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兔髁突退行性变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金武 王美青 刘晓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5,I005,共4页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是否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方法  2 7只 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渐进性咬合紊乱组 (A组 )、操作对照组 (B组 )和空白对照组 (C组 )。A组动物以正畸用橡皮圈分别将一侧上颌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 目的 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是否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方法  2 7只 5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渐进性咬合紊乱组 (A组 )、操作对照组 (B组 )和空白对照组 (C组 )。A组动物以正畸用橡皮圈分别将一侧上颌和对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向近中牵拉 ,以形成上下牙不吻合接触的咬合紊乱 ;B组作结扎钢丝操作对照 ,不牵拉。分别在 6月龄、7月龄、8月龄时取材 ,各时间点每组取材 3只实验动物 ,对双侧髁突作组织学观察和测量。结果 B、C两组髁突软骨表现无明显差异 ,A组有明显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的退行性变 ,表现为髁突前、中部软骨变薄 ,肥大层软骨不连续 ,局部组织纤维化 ;髁突后部软骨增厚 ,增殖层未成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髁突退行性变 动物实验 咬合力 颞下颌关节
原文传递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蕾 王美青 +1 位作者 孙磊 陈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时间点,雌雄各半,每组3只。以皮筋弹性力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4周后同样方式推右侧下颌、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移动,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实验2、4、6、8周后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及软骨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法分析髁突软骨中TNF-α的表达特点。结果实验4、6、8周组髁突软骨均较对照组增厚(P<0.05),实验组出现以无菌坏死为主的软骨退行性变。TNF-α主要集中表达于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实验2、6、8周组表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5),实验4周组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雌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TNF-α参与了异常咬合所导致的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随时间延长,咬合紊乱较重者,髁突软骨的分解代谢活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软骨 咬合紊乱 肿瘤坏死因子-Α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稳定性咬合板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盘影响的MRI评价
3
作者 张东强 周炼 +1 位作者 呙誉东 杜星颜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咬合紊乱患者的疗效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完成咬合板治疗的患者30例,共42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开口度、疼痛量表分值、核磁共振评价关节盘形态、长度、位置以... 目的探讨分析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咬合紊乱患者的疗效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完成咬合板治疗的患者30例,共42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开口度、疼痛量表分值、核磁共振评价关节盘形态、长度、位置以及双板区T2信号的变化。结果13例开口受限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正常开口度;19例伴开口疼痛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咬合板治疗后,关节盘折叠型减少3例、圆型增加2例和均厚型增加1例;关节盘长度、关节盘-髁突角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盘长度:t=0.100,P=0.920;关节盘-髁突角度:t=0.420,P=0.680);治疗前后的42侧TMD患者中,双板区T2序列信号降低了12侧,占比28.57%。结论咬合板可能通过去除牙合干扰,改善TMJ内负荷环境,缓解TMD症状,并促进盘后组织向更为稳定的生物结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板治疗 咬合紊乱 颞下颌关节病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素 唐正龙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8期3-6,8,共5页
通过动物模型的方法来探索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有TMJA模型的主要选择动物是小型猪和绵羊。制作TMJA的方法包括手术造模、注射关节促炎症因子和咬合紊乱模... 通过动物模型的方法来探索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有TMJA模型的主要选择动物是小型猪和绵羊。制作TMJA的方法包括手术造模、注射关节促炎症因子和咬合紊乱模型三种方法。目前建立的TMJA动物模型尚不理想,在诱导骨性强直上都还有所不足,因此寻找更加贴近临床的模型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炎症因子 咬合紊乱 颞下颌关节强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5
作者 郁春华 汤伟军 张富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研究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中枢调控区域定位的具体变化,为咬合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正常志愿者口内前牙上预置人工咬合高点,利用GE 3.0T磁共振扫描机获取其在正常咬合状态和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脑功能成像图... 目的研究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中枢调控区域定位的具体变化,为咬合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正常志愿者口内前牙上预置人工咬合高点,利用GE 3.0T磁共振扫描机获取其在正常咬合状态和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脑功能成像图,借助SPM2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咬合状态紧咬时的中枢激活区包括中央前回M1区、中央后回S1区、前运动区、前额叶皮层、岛叶、Broca’s区、缘上回、小脑、扣带回、右侧顶叶皮层及右侧枕叶皮层。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中枢激活区包括中央前回M1区、左侧中央后回S1区、左侧前运动区及右侧Broca’s区。结论初步明确正常咬合状态及前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中枢激活区域,发现早接触对中枢相应调控区域有抑制激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病 前牙 早接触 中枢神经 功能性磁共振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磊 王美青 +1 位作者 刘晓东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中,造成磨牙尖窝接触不吻合的渐进性咬合紊乱。术后6周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观察。结果:操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未见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软骨中部增厚,后部变薄(P<0.05);关节盘中带和后带均明显变薄(P<0.05);实验组中部和后部软骨下骨小梁变得明显垂直于髁突表面排列。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紊乱 咬合 改建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致大鼠咬肌超微结构损伤及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改英 刘晓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经历不同时长实验性渐进性咬合紊乱后大鼠咬肌的超微结构及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的不同,以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的影响程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4、6、8... 目的:通过观察经历不同时长实验性渐进性咬合紊乱后大鼠咬肌的超微结构及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的不同,以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的影响程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4、6、8周4组,每个实验组各有一个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通过二次分牙操作,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并分别于放入最后一个皮圈后2、4、6、8周处死,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咬肌超微结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大鼠咬肌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含量,以探讨咬合紊乱对咬肌能量代谢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增加对渐进性咬合紊乱与口颌系统活动关系的认识。结果:2、4、6、8周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后,大鼠咬肌线粒体均出现损伤,且随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CK及LDH的活性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损伤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大鼠 咬肌 超微结构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VEGFR-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任青杰 安佰利 +6 位作者 焦凯 刘晓东 于世宾 花翠 文军 李齐宏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过程中VEGFRs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VEGFR-1,VEGFR-2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均主要分布在大鼠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在增殖层少量表达,在纤维层未见到其阳性细胞表达;正常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从7~11周龄VEGFRs表达逐渐增强,11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幼年及成年实验2周组、幼年实验8周组、成年实验6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幼年实验4周组及6周组,成年实验4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低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而成年实验8周组则明显高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VEGFRs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美青 曹鸿涛 +1 位作者 刘晓东 张俊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盘厚度的影响。方法 :12具尸体的 2 3侧颞下颌关节 ,5具尸体有以下咬合紊乱特征之一设为咬合紊乱组 :后牙缺失久未修复造成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第三磨牙因无对牙合牙而伸长 ;个别后牙的反牙合或锁牙合。 7具尸体没有上述表现者设为对照组。TMJ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动物实验 :18只新西兰大白兔 ,9只以固定矫治技术将第一前磨牙拉向其近中的自然间隙 ,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 ,另 9只作对照 ,3个月后TMJ切片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 ,咬合紊乱组关节盘明显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关节盘可随咬合紊乱而作厚度方面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解剖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动物实验 咬合紊乱
下载PDF
儿童期咬合紊乱早期矫治 被引量:9
10
作者 邹静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儿童口腔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儿童保持完整的乳牙列,进而建立正常的恒牙列。儿童期的咬合紊乱不仅可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妨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还可影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正常发育、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因此,目前对儿童时期咬... 儿童口腔临床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儿童保持完整的乳牙列,进而建立正常的恒牙列。儿童期的咬合紊乱不仅可影响儿童的口腔功能,妨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还可影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正常发育、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因此,目前对儿童时期咬合异常的早期矫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儿童牙医的重视,本文就儿童期常见的乳牙列前牙反、乳牙列后牙反及混合牙列期的个别恒牙反早期矫治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反 异位萌出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标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晶 冯小东 +2 位作者 肖永芳 宋铁砾 刘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49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临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隐形组与传统组各45例。传统组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6个月。在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观察牙周指标,并检测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隐形组的总有效率为97.8%,与传统组的84.4%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牙周指数都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β与TNF-α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隐形组与传统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隐形组的牙龈萎缩、牙周粘连、牙根吸收、牙釉脱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4.4%(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重度牙周炎伴咬合紊乱能抑制龈沟液炎症因子的表达,能改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重度牙周炎 咬合紊乱
原文传递
Ⅳ期牙周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双双 唐晓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期牙周炎以严重的牙周破坏和咬合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通过病史回顾、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Ⅲ期与Ⅳ期牙周炎。针对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应强调多学科合作,并且在各个牙周治疗阶段注重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 期牙周炎以严重的牙周破坏和咬合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通过病史回顾、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Ⅲ期与Ⅳ期牙周炎。针对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应强调多学科合作,并且在各个牙周治疗阶段注重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以达到消除炎症、修复缺失牙、稳定咬合的治疗目标。文章围绕Ⅳ期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加以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牙周炎 咬合紊乱 多学科合作 咬合调整 咬合重建
原文传递
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2种方法比较
13
作者 皇甫文丽 黄瑶 +3 位作者 刘波 吕长海 刘娟 代自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 通过被动张口和咬合紊乱2种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模型,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来比较2种建模方法并评价其实用性。方法 2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3只大鼠常规饲养。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 通过被动张口和咬合紊乱2种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模型,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来比较2种建模方法并评价其实用性。方法 2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3只大鼠常规饲养。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被动张口组(OP组),每天保持张口度20 mm,持续1 min;咬合紊乱组(OD组),0.25 mm的结扎丝包绕第一磨牙,结扎在第一磨牙的面;咬合紊乱对照组(ODS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结扎结在第一磨牙的近中。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解剖下颌骨后,通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HE染色来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 OD组和OP组均出现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Micro CT分析都表现出骨体积分数的下降,骨体积比和骨小梁厚度在OD组与O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D组和OP组的改良Mankin评分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OP组中有2个样本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结论 咬合紊乱为较为稳定的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建模方法,被动张口能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但不稳定且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骨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 大鼠模型 咬合紊乱
下载PDF
儿童期咬合紊乱的早期矫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彦 赵玮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儿童期咬合紊乱不仅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替换,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对儿童期咬合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矫治的目的是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 儿童期咬合紊乱不仅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替换,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对儿童期咬合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矫治的目的是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防止乳牙间隙的丢失、顺利完成恒牙列的替换。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无需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本文就儿童期常见错畸形的矫治时机和预防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早期矫治 反(牙合) 开胎 牙齿拥挤
原文传递
咬合异常致颈椎功能紊乱1例报告
15
作者 徐柯 王美青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46-448,共3页
颈椎功能紊乱(cervical spine disorder)是一组症候群,包括颈肩背部肌酸痛、颈部活动受限及头颈肩位置不端正等[1]。由于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治方案。笔者诊治过1例咬合源性颈椎功能紊乱患者,现将有关... 颈椎功能紊乱(cervical spine disorder)是一组症候群,包括颈肩背部肌酸痛、颈部活动受限及头颈肩位置不端正等[1]。由于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治方案。笔者诊治过1例咬合源性颈椎功能紊乱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颈椎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蓓 于世宾 +3 位作者 李齐宏 文军 董智伟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雌激素
下载PDF
咬合紊乱导致的慢性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17
作者 姜佳杨 李保胜 +4 位作者 李雨阳 张慧彦 金卓华 欧燕珍 孟维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77-680,共4页
咬合紊乱是上、下颌牙的静动态关系不协调的异常状态,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因个别点的早接触而无法达到牙尖交错位或因咬合高点产生干扰的现象,可使牙周组织损伤、咀嚼功能下降、关节肌肉不适,甚至通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 咬合紊乱是上、下颌牙的静动态关系不协调的异常状态,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因个别点的早接触而无法达到牙尖交错位或因咬合高点产生干扰的现象,可使牙周组织损伤、咀嚼功能下降、关节肌肉不适,甚至通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活化诱导血清皮质类固醇水平的升高导致机体慢性应激。本文就咬合紊乱导致的慢性应激对骨组织、口颌系统、情绪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咬合紊乱不仅导致口腔局部的骨丢失、全身骨量的减少,对口颌系统局部功能产生损害,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方面对机体的焦虑情绪、睡眠、认知功能及空间记忆能力亦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近年来对于咬合紊乱的关注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并及时调整不协调的咬合关系已成为临床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口颌系统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皮质类固醇 慢性应激 认知功能 焦虑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林薇薇 陈金武 +3 位作者 石利强 孟庆江 王美青 史庆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710-712,共3页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I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I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兔子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层和增殖层表达增强,肥大层出现异常表达。在实验期内,实验组髁突大多数部位,纤维层和肥大层的表达有降低趋势,增殖层则持续增强。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兔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髁突纤维层和增殖层软骨细胞I型胶原高表达,肥大层异常表达,软骨趋于纤维化或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紊乱 下颌骨髁状突 胶原
原文传递
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影响的定量研究
19
作者 陈金武 李强益 +2 位作者 顾泽旭 刘洪臣 王美青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在新西兰兔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并在实验期... 目的:研究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变化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在新西兰兔口内造成渐进性咬合紊乱,用定量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髁突软骨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髁突软骨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并在实验期内持续增高。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变,退变软骨全层出现Ⅲ型胶原异常表达,表明软骨细胞表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下颌骨髁状突 胶原
原文传递
渐进性咬合紊乱导致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实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25
20
作者 元方 王美青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黄城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致病意义。方法:4只成年猴,2只实验组,2只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猴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对侧下颌第一磨牙,将所拔牙邻牙向拔牙缺隙处对牵,造成局部上下咬合关系不密合,分别于6、8个月后取双侧颞下...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致病意义。方法:4只成年猴,2只实验组,2只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猴拔除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对侧下颌第一磨牙,将所拔牙邻牙向拔牙缺隙处对牵,造成局部上下咬合关系不密合,分别于6、8个月后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主要变化是实验6个月时髁状突肥大层细胞增殖活跃,但软骨层变薄;8个月时髁状突表面软骨层变得更薄,且各层排列紊乱,表面纤维增生,并形成纤维乳突状结构跌入深层组织,肥大带变薄或消失,仅可见散在的软骨细胞或细胞团,骨小梁排列紊乱,并观察到显微骨折现象。关节盘后带见到软骨细胞团和钙化现象。关节窝变化较小。结论:初步论证了“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猴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的观点,但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 He紊乱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