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GHb异常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被引量:33
1
作者 戴敏 钱大钧 +2 位作者 刘晓宇 曹黎君 谈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异常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GHb异常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32例,在左室心尖位长轴图像上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各心肌节段纵...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异常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GHb异常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32例,在左室心尖位长轴图像上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各心肌节段纵向应变率(SrL)的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和E’/A’的平均值,在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测量各心肌节段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E’、A’和E’/A’的平均值,同时测量左心常规超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L的E’降低、A’升高以及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b异常糖尿病患者SrC的E’及SrC、SrR的E’/A’降低,SrC、SrR的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常规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b异常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早期改变是SrL、SrC的E’及E’/A’降低,SrL、SrC及SrR的A’升高,同时SrL、SrC及SrR的运动规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左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白石 李东阳 +1 位作者 陈兴国 王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8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h、24h及48h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研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8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h、24h及48h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globin,Myo)、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入院时,AMI患者血清D-D、Fib、hs-CRP、cTnI、My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AMI患者血清D-D、hs-CRP、cTnI、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时,Fib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治疗24h后,D-D、Fib、Myo水平均明显下降,hs-CRP及cTnI达峰值(P<0.05);治疗48h后,患者D-二聚体、hs-CRP及cTnI、Myo水平均呈快速下降(P<0.05),Fi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I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及心肌损伤表现,D-D、Fib等指标联合检测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及心肺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晓曼 王丙聚 杜俊凯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损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肌损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饱和度(Sa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心肌损伤的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标志物,以及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67%和8.33%,对照组分别为53.33%和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2,x^2=4.1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EF和HR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12.709,t=10.273,t=6.840;t对照组=10.041,t=6.462,t=6.905;P<0.05);治疗后两组CO和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t=4.245;P<0.05)。两组治疗后PaO2、SaC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29.508,t=9.880;t对照组9=28.500,t=8.898;P<0.05);治疗后两组PaO2、SaCO2和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5,t=2.382,t=2.390;P<0.05)。两组治疗后CK-MB、cTn I和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7.494,t=5.758,t=8.765;t对照组=5.775,t=2.479,t=6.604;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 I和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6,t=2.303,t=2.492;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316,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增强患者心肺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 急性心力衰竭 预后 心肺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 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谭兰婷 桂海波 +3 位作者 杨桂香 杜晓刚 华薇 陈雪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 2013-01~2014-10期间收治的82例感染性休克(排除了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和癌症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各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APACHEⅡ评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 2013-01~2014-10期间收治的82例感染性休克(排除了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肾衰竭和癌症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确诊感染性休克当天血清肌红蛋白( MYO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 NT-proBNP)及血清肌钙蛋白( cTnT)水平,计算确诊当天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预测其死亡危险率,并随访患者28 d生存率。分析血清MYO、CK-MB、NT-proBNP、cTnT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分别有45.1%、63.4%、78.0%和93.9%的患者血清CK-MB、cTnT、MYO和NT-proBNP水平超过正常值;其中,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血清MYO、CK-MB、cTn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 P<0.05),发生MODS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血清MYO、CK-MB、NT-proBNP水平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的患者(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MYO、CK-MB、cTnT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3、0.703、0.719及0.851(P<0.05);血清MYO、CK-MB、cTnT和NT-proBNP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P<0.05),而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P<0.05),明显高于单用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及单用APACHEⅡ评分组。结论感染性休克伴MODS患者及死亡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有益补充,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心肌损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龙云铸 李丹 +3 位作者 傅京力 周青 赵韵华 谭英征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近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44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近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胆管结石病史、泌尿系统结石病史、基础疾病及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RR=2.296,95%CI(1.090,4.835)]及血清CK-MB[RR=3.391,95%CI(1.221,9.414)]、cTnT[RR=2.804,95%CI(1.016,7.739)]、Mb[RR=2.252,95%CI(1.074,4.725)]水平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心肌损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桂彬 王会迟 +2 位作者 汤丽健 秘美玲 赵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40-644,67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6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患者58例,死...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6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患者58例,死亡组患者28例,记录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以及确诊时、确诊3 d和确诊7 d时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在确诊当天、确诊后第3天以及第7天死亡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T、cTNI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mension,LVESD)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比值(ratio of maximal velocity of mitral orifice to maximum velocity of atrial contraction,E/A)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血氧饱和度(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低于存活组患者,每搏量变异度(volume variation per stroke,SVV)高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当天死亡组以及存活组患者cTNT、cTNI以及NT-proBN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以及血流动力学SVV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LVEF以及血流动力学CVP、SVO_2存在负相关性(P<0.05),与E/A、RVD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VEDD、LVESD、cTNT、cTNI、NT-proBNP以及SVV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流动力学指标 脓毒症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外连素、MEG3、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子度 张海峰 +2 位作者 张博晴 丁红 杨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外连素、母系表达基因3(MEG3)、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00例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外连素、母系表达基因3(MEG3)、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200例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AMI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对比心血管不良事件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血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AMI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有59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剩余141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纳为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CK-MB、Myo、cTnI、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AMI患者外连素、MEG3 RNA、HSP-70水平与CK-MB、Myo、cTnI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中外连素、MEG3 RNA、HSP-70均呈现异常高表达,且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AMI患者早期确诊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连素 MEG3 HSP-70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血管不良事件 关系
原文传递
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中心肌标志物、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晓兰 蒋廷旺 殷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究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中心肌标志物、白细胞(WBC)计数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究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中心肌标志物、白细胞(WBC)计数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入院时的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以及WBC计数、PDW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血清cTnI、CK-MB、MYO、WBC计数及PDW水平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患者中有48例(48.00%)经最终临床诊断确诊为AMI。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提高(P<0.05)。5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5.83%、94.23%,均高于各项指标的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CK-MB、MYO、WBC计数及PDW这5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标志物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分布宽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辅治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疗效及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文悦 魏晓华 +2 位作者 卢清龙 杨丽丽 马增香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抑制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53)。2组患者均首先给予原发病干预,充分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等指标水平变化;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器官功能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83%,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LVEF、E/A均明显升高,LVEDD、LVESD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cTnI、NT-proBNP、CK及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CRP、PCT、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脓毒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对其免疫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脓毒症 心肌抑制 心肌损伤标志物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疗效
下载PDF
4种中药注射剂改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翟优 刘思远 +1 位作者 陈善夫 赵英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248-4254,共7页
目的对比注射用益气复脉、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在改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药效。方法选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90只大鼠建立CHF模型;CHF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注射用益气复脉(0.46 g/kg)... 目的对比注射用益气复脉、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在改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药效。方法选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90只大鼠建立CHF模型;CHF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注射用益气复脉(0.46 g/kg)组、生脉注射液(5.4 m L/kg)组、参麦注射液(5.4 m L/kg)组、参附注射液组(5.4 m L/kg)和卡托普利(3.67 mg/kg)组,每组15只,给予药物干预2周后,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4种中药注射剂对CHF大鼠心脏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A)等心功能指标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肽素(copeptin,CC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肌钙蛋白(troponin,Tn)、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水平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4种中药注射剂对CHF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指标LVEF、LVFS和E/A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ANP、BNP、CCP、Tn、CK-MB、IL-6、CRP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鼠心肌细胞病变、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LVEF、LVFS和E/A均显著升高(P<0.01),注射用益气复脉组大鼠血清中ANP、BNP、CCP、Tn、CK-MB、IL-6、CRP和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参麦注射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大鼠血清中BNP、CCP、IL-6和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及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能够通过提高CHF大鼠心脏的射血能力和收缩能力改善心功能,通过改善心脏组织形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注射用益气复脉 生脉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组 参附注射液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原文传递
黑果枸杞对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崔纪芳 曹建民 +1 位作者 周海涛 郭娴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1,共6页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将55只42天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分为5组(数字随机分组法):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M组)、运动+黑果枸杞低剂量组(LM Ⅰ...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将55只42天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分为5组(数字随机分组法):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M组)、运动+黑果枸杞低剂量组(LM Ⅰ组),运动+黑果枸杞中剂量组(LM Ⅱ组),运动+黑果枸杞高剂量组(LM Ⅲ组),各组均为10只大鼠(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只)。每天对大鼠灌胃(ig)1次,不同剂量水平干预组黑果枸杞剂量由低到高分别为0.25g/kg、0.5g/kg、1.5g/kg,灌胃体积为5 mL/kg,C组、M组大鼠ig等量生理盐水。游泳训练42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血清、心肌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血清谷丙转氨酶(P<0.01)、乳酸脱氢酶(P<0.01)、肌酸激酶(P<0.05)、a-羟丁酸脱氢酶(P<0.01)、肌钙蛋白Ⅰ(P<0.01),M组较C组显著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含量,L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均为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肌酸激酶含量,L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LMⅠ、Ⅱ、Ⅲ组分别为P<0.05、P<0.05、P<0.01),组间无差异;a-羟丁酸脱氢酶、肌钙蛋白Ⅰ含量,L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LMⅠ、Ⅱ、Ⅲ组分别为P<0.05、P<0.05、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减[LM Ⅲ组低于LM Ⅰ组(P<0.05)]。心肌SOD活性,M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1),LM各组较M组显著升高(LMⅠ、Ⅱ、Ⅲ组分别为P<0.05、P<0.05、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LM II(P<0.05)、LM Ⅲ组(P<0.01)高于LM Ⅰ组]。心肌MDA含量,M组较C组显著性升高(P<0.05);LM各组较M组均显著降低(LMⅠ、Ⅱ、Ⅲ组分别为P<0.05、P<0.05、P<0.01),且随黑枸杞剂量增加而递减[LM Ⅱ(P<0.05),LM Ⅲ组(P<0.01)低于LM Ⅰ组]。血清与心肌内皮素含量,M组较C组显著升高(P<0.05),LM各组较M组显著降低(血清内皮素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心肌损伤标志物 抗氧化酶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运动性心肌损伤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白延涛 石全宝 李燕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肽素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肽素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肝素静脉泵注+阿司匹林口服等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10 g静脉滴注,b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0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及IMA、和肽素等指标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 h,两组患者的LVDd、LVSd较治疗前显著缩短,LVEF、IM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K-MB、和肽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TnⅠ水平较治疗前逐渐提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增幅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的Ⅰ~Ⅱ级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方面,两组患者除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总发生率均显著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缺血修饰白蛋白 和肽素 心功能
下载PDF
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卢婧 王晓静 +2 位作者 谭海龙 蒋浩 孙梦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0期3882-3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我院2018年9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我院2018年9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变化,记录两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VEGF、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CK-MB、cTn、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损伤,发挥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芍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冠心病心绞痛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兰兰 王玲 李媛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χ^(2)=4.220,P=0.039)。治疗4周后,2组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NT-proBNP、CK-MB、c Tn T、MDA水平低于治疗前,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与对照组的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1,P=0.669)。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宁 崔晓征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6期719-721,7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并发心肌损伤的脓毒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过10 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及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PCT、CRP和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的患者,有利于改善其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降低其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心肌损伤 脓毒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炎症指标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对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海涛 曹建民 +3 位作者 龚平 牛衍龙 王灿 王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雨生红球藻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将65只42 d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C组)、运动对照组(M组)、运动+雨生红球藻低剂量组(HM Ⅰ组)、运... 目的:研究雨生红球藻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大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将65只42 d龄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C组)、运动对照组(M组)、运动+雨生红球藻低剂量组(HM Ⅰ组)、运动+雨生红球藻中剂量组(HM Ⅱ组)、运动+雨生红球藻高剂量组(HM Ⅲ组),每组12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5只)。雨生红球藻组剂量分别为0.067,0.133,0.4 g/kg,体积为5ml/kg,每天灌胃(ig)1次,其他组ig等量生理盐水。游泳训练42 d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清、心肌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血清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心肌MDA、血清与心肌ET含量,M组较C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心肌SOD活性、血清与心肌CGRP含量,M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P<0.01)、LDH(P<0.01)、CK(P<0.05或P<0.01)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组间无差异,且随剂量增加而递减。血清a-HBDH、ET、心肌ET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减;HM Ⅲ组较HM Ⅰ组显著降低(P<0.05)。心肌MDA含量,HM各组较M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减;HM Ⅱ、HM Ⅲ低于HM Ⅰ组(P<0.01)。心肌SOD活性,HM各组较M组均有所升高(P<0.05或P<0.01),且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HM Ⅱ、HM Ⅲ高于HM Ⅰ组(P<0.01)。血清与心肌CGRP含量,HM各组较M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各组组间随剂量增加而递增;HM Ⅲ组较HM Ⅰ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不同剂量雨生红球藻可有效地清除机体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血管c NOS活性,保证ET和CGRP浓度的相对平衡,从而阻止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心肌损伤标志物 运动性心肌损伤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大鼠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梗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铭 蔡珍珍 +2 位作者 王宁宁 才奇博 邱长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和健康人群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性,讨论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心梗患者11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2名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和健康人群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性,讨论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心梗患者11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2名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3 ml,使用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两组各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对照组的GGT、ALT、AST、LDH、HBDH、CK及CKM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病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GGT、ALT、AST、LDH、HBDH、CK、CKMB的变化有助于急性心梗的临床诊断,对突发急性心梗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可提供一定数据支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远期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炜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维生素、地塞米松、阿...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维生素、地塞米松、阿昔洛韦),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心肌损伤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950,P=0.025);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L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 Tn T、CK-MB、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 Tn T、CK-MB、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心肌损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心肌损伤指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俊杰 张彤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2%(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满意,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巍 刘慧慧 +1 位作者 陈娟 黄艳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急诊PCI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对照组单用rhBNP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左室每搏做功(LSW)、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统计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LVEDV、LVESV及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O、LSW、MA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O、LSW及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GDF-15、sST2、Gal-3和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GDF-15、s ST2、Gal-3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5.45%(3/55),与对照组[18.18%(10/55)]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73%(7/55),与对照组[9.09%(5/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能有效下调STEMI急诊PCI术后患者血清NT-proBNP、GDF-15、s ST2和Gal-3的表达水平,改善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