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5例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
1
作者 高发会 谭志霞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治疗的 75例甲状腺癌病历。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为 80 %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 90 % ,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为 91%。患侧腺叶、峡部切除 ,...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治疗的 75例甲状腺癌病历。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准确率为 80 %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 90 % ,术中冰冻诊断准确率为 91%。患侧腺叶、峡部切除 ,对侧大部切除 2 0例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30例 ,传统式清扫术 18例 ,全甲状腺切除 4例 ,姑息性切除 3例。随访率 10 0 % ,死亡 5例。结论 :术前仔细的触诊及问诊 ,彩色超声诊断检查结合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术中常规冰冻检查 ,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正确率 ,减少二次手术的有效方法。只有适应症选择正确 ,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 ,功能性淋巴清扫术不逊于传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诊断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左右胸入路清扫淋巴结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49
2
作者 毛友生 赫捷 +6 位作者 董静思 程贵余 孙克林 刘向阳 方德康 李鉴 王永刚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比较同期左右胸人路胸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以明确左、右胸入路清扫淋巴结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559例,其中左胸入路282例,右胸人路27... 目的比较同期左右胸人路胸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以明确左、右胸入路清扫淋巴结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5月至2011年1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559例,其中左胸入路282例,右胸人路277例;鳞癌548例,其他类型11例;肿瘤位于胸上段109例,胸中段364例,胸下段86例。采片,检验比较各期别、各部位、各淋巴结组左、右胸入路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差异。对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随诊,计算左、右胸入路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左胸入路和右胸人路患者平均清扫淋岂结数分别为23.4和24.6枚。左胸人路和右胸入路患者胸部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34.8%(98/282)和50.5%(140/277,P〈0.001),腹部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29.1%(82/282)和17.7%(49/277,P=0.001)。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胸部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45.9%、44.0%和3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期患者中,左胸入路和右胸入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7%(5/34)和42.9%(12/28,P〈0.001)。r12期患者中,左胸人路和右胸人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17/48)和52.8%(28/53,P=0.007)。右胸人路患者在左、右侧气管食管沟和左、右上纵隔及隆突下组清除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左胸人路(均P〈0.05)。左胸入路和右胸人路患者的5年生仔率分别为38.2%和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右侧开胸较左侧开胸清除胸部淋巴结更彻底、更完全,尤其是对于清扫双侧气管食管沟和喉返神经旁的淋巴结,最终自町能改善患者生存。选择右胸入路二切口或三切口行完全的胸腹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可能成为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未来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乳腺癌哨位淋巴结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奇 左文述 +3 位作者 王永胜 王磊 李敏 于志勇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 :探讨一种在不降低乳腺癌分期准确性的前提下缩小手术的范围的腋窝淋巴结手术方法。方法 :使用专利蓝和美蓝对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 73例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哨位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 目的 :探讨一种在不降低乳腺癌分期准确性的前提下缩小手术的范围的腋窝淋巴结手术方法。方法 :使用专利蓝和美蓝对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 73例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哨位淋巴结活检术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结果 :共成功地确定了 71例( 97.7% )患者的哨位淋巴结 (SLN) ,SLNB的假阴性率为 11.5% ,准确率为 95.8%。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注射的染料类型及是否活检和术前化疗对成功率和假阴性率无影响。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为 92 .1% ,假阴性率为 10 % ,假阳性率为 7.1%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准确率为 98 7% ,假阴性率为 5% ,假阳性率为 0 %。免疫组化未发现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SLN有阳性结果。结论 :SLNB能够准确的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在缩小手术范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同时 ,保证了腋窝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 ;美蓝与专利蓝相比同样可以成功地确定SLN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印片细胞学检查可以准确的判断SLN的病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哨位淋巴结 治疗
下载PDF
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的比较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祥 李强 +5 位作者 庄翔 杨晓军 谢天鹏 肖平 马可 胡彬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3-866,共4页
目的 比较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组)患者62例,2009年行上腹、右胸和左颈三切口开胸手术(开胸手术组)... 目的 比较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行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组)患者62例,2009年行上腹、右胸和左颈三切口开胸手术(开胸手术组)患者62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 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2.4±7.4)d和(13.6±6.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胸腔镜组患者中位手术总时间和中位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270 min和130 min,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00 ml和180 ml;开胸手术组患者中位手术总时间和中位胸部手术时间分别为290 min和150 min,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00 ml和180ml.两组的中位手术总时间、胸部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位手术总出血量和中位胸部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枚和16.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中位纵隔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2.4枚和8.8枚,中位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8枚和1.0枚,中位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2.9枚和1.2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胸腔镜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8例(12.9%),开胸手术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5例(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无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患者,无胸胃瘘.结论 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野暴露,为食管切除、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消化道重建提供可能.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侧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手术 胸腔镜 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31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浩淼 李印 +3 位作者 刘先本 孙海波 王总飞 郑燕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31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各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转移...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31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各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313例患者中,有12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9.0%(122/313);122例患者共清扫4461枚淋巴结,(14.3±6.2)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294枚,淋巴结转移度为6.6%。在各组淋巴结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5.2%,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01),其中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T分期与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T分期是影响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喉返神经旁及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于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应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高位和低位结扎的争议与思考 被引量:20
6
作者 申占龙 鲍予頔 +1 位作者 叶颖江 王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6-599,共4页
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直肠癌根治术不仅需要切除足够的肠管和完整的系膜,还要确保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系膜下动脉的结扎分为高位和低位结扎,其选择对淋巴结清扫和预后、吻合口漏和肠管... 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直肠癌根治术不仅需要切除足够的肠管和完整的系膜,还要确保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系膜下动脉的结扎分为高位和低位结扎,其选择对淋巴结清扫和预后、吻合口漏和肠管血运,以及术后排便、排尿和性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临床分期较早的T1期患者可以实施低位结扎D2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局部分期较晚,尤其是怀疑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者,则建议实施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D3淋巴结清扫,以确保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获得整块切除;而对于可能存在肠管血运不良风险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可谨慎实施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术中吲哚菁绿淋巴示踪可能对淋巴结清扫的质量控制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risk factors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and the indications of less invasive operation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15
7
作者 Jiang BJ Sun RX +1 位作者 Lin H Gao YF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3-556,共4页
The principl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is the radical resectioning although the suitable resecting range for different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s still being argued upon[1-9]. However, the diagnostic a... The principl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is the radical resectioning although the suitable resecting range for different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s still being argued upon[1-9]. However,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 without lymphatic metastasis has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an improvement in the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on the biological profiles of EG C[10-17]. The D2 lymph node excision was used as a regular operation to treat the EGC previously. But the concept for the EGC without lymphatic metastasis has gradually changed and the less invasive resections has been applied in some cases[18-20].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risk factors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EGC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oofs for the suitable indications for less invasive operations such as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ing (EMR), laparoscopic and laparotomic resec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diagnosis NEOPLASM METASTASIS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risk factors surgery/operative LYMPHATIC METASTASIS LYMPH node excision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山世岩 屈翔 +1 位作者 张慧明 高超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56-275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1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行B超检查的95例患者中实性结节49例,囊性结节10例,混合性结节36例;55例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的术前确诊率为67.2%(37/55)。最终确诊乳头状癌77例、滤泡状癌8例、髓样癌7例、未分化癌5例、其他癌4例。行患侧腺叶切除术24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67例,行根治术加(改良)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4例,颈前及耳后持续麻木2例。5年无病生存率为89.1%(90/101),5年总生存率为93.06%(94/101)。甲状腺包膜外侵犯和未侵犯、完整切除和姑息切除、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患者5年总生存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均>0.05,未发现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术中冷冻检查、临床分期、术前B超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临床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肖毅 徐徕 陆君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8-412,共5页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许多结直肠专科医师认为其应作为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加以推广.但是,我们回顾有关CME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现其在手...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结肠系膜切除(CME)理念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许多结直肠专科医师认为其应作为结肠癌手术的规范加以推广.但是,我们回顾有关CME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现其在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能带来的风险及肿瘤学获益等方面均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CME原则是否能达到全直肠系膜切除理念一样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明确其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源 汪栋 +4 位作者 韩开宝 孙宏志 许罡 路东明 张剑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选择个体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456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径路对肿瘤根治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根治术,其中左胸后外侧开胸+左颈部切口(Ⅰ组)268例,单纯左胸后外侧开胸(Ⅱ组)42例,右胸后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Ⅲ组)94例,右胸前外侧开胸+上腹部正中切口+颈部切口(Ⅳ组)52例。胸上段癌59例中,Ⅳ组43例,Ⅰ组16例(临床分期T1-2N0M0);中段癌316例中,Ⅰ组231例,Ⅲ组76例,Ⅳ组9例;下段癌81例中,Ⅰ组21例,Ⅱ组42例,Ⅲ组18例。全组食管上切端残留癌5例。全组清扫淋巴结8141枚,平均每例(17.85±8.94)枚,检出有淋巴结转移186例,共758枚,淋巴结转移率40.8%(186/456),转移度9.3%(758/8141)。全组发生并发症共80例,其中吻合口瘘12例,胸胃瘘4例,肺部并发症21例。Ⅳ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36.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个体化选择策略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与根治率。手术创伤的控制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径路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坤 卢丽娜 余莉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3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31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分...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36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31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分析两组5年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8%、17%,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发现共有11例复发,其中有7例发生远处转移,占64%。在术后有无化疗两种情况下,复发患者远处转移分别占40%、8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采用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扩大手术范围及行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中占相当比例,术后辅助化疗对抑制盆腔外复发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复发 5年生存率
下载PDF
177例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代磊 任自学 +1 位作者 张安庆 张荣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2016年行食管癌根治术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52例,中位年龄64(18~86)岁。排除颈段食管癌及胃食管交接部肿瘤...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2016年行食管癌根治术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52例,中位年龄64(18~86)岁。排除颈段食管癌及胃食管交接部肿瘤,分析胸段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变长度的关系。结果 177例患者中,7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2.9%(76/177)。手术共清扫4 977枚淋巴结,转移361枚,淋巴结转移度为7.3%(361/4 977)。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位置、病变长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早期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我们应根据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规范、系统及有重点地进行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节转移 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清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亚辉 刘宜翔 +1 位作者 易国华 朱洪波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性清扫的意义以及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1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性清扫的意义以及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191例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包膜浸润、单双侧肿瘤、合并桥本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7.9%(50/191),单因素分析发现,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与包膜浸润、合并桥本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表明包膜浸润(OR=7.563,P=0.000)、合并桥本病(OR=4.635,P=0.003)、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3.075,P<0.001)均能独立作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当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2枚时,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率显著增加(P<0.001)。11例(5.8%)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29例(15.1%)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患者。结论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有助于准确进行肿瘤的分期、分级以及危险度的评估,对患者术后治疗随访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对于包膜浸润、合并桥本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常规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甲状旁腺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乳房外Paget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莹莹 王焱 方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乳房外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周围,由于早期皮损与湿疹、皮炎类似,容易误诊。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皮损边界不清、有多处病灶、肿瘤组织呈跳跃性生长,很难保证切除干净致术后复发率高... 乳房外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周围,由于早期皮损与湿疹、皮炎类似,容易误诊。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皮损边界不清、有多处病灶、肿瘤组织呈跳跃性生长,很难保证切除干净致术后复发率高。其他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光动力疗法、免疫调节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乳房外Paget病预后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转移相关。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淋巴结清扫有指导意义,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Mohs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从腹部外科医师的视角审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诊断与治疗策略之演变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恩昊 曹晖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8-603,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全世界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外科治疗在AEG的综合治疗中仍占据最重要地位。由于AEG肿瘤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腹部外科医师与胸外科医师在淋巴结清扫策略、手术切除范围和手术径路选择上尚未完全达成共...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全世界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外科治疗在AEG的综合治疗中仍占据最重要地位。由于AEG肿瘤部位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腹部外科医师与胸外科医师在淋巴结清扫策略、手术切除范围和手术径路选择上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微创技术的发展使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治疗AEG成为可能。随着新辅助治疗地位的提升,未来AEG的诊断与治疗亦需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共同完成。笔者从腹部外科医师的视角,总结AEG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争议,审视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腺癌 外科手术 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治疗 多学科团队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难点与争议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昌明 曹龙龙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7-790,共4页
脾门淋巴结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D2 根治术中必须清扫的淋巴结。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理念的更新,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已被外科医师广泛接受并逐步开展。然而,由于脾门血管解剖复杂、脾门区域显露困难等因素,尤其在肥胖症患... 脾门淋巴结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行D2 根治术中必须清扫的淋巴结。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治疗理念的更新,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已被外科医师广泛接受并逐步开展。然而,由于脾门血管解剖复杂、脾门区域显露困难等因素,尤其在肥胖症患者中,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成为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技术难点。术者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还应熟识腹腔镜下脾门血管的解剖学特点,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和程序化的手术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施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同时,随着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开展,围绕该区域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保留脾脏 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序贯三切口及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治疗食管癌1162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孝凤 高晓旭 顾宪文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381-385,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部位的食管癌1162例采用序贯的腹、胸、颈三切口的手术径路行食管肿瘤切除,应用术前影像、超声定位下穿刺细胞学检查...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部位的食管癌1162例采用序贯的腹、胸、颈三切口的手术径路行食管肿瘤切除,应用术前影像、超声定位下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颈部淋巴结抽样活组织快速病理检查三步筛选方法行选择性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一期规范胸腹二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积极实施综合治疗.观察总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结果 1162例食管癌手术中,手术切除率100%.根治性切除97.6%(1134/116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4%(191/116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6%(7/1162),术后30 d内死亡5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52.6 %(611/1162),淋巴结转移度12.1%(3 092/25 564).全组实施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348例,阳性准确率为94.8%(330/348),实施一期二野清扫814例,实施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89例.三野清扫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二野清扫(23.6%比13.4%)(χ^2=18.37,P< 0.001),但两者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三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清扫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程度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 0.001),不同的分期决定着患者的预后.本组术后综合治疗实施率为87.2%,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9.2%、49.6%.结论 序贯三切口切除食管肿瘤及应用三步筛选法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具有根治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存质量高、长期生存率较好等优点,是食管癌外科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术后积极的综合治疗是今后食管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径路 淋巴结清扫 术后并发症 综合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精准医疗时代低位直肠癌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价值与策略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海江 葛磊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92-296,共5页
随着生物分析技术、基因测序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医学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临床影像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患者术前精准临床分期判断及分子生物学信息的获得使得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精准医疗时代对直肠癌的诊治提出了新... 随着生物分析技术、基因测序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医学进入了精准医疗时代。临床影像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患者术前精准临床分期判断及分子生物学信息的获得使得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精准医疗时代对直肠癌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部位的直肠癌治疗方案亦有所差异。手术治疗仍然是当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对于侧方淋巴结清扫问题一直存有争议,究其原因侧方淋巴结转移(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LPLM)是全身系统性转移还是局部转移。笔者认为,低位直肠癌诊治应在充分推广诊疗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筛选行侧方淋巴结手术治疗的获益人群,根据精确的诊断分期控制手术指征与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及过度治疗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侧方淋巴结清扫 精准医疗
原文传递
进展期近端胃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启示与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昌明 林建贤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脾门淋巴结清扫是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胃周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焦点。虽然第5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将脾门淋巴结排除在非大弯侧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D2淋巴结清扫范围外,但是相关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然较少。同时,对于侵犯大弯侧... 脾门淋巴结清扫是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胃周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焦点。虽然第5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将脾门淋巴结排除在非大弯侧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D2淋巴结清扫范围外,但是相关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仍然较少。同时,对于侵犯大弯侧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指南推荐行脾切除术以清扫脾门淋巴结,而在逐渐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的认可。同时,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为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段,笔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黄氏三步法"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不仅降低手术难度,使该技术易于推广,还显示出良好的微创效果。临床实践中脾门区血管后方淋巴结的清扫,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因此,对于脾门淋巴结清扫这项困难的技术,不仅要求胃肠外科医师进行技术上的探索,对其清扫指征的探索也尤为重要,既要避免不需要清扫患者的扩大手术,但也不能因为技术困难而使高危患者失去根治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脾门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胃癌的外科治疗方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晓辉 刘帛岩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94-298,共5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最主要手段。随着外科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手术方式也从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方式逐渐转变。早期胃癌的研究重点主要向保留正常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发展。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也达成了共识,微创手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仅有1个不可治愈因素存在的晚期胃癌患者,积极进行外科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出现的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荧光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都推动了胃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将对目前胃癌外科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得指导临床治疗,造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