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经络辨证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谷忠悦 罗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通过对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古代相关经络文献整理研究,以循行、病候、功能为指标,对《内经》《奇经八脉考》中的相关经脉进行对比分析,动眼神经麻痹(风牵偏视)主要症状与《内经》中的目不开、目黄、目锐眦痛相吻合。结果提... 通过对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古代相关经络文献整理研究,以循行、病候、功能为指标,对《内经》《奇经八脉考》中的相关经脉进行对比分析,动眼神经麻痹(风牵偏视)主要症状与《内经》中的目不开、目黄、目锐眦痛相吻合。结果提示:①调节跷脉功能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重点;②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治疗本病的途径不同,正经治其标,奇经治其本,配合使用可体现中医标本兼治的理论思想和特色;③经筋病与动眼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对完善治疗原则和研究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动眼神经疾病 麻痹 经络辨证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明琪 赵继宗 王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的9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52例合并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后行开颅手...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的9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其中52例合并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表现,所有患者均经过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后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分两组观察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A组:单纯动脉瘤蒂夹闭术;B组: 动脉瘤蒂夹闭术后行动眼神经减压术.结果 A组20例,其中病程在14 d内手术者10例,术后10~40 d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4~30 d内手术者8例,7例术后30~90 d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者2例,术后半年1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B组32例,其中病程在14 d内手术者15例,术后10~40 d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4~30 d内手术者14例,12例术后30~90 d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2例不完全恢复;30 d后手术者3例,术后半年2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结论后交通动脉瘤性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尽早手术治疗,对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极为重要,但术中是否行切除或穿刺动脉瘤等动眼神经减压术,同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术后 恢复情况 临床观察 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匡 程伟 +2 位作者 钟鸣 谭显西 赵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 探讨并分析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治疗的23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32~74岁,平均50.4岁.10例选择开颅动脉瘤夹... 目的 探讨并分析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治疗的23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32~74岁,平均50.4岁.10例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组),13例选择动脉瘤栓塞术(栓塞组).结果 随访2年,栓塞组6例彻底恢复、7例部分恢复;夹闭组6例彻底恢复、4例部分恢复;两组动眼神经麻痹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7).术前部分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相对于完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彻底恢复的比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5).发病至手术治疗间隔时间≤14 d的患者比>14 d再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明显(P =0.045).结论 在治疗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时,经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比较,在改善动眼神经麻痹方面无显著差异,发病至手术治疗间隔时间是较明确的影响动眼神经麻痹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疾病 栓塞 治疗性 夹闭术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周围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朱丽平 王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6-751,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对2019年1-10月确诊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32例患者,17例(53.13%)呈急性发病、15例(46.88%)为亚急性发病;单眼受累30例(93.75%)、双眼同时受累2例(6.25%);伴头... 目的总结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对2019年1-10月确诊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32例患者,17例(53.13%)呈急性发病、15例(46.88%)为亚急性发病;单眼受累30例(93.75%)、双眼同时受累2例(6.25%);伴头痛10例(31.25%),瞳孔受累8例(25%)。病因诊断为微循环障碍(16例占50%)、非特异性炎症(11例占34.38%)、后交通动脉瘤(2例占6.25%),以及中脑梗死(1例占3.13%)、脑干脱髓鞘病变(1例占3.13%)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占3.13%)。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取改善循环(微循环障碍和中脑梗死)、抗炎及抑制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炎症、脑干脱髓鞘病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治疗后31例(96.88%)症状缓解、1例(3.13%)预后不良。结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颅内动脉瘤是其最危险的病因。患眼疼痛和瞳孔受累并非颅内动脉瘤所特有的症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予以相应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眼肌麻痹 微循环 炎症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栓塞术对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培 史怀璋 +7 位作者 徐善才 高成 季智勇 王春雷 刘珍 廉庆北 许斌 李鑫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45-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11月对连续收住院的1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PcomAA患者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其中男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岁。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11月对连续收住院的1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PcomAA患者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其中男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7.9 mm。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6.7 d。利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下列因素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最初动眼神经麻痹的程度、动脉瘤的大小、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结果①19例患者治疗时均为完全栓塞。②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3.1个月。12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正常,7例患者的症状部分恢复。其中1例患者因1年后动脉瘤复发行二次栓塞术,2年后再次造影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致密。该患者在二次治疗后2个月余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恢复,且未出现症状反复的情况。③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及是否伴有SAH,对恢复情况均有影响(P<0.05);动脉瘤的大小对恢复情况无影响(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是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治疗方式。在患者群中,尽早治疗的、伴有SAH或动眼神经麻痹程度较轻者,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疾病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三维颅脑容积成像增强MRI用于病因学诊断动眼神经麻痹 被引量:1
6
作者 殷慧康 叶黛西 +1 位作者 宣璐璐 耿承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8-492,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增强MR用于病因学诊断动眼神经麻痹(ON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诊断为单侧ONP患者的颅脑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FLAIR)增强及3D-BRAVO增强图像,对比其病因学诊断ONP结果的差异。结果27例ON... 目的观察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增强MR用于病因学诊断动眼神经麻痹(ON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诊断为单侧ONP患者的颅脑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FLAIR)增强及3D-BRAVO增强图像,对比其病因学诊断ONP结果的差异。结果27例ONP病因包括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压迫或浸润13例、血管压迫7例、颅脑炎性病变4例及颅脑外伤3例。T1-FLAIR增强图像显示ONP病因包括肿瘤压迫或侵犯10例、血管压迫3例、颅脑炎性病变2例、颅脑外伤3例,正确率66.67%(18/27);3D-BRAVO增强图像显示病因正确率为100%(27/27),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3D-BRAVO增强MRI用于病因学诊断ONP具有高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三维颅脑容积成像
下载PDF
21例老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CT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新民 付桂丽 +3 位作者 张曦 刘庆 张卫卫 陈赞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方法对21例60岁以上老年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均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能迅速恢复,但苏醒后睡眠过度7例(33.3%);... 目的探讨老年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头颅CT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方法对21例60岁以上老年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均以突发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能迅速恢复,但苏醒后睡眠过度7例(33.3%);均有眼球运动障碍,且难于恢复;均无明显的肢体瘫痪.8例(38.1%)记忆力明显下降.少见的症状是视觉障碍(14.3%)、幻视(9.5%)、偏身感觉异常(9.5%).21例患者中主要基础疾病有高血压15例(71.4%)、心脏病13例(61.9%)、糖尿病9例(42.9%).8例(38.1%)被误诊,发病第3~5天行头颅CT薄层扫描均能明确诊断. 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复杂;老年人突发眩晕、意识障碍,伴有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肢体瘫痪时应高度警惕TOBS.发病第3~5天复查头颅CT并薄层扫对基层医院诊断TOBS是行之有效的方法.TOBS可能以脑栓塞为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老年人TOBS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TOBS 诊断 头颅CT 患者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CT分析 结论 记忆力 方法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琪 张鑫 +3 位作者 李雪 王汉东 张庆荣 印红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分析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与术前麻痹程度(完全、不完全)、发病至治疗时间(...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分析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与术前麻痹程度(完全、不完全)、发病至治疗时间(≤14 d、>14 d)、动脉瘤大小(≤7 mm、>7 mm)、术前有无出血及栓塞致密程度(完全、瘤颈残留)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个月随访。结果①18例患者均栓塞成功,12例完全栓塞,6例瘤颈残留。②18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1例(11/18),不完全恢复6例(6/18),总改善率为94.4%(17/18);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症状无改善。③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至治疗时间、动脉瘤大小、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程度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可以有效恢复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无改善者须考虑动脉瘤是否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疾病 栓塞 治疗性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安琪 孙飞 +3 位作者 刘华 蒋栋毅 王之敏 沈李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的4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眶尖、... 目的初步观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的4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三维CT明确减压程度和范围,随访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证实眶上裂内侧缘减压充分。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4例患者的上睑下垂症状均恢复,恢复时间为7~30 d。3例患者眼球运动完全恢复,恢复时间为7~30 d;1例部分恢复。3例患者的复视完全恢复,恢复时间为30 d至6个月;1例缓解。有瞳孔扩大的3例患者,1例术后7 d恢复,2例未恢复。结论初步研究显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下进行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方案可对动眼神经裂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减压,有助于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脑损伤 动眼神经疾病 减压术 外科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眶尖区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仲海 陈晓光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386-2389,共4页
眶尖区神经是视功能的主要支配神经,其损伤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因组织学特点不同,损伤与再生机制各异。近年来的研究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眶尖区神经损伤治疗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 眶尖区神经是视功能的主要支配神经,其损伤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因组织学特点不同,损伤与再生机制各异。近年来的研究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眶尖区神经损伤治疗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题,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治疗方法有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细胞移植术、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动眼神经疾病 再生 治疗 眶尖
下载PDF
伴眼部表现的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明 魏世辉 +1 位作者 宋鄂 周欢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 分析伴眼部表现的颈内动脉动脉瘤(AICA)的部位、大小及眼部表现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的42例AIC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伴眼部表现的AICA发生部位、大小及眼部表现临床特点.结果 4... 目的 分析伴眼部表现的颈内动脉动脉瘤(AICA)的部位、大小及眼部表现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的42例AIC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伴眼部表现的AICA发生部位、大小及眼部表现临床特点.结果 42例伴眼部表现的AICA患者中,发生于床突旁23例,巨大动脉瘤23例,眼部主要表现分别为患侧眼视力显著下降25例、动眼神经麻痹21例、展神经麻痹7例及不同程度视野改变.结论 AICA眼部表现主要为患侧眼视力显著下降、不同程度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等.伴眼部表现的AICA以床突旁为主,多为巨大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动脉瘤 眼表现 动眼神经疾病 展神经疾病 视力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红 周秀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11-7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髎、肝俞(双)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髎、肝俞(双)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眼球运动度、眼裂大小和瞳孔大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患眼内直肌和下直肌的运动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裂大小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辨证分型患者治疗后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穴位注射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确切,且适用于各种辨证分型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穴位疗法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洪涛 李墨 +4 位作者 姜明 郭笑磊 陈捷 白砚霞 白荣杰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6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于2013年11月临床诊断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女性患者1例,年龄79岁,病史3年,本次就诊为复发,症状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瘤细胞占4.5%,血λ...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我院于2013年11月临床诊断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女性患者1例,年龄79岁,病史3年,本次就诊为复发,症状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瘤细胞占4.5%,血λ轻链18 g/L,CT和MRI检查示蝶鞍左侧病灶,诊断为MM IgGλ型ⅢA期,MM髓内髓外复发。结合在PubMed和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年以来报道的MM相关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例10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40-79(60±12)岁。IgG型7例,IgA型2例,IgG及IgA双克隆型1例,IgD型1例。9例动眼神经麻痹为MM初发的首发症状,1例为MM复发首发症状,1例出现于治疗MM过程中。7例为单纯动眼神经麻痹,4例合并滑车或外展或三叉神经等其他颅神经损害。9例影像学上发现颅底部蝶窦旁占位病灶,2例表现为MM并骨髓瘤性脑膜炎。除2例骨髓瘤性脑膜炎治疗效果较差外,其余患者在化疗和/或放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改善明显,尤其本院病例在应用MM新型化疗药物硼替佐米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体征明显改善,且起效很快。结论对不明原因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应考虑MM可能,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硼替佐米等化疗药治疗MM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动眼神经疾病 药物疗法 硼替佐米
原文传递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翁睿光 章剑剑 陈汉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NP)经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TCCF导致的ON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ONP...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NP)经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TCCF导致的ON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ONP恢复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做多因素分析.结果 76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73例(96.1%)患者保留颈内动脉.术后随访6 ~ 70个月,平均34.2个月,无死亡病例,有70例(92.1%)患者1次栓塞成功,6例(7.9%)患者于第1次栓塞治疗后6周内复发,复发原因为球囊泄露,再次栓塞后未再复发.76例(100.0%)患者ONP完全恢复,恢复时间为(42.17±32.39)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瘘口位置、眼突位置、ONP程度、球囊使用数量、颈内动脉状态是TCCF患者ONP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P< 0.01或<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瘘口位置、ONP程度、球囊使用数量是ONP恢复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血管内球囊栓塞治疗TCCF导致的ONP,安全可靠.病程、瘘口位置、ONP程度及球囊使用数量是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治疗性 动眼神经疾病 恢复时间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匡 钟鸣 +3 位作者 谭显西 李则群 熊叶 严志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12个月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9例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12个月预后,并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9例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在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中,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6例,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23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机≤14 d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优于手术时机〉14 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脉瘤出血与否、动脉瘤朝向、动脉瘤大小、手术方式和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与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时机是影响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预后的独立因素(OR=6.574和32.510,95% CI 1.119-38.640和2.869-368.363,P〈0.05或〈0.01).结论 手术治疗动脉瘤可以改善后交通动脉瘤相关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预后,而低龄和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动脉瘤 预后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玉 沈静萍 +7 位作者 谷建芳 陈立平 闫佳兰 高利涛 王丽 智建霞 徐秀红 王雪笠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PSP 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7.69%,以步态不稳和运动迟缓起病10例,以静止性震颤和垂直性核上性眼...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PSP 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7.69%,以步态不稳和运动迟缓起病10例,以静止性震颤和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起病各2例,以认知功能障碍起病1例。15例均出现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11例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曾误诊为帕金森病1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各1例。误诊时间0.5~5.0年。本组均依据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合相关诊断标准确诊PSP,予相应治疗,3例运动障碍稍有改善,但1个月后病情再次进展;1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PS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缺乏相关诊断指标,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重视头颅影像学检查,并长期随访,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上麻痹 进行性 误诊 帕金森病 动眼神经疾病 痴呆
下载PDF
第484例——哮喘,肢体麻木,复视,头痛
17
作者 林若庭 林化松 +1 位作者 张碧月 叶励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患者女,47岁,因肢体麻木、疼痛10 d,加剧8 h入院。患者既往有“哮喘、鼻窦炎”史,入院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CT平扫示副鼻窦炎及一过性细支气管炎,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单神经病,骨髓穿刺活检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确诊为嗜... 患者女,47岁,因肢体麻木、疼痛10 d,加剧8 h入院。患者既往有“哮喘、鼻窦炎”史,入院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CT平扫示副鼻窦炎及一过性细支气管炎,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单神经病,骨髓穿刺活检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经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好转。随后出现腹痛及部分性动眼神经麻痹,继续抑制免疫并抗凝治疗后好转。患者因头痛第3次住院,经腰椎穿刺术和头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等检查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EGPA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罕见,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 动眼神经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文传递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对照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晓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穴取睛明、球后、承泣等;电针加穴位注射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腺苷钴胺局部穴位注射。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穴取睛明、球后、承泣等;电针加穴位注射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腺苷钴胺局部穴位注射。2组患者经3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41.7%,电针加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7.8%,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加穴位注射组中脑瘤发病在2周之内手术的患者针刺疗效优于2周以上手术者(P<0.01);术后1月之内针刺治疗者疗效优于1月以上针刺者(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的及早诊断与手术、针刺及时的干预治疗都关系到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水针 动眼神经疾病/针灸疗法 动脉瘤/并发症 眼肌麻痹/针灸疗法 @动眼神经麻痹
下载PDF
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眼科表现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娟 杨婷婷 贾秀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眼科表现。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69例中有神经眼科表现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6.21±16.11)岁。其中,50岁以上者32例,占71.11%。出现症状至就诊...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眼科表现。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69例中有神经眼科表现的45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6.21±16.11)岁。其中,50岁以上者32例,占71.11%。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30min20年。其中,24h内就诊20例,占44.44%。均单独或联合行头颅CT、CT血管造影、MRI、MRI血管造影、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检查,以及视力、瞳孔光反射和眼球运动检查。回顾分析患者首发表现、神经眼科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有神经眼科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26.63%。其中,以眼部症状、体征为首发表现者6例,占13.33%;以神经症状、体征首发表现者39例,占86.67%。有神经眼科表现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神经眼科症状主要为视力下降、复视、眼球胀痛,分别为10、4、2例,占22.22%、8.89%、4.44%。神经眼科体征中,瞳孔异常31例,占68.89%;眼球运动障碍16例,占35.56%;上睑下垂8例,占17.78%;眼球震颤2例,占4.44%;眼球突出1例,占2.22%;角膜反射消失1例,占2.22%。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出血29例,占64.44%;未见颅内出血16例,占35.56%。伴或不伴颅内出血者神经眼科表现均以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最为常见。伴颅内出血者瞳孔异常发生率较不伴颅内出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1,P=0.007)。瞳孔异常、视力下降者多见于颈内动脉瘤;跟球运动障碍则以颈内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常见。结论颅内动脉瘤神经眼科表现多样,以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瞳孔失调/病因学 动眼神经疾病/病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