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2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涛 李长青 +1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 目的:评价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疾患所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腰痛患者2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不稳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MED术后复发3例,均采用可扩张管道系统经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行神经根管减压和内固定后症状缓解。随访21~36个月,平均31.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7±0.6分,术后3个月时为1.9±0.9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3个月时Kim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Kim优良率为96.6%,满意率为96.6%。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为93.1%,1例可能融合和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痛 椎间融合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顾仕荣 张明 +1 位作者 陈斌辉 桑裴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测量两...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外周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K)浓度,在肌肉暴露后即刻、术后(松开牵开器后)提取肌肉标本,测定组织内CK浓度,记录术中肌肉牵拉时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痛及腿痛评分。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测椎间隙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术后1个月、6个月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A组与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P<0.01),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肌肉牵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椎旁肌及外周血CK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组椎旁肌组织内CK降低幅度小于B组(P<0.05),术后外周血CK升高幅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腰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大于B组(P<0.01),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有着对椎旁肌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腰椎融合术 肌酸磷酸激酶 椎旁肌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涛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黄博 张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采用3种微创手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62例,其中27例伴有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椎管继发性狭窄或双侧侧隐窝狭窄患者应用可扩张通道系统经...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采用3种微创手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62例,其中27例伴有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椎管继发性狭窄或双侧侧隐窝狭窄患者应用可扩张通道系统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组),20例腰椎滑脱节段伴有椎间盘退变、一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患者在改良内窥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15例滑脱节段有明显节段性不稳、椎间盘变性或轻度膨出、临床表现为以腰痛为主而无下肢放射痛患者行前路小切口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C组)。参照视觉模拟评分(VAS)系统评价术前、术后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腰部功能。结果:A组中1例术后4d发现切口深部血肿而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切口未出现感染;2例术中硬膜撕裂患者未行修补术,术后无明显脑脊液漏。B组1例假关节形成,未行特殊处理。C组1例术后第1天出现腹股沟区间歇性疼痛、大腿外侧感觉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对症处理,3个月后消失。随访6~28个月,平均15.7个月。3组术后第1天VAS与术前比较及A、B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B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及C组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B、C组术后椎体滑脱复位率分别为94.6%、97.3%、96.6%,术后12个月融合率分别为96.3%、93.6%、100%。结论:采用不同的微创手术个体化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微创 腰椎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固定
下载PDF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郭敏 马丹旭 +3 位作者 李慧莉 王雷 杨宜南 王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block, TLIPB)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 目的 探讨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horacolumbar interfascial plane block, TLIPB)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TLIPB复合PCIA组(TP组)和单纯PCIA组(P组),每组21例。TP组麻醉诱导前行TLIPB,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术毕两组均采用PCIA。记录术后1 h(T1)、6 h(T2)、18 h(T3)、24 h(T4)、48 h(T5)静息和咳嗽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帕瑞昔布追加剂量、镇痛药液输注总量及术后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结果 T1~T3时TP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较P组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帕瑞昔布追加剂量在术后0~1 h明显低于P组(P<0.05)。镇痛药液输注总量及术后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IPB能明显减轻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疼痛,提高PCIA的效果,减少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 腰椎融合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原文传递
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兴华 翟明玉 +1 位作者 吴卫新 贺长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通过对36例腰椎滑脱使用Cage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治疗组,3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通过对36例腰椎滑脱使用Cage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腰椎滑脱中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采用后路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治疗组,30例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随访24个月,对照组平均随访27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以下优势:①在术后、最终随访时能明显增加腰椎的椎间隙高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复位率,降低滑脱率;②明显提高术后1、2年骨性融合率、降低断钉率;③明显提高术后JOA评分。结论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具有能有效增大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率、降低断钉率、有效复位、改善症状,保持节段稳定性的优点,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式,且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器 手术治疗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隙高度 椎弓根螺钉系统 后路椎管减压 Cage JOA评分 治疗组 对照组 临床分析 治疗作用 手术方式 融合率 后外侧 随访 术后 稳定性 疗效 平均 复位 断钉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吕剑伟 朱斌 +5 位作者 钟华璋 刘建军 尤星宇 余航 赵庆中 田大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6-594,共9页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L3/4 1例,L4/527例,L5/S1 5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峡部裂6例(L3/4 1例,L4/5 3例,L5/S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5例(L4/5 14例,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L3/4 1例,L4/5 4例),单纯腰椎不稳1例(L4/5 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8~70岁(5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3.0kg/m2。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腿痛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计算术后6个月腿痛VAS、腰背痛VAS、ODI改善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腿痛VAS与腰背痛VAS改善率差异;两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在X线/CT上统计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12.6min;术后留置引流管35例(58.3%),平均引流量为56.40ml;术后下地时间为2.9±1.0d;术后住院时间为7.8±2.7d。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切口皮下水肿3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腿痛VAS改善率为(65.6±7.1)%,腰背痛VAS改善率为(62.3±7.2)%,腿痛比腰背痛改善更佳(P<0.05)。术后1、3、6个月的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改善率为(60.9±4.7)%。术后6个月复查X线/CT结果显示节段发生融合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手术 单侧双通道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超 孙天威 +3 位作者 田融 贾宇涛 徐天同 申庆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 目的比较两种融合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3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45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及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滑脱复位率及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术中A组4例、B组1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后A组6例出现下肢根性症状;两组各出现1例切口感染。A组患者获随访24-36个月,B组26-40个月。术前及术后2周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A组JOA评分及改善率显著优于B组(P〈0.05)。X线片复查示,A组术后2周滑脱复位率显著高于B组,术后2年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B组;术后2周及2年,A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高于B组;术后2年,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融合相比,后路椎体间融合能更大程度复位椎体,恢复腰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较高,更大程度上恢复脊柱的力学稳定性,获得更好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青松 郭骏 +3 位作者 曹洪 禹志宏 官小丽 郭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十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采用经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MIS-TLIF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患者设为O-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疗效JO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评价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1~26个月,平均(14.8±6.5)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O-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MIS-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TLIF组比较,术后1个月MIS-TLIF组VAS、JOA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定各维度总得分均改善,MIS-TLIF组改善程度高于O-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为96%,O-TLIF组优良率为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2组融合率均为100%,但MIS-TLIF组平均椎间融合时间较O-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O-TLIF技术均可以有效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但MIS-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椎间融合时间短及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手术 椎间孔入路 椎体间融合术 QUADRANT系统 MI-TLIF O-TILF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白亮 庄全魁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采用MIS-TLIF手术干预作为观察组,而另外30例采用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设为对照组,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之间差异;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腰椎正侧位X线片、CT或MRI检查,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滑脱角变化;分别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依据MacNab标准评估总体预后,计算总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椎滑脱角分别为5.53°和5.42°,术后3个月依次下降至1.31°和1.35°,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为1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腰椎功能恢复,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腰椎 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剑 镐英杰 +5 位作者 任志楠 朱广铎 于磊 张盼可 曹书严 宋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6-1033,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ULIF治疗35例...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ULIF治疗35例(ULIF组),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41例(MIS-TLIF组)。其中ULIF组男1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94±12.12岁;MIS-TLIF组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44±14.37岁。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MIS-TLIF组相比,ULIF组术中出血少(52.03±11.48ml vs 134.46±18.63ml,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8.43±1.88d vs 9.98±1.96d,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术后2周ULIF组腰痛VAS评分为3.06±1.41分,显著低于MIS-TLIF组的4.10±1.64分,且术后2周ULIF组ODI为(32.20±4.32)%,显著低于MIS-TLIF组的(37.11±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LIF组融合率88.6%,MIS-TLIF组融合率为9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ULIF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1.4%(32/35),MIS-TLIF组为87.8%(36/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IS-TLIF,U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腰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微创置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群 盛晓磊 +2 位作者 严飞 周志平 朱现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18-5823,共6页
背景: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虽然疗效确切,但由于创伤大,会导致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良后果。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逐渐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Qu... 背景:传统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虽然疗效确切,但由于创伤大,会导致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良后果。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逐渐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与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腰椎微创融合组24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治疗,传统开放组30例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负压引流量,术前、术后3d及术后3,6,12个月记录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分无痛,10分剧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评估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②腰椎微创融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切口长度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较传统开放组长(P<0.05);③2组患者术前腰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腰椎微创融合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2组腰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腰椎微创融合组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传统开放组(P<0.05),但术后6个月、1年时2组患者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摄片随访显示,2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手术节段融合良好;⑤结果提示Quadrant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式,与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具有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物材料 腰椎退行性疾病 QUADRANT通道 微创 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博来 李永津 +3 位作者 苏国义 林涌鹏 林锐 杜炎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科行PELIF治疗的22例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我科行PELIF治疗的22例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为36~77岁,平均55.1±11.3岁。单节段滑脱21例,双节段滑脱1例。Ⅰ度滑脱19个节段,Ⅱ度滑脱4个节段。手术时间170.7±23.4min,术后随访12~29个月,平均20.3±3.0个月。手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并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手术节段前凸角、腰椎滑脱率,术后12个月通过CT评估融合率。同时记录随访期间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患者腰痛VAS为7.14±0.83分,术后2周为3.23±0.69分,术后6个月为2.91±0.53分,末次随访为2.32±0.57分;术前腿痛VAS为6.82±0.80分,术后2周为2.91±0.61分,术后6个月为2.60±0.50分,末次随访为2.28±0.63分;术前ODI为(65.60±10.28)%,术后2周为(19.59±6.54)%,术后6个月为(15.95±5.27)%,末次随访为(13.45±3.63)%;术后2周、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9.23±2.11mm,术后2周为11.77±2.07mm,末次随访为11.04±1.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前凸角术前为12.39°±8.42°,术后2周为15.17°±8.90°,末次随访为15.09°±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滑脱率术前为(39.70±6.01)%,末次访为(14.50±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滑脱复位率为59.9%。术后12个月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神经根袖损伤,另有一过性腰大肌无力1例,经保守治疗均获得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窥镜 腰椎融合术 微创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技术利弊分析及趋势展望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斌 孔清泉 戎利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3-659,共7页
目的对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技术利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各种技术优缺点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 目的对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技术利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各种技术优缺点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比较,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及术后出血更少、早期腰部疼痛改善更明显,且远期临床疗效、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学习曲线较长。单边双通道及大通道内镜下融合的手术时间接近于MISTLIF,但小通道内镜下融合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结论经皮内镜辅助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好的优点,但学习曲线较长,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循序开展该技术。随着各种镜下融合技术不断发展并相互补充,该技术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技术行前路L4/5椎间融合术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1 位作者 马泽民 李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技术在前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4月~2005年1月行L4/5前路腰椎间融合术52例,腹腔镜辅助下前路椎间融合手术23例(A组),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9±1.8岁;腰椎滑脱症14例,退变性...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技术在前路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4月~2005年1月行L4/5前路腰椎间融合术52例,腹腔镜辅助下前路椎间融合手术23例(A组),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9±1.8岁;腰椎滑脱症14例,退变性椎间盘疾患4例,腰椎术后综合征5例。小切口经腹膜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29例(B组),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6岁;腰椎滑脱症21例,退变性椎间盘疾患3例,腰椎术后综合征5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分别平均随访23.5个月和21.2个月,两组临床优良率、椎间高度维持和植骨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准备和操作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小切口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A组4例,发生率17.4%;B组3例,发生率10.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辅助和小切口技术进行L4/5椎间融合都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从并发症和技术上分析,采用小切口经腹膜后行L4/5椎间融合更为合理和微创,操作方便、快捷,不需特殊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腹腔镜 小切口 前入路
下载PDF
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后邻椎病发生的疗效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俊泽 王维 +3 位作者 徐凯 林淮 黄山东 郑小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122例,A组固定融合在L_5节段,B组固定融合在S_1节段,节段影像学分...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下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122例,A组固定融合在L_5节段,B组固定融合在S_1节段,节段影像学分析及Suk标准评价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2例均获得平均(16.2±0.8)个月随访;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s角、侧凸矫正率和前凸矫正率均获得明显改善,B组的前凸矫正率优于A组(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JOA腰背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无感染、螺钉断裂等不良事件;术后邻椎病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选择性椎间减压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性脊柱侧凸,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腰椎 脊柱侧凸 退变
下载PDF
Quadrant微创疗法与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刚 杨坤 +1 位作者 梅求安 张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01-703,707,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Quadrant微创术及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7例行经椎间孔...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以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Quadrant微创术及常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相关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7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微创组27例行Quadrant微创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各指标情况及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均<0.0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5),手术时间、术中射线面积剂量、射线暴露时间、患者皮肤入射剂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术后3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创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微创组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TLIF术比较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通道 微创疗法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丹 黄建国 +1 位作者 陈潜妙 陈静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2-163,168,共3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间孑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间孑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9.3±2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1±19.8)min(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76.4±8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65.7)ml(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术后2组间比较,VAS评分及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孑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的优点,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 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 腰椎退行性变
下载PDF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融合术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5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程 效伟 胡冰涛 李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对比是否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椎板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腰椎融合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行腰椎融合术并随访10年以上的89例患... 目的对比是否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椎板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腰椎融合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行腰椎融合术并随访10年以上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5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病程、病变节段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前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JOA下腰痛29分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7年,平均12.6年。A组3例(9.1%)、B组5例(8.9%)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两组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及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得椎间融合,A、B组融合时间分别为(3.4±1.2)、(3.7±1.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0,P=0.676)。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手术前后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772),B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丢失(t=14.920,P=0.000)。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及腰椎前凸Cobb角均优于B组(P<0.05);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828)。A、B组分别有3例(9.1%)和21例(37.5%)出现A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9,P=0.004)。结论两组均有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但在维持腰椎前凸和减少ASD发生率方面,保留PLC的腰椎融合术优于切除PLC的全椎板切除腰椎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韧带复合体 腰椎融合术 相邻节段退变 腰椎前凸角
原文传递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移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新虎 孟妍 +5 位作者 齐强 李危石 郭昭庆 曾岩 孙垂国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移位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腰椎专业组行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的970例患者,男423例,女547例;年龄14~87岁(56.8±12.5... 目的:探讨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age移位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腰椎专业组行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的970例患者,男423例,女547例;年龄14~87岁(56.8±12.5岁)。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上cage后缘标记线位置较术后首次测量时移动大于3mm判定为cage移位,纳入cage移位组。在无cage移位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皮下腰椎指数(subcutaneous lumbar spine index,SLSI)、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术前和术后平均椎间高度(mean disc hight,MDH)、术前和术后椎间隙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HD)、术前和术后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有无终板损伤、有无骨质疏松、螺钉置入深度、椎间隙形态、有无螺钉松动、cage置入深度等。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cage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6~66个月(43.4±18.2个月),共21例(2.16%)患者22枚cage术后出现移位。cage移位组的年龄、术前及术后MDH、术后ROM、男性患者比例、骨质疏松患者比例、合并螺钉松动比例、梨形椎间隙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螺钉松动(OR=5.020,95%CI 1.026~24.564,P=0.046)、骨质疏松(OR=8.116,95%CI 1.503~43.841,P=0.015)及梨形椎间隙(OR=28.031,95%CI 1.850~424.748,P=0.016)是cage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cage移位患者中有12例(1.24%)cage后移进入椎管,其中8例无明显症状,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平均52.4±7.6个月)时椎体间已融合,3例(0.31%)伴明显腰痛和(或)下肢痛,保守治疗无效,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1例有腰痛及臀部疼痛,建议行翻修手术但患者拒绝,随访55个月,cage移位未进展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并发症 翻修术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物理预防措施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春晓 欧肇兰 +3 位作者 李晓玲 朱燕 曹静娟 罗晓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5期99-101,共3页
目的:明确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采用物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行腰椎融合术的114例患者,采取护理强化宣教告知其围手术期避免吸烟、饮酒,进行规律肌肉收缩锻炼,穿戴抗血栓压力带,下肢气压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同时... 目的:明确腰椎融合术围手术期采用物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行腰椎融合术的114例患者,采取护理强化宣教告知其围手术期避免吸烟、饮酒,进行规律肌肉收缩锻炼,穿戴抗血栓压力带,下肢气压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同时,围手术期应保证充分的静脉补液。结果:所有114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规律地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训练、穿戴抗血栓压力带、肢体气压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肢体深静脉血栓,抗凝药物可不必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物理预防 腰椎融合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