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 被引量:134
1
作者 程家安 祝增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从害虫种群动态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导致2005年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关键因子。结果认为一定的迁入虫量为褐飞虱暴发成灾奠定了基础,异常高的种群增长倍数是暴发的关键,而引起高种群增长倍数的主要因子是单季稻面... 从害虫种群动态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导致2005年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关键因子。结果认为一定的迁入虫量为褐飞虱暴发成灾奠定了基础,异常高的种群增长倍数是暴发的关键,而引起高种群增长倍数的主要因子是单季稻面积的扩大,异常的气候条件和滥用化学农药。长期过量施用吡虫啉而引起的抗药性和失时防治带来的低防治效果,导致了严重的灾害。2005年褐飞虱暴发成灾的重要启示是:褐飞虱治理的关键在于通过减少前期不合理的农药施用,改良品种的遗传性状和促进田间自然控制作用,建立起一个能有效控制褐飞虱高增长能力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迁入虫量 增长倍数 抗药性
下载PDF
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猖獗成因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被引量:77
2
作者 汤金仪 胡伯海 王建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我国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近10—20年来的发生和危害状况后,分析认为,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的猖獗力害,与初始主源、生产水平和作物坏境及气候异常有很密切的关系。本文还对未来若干年内的发生趋势作了浅析,同时从宏观治理的高度提出一些建没性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害虫 发生特点 猖獗成因 治理对策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刘光杰 付志红 +1 位作者 沈君辉 张亚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苗期单株鉴定、分蘖盛期单株鉴定、蜜露量测定和若虫发育历期测定 5种方法 ,分别测定了6个新近育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多数品种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都是...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苗期单株鉴定、分蘖盛期单株鉴定、蜜露量测定和若虫发育历期测定 5种方法 ,分别测定了6个新近育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多数品种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都是一致或十分接近的 ,而且与品种的类型和抗感性无关。但少数品种随着苗龄的增大 ,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蜜露斑面积测定结果与分蘖盛期接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 ,初步将蜜露斑面积与抗性级别的关系拟定为 :蜜露斑面积[mm2 / (雌虫· d) ]0~ 10 0 .0≈ 0~ 3级 ,10 0 .1~ 2 0 0 .0≈ 5级 ,>2 0 0 .1≈ 7~ 9级。综合多项测定指标 ,认为分蘖盛期接虫鉴定较苗期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性水平 ;苗期群体筛选和蜜露量测定是水稻抗飞虱的两个快速、便捷、准确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抗性筛选 蜜露测定 若虫历期 水稻 品种 稻飞虱
下载PDF
稻飞虱为害胁迫对水稻植株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金锋 薛庆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87-1491,共5页
研究了水稻植株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后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受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 研究了水稻植株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害后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主要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受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在抗虫和感虫材料中有差异,前者活性增加,后者下降;受褐飞虱为害后,SOD活性增加,catalase和POD活性在抗虫材料中下降,而在感虫材料中增加;其为害造成的抗虫材料SOD活性增长率和感虫材料catalase活性下降率均比白背飞虱高。这和褐飞虱的取食量明显高于白背飞虱的取食量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抗虫 植株 褐飞虱 为害 水稻 稻飞虱 体内 活性 增加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傅强 王锋 +3 位作者 李冬虎 姚青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4,共8页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 本文报道了转SCK +cry1Ac双基因抗虫水稻MSA和MSB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cifera生物学及田间发生动态的影响。与亲本明恢 86相比 ,MSA对两种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初羽化成虫鲜重、羽化率、短翅率、成虫产卵量、卵受精率、单雌子代数及发育进度等生物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而MSB虽然对多数指标影响不明显 ,但可以引起白背飞虱初羽化雌虫鲜重与短翅率显著下降 ,还引起褐飞虱初羽化雄虫鲜重明显减轻。在近距离 (株间距约 8cm)寄主选择实验中 ,褐飞虱对MSA和MSB无明显选择性 ,而白背飞虱若虫和成虫均明显趋向两种转基因水稻。田间小区实验表明MSB上的稻飞虱 (主要为白背飞虱 )密度一般低于亲本明恢 86 ,但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SCK CRY1 Ac 非靶标害虫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生态风险
下载PDF
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 被引量:51
6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噻嗪酮 抗药性 水稻
下载PDF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53
7
作者 王鹏 甯佐苹 +4 位作者 张帅 蒋田田 谭利蓉 董嵩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1.3~23.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江西上高2个褐飞虱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5.3~19.7倍)外,其他80%监测种群均已达高水平抗性(40.7~119.7倍),抗性明显上升;两年19个褐飞虱监测种群对吡虫啉均为高到极高水平抗性(82.3~1935.8倍),与2006-2009年相比,吡虫啉抗性有再次升高趋势;2010年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6.1~14.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外,其他8个种群均为中到高水平抗性(12.8~62.3倍),较前一年明显上升;两年18个监测种群对毒死蜱均处于敏感到低水平抗性阶段;对吡蚜酮的抗性2010年7个监测种群为敏感-低水平抗性(1.9~5.1倍),2011年全部褐飞虱监测种群均已达中等水平抗性(15.7~25.4倍),暗示随着吡蚜酮的大量广泛使用,褐飞虱对其抗性较高,需要引起生产上的密切关注。为科学治理水稻褐飞虱,应严格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吡蚜酮 抗性监测
下载PDF
褐飞虱的降落机制 被引量:44
8
作者 胡高 包云轩 +1 位作者 王建强 翟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68-5075,共8页
应用MM5中尺度数值模拟模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对1999年6月22日~7月2日一次褐飞虱迁飞降落过程及其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并侧重对灵川、东至、徽州3个站点的降虫机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迁飞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降虫区:天柱... 应用MM5中尺度数值模拟模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对1999年6月22日~7月2日一次褐飞虱迁飞降落过程及其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并侧重对灵川、东至、徽州3个站点的降虫机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迁飞过程有两个明显的降虫区:天柱-灵川-贺县一线范围内(降虫区Ⅰ)和三都-天柱-黔阳-修水-东至-徽州-奉贤一线(降虫区Ⅱ);(2)低空急流为褐飞虱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降虫区位于降水区边缘;(3)地形降水胁迫害虫降落是降虫区Ⅰ褐飞虱降落的主要原因,梅雨锋降水导致了褐飞虱集中降落在降虫区Ⅱ;(4)虫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的天气条件导致了东至、徽州地区不同的降虫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降落 梅雨锋 地形胁迫
下载PDF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9
作者 吕仲贤 俞晓平 +3 位作者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研究了不同虫源和致害性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种群体内共生菌数量动态及其对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的取食选择、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氨基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与其体内共生菌数量有关。广西南宁种群雌... 研究了不同虫源和致害性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种群体内共生菌数量动态及其对褐飞虱在抗虫品种上的取食选择、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氨基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致害性与其体内共生菌数量有关。广西南宁种群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著地高于浙江杭州和龙游两个虫源的雌成虫体内共生菌数量 ,而已纯化的 3个不同致害性生物型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取食抗性品种能显著减少生物型Ⅰ雌成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缺乏共生菌时 ,生物型Ⅰ、Ⅱ若虫对水稻品种TN1和ASD7的选择性增大 ,而对Mudgo的取食选择性下降。尽管缺共生菌的 3个生物型在已适应的和不适应的感虫和抗虫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和雌成虫产卵量均下降 ,若虫历期明显延长 ,但在已适应品种上的变化程度明显小于在不适应的抗虫品种上的变化程度。共生菌还明显影响成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共生菌 致害性 抗性水稻品种
下载PDF
水稻飞虱对十三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38
10
作者 毛立新 梁天锡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0-76,共7页
1987~1991年选用有机磷、有机氮和拟除虫菊酯类十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用国际统一标准毒力测定点滴法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对呋喃丹最为敏感,对马拉硫磷敏感度最低。LD_(50)值相差上百倍。因两种飞虱... 1987~1991年选用有机磷、有机氮和拟除虫菊酯类十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用国际统一标准毒力测定点滴法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对呋喃丹最为敏感,对马拉硫磷敏感度最低。LD_(50)值相差上百倍。因两种飞虱均属迁飞性害虫,年度间的测定结果稍有波动。2)白背飞虱抗药性发展比褐飞虱快,在测定方法和供试昆虫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将1990年所测几种药剂的LD_(50)与日本Nagata(1967)测定数据进行比较,浙江省白背飞虱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差异高达110.56倍,对杀螟松为48.90倍;褐飞虱种群对马拉硫磷、杀螟松的抗性分别相差11.61倍和6.11倍。3)褐飞虱种群对药剂的敏感度与当地用药水平呈负相关。4)有机磷类不同品种杀虫剂对两种飞虱的毒力差异较大,毒力较高的久效磷的LD_(50)值与毒力较低的马拉硫磷的LD_(50)相差数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抗药性 监测 水稻飞属
下载PDF
高温处理后褐飞虱体内共生酵母菌和氨基酸需求的变化 被引量:36
11
作者 傅强 张志涛 +1 位作者 胡萃 赖凤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4-540,共7页
对卵期高温 (35℃ ,72h)处理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体内共生酵母菌及该虫氨基酸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卵期高温处理后 ,若虫期体内的共生酵母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试虫 ;2 )将若虫饲养于缺少单种氨基酸的 2 2种全纯... 对卵期高温 (35℃ ,72h)处理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体内共生酵母菌及该虫氨基酸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卵期高温处理后 ,若虫期体内的共生酵母菌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试虫 ;2 )将若虫饲养于缺少单种氨基酸的 2 2种全纯饲料上 ,以若虫羽化率为指标 ,发现高温处理试虫对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 8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明显增加。由此推论 ,褐飞虱对上述 8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与共生酵母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共生酵母菌 氨基酸需求 高温处理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周强 徐涛 +2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张文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9-744,共6页
水稻叶片在遭受害虫的危害时 ,释放一些特异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信息物质在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虫害诱导的 11种水稻挥发物 (浓度为 2 μL化合物溶解在 10 0 ... 水稻叶片在遭受害虫的危害时 ,释放一些特异性的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信息物质在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虫害诱导的 11种水稻挥发物 (浓度为 2 μL化合物溶解在 10 0 μL丙酮溶液中 )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 ,(E) 2 己烯醛、 (E) 2 己烯 1 醇、 2 庚醇和水杨酸甲酯等 4种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而 (Z) 3 己烯 1 醇、 2 庚酮、柠檬烯、罗勒烯、芳樟醇、β 子丁香烯和橙花叔醇等 7种物质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浓度梯度的实验表明 ,浓度 (不同体积的待测化合物用 10 0 μL丙酮稀释 )较低的(E) 2 己烯醛 (0 5 μL、 1μL)和芳樟醇 (0 5 μL、 1μL、 5 μL)对褐飞虱成虫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影响 ,而较高浓度的 (E) 2 己烯醛 (5 μL、 10 μL)和芳樟醇 (10 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 驱避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3
13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2 位作者 程家安 吕仲贤 徐红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以不同耐虫性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稻株受害后感虫品种,IN1、秀水11、汕优6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达20%以上,而抗虫品种ASD7、IR64和具有较强耐虫性品种培矮64S/32E的叶... 以不同耐虫性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稻株受害后感虫品种,IN1、秀水11、汕优6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达20%以上,而抗虫品种ASD7、IR64和具有较强耐虫性品种培矮64S/32E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率在10%以下;受害稻株的三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不同,SOD酶活性均增加,其中以汕优63和IR64增加最显著。POD酶和CAT酶活性有增有减,除TN1、ASD7、培矮64S/32E品种的POD酶活性和秀水11的CAT酶活性下降外,其他品种的POD和CAT酶活性均增加。受害稻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非可溶性蛋白质和蛋白质总量均下降;受害稻株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也不同,培矮64S/32E和IR64两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减少,其他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明显增加,且与稻株受害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褐飞虱 危害 生理指标 叶片 叶绿素含量
原文传递
Cry1Ab杀虫蛋白在水稻-褐飞虱-拟水狼蛛食物链中转移与富集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茂 叶恭银 +4 位作者 卢新民 胡萃 彭于发 舒庆尧 Illimar ALTOSAAR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个转 cry1Ab 基因水稻 (Bt水稻) 品系KMD1和KMD2不同生育期叶鞘内Cry1Ab杀虫蛋白的含量及其通过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转移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 这2个品系中抽穗期和黄熟期叶鞘内Cry1A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苗期、分蘖...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个转 cry1Ab 基因水稻 (Bt水稻) 品系KMD1和KMD2不同生育期叶鞘内Cry1Ab杀虫蛋白的含量及其通过褐飞虱和拟水狼蛛的转移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 这2个品系中抽穗期和黄熟期叶鞘内Cry1A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 KMD1和KMD2中Cry1Ab杀虫蛋白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到Bt水稻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拟水狼蛛体内。褐飞虱在KMD1或KMD2上取食2 d后, 体内均含有 Cry1Ab杀虫蛋白, 但连续取食2、4、6、8和10 d后,其体内含量并未因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当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 在捕食2、4、6、8和10 d后,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 其含量并未随捕食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 但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褐飞虱体内的含量。可见, 该蛋白可通过水稻转移至褐飞虱, 再转移至拟水狼蛛, 并存在明显的富集现象, 而这种富集并不随蜘蛛捕食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拟水狼蛛捕食以KMD1或KMD2为食的褐飞虱时, 其捕食量未受到显著影响, 其中肠酶粗提物对Cry1Ab杀虫蛋白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CRY1AB杀虫蛋白 褐飞虱 拟水狼蛛 食物链 生物富集 解毒
下载PDF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祝树德 陆自强 +1 位作者 杭杉保 徐海 《华东昆虫学报》 1994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用Schoolfield等提出的生物物理模型描述了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Y=-9628.90+1058.66x... 本文用Schoolfield等提出的生物物理模型描述了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Y=-9628.90+1058.66x-36.66x ̄2+0.40745x ̄3,在最适温度24.2℃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295.5,而在34℃温度下,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仅为0.56.短翅型雌成虫和雄成虫对高温最敏感,40℃恒温下,成虫平均寿命为21.4至23小时。长翅型雌成虫对高温有一定的耐性。而16℃的低温对成虫死亡率影响较小,对若虫的死亡率影响较大。本文还研究了江淮杂交稻田小气候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最适温度 种群增长 雌成虫 小气候 稻田 发育速率 种群生命表 生物物理 若虫
下载PDF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彦华 王强 +6 位作者 沈晋良 吴声敢 俞瑞鲜 赵学平 苍涛 吴长兴 陈丽萍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8-524,共7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褐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褐飞虱抗性测定方法、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等。田间褐飞虱种群对...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是其近年来暴发频繁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国内外关于褐飞虱抗药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褐飞虱抗性测定方法、抗药性的发展、交互抗性、抗性遗传、抗性机理及抗性治理等。田间褐飞虱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对氯噻啉和噻虫嗪分别产生中等水平和低水平的抗药性,对呋虫胺和烯啶虫胺仍然处于敏感性阶段。此外,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昆虫生长调节剂)产生低水平到中等水平抗性。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是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褐飞虱的抗性治理,以延缓其抗药性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抗药性 抗性治理
下载PDF
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彦华 陈进 +5 位作者 沈晋良 高聪芬 黄悦 张久双 李文红 周威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为了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于2005-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余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桂林,湖南常德和江苏南京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猛杀威、丁硫... 为了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于2005-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余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桂林,湖南常德和江苏南京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猛杀威、丁硫克百威等8种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替代高毒药剂的候选品种。采用稻茎浸渍法对1个室内褐飞虱种群用吡虫啉筛选23代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从筛选前的200.1倍上升至筛选后的1298.5倍(上升了5.5倍);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对氯噻啉、噻虫啉和啶虫脒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而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则无明显的交互抗性。还讨论了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高毒杀虫剂 吡虫啉 交互抗性 抗药性
下载PDF
大尺度下褐飞虱种群空间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周强 张润杰 +2 位作者 古德祥 邹寿发 徐起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9-252,共4页
褐飞虱是我国主要的水稻害虫 ,有着复杂的空间结构 .地统计学可用来分析空间相关变量的结构和插值模拟空间相关变量的分布 .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和克立格插值法对广东省褐飞虱种群 3个主要世代在早稻田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 褐飞虱是我国主要的水稻害虫 ,有着复杂的空间结构 .地统计学可用来分析空间相关变量的结构和插值模拟空间相关变量的分布 .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和克立格插值法对广东省褐飞虱种群 3个主要世代在早稻田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的结果表明 ,大尺度的褐飞虱田间种群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 ,不同世代褐飞虱种群的局部空间结构有差异 ,聚集的范围分别为 40 0、2 0 0和 2 0 5km ;空间分布模拟地图能反映褐飞虱种群在田间的具体分布情况 ,广东西部地区每一世代褐飞虱的发生密度均高于东部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差函数 克立格插值法 褐飞虱 空间结构 水稻害虫种群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在中国三种稻飞虱中的感染 被引量:27
19
作者 甘波谊 周伟国 +2 位作者 冯丽冰 沈大棱 李昌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 用PCR方法检测了采集于不同地域稻田的 3种稻飞虱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的感染 ,发现灰飞虱Laodel phax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为沃尔巴克氏体所感染。克隆了编码沃尔巴克氏体外膜蛋白质的wsp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wsp的RFLP分析证实了这些飞虱为单一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研究了灰飞虱中沃尔巴克氏体所诱导的胞质不相容性及其在不同地域灰飞虱中的分布。还发现能寄生于上述 3种飞虱的稻虱红螯蜂也受同种沃尔巴克氏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灰飞虱 褐飞虱 白背飞虱 WSP基因 感染 共生菌 稻飞虱
下载PDF
褐飞虱对吡虫啉敏感性的时空变化及现实遗传力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彦华 李永平 +8 位作者 陈进 沈晋良 李文红 高聪芬 庄永林 戴德江 周威君 梁桂梅 邵振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6,共6页
为科学用药,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我国7省(区)42个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1996—2003年,除了1997年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6.3倍)外,苏、皖、桂3省13个种群对吡虫啉为敏感至敏感性下降(〈5... 为科学用药,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我国7省(区)42个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1996—2003年,除了1997年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6.3倍)外,苏、皖、桂3省13个种群对吡虫啉为敏感至敏感性下降(〈5倍);然而,2005年苏、浙、皖、赣、湘、桂6省(区)16个大田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迅速上升,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79~811倍);2006年,除江苏通州大田种群的抗性为627倍外,苏、浙、皖、赣、湘、桂、闽7省(区)11个种群的抗性为150~322倍,比2005年有一定程度下降,这可能与暂停使用吡虫啉有关。室内用吡虫啉对褐飞虱筛选18代,其抗性由筛选前的208.3倍上升到筛选后的1110.8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414。这暗示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后,如继续使用吡虫啉防治,其抗性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还讨论了稻褐飞虱抗药性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现实遗传力 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