 0min后 ,可相互拮抗对Ca2 +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论 脑室单独注射吗啡或孤啡肽均可使大鼠皮层Ca2 + ATP酶的活性降低 ,而孤啡肽 (0 .9μg 2 0 μl)又可以拮抗吗啡对Ca2 + 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说明孤啡肽在中枢通过影响Ca2 + ATP酶活性产生抗阿片作用 ,从而影响痛觉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吗啡 大鼠 皮层体感区 CA^2+-ATP酶 酶活性 脑室注射
下载PDF
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含量和释放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立 田津斌 +1 位作者 张肇康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急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脑室灌流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杏仁核中孤啡肽(OFQ)免疫活性(ir)的动态变化。结果:(1)每2小时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次(7mg/kg),连续注射8次... 目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急性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脑室灌流液、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及杏仁核中孤啡肽(OFQ)免疫活性(ir)的动态变化。结果:(1)每2小时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次(7mg/kg),连续注射8次,造成急性吗啡耐受。此组大鼠脑室灌流液中OFQir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40%,差异显著(P<0.05)。(2)皮下注射吗啡1、6、8次的大鼠PAG中OFQir含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分别较生理盐水组升高9%(P>0.05)、35%(P<0.05)和60%(P<0.01)。(3)皮下注射1次吗啡的大鼠杏仁核中OFQir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降低11%,但无统计学意义;至第8次吗啡注射后较对照组升高41%(P<0.05)。结论:多次注射吗啡能引起大鼠脑内OFQ含量和释放增多,结合以往关于OFQ在脑内对抗吗啡镇痛的事实表明内源性OFQ可能参与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急性 吗啡 耐受性 中脑导水管 周围灰质
下载PDF
孤啡肽与八肽胆囊收缩素在大鼠脑内拮抗吗啡镇痛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立 许伟 韩济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在大鼠脑内拮抗吗啡镇痛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等高线法设计实验,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痛阈。皮下注射吗啡(5mg·kg-1)20min之后,选择有明显镇痛效应的...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在大鼠脑内拮抗吗啡镇痛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等高线法设计实验,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痛阈。皮下注射吗啡(5mg·kg-1)20min之后,选择有明显镇痛效应的大鼠,侧脑室(icv)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OFQ和CCK8以及由两者不同比例(5∶1,25∶1)不同剂量组成的混合物,观察对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OFQ和CCK8所产生的抗吗啡镇痛作用明显大于单独使用OFQ或CCK8。结论OFQ和CCK8在一定比例、一定剂量组合范围内,对抗吗啡镇痛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八肽胆囊收缩素 吗啡镇痛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强玉 张海彦 +1 位作者 谢安妮 李新华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9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西...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9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西药治疗,疗程为8周。统计2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性激素水平[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和神经递质水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孤啡肽(OFQ)]。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HAMD、EPDS评分及OFQ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P、E2、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PD疗效显著,能改善抑郁相关因子表达,降低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曲林 抑郁症 产后期 血清素 醒脑开窍针刺法 孤啡肽
下载PDF
孤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志宏 周茂林 +1 位作者 陈正礼 范光丽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3-75,共3页
孤啡肽是一种新的内阿片肽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均有分布 ,尤其是在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分布广泛 .孤啡肽有多种生理特性如参与痛觉传递质与调制 ,抑制心血管活动 ,影响运动与行为 ,与情绪反应和记忆有关 ,以及有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 .本... 孤啡肽是一种新的内阿片肽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均有分布 ,尤其是在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分布广泛 .孤啡肽有多种生理特性如参与痛觉传递质与调制 ,抑制心血管活动 ,影响运动与行为 ,与情绪反应和记忆有关 ,以及有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 .本文对孤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特点及生理功能作了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中枢神经系统 分布 生理功能 内阿片肽 下丘脑 神经科学 痛觉传递
下载PDF
孤啡肽与孕期并发症的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璐 张研婷 +3 位作者 胡金萍 拓明花 牛建梅 尚玉秀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孤啡肽(orphanin FQ,OFQ)与孕期并发症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影响。方法收集银川市与中卫市两所医院200名待产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孤啡肽(orphanin FQ,OFQ)与孕期并发症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影响。方法收集银川市与中卫市两所医院200名待产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OFQ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家庭因素及孕期并发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估产后42 d抑郁状况。结果产后抑郁症组血清OFQ水平48.52(37.56,57.13)pg/ml高于对照组18.37(16.63,25.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61,P<0.001)。婆媳关系较差(P=0.014)、有孕期并发症(χ~2=6.505,P=0.011)的产妇抑郁检出率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血清OFQ(OR=21.464,95%CI:6.859~67.167,P<0.001)与孕期并发症(OR=3.600,95%CI:1.013~12.794,P=0.048)为PPD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显示血清OFQ与孕期并发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OR=2.229,P=0.021)。结论血清OFQ与孕期并发症是PPD的危险因素,两者同时存在时可增加PPD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孤啡肽 孕期并发症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后脑内孤啡肽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飞 谢虹 +3 位作者 董志强 李为民 王彦青 吴根诚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前后脑内一些与痛觉相关的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3组 ,对照组为正常大鼠 ,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致神经痛模型 ,电针组为术后第 7日给予神经痛大鼠电针治疗 30 m...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大鼠神经痛前后脑内一些与痛觉相关的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分为3组 ,对照组为正常大鼠 ,神经痛组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致神经痛模型 ,电针组为术后第 7日给予神经痛大鼠电针治疗 30 m in。各组动物处死后 ,取脑组织 ,冰冻切片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电针后脑内与痛觉相关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 (vl PAG)、中缝背核 (DRN)、中缝大核 (NRM)核团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出现痛敏 ,电针能明显抑制大鼠痛敏 ;神经痛大鼠给予电针后脑内 vl PAG、DRN、NRM中孤啡肽受体 m 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实验提示脑内孤啡肽受体可能参与电针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鼠 神经痛 孤啡肽受体 镇痛 阿片受体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疼痛患者血浆孤啡肽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电 古航 +3 位作者 洪新如 金志军 熊英 侯庆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伴疼痛者血浆孤啡肽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例内异症无腹痛妇女 (对照组 )、31例内异症伴轻度腹痛妇女 (轻度组 )和 2 9例内异症伴重度腹痛妇女 (重度组 )血浆孤啡肽的含量。结果 ...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伴疼痛者血浆孤啡肽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5例内异症无腹痛妇女 (对照组 )、31例内异症伴轻度腹痛妇女 (轻度组 )和 2 9例内异症伴重度腹痛妇女 (重度组 )血浆孤啡肽的含量。结果 :重度组血浆孤啡肽的含量为 39.82± 9.16ng .L 1,轻度组血浆孤啡肽的含量为 2 8.4 5± 7.38ng .L 1,对照组为 17.73± 4 .6 2ng .L 1。与对照组相比 ,前二组血浆孤啡肽含量显著上升 (P <0 .0 1及P <0 .0 5 ) ,其中重度组血浆孤啡肽的含量显著高于轻度疼痛组 (P <0 .0 5 )。结论 :血浆孤啡肽水平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血浆孤啡肽 放射免疫法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