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5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沈燕国 徐建光 +3 位作者 顾玉东 胡韶楠 黄汉伟 李继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 5蛋白的表达变化 ,了解骨骼肌的再生状态。方法  2 0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肌卫星细胞形态变化 ;抗MyoD和Myf 5多克隆抗体免... 目的 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 5蛋白的表达变化 ,了解骨骼肌的再生状态。方法  2 0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肌卫星细胞形态变化 ;抗MyoD和Myf 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 ,统计阳性染色细胞核数。 结果 抗MyoD和Myf 5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人体骨骼肌失神经 1~ 2月时的肌卫星细胞中最多 ;3个月后急剧下降 ,并维持在一低水平 ;1年后几乎无表达。结论 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早期肌卫星细胞通过MyoD和 (或 )Myf 5途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调节因子 myod Myf-5 人体 失神经 骨骼肌 临床意义 肌卫星细胞
下载PDF
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曾缨 张成 +5 位作者 刘克玄 李才明 冯善伟 李群 柳太云 黄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方法用盐酸布比卡因局部注射制作肌肉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腓肠肌行冰冻切片,HE染色显示损伤肌肉的病理变化,用SABC法检测MyoD与myogenin的表达。结果MyoD在肌肉损伤后18 h开始表达,48 h达高峰;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24 h开始表达,72 h达高峰。结论MyoD与myogenin在肌肉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作用,可作为鉴定肌肉前体细胞和反映肌肉再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调节因子 myod MYOGENIN 肌肉损伤 修复过程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大口黑鲈MyoD基因结构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筛选 被引量:22
3
作者 于凌云 白俊杰 +2 位作者 叶星 李胜杰 李小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步移技术从大口黑鲈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yoD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3797bp,其中5′调控区长1077bp,MyoD基因转录区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591、81和78bp)和2个内含子(分别为1077和486bp)组成。5... 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步移技术从大口黑鲈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MyoD基因及其5′调控区序列。该基因序列全长3797bp,其中5′调控区长1077bp,MyoD基因转录区由3个外显子(分别为591、81和78bp)和2个内含子(分别为1077和486bp)组成。5′调控区含有与肌肉特异性基因转录密切相关的转录调控元件Ebox、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肌肉特异性金属硫蛋白结合位点(MTBF)及一些转录反应调控元件(TATA box、OCAAT box、OCT1、PRE、AP4、Pit1)。运用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进行大口黑鲈MyoD基因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MyoD基因序列中存在7个突变点,均位于内含子上。养殖群体中这7个突变点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比例范围在0.042~0.353之间。本研究结果为SNPs位点与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myod SNPS 筛选
下载PDF
肌形成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邹仲敏 程天民 +2 位作者 罗成基 粟永萍 高京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2000年第3期137-142,共6页
论述了肌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成肌相关基因在不同时序上的表达涨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bHLH家族成员、MEF2、MRF、pax3、p21和粘附分子等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肌形成 调节因子 myod 基因调控 肌肉疾病
原文传递
动物生肌决定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璐 李俊雅 +1 位作者 许尚忠 岳文斌 《黄牛杂志》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综述了生肌决定因子(MyoD)的家族成员、分子结构、功能、定位、调节途径、变异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生肌决定因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myod 成肌细胞 功能基因 生长调控
下载PDF
山羊MyoD基因家族多态性及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海军 陈宏 +4 位作者 房兴堂 张润锋 鲍斌 高雪原 邵汝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77-1082,共6页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果表明,在徐淮白山羊群体中,myf-5基因座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波尔山羊均为AA型... 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波尔山羊和徐淮山羊2个群体共147个个体MyoD基因家族中3个基因座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果表明,在徐淮白山羊群体中,myf-5基因座发现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波尔山羊均为AA型。在myf-6基因座和myoD5′侧翼区基因座,两个山羊群体均检测到了AA和AB型个体。对山羊myf-5、myf-6基因座,myoD5′侧翼区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两品种山羊体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myf-5基因座对管围和管围指数的效应差异显著(P<0.05)。myf-6基因座对徐淮白山羊体尺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而对波尔山羊的体高和管围指数效应差异显著(P<0.05)。两个山羊品种myoD5′侧翼区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尺性状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myf-5 myf-6 myod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再生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彭园园 刘通 +2 位作者 陈玉佩 邹德辉 张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各组18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4d、7d、14d3个亚组,共1...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各组18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4d、7d、14d3个亚组,共12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制备多裂肌损伤模型。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大鼠分别予以电针"委中""肾俞"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各个亚组分别治疗4d、7d、14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进行捆绑固定。观察不同时间点多裂肌HE、Masson染色的形态学变化,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形态学改变显著,损伤后第14天仍未完全恢复,电针委中组与电针肾俞组从形态学上优于模型组。第7天时,电针委中组多裂肌肌纤维CSA大于模型组(P<0.05);第14天时,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第4、7天模型组多裂肌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第4天电针委中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5),电针肾俞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第14天,电针肾俞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与电针委中组(P<0.01)。第4天时,MyoD的表达两电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1)。结论:电针"委中"和电针"肾俞"均能促进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再生,电针"委中"在多裂肌损伤后再生的早期阶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GF-1和MyoD的表达并提前完成成肌细胞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多裂肌损伤 布比卡因 委中 IGF-1 myod
原文传递
不同猪品种肌肉组织FoxO1与MyoD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燕军 白亮 +1 位作者 庞卫军 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分别取6月龄八眉猪、长白猪和长×八杂交猪背最长肌,提取总RNA,设计并合成猪FoxO1和MyoD引物,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利用RT-PCR方法检测八眉、长白和长×八杂交猪肌肉组织中FoxO1和MyoD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分别取6月龄八眉猪、长白猪和长×八杂交猪背最长肌,提取总RNA,设计并合成猪FoxO1和MyoD引物,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利用RT-PCR方法检测八眉、长白和长×八杂交猪肌肉组织中FoxO1和MyoD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类型猪品种肌肉组织中,FoxO1和MyoD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FoxO1在八眉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普遍高于长白猪(P<0.01),在杂交组合长×八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长白猪(P<0.01);而MyoD恰好相反,即在长白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普遍高于八眉猪(P<0.01),在杂交组合长×八肌肉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八眉猪(P<0.01).结果提示,FoxO1和MyoD基因mRNA的表达在肌肉发育中存在负相关(r=0.728,P<0.05),FoxO1在肌肉组织中的上调作用,可能是造成的MyoD基因mRNA表达降低的原因之一,进而负调控肌肉的发育和骨骼肌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myod 相关性 肌肉组织
下载PDF
Pax7、MyoD及MyoG基因用于推断损伤时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男 李剑锋 +2 位作者 王莉晓 路健 梁新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大鼠挫伤骨骼肌中Pax7、MyoD和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0±5g)随机分为14组(n=6):空白对照组、损伤0h、4h、8h、12h、24h、36h、48h、60h、3d、4d、5d...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大鼠挫伤骨骼肌中Pax7、MyoD和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 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0±5g)随机分为14组(n=6):空白对照组、损伤0h、4h、8h、12h、24h、36h、48h、60h、3d、4d、5d、6d、7d组,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在各损伤时间点腹腔过量注射戊巴比妥钠(300mg/kg)处死大鼠,取大鼠挫伤部位骨骼肌,对照组大鼠直接处死后相同部位取材。部分检材立即用4%多聚甲醛固定,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其余检材立即于-80℃保存,进行免疫荧光Pax7、MyoD及MyoG染色,采用TissueFAXS 200仪器对切片进行扫描,随机选取多个不同区域,计数单位面积内阳性细胞的个数。利用SPSS 13.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HE染色结果:骨骼肌损伤后,肌纤维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新生纤维组织修复等过程,证明本次实验造模成功;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Pax7、MyoD、MyoG的表达呈现时序性变化,单位面积内Pax7与MyoD阳性细胞的数量在损伤3d达到高峰,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内MyoG阳性细胞的数量在损伤3d后开始增加,并一直持续到损伤7d,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x7、MyoD、MyoG的表达随时间呈现时序性变化,可以为法医学中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损伤时间推断 骨骼肌卫星细胞 Pax7 myod MYOG
原文传递
南阳黄牛肌肉发育过程中的MyoD和MEF2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祁艳霞 张小辉 +2 位作者 庞有志 王玉琴 廖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61,共4页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南阳黄牛3月龄到24月龄间背最长肌组织中MyoD和MEF2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yoD基因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MEF2A基因在3月龄时表达量最低,在12月龄和18月龄时表达...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南阳黄牛3月龄到24月龄间背最长肌组织中MyoD和MEF2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yoD基因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MEF2A基因在3月龄时表达量最低,在12月龄和18月龄时表达量显著升高,随后表达量下降;MEF2B基因的表达呈持续上升趋势;MEF2C基因在3月龄时表达量最低,在肌肉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变化比较小;MEF2D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8月龄和24月龄时的表达量比3月龄时显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发育 myod MEF2
下载PDF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及MyoD、Myogenin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宇 肖卫华 +1 位作者 罗贝贝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7,125,共7页
目的:观察小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动态修复过程,探讨伤后Myo D和Myogenin的作用。方法:以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2 h、1 d、3 d、5 d、7 d、14 d组。经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 目的:观察小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动态修复过程,探讨伤后Myo D和Myogenin的作用。方法:以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制作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12 h、1 d、3 d、5 d、7 d、14 d组。经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骨骼肌钝挫伤后再生和纤维化瘢痕愈合过程;经免疫蛋白印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yo D和Myogenin定量与定位表达变化。结果:(1)骨骼肌钝挫伤后3 d首次观察到新生肌细胞核,伤后5 d开始出现胶原纤维。(2)MyoD伤后1 d表达至高峰,随后下降,伤后14 d再次表达至第2高峰;MyoD阳性细胞核由正常肌细胞边缘逐渐迁移至受损骨骼肌周围聚集。(3)Myogenin伤后3 d开始表达至高峰;Myogenin阳性细胞核伤后3 d首次出现在新生成肌细胞核上,伤后5 d在新生肌管中表达,伤后7 d逐渐迁移至新生肌细胞边缘表达。结论: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MyoD和Myogenin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新生肌纤维和纤维化共同完成骨骼肌钝挫伤后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挫伤 myod MYOGENIN
下载PDF
MyoD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勇 邹仲敏 +5 位作者 郭朝华 周进明 王劲 范文辉 罗成基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 探讨MyoD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真核表达的双顺反子质粒载体pIRES2 EGFP MyoD转入MSCs中 ,G418筛选 ;用RT PCR检测MyoD的表达 ,扩增产物纯化测序鉴定 ;荧光显微... 目的 探讨MyoD基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 ,将真核表达的双顺反子质粒载体pIRES2 EGFP MyoD转入MSCs中 ,G418筛选 ;用RT PCR检测MyoD的表达 ,扩增产物纯化测序鉴定 ;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报告基因产物 ;免疫组化检测MyoD、myogenin、myosin、myoglobin、desmin的表达 ;电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RT PCR可检测出转染后细胞表达MyoD ,扩增产物纯化测序与GeneBank比较完全一致 ;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观察均可见绿色荧光 ;免疫组化检测MyoD、myogenin、myosin、myoglobin、desmin表达均为阳性 ;转染后的MSCs观察表现为较为成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且胞浆中有丝状物结构。结论 MyoD基因可成功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肌分化 myod 诱导
下载PDF
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致大鼠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振军 刘通 +2 位作者 王自润 张慧宇 徐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81-2685,I0017,共6页
目的:观察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 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My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委中-... 目的:观察委中、肾俞穴不同电针顺序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 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My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每组8只。模型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复制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予等量0.9%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分别依次针刺委中、肾俞和肾俞、委中穴,针刺后连接电针,波形选用疏密波,电针频率采用2 Hz/10 Hz,电流强度选择1 mA,持续治疗20 min,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7 d。电针干预7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部位多裂肌形态学变化,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检测多裂肌中Pax7和Myod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HE显示,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可见部分肌纤维修复,但巨噬细胞数量仍较多;委中-肾俞组和肾俞-委中组可出现较多新生的肌纤维,巨噬细胞明显减少,肌纤维破坏程度较模型组低。治疗后,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在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 CSA)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俞-委中组与委中-肾俞组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肾俞-委中组有高于委中-肾俞组的趋势。模型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Pax-7和Myod蛋白及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肾俞-委中组Pax-7和Myod蛋白表达优于委中-肾俞组(P<0.05或P<0.01),而在mRNA表达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委中穴和肾俞穴治疗腰痛时,先取肾俞后取委中可能疗效较好,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且其确切机制也有待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顺序 委中 肾俞 多裂肌 形态学 Pax7 myod
下载PDF
鸭胚胎发育早期MyoD和MSTN的表达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宏祥 胡艳 +3 位作者 单艳菊 徐文娟 姬改革 李慧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5,共7页
文章旨在对肌肉生长具有反向调控的两个关键基因Myo D和MSTN在鸭胚胎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金定鸭8、8.5、9、9.5、10、11、12日胚龄脑部、肝脏以及腓肠肌中Myo D和MSTN m RNA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分别对两个... 文章旨在对肌肉生长具有反向调控的两个关键基因Myo D和MSTN在鸭胚胎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金定鸭8、8.5、9、9.5、10、11、12日胚龄脑部、肝脏以及腓肠肌中Myo D和MSTN m RNA表达量进行定量,并分别对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组织之间、胚龄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脑组织、肝脏、腓肠肌中,Myo D和MSTN基因表达水平均在腓肠肌中最高。Myo D和MSTN基因9.5胚龄时均在脑组织中有一个表达小高峰;在8胚龄到12胚龄的发育中,腓肠肌中的Myo D、肝脏中的MSTN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且在8~12胚龄Myo D和MSTN基因均是在腓肠肌中表达量最高。脑组织和腓肠肌中的两基因表达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果显示,金定鸭胚胎期脑组织、肝脏、腓肠肌均能表达Myo D和MSTN基因,且腓肠肌中表达量均高于脑组织和肝脏,两基因对3个组织生长发育的协调关系可用Myo D/MSTN表达量比值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d MSTN 胚胎期 肌肉调控
下载PDF
Myostatin通过Smad3下调MyoD的表达来抑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阮井玲 甄鑫 +1 位作者 刘娣 周佳勃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3,共5页
Myostatin基因,是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下调MyoD的表达抑制骨骼肌细胞的分化,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体外培养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RNA i技术,以Smad3为靶基因进行干扰研究,研究干扰前后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 Myostatin基因,是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下调MyoD的表达抑制骨骼肌细胞的分化,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体外培养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RNA i技术,以Smad3为靶基因进行干扰研究,研究干扰前后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以及MyoD、Myostatin基因的表达规律,进一步阐述3个基因间的调控关系。结果表明,Myostatin通过下调MyoD的表达,抑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但这种抑制作用是受Smad3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STATIN SMAD3 myod RNAi基因网络
下载PDF
大口黑鲈MyoD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凌云 白俊杰 +1 位作者 叶星 李胜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01-306,共6页
MyoD基因是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是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发育的主导调控基因之一,对骨骼肌的形成和分化起主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大口黑鲈MyoD基因的cDNA序列长为1 157bp,其中3'非编码区为314bp,开放阅读... MyoD基因是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是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发育的主导调控基因之一,对骨骼肌的形成和分化起主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大口黑鲈MyoD基因的cDNA序列长为1 157bp,其中3'非编码区为314bp,开放阅读框长843bp,编码280个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该肽链无信号肽,第1~110个氨基酸为MyoD基因的Basic区(碱性氨基酸区),第124~167个氨基酸为MyoD基因的HLH结构(螺旋环螺旋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已知GenBank中其它脊椎动物MyoD基因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肽链随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有加长的趋势,且核苷酸以及推测的氨基酸同源性和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大口黑鲈MyoD基因的克隆为研究该基因打靶和鱼类肌肉发育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myod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大负荷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同斌 钱福鸿 +1 位作者 韩天翼 叶雷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6-930,共5页
目的:研究力竭游泳运动及恢复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运动导致的骨骼肌微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方法: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0)、力竭运动后12... 目的:研究力竭游泳运动及恢复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运动导致的骨骼肌微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方法: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0)、力竭运动后12h组(E12)、力竭运动后24h组(E24)、力竭运动后48h组(E48)和力竭运动后72h组(E72)6组,每组6只。各力竭运动组进行为期1周的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并于末次力竭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SABC-D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肌中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C、E0、E12组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肌未见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E24组比目鱼肌MyoD有一定数目的表达,E48组表达数目较多,E72组有所降低,但仍多于E24组;E24组比目鱼肌myogenin有少量表达,E48组表达量也较少,但比E24组多,E72组表达数目明显增多。阳性细胞核数目(均数/视野)统计结果为:C、E0、E12组比目鱼肌MyoD均为0;E24:7.6个/视野;E48:22.2个/视野(较多);E72:13.1个/视野;C、E0、E12组比目鱼肌myogenin均为0;E24:2.0个/视野;E48:3.2个/视野;E72:12.0个/视野(较多)。大鼠股外侧肌MyoD、myogenin表达趋势与比目鱼肌基本一致。结论:力竭游泳运动及恢复期不同时相,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myogenin蛋白表达呈规律性变化,大鼠比目鱼肌和股外侧肌MyoD蛋白表达量在大负荷运动后48h较高,myogenin蛋白表达量在大负荷运动后72 h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myod MYOGEN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电针对Cardiotoxin肌肉损伤小鼠Myo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季传婷 徐平 谢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肌肉损伤小鼠MyoD表达的影响,为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各类肌肉损伤引起的肌肉再生不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蛇毒细胞毒素(CTX,Cardiotoxin)胫骨前肌注射造成的肌肉损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CTX电针组。电针治疗7d后取胫骨前... 目的探讨电针对肌肉损伤小鼠MyoD表达的影响,为针灸在临床上治疗各类肌肉损伤引起的肌肉再生不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蛇毒细胞毒素(CTX,Cardiotoxin)胫骨前肌注射造成的肌肉损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CTX电针组。电针治疗7d后取胫骨前肌制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损伤肌肉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oD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2组均可见部分肌纤维形态破坏,肌细胞间质中炎症细胞浸润,而电针组炎症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可见MyoD表达,电针组MyoD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电针能够促进肌肉损伤后其他细胞向成肌细胞的转化,对肌肉再生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CARDIOTOXIN 肌肉损伤 肌肉再生 myod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大鼠骨骼肌失神经肌萎缩时成肌调节因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志儒 梁炳生 +1 位作者 梁勇 张文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6496-6499,共4页
背景:在去神经早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表达明显上调,有明显延缓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电刺激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尚未有实验证实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MyoD表达的影响。目的:验证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Myo... 背景:在去神经早期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表达明显上调,有明显延缓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电刺激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尚未有实验证实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MyoD表达的影响。目的:验证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MyoD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1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的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去神经组、电刺激组,每组12只。方法: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制作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用电刺激对电刺激组进行刺激,1次/d,30min/次。分别于去神经第2,7,14,28天,处死大鼠,取小腿的腓肠肌肉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yoD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14,28天,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标本中MyoD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刺激组表达高于去神经组(P<0.05)。结论:通过电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模型MyoD的表达,说明电刺激是延缓骨骼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myod 去神经支配 肌萎缩
下载PDF
电针风池穴对颈肌慢性损伤大鼠肌卫星细胞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于婷 陈佳彦 +5 位作者 阚宇 方燕平 王金伟 郑林遥 景向红 廖军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428-435,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颈肌慢性损伤大鼠肌卫星细胞、生肌决定因子(Myo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肌肉慢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对颈肌慢性损伤大鼠肌卫星细胞、生肌决定因子(Myo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肌肉慢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从45只Wistar大鼠中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将剩余大鼠造模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美洛昔康组,每组10只(5只造模不成功)。采用长时间低头固定并注射高渗盐水的方法复制大鼠颈肌慢性损伤模型。造模3个月后,使用超声诊断仪观察大鼠颈后肌的形态学变化;用肌电生理检测验证模型是否成功。电针组电针双侧风池穴,每次2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大鼠颈后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颈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MyoD、TLR4、MyD88及NF-κBp65蛋白的含量。结果:①形态学检测: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大鼠颈后肌组织不连续,厚度明显变薄;肌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肌电波幅及频率较空白组明显衰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肌肉电镜结果显示肌原纤维结构的排列不连续,部分线粒体肿胀,肌纤维和肌节之间有断裂,并有空泡现象存在;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肌原纤维清晰可见,肌丝横断面呈点状分布,肌节和肌浆膜完整,个别线粒体肿胀,其中少量与肌原纤维的断裂处有空泡;美洛昔康组肌原纤维结构偶见不规则,在肌原纤维的断裂处有空泡,出现少量的线粒体肿胀。②免疫组织化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的PCNA、MyoD的表达呈现弱阳性,TLR4、MyD88、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美洛昔康组中PCNA和MyoD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TLR4、MyD88、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电针组与美洛昔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肌慢性损伤 电针 肌卫星细胞 myod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