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征与分型救治──10738例创伤住院患者回顾研究 被引量:78
1
作者 杨建 石应康 +9 位作者 冯锡强 黄吉林 黄捷 宁平 廖斌 晏明全 张天增 李宁 杨裕红 吕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 分析近年胸伤的临床新特点 ,探讨严重胸伤的分型与救治方法。方法 收集各地 1993~ 1998年间重伤患者 10 73 8例临床资料 ,按照有无胸伤和多发伤 ,分为单纯胸伤、胸伤合并多发伤、多发伤胸伤为主等型 ,同期对照分析各型胸伤的不... 目的 分析近年胸伤的临床新特点 ,探讨严重胸伤的分型与救治方法。方法 收集各地 1993~ 1998年间重伤患者 10 73 8例临床资料 ,按照有无胸伤和多发伤 ,分为单纯胸伤、胸伤合并多发伤、多发伤胸伤为主等型 ,同期对照分析各型胸伤的不同特点 ;并对照前期胸伤患者资料 ,分析胸伤发病特点和临床特点的变化。 结果  ( 1)近年胸伤的年收治率净增 1.5倍 ;交通伤、锐钝器伤和高处坠落伤为胸伤主要伤因 ,而火器伤、锐钝器伤、挤压和高处坠落伤、交通伤等为胸伤高发原因 ;2 0~ 5 0岁男性为胸伤高发人群。 ( 2 ) 5 7.9% ( 995 1719)的胸伤达到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 16的重伤标准 ;血胸、肺挫伤、支气管断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损伤、合并多发伤、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重伤患者明显增多。 ( 3 )近年 61.2 % ( 10 5 2 1719)的胸伤合并多发伤 ,伤情加重。 ( 4 )胸伤的非手术治疗开展较好 ,但手术治疗和院前救治需要加强。 结论 近年胸伤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创伤 ,临床救治应加强开展胸伤的手术治疗和多发伤的多学科协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创伤 流行病学 损伤严重度评分 临床特点 救治
原文传递
镍钛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在合并连枷胸的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9
2
作者 肖接承 华菲 +6 位作者 朱江 沈振亚 陈亮 朱晔涵 王玉宇 黄坚 陆士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急救中镍钛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实施急诊肋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固定组治愈46例,平均下床自主活动时间为术后6d;平均住... 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急救中镍钛合金环抱器肋骨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实施急诊肋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固定组治愈46例,平均下床自主活动时间为术后6d;平均住院时间16d。出院后均无胸廓畸形及术侧胸部、肩部、上肢活动障碍等后遗症。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同时,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血气胸、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较非手术治疗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合金环抱器结合重点固定法肋骨内固定在合并连枷胸的多发伤救治中,较其他的非手术常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而对手术适应证的良好把握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肋骨骨折 内固定 多发伤
下载PDF
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56
3
作者 姚元章 张宇 +1 位作者 孙士锦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1月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60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6例非绿色通道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机制、ISS及失血量等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60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对照组46例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11%(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急救 绿色通道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倩 柴宇霞 +3 位作者 胡琳琳 朱丽娟 裴理辉 吴小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34期4472-447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治疗(MDT)模式护理团队在急性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后救治的82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成立创伤中...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治疗(MDT)模式护理团队在急性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创伤中心后救治的82例多发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成立创伤中心前收治的55例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MDT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专科医生到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医生到诊时间为(16.80±3.57)min,急诊检查时间为(22.36±3.49)min,急诊停留时间为(38.19±8.1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27±5.76)、(45.69±7.75)、(55.49±13.67)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6.3%(79/82),高于对照组的87.3%(4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3/82),低于对照组的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DT模式护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可有效缩短医生到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急诊室 医院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乔治 黎沾良 +5 位作者 李基业 林洪远 邓群 陆连荣 吕艺 黎君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肠道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脓毒症 临床研究 脂多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6
作者 王翔 杨帆 +3 位作者 解杰 陈驾君 宋先舟 白祥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17~65岁[(34.2士10.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6分[(19.8±3.2)分]。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66例,股骨+胫/腓骨骨折35例。58例急诊术后使用VSD技术治疗(VSD组),44例急诊术后使用常规换药法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再次血管探查、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创面感染坏死、气性坏疽、延迟截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人均清创次数、住院时间、植皮/皮瓣率、骨折内固定率、难愈创面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评分优良率及截肢率/保肢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4个月[(8.4士2.1)个月]。两组术后保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肢治疗的指标比较中,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气性坏疽、再次血管探查和延迟截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的创面感染坏死率分别为32%和15%(P<0.05),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和7%(P<0.05)o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和骨折内固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SIRS发生率分别为92%和73%(P<0.05),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人均清创次数分别为4.2次和3.2次(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2.1d和30.2d和(P<0.05),植皮/皮瓣率分别为69%和46%(P<0.05);随访结果中,两组伤后截肢率和保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难愈创面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骨不连发生率分别为22%和6%(P<0.05),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负压伤口疗法 骨折 开放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45
7
作者 余志华 何满红 +2 位作者 黎小群 钟娟 张云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为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从受伤至获得有效救护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采用优化急救接诊护理程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分工合作,主动护理,使严重多发伤患者尽快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抢救。
关键词 优化接诊程序 急救接诊 多发伤 配置 护理人员
原文传递
骨科创伤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44
8
作者 葛宝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骨科创伤占现代创伤总数的1/2~2/3。为降低其死亡率和伤残率,对骨科创伤的急救应以抢救生命为核心,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恰如其分的伤... 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骨科创伤占现代创伤总数的1/2~2/3。为降低其死亡率和伤残率,对骨科创伤的急救应以抢救生命为核心,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和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恰如其分的伤情评估和分科救治。而对骨科创伤的早期治疗应把握好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关系,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早期彻底清创,稳妥固定骨折,尽早修复软组织缺损,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利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骨折 交通伤 急救 手术时机 固定方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与胸腹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梁贵友 石应康 +1 位作者 杨建 张尔永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比较穿透性胸腹联合伤 (TACI)和胸腹多发伤 (TAMI)的临床特点和伤情 ,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2 5 1例穿透性胸腹腔脏器同时损伤的患者 ,根据膈肌是否损伤 ,分为TACI组和TAMI组 ,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 ,并应用创伤评... 目的 比较穿透性胸腹联合伤 (TACI)和胸腹多发伤 (TAMI)的临床特点和伤情 ,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2 5 1例穿透性胸腹腔脏器同时损伤的患者 ,根据膈肌是否损伤 ,分为TACI组和TAMI组 ,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和临床特点 ,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TACI 177例 ,TAMI 74例。TACI和TAMI的院前时间 (T1)、入院时修订创伤计分 (RTS1)分别为(1.86± 2 .2 7)h、6 .4 5± 1.6 4和 2 .81± 3.98h、6 .97± 1.18(P <0 .0 5 ) ;手术麻醉时修订创伤计分(RTS2 )、器官穿透伤指数 (PTI)则分别为 4 .90± 2 .4 2、2 2 .30± 9.72和 7.2 3± 0 .95、17.5 5± 6 .95 ) (P<0 .0 1) ;而两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TACI易累及心脏、大血管和肝脾等重要脏器 ,伤势重 ,伤情进展快。全组死亡 18例 ,总死亡率为 7.2 % ,而TACI的死亡率为9.0 % (16 177) ,明显高于TAMI组 (2 .7% ,2 74 ) (P <0 .0 5 )。 结论 TACI和TAMI在临床进程、伤情轻重及治疗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采用生理评分RTS与解剖评分PTI评估TACI和TAMI的创伤严重度较为可靠。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受损器官处理先后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穿透性损伤 多发伤 临床特点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洪玉才 张茂 +5 位作者 何小军 徐善祥 王沈华 陆志熊 干建新 徐少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97例.男性72例,女性25例.年龄14~88岁,(41±1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4...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共97例.男性72例,女性25例.年龄14~88岁,(41±16)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4~38分,(23.2±9.3)分.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受伤12 h内;③直接进入急诊复苏室.排除标准:①2 d内死亡且未行腹部CT扫描或剖腹探查;②经FAST评估后直接手术治疗而未行常规超声检查.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评估方法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由急诊医生应用超声FAST方案进行腹腔及心包评估,部位包括剑突下四腔心切面、右隔下及肝肾间隙、右结肠旁沟、左隔下及脾肾间隙、左结肠旁沟、盆腔,根据有无游离液体判断腹腔及心包是否有损伤.同时与常规超声检查、CT扫描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FAST与常规超声耗时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用配对McNemar检验,计算FAST与常规超声的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准确率.两者率的比较用Fisher检验.结果 FAST耗时1~6min,(3.18±0.79)min,显著短于常规超声检查(16.63±4.62)min,(t=28.61,P<0.01).97例患者中,FAST阳性者11例,阴性者86例,其中4例为假阴性.与常规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从诊断效能看,以CT及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FASST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95.3%,假阴性率为4.6%,总准确率为95.9%,与常规超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经过适当培训,急诊科医生完全可以掌握FAST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腹部损伤及心包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腹部创伤 超声检查 急诊 心包积液 腹腔积液 创伤评估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损伤特点及其救治 被引量:41
11
作者 黄显凯 蒋耀光 +2 位作者 周健 费军 姚元章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6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损伤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 1月~ 2 0 0 2年6月救治的 12 16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 ,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 ,2 14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损伤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年 1月~ 2 0 0 2年6月救治的 12 16例严重多发伤病例资料。伴休克者液体复苏以平衡盐液为主 ,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 ,2 14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量达 10 0 0 0~ 15 0 0 0ml/2 4h以上。手术治疗 1185例 ,10 5 4例行ICU监护及治疗。结果 伤后确诊时间平均 4 .7小时 ,早期漏诊率 7.6 %。损伤脏器依次为 :四肢、腹、胸、头等。休克发生率达 84 .9% ,发生脓毒症 132例 (10 .9% ) ,急性肺损伤及ARDS 387例 (31.8% ) ,MODS 12 5例(10 .3% ) ,应激性溃疡 137例 (11.3% )。 110 7例 (91.0 4 % )治愈 ,10 9例 (8.96 % )死亡。结论 及时控制出血 ,减轻缺血缺氧损害 ;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时准确地手术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手术 复苏
下载PDF
胸腹联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 被引量:43
12
作者 田进涛 陈志强 +2 位作者 宋小平 陈焱 魏慎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2005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49例,年龄16~63岁,平均34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7例,闭合性损伤12例。49例患者...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2005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49例,年龄16~63岁,平均34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7例,闭合性损伤12例。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23例合并休克。结果经胸手术34例,剖腹手术9例,剖胸+剖腹5例,胸腹联合切口1例。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0.53±10.80。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死亡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多处创伤
原文传递
血清PCT CRP和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在预测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41
13
作者 孙静静 王勇强 +1 位作者 曹书华 王兵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目的 观察多发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值1周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脓毒症患者于入ICU第1、3、5天检... 目的 观察多发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值1周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脓毒症患者于入ICU第1、3、5天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2例,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ICU第1、3、5天血清PCT、CRP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第5天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1和0.69.CRP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较好的依次为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和第3天的PCT水平(P〈0.01),第5天的CRP浓度虽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但AUC值明显低于PCT和APACHEⅡ评分.结论 与CRP相比,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合第3天的PCT在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APACHEⅡ评分 多发伤 脓毒症
下载PDF
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连阳 姚元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2-584,共3页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原文传递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周红娣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护理 急救原则 伤情评估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辉 陈少军 +5 位作者 唐朝晖 邓海 姚尧 张峻菠 王德平 倪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规律及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13例创伤患者,其中单发伤患者184例及多发伤患者529例,并依据创伤严重程度将多发伤患者分为普通多发伤组、严重多发...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规律及相互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13例创伤患者,其中单发伤患者184例及多发伤患者529例,并依据创伤严重程度将多发伤患者分为普通多发伤组、严重多发伤组及危重多发伤组.观察伤后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规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与休克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8.1%,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7.6%;酸中毒发生率为18.9%,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为7.8%,均高于单发伤组患者(P <0.05,P<0.01).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随着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普通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2.0%,在严重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7.1%,在危重多发伤亚组发生率为11.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休克的多发伤患者,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及致死性三联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伴休克的多发伤患者(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伤后易出现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障碍,而休克是其其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低体温 酸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超 王振杰 +1 位作者 姜海 房漫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5期688-690,共3页
目的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急诊外科救治的49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中抢救成功48例,成功率为97.95%,死亡1例,病死率为2.05%,死... 目的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急诊外科救治的49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中抢救成功48例,成功率为97.95%,死亡1例,病死率为2.05%,死亡主要原因为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快速接诊、伤情评估及诊断,能使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得到确切的治疗;合理利用辅助检查并结合临床,能避免漏诊、误诊;深静脉置管及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改善抗休克治疗质量;急诊手术坚持损伤控制理念,术后积极复苏、抗炎等对症治疗,加强以肠内营养为首选的早期营养支持能提高以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多发伤 急救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8
作者 樊建林 公保才旦 +3 位作者 钱惠岗 卓么加 陈光安 祁万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0-623,共4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多处创伤 休克 出血性 损伤控制性复苏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游离DNA对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7
19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CRP、TNF-α、游离DNA水平变化对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且入院时发病时间在24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CRP、TNF-α、游离DNA水平变化对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且入院时发病时间在24h以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4例,按199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讨论通过的MODS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第1、2、3、5天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PCT、CRP、TNF-α、游离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同时段MODS组PCT、CRP、游离DNA含量明显高于非MO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TNF—α含量较非MOD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升高(PCT≥6mg/L)、CRP升高(CRP≥130mg/L)、游离DNA升高(游离DNA≥10000^5/L)三者同时存在预测MODS最准确,相对危险度RR为6.0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CT、CRP、游离DNA可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MODS发生的预测指标,其中三者联合具有更高灵敏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游离DNA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测价值 统计学意义
原文传递
多发伤救治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田万管 周宝林 +7 位作者 滕青山 苏忠 陈涛 朱志宏 班雨 李冰 富维军 沈洪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伤漏诊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以减少其发生率。 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 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漏诊组 (5 6例 )和无漏诊组 (6 33例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以... 目的 探讨多发伤漏诊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以减少其发生率。 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 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漏诊组 (5 6例 )和无漏诊组 (6 33例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以确定漏诊的发生率 ,引起漏诊的原因以及漏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结果  6 89例患者中有 5 6例 (8.1% )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 ,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 ,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较长 (P <0 .0 5 )。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较低 ,使用镇静剂的比例 (2 6 .8% )明显增高 (P <0 .0 5 )。在造成 98例次漏诊的原因中 ,5 6 .1% (5 5 / 98)与医师评估有关 ,是可以避免的因素 ;4 3.9% (43/ 98)与患者伤情有关。 结论合并早期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损伤患者容易出现漏诊 ,并且会加重患者病情。通过重复临床评估和保持高度警惕性 ,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漏诊 创伤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