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63
1
作者 崔华 王朝晖 +10 位作者 吴剑卿 刘颖 郑瑾 肖文凯 何平 周运 王建业 于普林 张存泰 吴锦晖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我国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因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我国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带来巨大影响。我国对于肌少症的认识与研究起步较晚,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本共识旨在规范中国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防控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疗效,减少干预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老年人跌倒、骨折、失能、残疾、住院乃至死亡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干预性研究 肌少症 共识
原文传递
肌肉衰减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草案) 被引量:56
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1-718,共8页
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首次由Irwin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用于描述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丧失。经过20余年的不断研究,目前对其流行情况、形成机制、不良影响、诊断标准、治疗及预防措施均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 肌疾病 诊疗准则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邓万俊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之间存在药动学差异,使它们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程度不同。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多见,其中,...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之间存在药动学差异,使它们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程度不同。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代谢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多见,其中,西立伐他汀因其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已被迫退出世界市场。经CYP2C9酶代谢的氟伐他汀、罗舒伐他汀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肌病发生率很低。而不通过CYP系统代谢的普伐他汀耐受性好,肌病及肝功能异常者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药物相互作用 肌疾病 横纹肌溶解
下载PDF
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病理改变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 ,以解释临床现象和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择取脂质沉积性肌病伴血清肌酶明显升高的病人 14例 ,将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及肌肉组织化学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的 研究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 ,以解释临床现象和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择取脂质沉积性肌病伴血清肌酶明显升高的病人 14例 ,将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及肌肉组织化学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上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或呈反复发作性病程 ,肌无力明显 ,血清肌酶明显升高 ,激素治疗反应好。肌肉病理可见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 ,形成HE染色可见的空泡 ,ORO染色证实肌纤维内有大量脂滴。其中 4例可见个别坏死肌纤维和再生纤维 ,5例有较严重的肌纤维坏死 ,对其中 3例反复肌肉活检 ,发现在脂质贮积的基础上 ,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发生明显的肌纤维坏死。其余病例虽有血清肌酶的明显升高 ,而病理上并未见到明显的肌纤维坏死 ,部分肌纤维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增高。结论 有些脂质沉积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十分相似 ,需要借助肌肉病理和肌肉组织化学检查 ,甚至反复肌肉活检才能确定。肌纤维内脂肪代谢障碍造成肌纤维破坏和肌酶的外漏 ,可能与细胞内环境改变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肌疾病 多发性肌炎 酶炎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脂质沉积性肌病八例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翠娣 殷剑 许贤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经光镜和电镜检查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 8例 ,8例患者分别于股四头肌或者肱二头肌取活检 ,常规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 ,超薄切片 ,铅... 目的 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经光镜和电镜检查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 8例 ,8例患者分别于股四头肌或者肱二头肌取活检 ,常规进行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 ,超薄切片 ,铅铀双染色 ,电镜下观察。并对 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肌纤维内均有空泡及裂隙样改变 ,苏丹黑B及油红O脂肪染色示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加 ,电镜证实大量的脂肪滴堆积在残存的肌纤维中。病变为轻度者有 3例 ,中度有 2例 ,重度有 3例 ,其中 1例合并了糖原沉积病 ,1例合并细胞色素C氧化酶明显降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7例有效 ,1例无效 ,合并维生素B2 及其他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好 ,肉毒碱治疗对系统性缺乏患者有显效。结论 脂质沉积性肌病确诊靠肌肉活检病理形态特征性改变 ,肾上腺皮质激素、肉毒碱、维生素、含有丰富肉毒碱食物综合治疗可获显效 ,由于病因有多种 ,明确某一种病因后可针对病因特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 活组织检查 脂质沉淀性肌瘤 病理分析
原文传递
脂质沉积性肌病42例临床治疗和预后随访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伟 焉传祝 +4 位作者 吴金玲 刘淑萍 赵玉英 王勤周 李大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同顾性分析42例 LSM 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治疗期间的短期随访资料,其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3例,单用核黄素(维生素 B_2...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同顾性分析42例 LSM 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治疗期间的短期随访资料,其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33例,单用核黄素(维生素 B_2)治疗9例,全部患者1个月内肌无力症状均获明显改善。随访1年以上者共32例,其中26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另6例仍不能耐受重体力劳动,运动耐力较健康人筹。13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7例有家族史,复发的13例中有12例是在冬季复发,均以劳累、感冒为诱因,5例患者复发2次以上。结论 LSM 是可治疗的肌肉疾病,对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有效,部分患者有复发倾向,有家族史患者更容易复发。单用核黄素治疗反应良好的 LSM 可能为戊二酸尿症Ⅱ型所致,提示应根据 LSM 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预后 泼尼松 核黄素
原文传递
脂质沉积性肌病30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严莉 彭斌 +1 位作者 陈琳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7-509,共3页
目的总结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0例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LSM是脂肪酸代谢异常所致,90.0%以上患者有发作性近端肌无力,不耐受疲劳;73.3%有眼肌、颈肌受累;46.7%有消化道症状。60.0%~86.7%的患者肌酶升... 目的总结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0例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LSM是脂肪酸代谢异常所致,90.0%以上患者有发作性近端肌无力,不耐受疲劳;73.3%有眼肌、颈肌受累;46.7%有消化道症状。60.0%~86.7%的患者肌酶升高;83.3%有肌电图异常,其中77.0%为肌源性损害;93.1%有脂质沉积;可有血浆肉毒碱降低。泼尼松或能量支持治疗有效率为95.2%。结论LSM是肌无力原因之一,可多系统受累或与其他代谢异常共存,多数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肌电描记术 活组织检查 肉碱 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资料分析 近端肌无力 代谢异常 消化道症状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骨骼肌质量诊断标准建立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敏 白慧婧 +8 位作者 王纯 王彦 徐丹凤 谢华 易青 李臻 李茹 高臻晖 孙建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建立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骨骼肌质量诊断标准并开展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调查。方法对40例志愿者(年龄20~77岁)进行BIA和双能X线吸收仪(DEXA)检测,验证BIA测定瘦体组织的可靠性。对219例(年...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建立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骨骼肌质量诊断标准并开展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调查。方法对40例志愿者(年龄20~77岁)进行BIA和双能X线吸收仪(DEXA)检测,验证BIA测定瘦体组织的可靠性。对219例(年龄20440岁)健康青年人(男:女为100:119)进行BIA检测,获得峰值肌量和老年人肌少症诊断切点。对657例≥60岁医院体检和社区老年人(男:女为318:339)进行BIA检测,了解上海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结果BIA和DEXA检测瘦体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健康青年人四肢肌肉组织和身高平方的比值(ASM/身高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90±0.62)kg/m2和(6.12±0.44)kg/m2,老年人肌少症诊断标准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66kg/m2和≤5.24kg/m2。将老年人分为3个年龄段,60~岁、70~岁和≥80岁3个年龄段男性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6%、25.0%和36.0%,女性分别为6.8%、12.6Vo和27.9%。老年男性整体患病率为23.6%,女性为11.8%。结论BIA检测人体肌肉组织是可靠的,且随增龄肌少症患病率明显上升,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电阻抗 身体成分
原文传递
维生素D联合阻抗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邵伟华 高丽霞 +3 位作者 王素星 吕彩霞 姚丽霞 李绍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656-660,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联合阻抗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收治... 目的观察维生素D联合阻抗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收治的112例老年肌少症合并维生素D缺乏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T1组,30例)、阻抗训练组(T2组,41例)及阻抗训练+维生素D组(T3组,41例)。T1组给予肌少症健康宣教;T2组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阻抗训练,每周2次,每次30min;T3组在T2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每次0.25μg,2次/d。3组均持续干预24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测定3组血清25(OH)D3、MCP-1、IL-1β、CRP水平,并评估握力、步速、ADL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25(OH)D3与SMI、ADL、MCP-1、IL-1β、CRP的关系。结果干预24周后,T2组、T3组血清25(OH)D3、SMI、握力、步速、ADL均较干预前及同期T1组升高(均P<0.05),MCP-1、IL-1β、CRP均较干预前及同期T1组降低(均P<0.05),其中T3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较T2组更大(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与SMI、ADL呈正相关(r=0.537、0.439,均P<0.05),与MCP-1、IL-1β、CRP呈负相关(r=-0.544、-0.618、-0.496,均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阻抗训练能够增加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提升其ADL。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单一阻抗训练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生素D能降低老年肌少症患者体内MCP-1、IL-1β、CRP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疾病 肌少症 维生素疗法 阻抗训练
下载PDF
皮肌炎的MRI诊断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亮 谢道海 陈爱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肌炎在MRI上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2 0例皮肌炎早期阶段病例和 2 5例活动期病例行MR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T2 WI,以及短时反翻转恢复序列 (STIR)扫描。结果  (1)多发性肌炎改变 ,2 6例在T... 目的 探讨皮肌炎在MRI上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 2 0例皮肌炎早期阶段病例和 2 5例活动期病例行MR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T2 WI,以及短时反翻转恢复序列 (STIR)扫描。结果  (1)多发性肌炎改变 ,2 6例在T1WI均无异常信号 ,在T2 WI和STIR上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小片状分布的稍高信号 ,肌束形态无明显异常 ,肌束界限清楚 ;19例在T1WI和T2 WI上均无信号异常 ,在STIR上呈局限性小片状高信号。肌炎最常累及部位为臀肌和大腿下 1/ 3的外侧肌群。 (2 )皮下结缔组织炎有 18例均为活动期病例 ,是该疾病的较重的表现。 (3)肌筋膜炎17例 ,早期和活动期均可出现。 (4 )表皮损害 5例。伴肌萎缩 7例 ,多为慢性病变。结论 皮肌炎在MRI上表现为多发性肌炎、肌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 ,后者是疾病较严重阶段的表现 ,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臀肌和大腿下 1/ 3的外侧肌群。MRI是诊断皮肌炎的有效的方法。STIR是诊断皮肌炎最敏感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
原文传递
脂质沉积性肌病35例的临床特点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奚剑英 卢家红 +6 位作者 赵重波 林洁 罗苏珊 朱雯华 乔凯 黄俊 汪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4-321,共8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及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在该病中所占比例。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ETFD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进...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及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在该病中所占比例。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ETFD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来自50名健康对照的10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以验证发现的ETFDH新突变。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包括10例存在咀嚼吞咽无力,28例存在抬头无力。在随访的32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维生素B2及辅酶Q10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0例(86%)存在不同形式的ETFDH基因突变:8例为纯合突变,2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患者仅存在1个杂合突变。本组患者共发现14个新突变:9个错义突变(c.3G〉C、c.152G〉A、c.191G〉A、c.349G〉C、c.433G〉C、c.949C〉A、c.1454C〉G、c.1744A〉T和c.1763A〉G),1个无义突变(c.172G〉T),2个缺失突变(c.1282_1283del和c.1773_1774del)和2个剪切位点突变(c.405+1G〉T和c.1691-3C〉G)。所有患者中,9例存在c.250G〉A突变,6例存在c.770A〉G突变。结论LSM可表现近端肌受累为主的肢体无力。基因分析发现本组LSM患者以ETFDH突变引起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为主。c.250G〉A和c.770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突变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组织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16
12
作者 唐翔宇 李春宝 +4 位作者 刘玉杰 申学振 常晗 鹿鸣 刘雨丰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行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75例,男64例,女111例,年龄17~40岁,平均(25.1±5.4)岁。175例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术前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行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75例,男64例,女111例,年龄17~40岁,平均(25.1±5.4)岁。175例均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史。术前所有患者均存在下蹲及翘腿困难,查体Ober’s症、髋部弹响阳性。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术91例(A组),关节镜下常规臀肌挛缩带松解术84例(B组)。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术,即术中先对股骨大转子下方髂胫束做横行松解,再根据术中观察髋部弹响及臀肌紧张状况,在大粗隆后方或上方臀大肌附着点附近做适度松解,整个松解围绕大转子上方、下方和后方形成"C"形。术后对患者下蹲、屈髋活动、髋部弹响、Ober’s症,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有无血肿,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综合功能评估。臀肌挛缩症功能量化评分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生活影响情况。结果单侧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时间A组为(12.0±3.5)min,B组为(21.0±5.8)min(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蹲及翘腿困难,Ober’s症、髋部弹响均为阴性,无神经血管损伤。A组1例术后短暂伤口血肿,1例髋关节外展肌力弱(肌力Ⅳ级);B组4例术后短暂伤口血肿,6例髋关节外展肌力弱(肌力Ⅳ级)。臀肌挛缩功能量化评分A组术前:23~71分,(49.0±16.2)分,B组24~69分,(48.2±14.8)分,(P>0.05);术后末次随访A组82~100分,(90.7±6.5)分,B组83~98分,(89.3±5.0)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大转子周围C形松解治疗臀肌挛缩,对臀大肌组织干扰小,术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关节镜 矫形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邹德玲 陈艳丽 +3 位作者 赵玫 史瑾 李红 马淑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例辛伐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肌酶及肝肾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4例存在糖尿病。口服辛伐他汀2~4周出现乏力、肌痛症状,合并用其他调...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例辛伐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肌酶及肝肾功能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70岁,4例存在糖尿病。口服辛伐他汀2~4周出现乏力、肌痛症状,合并用其他调脂药5例。全部病例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6例中5例出现转氨酶明显增高。甲状腺功能检查4例,3例存在亚临床甲减。停药2~4周后肌病症状及CK值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高龄、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用其他调脂药可能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及时停药可恢复,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肌病
下载PDF
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傅晓娜 刘爱杰 +7 位作者 杨海坡 魏翠洁 丁娟 王爽 王静敏 袁云 姜玉武 熊晖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 探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遗传性肌病基因型-表型关联.方法 筛选与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设计肌病相关基因二代测序靶向捕获试剂盒Sureselect(Panel Version 1和Panel Version 2),采用外... 目的 探讨外显子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遗传性肌病基因型-表型关联.方法 筛选与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设计肌病相关基因二代测序靶向捕获试剂盒Sureselect(Panel Version 1和Panel Version 2),采用外显子靶向捕获结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遗传性肌病的134例患儿进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2013年使用Panel Version 1对77例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2014年更新为Panel Version 2检测了57例患儿.对1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患儿中男89例、女45例,就诊年龄为6个月至26岁,平均6岁1个月.74例患儿确定了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基因诊断阳性率为55.22%.包括代谢性肌病1例,先天性肌病5例,肌营养不良68例[其中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 22例,Ullrich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 11例,Bethlem肌病(BM)6例,点突变导致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 12例,LMNA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L-CMD)5例,埃-德二氏肌营养不良(EDMD)1例,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G)7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4例].结论 临床、病理分析结合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为遗传性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根据临床资料、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综合筛选判断,以此作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肌疾病 基因型 表型 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肌酶分析在儿童肌病性高肌酸激酶血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毛冰 熊晖 +12 位作者 焦辉 魏翠洁 丁娟 常杏芝 杨艳玲 王爽 吴晔 刘雪芹 陈永红 杜军保 李雪迎 姜玉武 秦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肌病性高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在不同肌病中CK及其他肌酶如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的程度.方法:...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肌病性高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症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在不同肌病中CK及其他肌酶如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的程度.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235例确诊为各类肌病并且生化检查提示CK增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按病因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235例患儿中男180例,女55例,发现CK增高时患儿年龄〈6个月者64例,6个月至3岁者90例,3~6岁者50例,6~14岁者31例; CK显著增高者162例,中度增高者31例,轻度增高者42例.发现CK增高的年龄和CK增高的程度与肌无力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确相关性,多数表现为慢性高CK血症,CK值由高至低依次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炎症性肌病>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代谢性肌病,LDH和AST值依次为:DMD>炎症性肌病>代谢性肌病>CMD,其中代谢性肌病中LDH升高相对较为突出.结论:儿童肌病性高CK血症的病因不同于成人,肌病性高CK血症患儿的起病方式、CK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考虑对其病因分析有一定帮助,DMD患儿CK升高最为明显,其他依次是炎症性肌病、CMD、代谢性肌病;代谢性肌病患者肌酶波动较大,而先天性肌病和内分泌性肌病肌酶升高不明显.儿童肌病性高CK血症诊断应遵循一定流程,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生化及代谢筛查、电生理检查、肌活检病理检查及基因检测,并依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肌酸激酶 诊断 鉴别 儿童
下载PDF
MR T_2 mapping在肌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露露 张祥林 潘诗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62-466,共5页
MRI因其多平面、多序列、高分辨力等特点对肌肉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MRI T2mapping技术,不但能从分子水平评价关节软骨和椎间盘、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退化性疾病、肿瘤良恶性等情况,还逐渐应用于肌肉组织... MRI因其多平面、多序列、高分辨力等特点对肌肉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MRI T2mapping技术,不但能从分子水平评价关节软骨和椎间盘、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退化性疾病、肿瘤良恶性等情况,还逐渐应用于肌肉组织成像。T2mapping可以通过测量组织T2值来定量分析组织内部成分的变化,在疾病早期准确诊断、病情发展程度和疗效的判断上发挥重要作用。就T2mapping的基本原理及在肌肉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值 骨骼肌 心肌 肌肉疾病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世莲 方向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过程,与活动减少相关,在老年人中常见,可导致跌倒、失能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虽然一直被定义为增龄性的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际工作小组对这种综合征的正确名称(与老年...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过程,与活动减少相关,在老年人中常见,可导致跌倒、失能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虽然一直被定义为增龄性的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际工作小组对这种综合征的正确名称(与老年人肌肉和力量的损失相关)仍在争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肌少症的肌量、肌强度和日常活动功能评估方法和针对老年肌少症的各种干预方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早期干预(教育) 早期医疗干预 老年人
下载PDF
MRI在肌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贤应 慕容慎行 +3 位作者 李银官 倪希和 曹代荣 方哲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疾病的MRI表现,评价MRI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骨盆、双侧大腿及双侧小腿肌肉,对5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肌肉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人行MRI检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31例,其中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目的:研究肌肉疾病的MRI表现,评价MRI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骨盆、双侧大腿及双侧小腿肌肉,对53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肌肉疾病患者及4例健康人行MRI检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MD)31例,其中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型PMD,DMD)16例,肢带型PMD5例,面肩肱型PMD10例;多发性肌炎(PM)9例;脂质沉积性肌病(LSM)9例;神经源性肌病4例。结果:全部DMD、肢带型PMD及神经源性肌病患者的受累肌肉均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面肩肱型PMD、PM与LSM的受累肌肉表现为两种信号改变:一种为长T1、长T2信号,另一种为短T1、长T2信号。结论:各型神经肌肉疾病具有不同MRI表现;MRI能为临床在肌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随访中提供客观的资料,并能为临床选取准确的活检部位提供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肌少症与老年人常见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侯莉明 王晓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1,共4页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同时亦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及调控靶器官,其病理性改变对机体活动能力和全身器官功能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增龄相关的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综合征即肌少症(sarcopenia),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生...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同时亦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及调控靶器官,其病理性改变对机体活动能力和全身器官功能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增龄相关的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综合征即肌少症(sarcopenia),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生和发展与全身多个系统、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显著增加老年人残障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本文旨在对肌少症与呼吸、循环、消化、骨骼等多系统常见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获得更多的证据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肌少症 骨质疏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原文传递
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的临床特点与致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毅 易鑫 +3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4-979,共6页
目的总结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基因诊断,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类少见遗传性肌病。方法对7例基因确诊的家族型或散发型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总结其症状体征、肌酶谱、肌电图、肌肉MRI... 目的总结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基因诊断,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类少见遗传性肌病。方法对7例基因确诊的家族型或散发型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总结其症状体征、肌酶谱、肌电图、肌肉MRI、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性等方面特点。结果7例患者中以COL6A1、COL6A2、COL6A3为致病基因的分别为3例、1例和3例。2例为家族型,5例为散发型。下肢为重的肢体近端无力、关节挛缩为主要临床表现。血肌酸激酶轻微升高。肌电图提示轻度肌源性损害。大腿肌肉MRI示特征性分布肌群受累。肌肉活检病理可见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多数肌纤维结构清楚,肌纤维问胶原结缔组织增牛。结论对于渐进性肌肉无力伴早发关节挛缩,肌酸激酶轻度升高,下肢肌肉MRI呈选择性受累的患者,应注意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可能。临床工作中注意识别Ⅵ型胶原蛋白相关肌病临床特点,对疑诊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基因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Ⅵ型 肌疾病 关节挛缩 肌营养不良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