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青少年的植物园科普教育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祖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是接受科普教育的最佳时期。植物园不仅仅是进行活植物收集、保存和研究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和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植物...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强,是接受科普教育的最佳时期。植物园不仅仅是进行活植物收集、保存和研究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传播植物科学知识和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需要探索和实施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策略,以期在城市中培育青少年的自然情感,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园 青少年 身心特点 科普教育 科学素质 自然情感
原文传递
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逻辑理路与发展向度
2
作者 于洋 张静楠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情感的实践呈现,是衡量教师职业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经历了孕育萌芽、探索发展、拓展创新3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单向借鉴到本土创新的转变。当前,教师情感劳动研究在理论建设、...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情感的实践呈现,是衡量教师职业健康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经历了孕育萌芽、探索发展、拓展创新3个阶段,最终实现了由单向借鉴到本土创新的转变。当前,教师情感劳动研究在理论建设、实践引领方面逐渐完善,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教师情感劳动测量机制,已成为教育学中稳定且独立的重点研究领域。我国教师情感劳动研究的逻辑理路体现为:在研究取向上,从关注教师“抽象角色”向“具象角色”转变;在价值主线上,揭示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张力;在研究范式上,注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展望未来,我国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要注重凸显研究的本土价值,突出研究的学科优势,重视探究教师情感劳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情感劳动研究话语体系,助力新时代教师情感劳动研究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深入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劳动 职业健康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职业幸福感
下载PDF
欲与情:“以自然之为美”——李贽自然人性论哲学美学思想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管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6-102,共7页
关于欲与情,李贽首发"以自然之为美"的宏论,其所谓"自然"包括四个维度:首先,根本指向是承认"欲"的自然正当,为个体私欲即生命主体的感性欲望正名,反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主导思想;其次,"情"... 关于欲与情,李贽首发"以自然之为美"的宏论,其所谓"自然"包括四个维度:首先,根本指向是承认"欲"的自然正当,为个体私欲即生命主体的感性欲望正名,反抗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主导思想;其次,"情"以欲为源,不齐之自然人欲的流行发用生发不齐之自然"物情",打破发乎情、止乎礼的礼教传统;再次,任情从欲即为自然,把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和情感的快适即"真"视为超越世俗美丑判断的新标准;最后,"童心说"强调文艺创作应是"自言"、"自文",实为自然之"真"的具体落实和集中体现。这些,构成了李贽自然人性论哲学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自然之欲 自然之情 自然之真 自然之文
下载PDF
李贽的文学理念及其学术启蒙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3-45,共3页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 ,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 ,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 ,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 ,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其学术启蒙意义影...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 ,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 ,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 ,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 ,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其学术启蒙意义影响深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李贽 思想启蒙意义 文学观 学术启蒙意义
下载PDF
刘蕺山之情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少涵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晚明时期王阳明良知之学出现了"玄虚而荡"与"情识而肆"等流弊。刘蕺山认为王学流弊集中于一点就是对情的认识不够,因此要对治王学流弊,首先就要对喜怒哀乐之情进行彻底了断。通过四德与七情之别,刘蕺山区分出两种情... 晚明时期王阳明良知之学出现了"玄虚而荡"与"情识而肆"等流弊。刘蕺山认为王学流弊集中于一点就是对情的认识不够,因此要对治王学流弊,首先就要对喜怒哀乐之情进行彻底了断。通过四德与七情之别,刘蕺山区分出两种情感:四德是有序之情,属于心性本体,是道德情感,而七情是乱序之情,不属于心性本体,是自然情感。王学流弊的根子在于"因情见性",而所因之情可以是道德情感也可以是自然情感。通过意念之辨与心意之辨,刘蕺山得出"心之性情"的结论,此情是道德情感而非自然情感,最终形成"心性情为一"的义理架构,并以此来解决王门后学的种种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蕺山 王阳明 道德情感 自然情感 意念 心性
下载PDF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6
作者 惠永照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258-274,共17页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 虽然康德道德哲学将道德的基础建立在纯粹理性之上,但情感仍然可以通过“变奏”而被接纳进道德哲学之中。情感进行变奏从而进入康德道德哲学的方式有三种:由理性而生发,由义务而纯化和由目的而升华。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敬重和道德愉悦这类智性的道德情感由理性自身而生发,爱和同情等经验性的道德情感通过成为德性义务而获得纯粹化,美和激情等自然情感基于道德目的论也获得了道德上的某种承认,因而由目的而得以升华。然而情感的道德化并不意味着取消自然情感,自然情感也并不能够被道德情感所取代,自然情感服务于人的幸福,道德情感服务于人的德性,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人生两个相对独立但都极其重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情感的变奏 敬重
下载PDF
伦理禁忌与道德寓言——论《山羊》中的自然情感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连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5,共5页
爱德华·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一则有关"人兽关系"的道德寓言。"人兽乱伦"揭示了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相互交锋与转变,展现了理性意志... 爱德华·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是一则有关"人兽关系"的道德寓言。"人兽乱伦"揭示了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相互交锋与转变,展现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援引文学伦理学批评,紧扣"人兽乱伦"这一核心事件,剖析戏剧人物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冲突与转变,以此窥见作家的伦理情怀:通过书写非道德的"人兽乱伦",作为一则有关现代社会人类自然情感泛滥的道德寓言,以期唤起人们对道德情感的重视及伦理秩序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山羊 或谁是西尔维娅?》 自然情感 伦理选择
下载PDF
论西门庆形象的“冲创意志”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正武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冲创意志”是尼采提出的 ,意指个体的巨大潜力 ,是人类“向着更高、更远、更复杂目标发展的动力”。《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学典型 ,其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尤其是那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正体现了尼采的这种“... “冲创意志”是尼采提出的 ,意指个体的巨大潜力 ,是人类“向着更高、更远、更复杂目标发展的动力”。《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学典型 ,其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尤其是那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正体现了尼采的这种“冲创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创意志” 西门庆 主体意识 情感自然 人性本质
下载PDF
论儒家伦理的自然情感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伦理 情感 自然
下载PDF
论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的自然主义偏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晏萌芳 裴香玉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突破了儒家传统情感理论的藩篱,特别是脱离了宋明以来的理学思想的桎梏,而走向了注重个体自然情感的抒发,对传统文学功利主义是一次有力的反拨。这种理论偏向原因颇为复杂。
关键词 袁枚 性灵说 自然情感 偏向
下载PDF
古代英雄的现代意义:叶芝戏剧《在巴尔雅海滩》中的情感与教诲
11
作者 何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8-14,共7页
叶芝的《在巴尔雅海滩》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作品。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伦理悲剧,更是体现了作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部戏剧。这部戏剧贯穿着一条从自然情感、自由情感到伦理情感、道德情感的发展线索。由于为人处事大多出于内... 叶芝的《在巴尔雅海滩》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作品。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伦理悲剧,更是体现了作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部戏剧。这部戏剧贯穿着一条从自然情感、自由情感到伦理情感、道德情感的发展线索。由于为人处事大多出于内在自然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驱动,库胡林未能担当起丈夫、父亲和小国王等伦理责任,引发了艾芙和科纳哈的嫉妒、报复和陷害。而库胡林与过去从未谋面的儿子建立起的伦理情感和道德情感,让一生杀人如麻的他根本无力承受杀死儿子的巨大悲痛。最后他发了疯,跳入大海中与海浪作战。通过《在巴尔雅海滩》中库胡林杀子而陷入疯狂的悲剧,叶芝告诫爱尔兰民众一定要完善自己的道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推动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在巴尔雅海滩》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艾略特戏剧《机要秘书》的伦理解构
12
作者 周发忠 涂慧娟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25-329,共5页
《机要秘书》是T.S.艾略特的第四部戏剧作品,作品讲述了克劳德、科尔比、伊丽莎白等人物角色之间寻子、认子和放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自然情感和道德情感尝试性地逆向分析了作品中不同伦理身份下的不同伦理选择... 《机要秘书》是T.S.艾略特的第四部戏剧作品,作品讲述了克劳德、科尔比、伊丽莎白等人物角色之间寻子、认子和放子的家庭伦理故事。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自然情感和道德情感尝试性地逆向分析了作品中不同伦理身份下的不同伦理选择,即伦理解构;同时阐释和说明了作品中道德价值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实现作品对读者和社会的教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要秘书》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文学伦理批评
下载PDF
从“即生言性”看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之关系:以《性自命出》为契机
13
作者 李志春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123-140,共18页
对情感问题的阐发有“自然情感”或“道德情感”两种介入取向,其间的交融关系有待澄清,从“即生言性”的视角以《性自命出》为契机是有益的尝试。通过古今分梳可知,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辅相成,一方面自然情感有它的方向与内在规定,会... 对情感问题的阐发有“自然情感”或“道德情感”两种介入取向,其间的交融关系有待澄清,从“即生言性”的视角以《性自命出》为契机是有益的尝试。通过古今分梳可知,自然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辅相成,一方面自然情感有它的方向与内在规定,会对人成就道德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自然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先在”的内容(生物遗传、伦理生活及其精神骨架)为契机,具有道德属性,并在“小我”与“大我”间形成阐释的循环,其整体兼具活动性与目的性。传统执于一端的文论研究建立在主客二分的结构上,只是对情感的一种外部反思。文章认为对情感的研究还应有另一条进路,即一种整体且内生的情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生言性 自然情感 道德情感 内生 情动
下载PDF
《庄子》与《紫文要领·物哀论》“情”观异同论
14
作者 雷晓敏 《唐都学刊》 2021年第2期87-91,共5页
《庄子》论“情”注重自然的“物情”、通天下的“气情”与合大道的“道情”,而本居宣长《紫文要领·物哀论》的“情”体现在“通人情”与“不通人情”。《紫文要领·物哀论》学习借鉴了《庄子》的“物情”观,二者皆注重自然、... 《庄子》论“情”注重自然的“物情”、通天下的“气情”与合大道的“道情”,而本居宣长《紫文要领·物哀论》的“情”体现在“通人情”与“不通人情”。《紫文要领·物哀论》学习借鉴了《庄子》的“物情”观,二者皆注重自然、真实;《紫文要领·物哀论》汲取了《庄子》的“气情”,但不认可儒家的“仁”“义”“道”“德”规范;《紫文要领·物哀论》以“好色”为最高标的,不认同《庄子》“情”观中的大道及其天道之伦理。《庄子》的“情”观妙在目击道存,而《紫文要领·物哀论》陷于“情欲”之性,从二者的差异可辨识庄子的审美思想与本居宣长诗学理论的牵连与异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物情 气情 道情 《紫文要领·物哀论》 情欲
下载PDF
勒·柯布西耶哲学思想的探索——尺度
15
作者 梁伟 《建筑与环境》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通过具体的介绍勒·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系统。再通过柯布西耶的作品来辅助介绍他的哲学思想。建筑有它固有的、天生的几何学与比例方式,而比例同自然所昭示的黄金分割原则又是一致的。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正是按照人体比例,将建筑... 通过具体的介绍勒·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系统。再通过柯布西耶的作品来辅助介绍他的哲学思想。建筑有它固有的、天生的几何学与比例方式,而比例同自然所昭示的黄金分割原则又是一致的。柯布西耶的模度理论正是按照人体比例,将建筑各部分比例、尺度关系互相协调起来,从而赋予人类建筑作品与宇宙秩序的永恒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度 模度人 黄金分割 比例 自然情感
下载PDF
杜诗真性情说
16
作者 姚菊 《天中学刊》 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 杜甫诗歌具有"真性情"的特点。首先,杜诗中的自我形象极其丰富真实,而且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其次,诗歌呈现出作者的心境之真,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内心独白诗中,夔州以后尤多;再次,杜诗之真与陶诗不同,陶诗之真是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思考,具有一种哲理精神,杜诗之真是对生命悲欢离合的体验与记录,具有一种实践精神。在固穷安贫的主题上,杜诗对陶诗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真性情 自我 独白 陶诗
下载PDF
融合说话者特征的个性化自然语音情感识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宁 郑纯军 孙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1-207,共7页
情感特征的高级表示与说话者的个性化特征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因此以提升个性化情感识别精度为目标,设计一组融合说话者特征和语音情感特征的识别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取说话者类别,在融合说话人特征高阶表达的基础上,利用卷积... 情感特征的高级表示与说话者的个性化特征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因此以提升个性化情感识别精度为目标,设计一组融合说话者特征和语音情感特征的识别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取说话者类别,在融合说话人特征高阶表达的基础上,利用卷积循环神经网络训练个性化情感识别模型,结合自建的成人自然情感语料库,在多项语音情感语料库上测试识别模型性能,从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说话者特征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 语谱图 个性化模型 成人自然情感语料库
下载PDF
人类自然情结与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朝阳 郑晓军 +3 位作者 叶永忠 朱长山 段增强 孙金花 《河南科学》 2004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人类自然情结产生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根源,提出自然情结具有永恒性的特点。根据对人类自然情结产生及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不同,把自然因素划分为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把人居环境分为核心空间... 系统地研究了人类自然情结产生的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根源,提出自然情结具有永恒性的特点。根据对人类自然情结产生及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不同,把自然因素划分为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把人居环境分为核心空间和外围空间。核心空间包括城市、社区(城镇)和建筑三个层次,对人类的综合作用最大,又称为人性空间,且其中的核心要素往往是可设计的,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后,提出人居环境基本人性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情结 永恒性 核心要素 园艺疗法 基本人性法则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人性解读——兼论人类自然情结与人性化空间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楠 孟南 田朝阳 《华中建筑》 2015年第8期77-80,共4页
"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人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归纳、解读了各种人类自然情结,分析了其游戏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演绎和表达,揭示了其中的人性本质和人性的... "以人为本"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人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归纳、解读了各种人类自然情结,分析了其游戏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演绎和表达,揭示了其中的人性本质和人性的自然起源及其自然属性,提出自然情结的游戏化、生活化和艺术化演绎分别代表了人性中自然属性的"本我"表达、"自我"表现和"超我"再现。最后,总结了自然的人性具有自然性、永恒性、多样性和多层性,为"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原则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要素 自然情结 游戏情结 人性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吗
20
作者 李国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当我们将“恻隐之心”置于孟子生活时代的公共伦理观念之下,那么以“怜悯”“同情”等来分析和解释它就显得不足了。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在以“亲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伦理秩序中,一个人的自然情感先于他的道德情感,缺乏自然... 当我们将“恻隐之心”置于孟子生活时代的公共伦理观念之下,那么以“怜悯”“同情”等来分析和解释它就显得不足了。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在以“亲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伦理秩序中,一个人的自然情感先于他的道德情感,缺乏自然情感支持的道德情感不是真正的道德情感。这也使得对陌生人的“恻隐之心”是一种不同于亲人之间的爱欲和责任的情感,它意味着我能够对一个陌生人的处境和遭遇产生同情和怜悯。与爱欲和责任的双向性不同,对陌生人的“恻隐之心”完全是由自我单方面建立起来的伦理关联,它具有行动力量——我应该为那个人的不幸遭遇做点什么,并且只要我愿意就一定能做得到,行动一旦做出就能真正改善那个人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恻隐之心 道德情感 自然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