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4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degeneration:An early ev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被引量:43
1
作者 Marta Villarroel Andreea Ciudin +1 位作者 Cristina Hernández Rafael Simó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0年第2期57-64,共8页
Diabetic retinopathy(DR) has been classically considered to be a microcirculatory disease of the retina caused by the deleterious metabolic effects of hyperglycemia per se an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riggered by hyper... Diabetic retinopathy(DR) has been classically considered to be a microcirculatory disease of the retina caused by the deleterious metabolic effects of hyperglycemia per se an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riggered by hyperglycemia.However,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 is already present before any microcirculatory abnormalities can be detected in ophthalmoscopic examination.In other words,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 is an early eve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R which predate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microcirculatory abnormalities that occur in DR.Therefore,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s that lead to neurodegeneration will be essential to identify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R.Elevated levels of glutamate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renin-angiotensin-system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eurodegenerative process that occurs in diabetic retina.Among neuroprotective factors,pigment epithelial derived factor,somatostatin and erythropoietin seem to be the most relevant and these will be considered in this review.Nevertheles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balance between neurotoxic and neuroprotective factors rather than levels of neurotoxic factors alone will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diabetic eye.New strategies,based on either the delivery of neuroprotective agents or the blockade of neurotoxic factors,are currently being tested in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in clinical pilot studies.Whether these novel therapies will eventually supplement or prevent the need for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r vitrectomy awaits the results of addi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 Angiotensin II ERYTHROPOIETIN GLUTAMATE Retinal neurodegeneration neuropeptides Pigment epithelial derived factor SOMATOSTATIN
下载PDF
中药复圣散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若干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雷燕 黄启福 王永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阐明脑缺血后部分神经肽类的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复圣散对神经肽的调节作用和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流手术造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以特异性放射免疫... 目的:阐明脑缺血后部分神经肽类的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复圣散对神经肽的调节作用和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复制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流手术造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以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各神经肽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天,脑内神经肽内皮素(ET-1)、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升高,生长抑素(SS)含量则下降(均P<0.01);术后7天,CGY、CGRP、SS等均有恢复,但ET浓度仍持续增高;经复圣散预防和治疗性给药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P< 0.05, P< 0.01)。结论:提示脑缺血性损伤与脑内ET、NPY、CGRP和SS等神经肽类释放失衡密切相关,而中药复圣散对脑内神经肽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推测这可能是该方防治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复圣散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史瑞瑞 王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47-1750,共4页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本文从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血管活性肠肽、P...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本文从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生长抑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神经肽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蒋伟 王正国 +2 位作者 赖西南 朱金明 朱佩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S...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观察时间及剂量 -效应关系。 结果  10 - 9~ 10 - 5mol L的SP在体外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1)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r =0 .5 94,P <0 .0 1) ,E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与 10 - 7mol LSP组比较 ,P <0 .0 5 )。 10 - 7mol 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mRNA的表达 ,在作用后 6h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SP在 10 - 8~ 10 - 6 mol 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mRNA表达 ,在 10 - 7mol L达到峰值 ,当浓度 >10 - 7mol L时 ,其促EGFmRNA表达的效应强度随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 ,至 10 - 5mol L时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基因表达 伤口愈合 神经肽类
原文传递
创伤愈合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立 赖西南 +3 位作者 王正国 王丽丽 吴国萍 陈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88-491,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 (SP)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均分为实验组和人工去感觉神经 (对照 )组。其中实验组在背部脱毛区立即制作皮肤全层切割... 目的 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 (SP)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均分为实验组和人工去感觉神经 (对照 )组。其中实验组在背部脱毛区立即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 ,并分别于伤后 1,3,6 ,9,12d切取伤口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P、EGF EGFmRNA及EGFR EGFRmRNA的表达 ;对照组则在背部脱毛区利用大剂量辣椒素皮下注射来人工毁损感觉神经 ,从而阻止SP的分泌 ,再以与实验组同样的方法进行模型制作及各项检测。 结果 实验组伤后第 1天 ,SP及EGF EGFR表达在伤缘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细胞。伤后第 3天肉芽组织中SP有明显的表达 ,以后逐渐降低 ;肉芽组织中EGF EGFR于伤后第 3天从较低水平逐渐升高 ,至第 9天达最高 ,然后明显降低。对照组伤口组织中SP、EGF EGFR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EGFmRNA EGFRmRNA变化趋势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似。 结论 创伤愈合中 ,SP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神经肽类 表皮生长因子 尿抑胃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物质
原文传递
大鼠延髓内脏带的化学神经解剖学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6-390,T009,共6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和ABC法),对儿茶酚胺类(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标记物)、5-羟色胺、胆碱类(以胆碱乙酰化酶-ChAT作标记物)以及神经肽类(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和ABC法),对儿茶酚胺类(以酪氨酸羟化酶-TH作标记物)、5-羟色胺、胆碱类(以胆碱乙酰化酶-ChAT作标记物)以及神经肽类(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和神经肽Y)等物质在SD大鼠延髓内脏带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证明,上述物质均较集中地分布于延髓内脏带,即位于延髓中尾段(从闩尾侧1.0mm到闩吻侧0.8mm)的一条从背内侧至腹外侧宽约0.6~1.3mm的弧形带状区,表明延髓内脏带是一相对独立的机能结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5-羟色胺 神经肽 延髓内脏带
下载PDF
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新 宋跃明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61-1263,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方法]45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5只,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5只,单纯股骨骨折15只。术后4、7、14、21、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骨痂中神经肽的表达。[方法]45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5只,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5只,单纯股骨骨折15只。术后4、7、14、21、28 d分批处死动物,行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膜内、外层骨祖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内CGRP、SP阳性表达,与单纯骨折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中枢神经损伤大鼠骨痂中神经肽有显著性改变,推测神经因素参与调节骨折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中枢神经损伤 骨痂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神经肽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连仲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神经肽作为神经递质和 /或调质与体内的激素构成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的内皮细胞或 /和平滑肌细胞 ,激活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形成机制 ,对AS的发生。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肽 神经递质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神经肽对针灸免疫调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辉 李晓泓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综述了阿片样肽 (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 )、P物质等神经肽类物质对针灸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神经肽在针灸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今后应深入研究神经肽对于神经、内分泌。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神经肽类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健 郝飞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缺乏理论依据和针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可能存在易感基因或神经血管调节受体相关的基因突变,在诱发因素(如螨虫、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等)的刺激下,一方面表皮抗菌肽异常活化,皮肤屏...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缺乏理论依据和针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可能存在易感基因或神经血管调节受体相关的基因突变,在诱发因素(如螨虫、糖皮质激素、紫外线等)的刺激下,一方面表皮抗菌肽异常活化,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另一方面神经通过释放神经肽,直接或间接参与皮肤免疫反应、影响血管舒张功能,并最终导致玫瑰痤疮的发生.这些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玫瑰痤疮的机制及研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痤疮 基因组学 神经肽类 免疫学
原文传递
艾灸对哮喘大鼠“肺俞”穴局部皮肤中组胺和神经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国山 邱冉冉 +4 位作者 潘江 张建 张驰 王诚喜 阳仁达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哮喘大鼠呼吸功能、"肺俞"穴局部皮肤中组胺和神经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激发的同时每天温... 目的:观察艾灸对哮喘大鼠呼吸功能、"肺俞"穴局部皮肤中组胺和神经肽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2只。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激发的同时每天温和灸艾灸组大鼠"肺俞"穴,每次15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14 d。用小动物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和肺通气顺应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俞"穴局部皮肤中组胺和神经肽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均显著增加(P<0.01),肺通气顺应性显著降低(P<0.01);"肺俞"穴局部皮肤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组胺、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均显著降低(P<0.01),肺通气顺应性显著增高(P<0.01);"肺俞"穴局部皮肤中VI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组胺、SP、CGRP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艾灸"肺俞"穴具有调节肺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肺俞"穴局部皮肤中组胺和VIP、SP、CGRP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哮喘 肺功能 皮肤 组胺 神经肽
原文传递
神经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新 宋跃明 裴福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肽类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在鼠成骨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布,探讨神经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出生1 d的Wistar大鼠颅盖骨成骨... 目的观察神经肽类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在鼠成骨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布,探讨神经肽对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出生1 d的Wistar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鼠成骨细胞表面神经肽受体的分布情况,用不同浓度的CGRP和SP分别对传代成骨细胞处理6、12和24 h,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观察成骨细胞二种目的基因(IGF-1、IGF-1R)的mRNA表达强度变化以及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结果(1)大鼠成骨细胞表面有CGRP、SP受体表达。(2)CGRP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1 mRNA表达,以10-8 mol/L,作用12 h最为明显。CGRP亦能够上调成骨细胞IGF-1R mRNA表达,而且维持时间达24 h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3)SP可以刺激成骨细胞IGF-1 mRNA表达,以10-6 mol/L作用12 h最为明显。SP亦能够上调成骨细胞IGF-1R mRNA表达,而且维持时间达24 h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神经肽CGRP,SP通过增强IGF-1的自分泌作用即诱导内源性IGF基因表达来间接地调节成骨细胞活性,从而发挥成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成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立亚 刘畅 汪芳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91-495,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以反复发作腹痛和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又缺乏诊断器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依据。尽管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其以反复发作腹痛和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但又缺乏诊断器质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依据。尽管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最新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脑肠轴调控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脑-肠轴与IBS发病的关系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脑一肠轴 脑肠肽
下载PDF
加味桔梗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肺肠组织神经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丰杰 李宇航 +4 位作者 许红 高誉珊 孙燕 王毅 王玥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中药(加味桔梗汤)对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和肺、肠组织速激肽A(NKA)、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加味桔梗汤防治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现代生物学机制,"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方法 40只小鼠... 目的观察宣肺中药(加味桔梗汤)对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和肺、肠组织速激肽A(NKA)、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加味桔梗汤防治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现代生物学机制,"肺合大肠"脏腑相关联络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自身粪便与复方地芬诺酯(2 mg/kg)联合灌胃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以加味桔梗汤(12 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连续7 d。观察小鼠排便情况,测定肺、肠组织中NKA和VI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延长,4 h黑便粒数与重量明显减少,肺肠组织中NKA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4 h排便粒数与重量增加,肺肠组织中NKA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中VIP含量明显升高。结论加味桔梗汤可改善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肺、肠组织中神经肽NKA、VIP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桔梗汤 宣肺 慢传输型便秘 肺合大肠 神经肽 小鼠
原文传递
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模型中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雪萍 陈卫昌 +1 位作者 朱晓黎 董宁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揭示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乳鼠分成IB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各10只。模型组用综合因素干预的方法造模,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幼鼠结肠、脊... 目的揭示脑肠肽、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乳鼠分成IBS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各10只。模型组用综合因素干预的方法造模,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幼鼠结肠、脊髓、丘脑组织中脑肠肽酪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的表达。结果IBS模型组中NPY在结肠、脊髓、丘脑组织中mRNA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12.65,P均<0.01);cGRP在脑肠轴各个层面组织的表达IBS组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14.41,P均<0.01)。结论脑肠肽在IBS模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IBS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肽 脑肠轴 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蔡诗茹 娄鸿飞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应性个体接触了变应原后在鼻黏膜发生的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可引发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等症状。AR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应性个体接触了变应原后在鼻黏膜发生的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症,可引发阵发性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等症状。AR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Yorganciolu等(2008)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AR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影响到高达40%的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肽类 鼻高反应性
原文传递
左归丸、右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CGRP、SP、VIP、NPY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锋 杨利学 +1 位作者 李小群 李彦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药左归丸、右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的影响,阐明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以及PCR观察补肾药干预后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肽CGRP、SP、... 目的观察补肾药左归丸、右归丸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的影响,阐明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分别采用ELISA、免疫组化以及PCR观察补肾药干预后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肽CGRP、SP、VIP、NPY的变化。结果切除卵巢后大鼠骨组织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肽CGRP、SP、VIP、NPY的水平明显下降,补肾药干预后CGRP、SP、VIP、NPY的水平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补肾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神经肽CGRP、SP、VIP、NPY,这可能是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骨质疏松 神经肽
下载PDF
益气开秘方对结肠慢输型便秘大鼠肠动力和肠神经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春梅 陆金根 曹永清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结肠慢输型便秘大鼠肠道动力和肠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8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大鼠,将60只造成结肠慢输型便秘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和益气开秘方组(简称中药组),其余2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以碳末推...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结肠慢输型便秘大鼠肠道动力和肠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8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大鼠,将60只造成结肠慢输型便秘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沙比利组和益气开秘方组(简称中药组),其余2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以碳末推进百分率、离体肠肌条收缩频率及振幅、一氧化氮合酶1(nitricoxide synthase-1,NOS1)和P物质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的碳末推进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和西沙比利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各肠段肠肌条收缩的频率和振幅明显降低,中药组和西沙比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提高(P<0.05)。模型组结肠肠壁组织NOS1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西沙必利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物质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中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开秘方可通过提高大鼠肠道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和振幅来促进肠道动力。其作用途径与调控肠神经丛NOS1和P物质阳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疾病 功能性 便秘 中草药制剂 胃肠活动 神经肽类 大鼠
下载PDF
精神神经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祎濛 晋红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大量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精神应激等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提示精神因素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银屑病精神神经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精... 大量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精神应激等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提示精神因素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银屑病精神神经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精神因素作为应激源,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另一方面神经肽及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体内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精神神经因素可能通过以上途径共同参与银屑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焦虑 应激 心理学 神经肽类 神经生长因子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原文传递
从肾-脑-骨轴初探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内稳态失衡的机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云腾 李西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97-4800,共4页
"肾(精)-脑(髓)-骨(髓)"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难经》,初步揭示肾-脑-骨之间的科学内涵。肾-脑-骨轴为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神经肽是肾-脑-骨轴的重要递质,从直接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与骨形成... "肾(精)-脑(髓)-骨(髓)"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难经》,初步揭示肾-脑-骨之间的科学内涵。肾-脑-骨轴为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神经肽是肾-脑-骨轴的重要递质,从直接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与骨形成-骨吸收耦联的平衡,从脂代谢、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多方面间接参与,提示神经肽从多层次、多维度参与骨稳态的调节。因此,文章基于"肾主骨生髓,髓充骨养脑"的理论,以脂骨代谢与骨吸收-骨形成耦联为切入点,初步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内稳态失衡的调控机制,旨在丰富中医肾-脑-骨轴的理论内涵,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代谢 神经肽 肾-脑-骨轴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