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指标及复发观察 被引量:36
1
作者 卢晓峰 张俊英 +3 位作者 孙淑明 林豪雨 陈春发 梁伟全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复发观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48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4例。观察组选用微创旋切术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复发观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48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4例。观察组选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开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中各项参数、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术后美观程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项目。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瘢痕较小,术后1周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术后美观程度评价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年复发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应激反应,提升手术美观程度,值得临床继续借鉴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旋切术 乳腺 良性肿瘤 疗效 应激 复发
下载PDF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抑制乳腺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秀兰 徐贵发 吴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观察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70只出生 5 0d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 :阴性对照组 (10只 ) ,乳腺癌模型组 (2 0只 ) ,低剂量组 (2 0只 )和高剂量组 (2 0只 )。将... 目的 观察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70只出生 5 0d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 :阴性对照组 (10只 ) ,乳腺癌模型组 (2 0只 ) ,低剂量组 (2 0只 )和高剂量组 (2 0只 )。将 15mg 7,12 -二甲基苯蒽 (DMBA)溶于 1 5ml植物油中 ,经灌胃分别给予乳腺癌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 ,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植物油。 2周后重复 1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动物分别喂饲含 2 %和 10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的饲料 ,阴性对照组和乳腺癌模型组饲以普通饲料。持续喂养 2 4周。 2 4周后断头处死大鼠 ,分别测定血液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液和肝脏中的GSH -Px、SOD、GST活性和GSH含量较乳腺癌模型组有明显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MDA含量则明显下降 (P <0 0 5 )。实验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低于乳腺癌模型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黄酮类粗提取物 乳腺肿瘤 抗氧化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乳腔镜治疗乳腺良性肿瘤68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向国安 陈开运 +5 位作者 王汉宁 高鹏 郑权 肖方联 肖金丰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腔镜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钼靶筛选良性乳腺肿瘤6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42例、乳腺囊性腺瘤26例;肿瘤位于外下象限26例、内上象限16例、内下象限14例、外上象限12例。采用腋窝人路,应用特制皮瓣剥离器建立皮... 目的探讨乳腔镜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钼靶筛选良性乳腺肿瘤68例,其中乳腺纤维瘤42例、乳腺囊性腺瘤26例;肿瘤位于外下象限26例、内上象限16例、内下象限14例、外上象限12例。采用腋窝人路,应用特制皮瓣剥离器建立皮下隧道,在分离的腔隙内充气,电刀、超声刀等对乳腺肿瘤进行切除,常规术中冰冻切片。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8—45min,平均35min。放置引流管1—2d,1例出现皮下积液,未发生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5d,(3.0±1.5)d。6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乳房上未留任何瘢痕。结论乳腺良性肿瘤采用经腋窝乳腔镜切除安全、可行。具有美容、整形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腔镜技术 乳腺 良性肿瘤
下载PDF
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杰 杨伟 +4 位作者 关硕 胡俊霞 高文斌 曾常茜 梁文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筛查西黄丸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用W256乳腺癌细胞建立荷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香菇多糖)组,西黄丸高剂量组,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 目的研究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筛查西黄丸的抗肿瘤活性部位。方法用W256乳腺癌细胞建立荷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香菇多糖)组,西黄丸高剂量组,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治疗14 d,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腹主动脉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7-1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西黄丸乙酸乙酯高剂量组抑瘤率30.41%;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CD+3、CD+8、B7-1含量及IL-2、IFN-γ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IL-6及TGF-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CD+4、IL-1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上调IL-2、IFN-γ水平及提高CD+8细胞含量,降低肿瘤相关炎性因子IL-6、TGF-β水平,提高了机体免疫清除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提高原药生物利用度。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是西黄丸的主要活性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乙酸乙酯提取物 乳腺癌 肿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差异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狄挺松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接受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 目的探讨对比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接受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对乳房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69±3.48)min、术中出血量(16.24±2.66)m L、切口长度(3.56±1.11)mm、瘢痕长度(3.01±1.03)mm、切口愈合时间(2.49±0.75)d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乳房外观满意度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传统手术 乳腺 良性肿瘤 效果对比
下载PDF
扶正抑瘤方结合介入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15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庆荃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6-27,共2页
扶正抑瘤方结合介入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15例。结果表明实体瘤与Karuafsky评分总有效率(CR+PR)为66.67%,提示该治疗方案具有抑制肿瘤、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扶正抑瘤方 介入化疗 晚期乳腺肿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腹部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乳房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春柳 李赞 +3 位作者 周晓 彭小伟 周波 宋达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腹部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乳房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乳腺肿瘤患者应用腹部皮瓣行一期乳房重建或乳腺癌术后创面修复,术中进行不同数量的血管吻合。结果应用吻合血管的腹部...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腹部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乳房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乳腺肿瘤患者应用腹部皮瓣行一期乳房重建或乳腺癌术后创面修复,术中进行不同数量的血管吻合。结果应用吻合血管的腹部皮瓣行一期乳房重建50例;乳腺肿瘤术后创面修复10例。其中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TRAM)+腹壁浅静脉(SIEV)吻合10例;单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40例;TRAM+对侧DIEP皮瓣8例;双蒂DIEP皮瓣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例,切口感染2例,皮瓣Ⅳ区部分坏死2例,腹部膨隆2例,皮下血肿1例,皮瓣下脂肪液化1例,供区脂肪液化1例,脐坏死1例,无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5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29个月,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1例。乳房重建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局部晚期患者术后创面及时修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采用多种形式吻合血管的腹部皮瓣行乳房重建或创面修复,血供可靠,临床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整形 乳腺肿瘤 显微外科 腹部皮瓣 乳腺肿瘤整形
原文传递
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云飞 孙旭 +7 位作者 念家云 郝彩霞 孟慧 陈红 李琦玮 于明薇 张青 王笑民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各种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建立650例康复期乳腺癌的证候数据库,分别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各种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建立650例康复期乳腺癌的证候数据库,分别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肾亏虚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更易合并疲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证候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肿瘤
下载PDF
犬乳腺肿瘤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的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彤光 陈谊 侯加法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8-230,共3页
本研究采用单个乳腺切除、区域乳腺切除、单侧乳腺切除对临床31例犬乳腺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调查不同手术方法及肿瘤质量对良性、恶性乳腺肿瘤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犬乳腺肿瘤的大小与其预后相关,随着犬瘤体质重的增加,其术后预... 本研究采用单个乳腺切除、区域乳腺切除、单侧乳腺切除对临床31例犬乳腺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调查不同手术方法及肿瘤质量对良性、恶性乳腺肿瘤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犬乳腺肿瘤的大小与其预后相关,随着犬瘤体质重的增加,其术后预后不良愈加明显,复发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区域乳腺摘除术或乳腺完全根除术对乳腺肿瘤患犬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陈锐深辨治晚期乳腺癌的方法与思路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开基 曹洋 +1 位作者 陈锐深 黎壮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8,共2页
陈锐深教授认为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晚期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为多;强调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要重视整体调理,因人制宜,综合治疗;重视循经用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强调肿瘤特性... 陈锐深教授认为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晚期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为多;强调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要重视整体调理,因人制宜,综合治疗;重视循经用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强调肿瘤特性,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注重固本,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晚期 陈锐深 中医药疗法 医话
下载PDF
早期运动干预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28-2729,共2页
[目的]了解早期运动对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ben anthracene;DMBA)诱导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运动组给予6周的规律运动后,两组大鼠均注射DMBA10mg/100g体重。注射后观察无瘤生存期、肿瘤发... [目的]了解早期运动对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ben anthracene;DMBA)诱导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运动组给予6周的规律运动后,两组大鼠均注射DMBA10mg/100g体重。注射后观察无瘤生存期、肿瘤发生率、肿瘤总数等。[结果]运动组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而肿瘤发生率及肿瘤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组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血清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运动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2水平来抑制DMBA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甲基苯蒽 运动
下载PDF
玉桂膏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建余 李铁 +2 位作者 鲁明 周文忠 曹忠民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方玉桂膏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分组观察治疗。治疗组21例敷贴玉桂膏,对照组19例外敷雷佛奴尔液纱布,疗程均为6周。结果:在创面色泽变化、肉芽组织生长方面2组比较,用药第2周起差异有非常... 目的:观察自拟方玉桂膏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分组观察治疗。治疗组21例敷贴玉桂膏,对照组19例外敷雷佛奴尔液纱布,疗程均为6周。结果:在创面色泽变化、肉芽组织生长方面2组比较,用药第2周起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疗程结束,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19/21),好转率9.52%(2/2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6.84%(7/19),好转率47.37%(9/19),总有效率84.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玉桂膏有较强的促进肉芽和上皮等软组织的生长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皮瓣坏死 中医药疗法 玉桂膏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犬乳腺肿瘤显微和超微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彤光 陈谊 侯加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收集犬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病例31例,用光镜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用透射电镜对犬乳腺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细微观察。结果表明,31例犬乳腺肿瘤病例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良性乳腺肿瘤以乳腺纤维腺瘤、导管... 收集犬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病例31例,用光镜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用透射电镜对犬乳腺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细微观察。结果表明,31例犬乳腺肿瘤病例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良性乳腺肿瘤以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浆内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核分裂相明显,形态不规则,严重畸形,核固缩明显,核膜不平滑。本试验从亚细胞(细胞器)水平上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以期为犬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60例犬乳腺肿瘤病例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彤光 陈谊 侯加法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4,共3页
在上海地区部分宠物医院门诊收集了60例犬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病例,对其品种、性别、年龄、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发病时间、饮食状况、配种状况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京巴犬和西施犬是最为常见的发病品种;以8~1... 在上海地区部分宠物医院门诊收集了60例犬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病例,对其品种、性别、年龄、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发病时间、饮食状况、配种状况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京巴犬和西施犬是最为常见的发病品种;以8~10岁患犬发病率最高;诊断前未实施卵巢子宫摘除术的占93.3%,未配种、未实施绝育术、食用剩饭菜、有假孕史犬易发生乳腺肿瘤病;尾侧腹部和腹股沟处两个乳腺下方是犬乳腺肿瘤的常发部位;由前胸乳腺至腹股沟乳腺,发生概率成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品种 发病年龄 发病部位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桂芳 马大伟 +1 位作者 侯宁 史传兵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myoepithelial tumor of brea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myoepithelial tumor of brea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岁(27~63岁)。4例肿瘤直径1.5~3.0 cm(平均2.0 cm),无包膜,切面灰白色。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由双相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构成,肌上皮细胞环绕腺上皮细胞构成特征的套管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腺上皮细胞表达CK8/18、CK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Calponin、CK5/6。1例诊断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3例诊断为伴有癌的腺肌上皮瘤(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结论:乳腺上皮–肌上皮性肿瘤是少见的肿瘤类型,需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化生性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上皮–肌上皮性肿瘤 腺肌上皮瘤 伴有癌的腺肌上皮瘤
下载PDF
马勃多糖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术波 李海滨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探讨马勃多糖(Calvatia gigantea polysaccharide, CGP)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给小鼠接种4T1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25 mg/kg)和CGP高(200 mg/kg)、中(100 mg/... 为探讨马勃多糖(Calvatia gigantea polysaccharide, CGP)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给小鼠接种4T1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25 mg/kg)和CGP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每组8只;另随机选取8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次/d,给药周期为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瘤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模型组比较,CG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瘤重均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CGP低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外,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NK细胞增殖率、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及血清IFN-γ、IL-6、IL-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CG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p-PI3K、p-Akt和p-mTOR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CGP对乳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免疫调节及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勃多糖 乳腺癌 免疫调节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两孔法腔镜切除乳腺良性肿瘤(附22例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国安 陈开运 +3 位作者 高鹏 刘灏 肖方联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750-750,753,共2页
目的探讨腔镜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经乳房钼靶X线照相筛选为良性的乳腺肿瘤22例,其中乳腺纤维瘤15例、乳腺囊性腺瘤7例,肿块直径2~4 cm,平均2.8 cm.采用两孔法腋窝入路,腔镜下用电刀、超声刀进行切除.结... 目的探讨腔镜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经乳房钼靶X线照相筛选为良性的乳腺肿瘤22例,其中乳腺纤维瘤15例、乳腺囊性腺瘤7例,肿块直径2~4 cm,平均2.8 cm.采用两孔法腋窝入路,腔镜下用电刀、超声刀进行切除.结果22例均在腔镜下完成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时间28~68 min,平均42 min.放置引流管1 d,1例出现皮下积液,未发生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2~4 d,平均3 d,随访3~12个月乳房上不留任何瘢痕.结论乳腺良性肿瘤采用经腋窝腔镜切除安全可行,具有美容、美体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技术 微创外科 乳腺 良性肿瘤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心理应激诱发的C3H/HeJ雌鼠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亓晓丽 朱熊兆 +1 位作者 姚树桥 张新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在心理应激诱发的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 ( 2 1只 )和对照组 ( 14只 ) ,对实验组小鼠给予饮水冲突和限制应激 ,以建立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 ,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在心理应激诱发的乳腺癌中的表达、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 ( 2 1只 )和对照组 ( 14只 ) ,对实验组小鼠给予饮水冲突和限制应激 ,以建立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 ,然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腺癌发病率、皮质酮水平和Hsp70的表达水平。 结果 ( 1)实验组的乳腺癌发病率 ( 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发病率 ( 2 1.4% ) (P <0 .0 5 ) ;( 2 )实验组血浆皮质酮水平 ( 161.5 1± 162 .82 ) 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 10 .63± 8.3 7) μg/ml( P <0 .0 1) ;( 3 )实验组Hsp70的阳性细胞数目 ( 12 .47± 11.63 )显著高于对照组 ( 3 .16± 1.77) ( P <0 .0 1)。结论心理应激促进了Hsp70在C3H/HeJ雌鼠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Hsp70的过度表达和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心理应激 C3H HeJ 雌鼠 乳腺癌 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宁Ⅱ号对乳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阙华发 陈红风 +4 位作者 高尚璞 陆德铭 唐汉钧 贾喜花 徐杰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乳宁Ⅱ号对乳腺癌MA-891TA2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MA-891细胞株TA2小鼠移植瘤肺转移模型,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生长转移的影响,结合免疫组化法、图像分析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 目的探讨乳宁Ⅱ号对乳腺癌MA-891TA2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乳腺癌MA-891细胞株TA2小鼠移植瘤肺转移模型,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生长转移的影响,结合免疫组化法、图像分析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微血管数(MVC)、微血管面积(MVA)的水平。结果乳宁Ⅱ号组瘤重抑制率、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37.3%,65.4%,肿瘤的生长和肺转移受到明显的抑制;乳宁号组VEGF、VEGFR、MVC、MVA的水平较荷瘤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宁Ⅱ号能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挥抑瘤抗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VEGF、VEGFR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宁Ⅱ号
下载PDF
Dampness-Heat Accelerates DMBA-Induced Mammary Tumors in Rats 被引量:5
20
作者 DONG Wei TANG Xi-lan +3 位作者 SHANG Guang-bin XU Guo-liang ZHU Wei-feng LIU Hong-n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758-762,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ampness-heat (D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mmary tumors in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induced rats. Methods: Fo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ampness-heat (DH)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mmary tumors in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induced rats. Methods: Fort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n=13), DMBA group (n=14), and DMBA plus DH group (n=13). Rats in the DMBA group and DMBA plus DH group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rated with DMBA (100 mg/kg) for twice, once per week, whil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quivalent volumes of sesame oil. After DMBA administration, rats in the DMBA plus DH group were exposed to a simulated climate chamber with ambient temperature (33.0 ± 0.5 ℃) and humidity (90% ± 5%) for 8 weeks, 8 h per day. The body weight, time of tumor formation, and number of tumors were measured weekly to calculate tumor incidence, average latency period, average number of tumors, and average tumor weight.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 (TIMP-1) in serum, and the conten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 ) and interleukin (IL)-1β in serum and tumor tissue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Some tumor tissues were processed for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to determin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DMBA, DMBA plus D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number of tumors, average tumor weight, levels of serum MMP-9, TiMP-1, TNF- α and IL-1β, and contents of tumor tissue TNF- α and IL-1β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DH coul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mmary tumors through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s of MMP-9, TIMP-1, TNF- α and IL-1β in DMBA-induced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pness-heat mammary tumor 7 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inflammatory respon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