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胸12、腰1椎骨对应的腰骶神经根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1
作者 党瑞山 程林发 +2 位作者 唐军 纪荣明 张少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1-384,共4页
在20具(男16,女4)成人尸体上,对胸12、腰l椎骨对应的蛛网膜下隙内脊髓节、脊神经前、后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胸12椎骨多与腰2~5脊髓节、胸12~腰5脊神经根对应;腰1椎骨与骶1~尾脊髓节、腰1~尾脊神经根对应,据此,损伤时利于定... 在20具(男16,女4)成人尸体上,对胸12、腰l椎骨对应的蛛网膜下隙内脊髓节、脊神经前、后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结果胸12椎骨多与腰2~5脊髓节、胸12~腰5脊神经根对应;腰1椎骨与骶1~尾脊髓节、腰1~尾脊神经根对应,据此,损伤时利于定位诊断.腰l~3脊神经根远侧段与腰4~骶3的近侧段之间常有一定长度的重叠,重叠的长度供神经缝接参考.文内还对神经根排列位置,前、后根的数目、长度和外径等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 脊神经根 神经缝接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恢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阳 陈军 +1 位作者 关键 李非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恢复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上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A组),另40例行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修复(B组)。术后... 目的探讨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法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恢复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上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A组),另40例行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修复(B组)。术后均配合康复训练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疗效、神经电生理指标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英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感觉运动分级标准评价患肢功能:A组优17例、良10例、可6例、差7例,优良率为67.5%;B组优22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5%。经χ2检验比较得出B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术后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B组较A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WHO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定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显示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A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上肢神经损伤患者行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法修复神经,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肢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周围神经 神经缝合 肢体运动感觉功能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外膜缝合后再生轴突胞体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家军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用HRP逆行标记方法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外膜缝合后4周或9周的再生轴突胞体.光、电镜观察后,结果表明:1.躯体定位关系恢复胞体明显减少,躯体定位关系异常胞体增多,小运动神经元胞体所占比例减少.2.再生4周时修复侧各类胞体数量约达再生9周时... 用HRP逆行标记方法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外膜缝合后4周或9周的再生轴突胞体.光、电镜观察后,结果表明:1.躯体定位关系恢复胞体明显减少,躯体定位关系异常胞体增多,小运动神经元胞体所占比例减少.2.再生4周时修复侧各类胞体数量约达再生9周时的75%.3.再生运动轴突胞体和再生感觉轴突胞体占对照侧数量的百分率相近.4.躯体定位关系恢复胞体的超微结构可逐渐恢复正常,而躯体定位关系异常胞体即使再生9周时仍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胞体 神经缝合
下载PDF
选择周围神经缝合方式的解剖学依据 被引量:7
4
作者 钟世镇 何蕴韶 +4 位作者 韩震 刘牧之 孙博 胥少汀 朱家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1期3-7,共5页
神经外膜缝合法与神经束膜缝合法孰优尚有争论。本文认为缝合方式的选择应以神经干形态学结构为依据:外膜缝合法适用于混合束聚居处,结缔组织含量少的部位;束膜缝合法适用于功能束已经分开,结缔组织含量多的部位。根据解剖学研究,作者... 神经外膜缝合法与神经束膜缝合法孰优尚有争论。本文认为缝合方式的选择应以神经干形态学结构为依据:外膜缝合法适用于混合束聚居处,结缔组织含量少的部位;束膜缝合法适用于功能束已经分开,结缔组织含量多的部位。根据解剖学研究,作者对四肢神经干的不同部位,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应采用的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修复 神经缝合 神经显微外科
下载PDF
神经束间侧侧缝合重建截瘫/四肢瘫感觉功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少成 郭福玲 +4 位作者 阎国章 马玉海 贾金鹏 邬春虎 修先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重建截瘫 /四肢瘫部分感觉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感觉功能的神经干或束组作为供体神经 ,支配感觉消失区的神经干或束组为受体神经 ,在合适的平面将两神经的束外膜切开约 1~ 1.5cm ,相互紧密并拢后以 9~ 10个“0... 目的 :介绍一种重建截瘫 /四肢瘫部分感觉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具有感觉功能的神经干或束组作为供体神经 ,支配感觉消失区的神经干或束组为受体神经 ,在合适的平面将两神经的束外膜切开约 1~ 1.5cm ,相互紧密并拢后以 9~ 10个“0”无损伤针线侧侧缝合束外膜。结果 :2 1例 (四肢瘫 4例 ,截瘫 17例 )术后获 1~ 5年 (平均 2年 8个月 )的随访 ,3例失访。受区感觉恢复达S3级者 11例 ,S2级者 6例 ,S1级者 2例。但重建感觉区域的感觉定位均转换较差。结论 :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可以重建截瘫、四肢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间侧侧缝合 四肢瘫 感觉功能 截瘫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小间隙静脉桥接周围神经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尹维田 张巨 +2 位作者 王玉发 王国君 王首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5-296,共2页
从1989年,应用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小间隙(2~3mm)静脉桥接,探讨神经吻合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失神经性溃疡的愈合,肌肉功能的恢复、肌电图、显微解剖、组织病理学等一系列观察证实,神经小间隙桥接组优于直接吻合组;本文指出:传统的神经吻合... 从1989年,应用大鼠坐骨神经进行小间隙(2~3mm)静脉桥接,探讨神经吻合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失神经性溃疡的愈合,肌肉功能的恢复、肌电图、显微解剖、组织病理学等一系列观察证实,神经小间隙桥接组优于直接吻合组;本文指出: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强迫性,小间隙静脉桥接,利用了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趋向原理,是一种自然的、选择性的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吻合 间隙 静脉桥接
下载PDF
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刚 陈步国 +3 位作者 薛符 吴尧 董自强 朱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以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对11例手指指端缺损采用缝接神经的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0.6 cm×1.2 cm~1.6 cm×2.0 cm,同时皮瓣... 目的探讨以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对11例手指指端缺损采用缝接神经的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0.6 cm×1.2 cm~1.6 cm×2.0 cm,同时皮瓣供区采用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预约复查及微信方式随访.结果11例22块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蒂部无臃肿,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手指皮肤.感觉均恢复超过S3,皮瓣TPD为6~11 mm,平均8.4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例,良1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后能恢复患指良好外形及感觉,活动接近正常,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力皮瓣 指端缺损 修复 神经缝接 供区
原文传递
修复治疗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
8
作者 王智立 陈哲 +2 位作者 林芳羽 柴永川 汪照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修复策略与疗效。方法收集46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后行手术修复的患者资料,据损伤情况不同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46例中面神经无断裂者3例,采用面神经松解;采用面神经端-端吻合者7例;面神... 目的探讨不同情形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修复策略与疗效。方法收集46例腮腺区面神经损伤后行手术修复的患者资料,据损伤情况不同而采取个性化手术方式。46例中面神经无断裂者3例,采用面神经松解;采用面神经端-端吻合者7例;面神经缺损距离较长者22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在腓肠神经桥接基础上,采用面神经颊支-咬肌神经吻合14例。结果术后随访1年,面神经松解减压术患者3例中Ⅲ级2例、Ⅱ级1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患者7例术后面神经功能Ⅲ~Ⅳ级;采用腓肠神经桥接面神经主干者共2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Ⅳ级,出现较严重联动1例、较明显联动3例、轻微联动7例;采用腓肠神经桥接合并咬肌-面神经颊支吻合术的患者14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Ⅲ~Ⅴ级,无明显联动出现。结论及时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腮腺区面神经损伤患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在保证吻合口无张力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端端吻合,如考虑避免联动,可行咬肌-颊支神经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面神经修复 神经吻合 神经桥接 面-咬肌神经吻合术
原文传递
自体神经原位再植与单纯缝合防治截肢后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臧鸿声 刘会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3-225,共3页
本实验对两神经近断端自体神经原位再植与单纯攀式缝合两种手术模型进行组织学对比研究。经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自体神经原位再植组,再植神经攀内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极性一致,希旺氏细胞体完整,无神经瘤结构;单纯神经缝合组:吻合... 本实验对两神经近断端自体神经原位再植与单纯攀式缝合两种手术模型进行组织学对比研究。经大体、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自体神经原位再植组,再植神经攀内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极性一致,希旺氏细胞体完整,无神经瘤结构;单纯神经缝合组:吻合口部位神经纤维排列不整齐,希旺氏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并与神经纤维缰结成团,神经髓鞘结构呈飘带状盘曲,形成瘤样结构;对照组表现为典型神经瘤结构。实验研究证明:两神经近断端自体神经原位再植术后不形成神经瘤,为临床应用这种手术方式提供了组织学的依据,为截肢后神经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肢 神经瘤 自体神经 原位再植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粘合与缝合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刘康 韩西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66-267,共2页
报告用三种不同的粘合剂吻接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并与缝合法进行了比较。将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I组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吻接神经,Ⅱ组用酶粘合剂粘接神经,Ⅲ组用ZT胶行神经外膜对合,K组用9... 报告用三种不同的粘合剂吻接周围神经的修复效果,并与缝合法进行了比较。将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切断左侧坐骨神经。I组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吻接神经,Ⅱ组用酶粘合剂粘接神经,Ⅲ组用ZT胶行神经外膜对合,K组用9—0缝合针线行常规神经外膜缝合。术后1、2、3月时将每组动物各取5只检测。动态观测诱发肌电图、光镜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以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粘合法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效果与缝合法无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省时、无神经损伤、异物反应轻微、神经吻接准确等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组织粘合剂 缝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