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篇》辩者命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荣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9,共10页
《庄子·天下》所载辩者命题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命题,揭示了墨家唯实逻辑的根本缺陷,即概念内涵开放,无法最终定义;第二类命题,表达了名家唯名逻辑的主张,强调"名"的唯一性,"名"与"名"之间互不相涉... 《庄子·天下》所载辩者命题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命题,揭示了墨家唯实逻辑的根本缺陷,即概念内涵开放,无法最终定义;第二类命题,表达了名家唯名逻辑的主张,强调"名"的唯一性,"名"与"名"之间互不相涉,并对复名和极限名词作了探索,提出了定性推理命题和定量推理命题。揭示墨家逻辑缺陷,确立名家逻辑,此乃辩者命题之根本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辩者命题
原文传递
逻辑学输入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昭式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80-82,共3页
鸦片战争带来的深重民族危机 ,极大地激发了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又迫切需要西方文化。同时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冲破 ,又使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进入中国的可能。这种需要与可能正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西学对中国的输入... 鸦片战争带来的深重民族危机 ,极大地激发了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又迫切需要西方文化。同时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冲破 ,又使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进入中国的可能。这种需要与可能正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西学对中国的输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一些先进学人对逻辑学的引入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社会需要 文化变革 社会文化原因 西方近代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浅析弗雷格的语境原则
3
作者 李昕 熊卫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语境原则是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中提出并加以应用,经后人引用和解释,发展到成为分析哲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但由于对语境原则的不同解释又引起广泛争议,通过对语境原则的狭义和广义的分析,解读语境原则在弗雷格理论体系中的一... 语境原则是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一书中提出并加以应用,经后人引用和解释,发展到成为分析哲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但由于对语境原则的不同解释又引起广泛争议,通过对语境原则的狭义和广义的分析,解读语境原则在弗雷格理论体系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语境原则 《算术基础》 逻辑主义 “意谓” 分析哲学 意义
下载PDF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展骥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涉”与“假句” “非自涉”与“缺值” “强化谎者”悖论 逻辑派的观点 辨证“鹰”派的观点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逻辑学者的逻辑谬误论
5
作者 郑立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37-539,共3页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逻辑学者对谬误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谬误的方法的论述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逻辑学 谬误 逻辑学史 荀子 韩非 形名观 墨子 "悖" 《淮南子》 《吕氏春秋》
下载PDF
伍非百名学研究之对比法
6
作者 卢芸蓉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0-64,共5页
伍非百对古名家篇籍《中国古名家言》的校释与研究,一以贯之地执行着对比法,不仅得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也系统化了其名学思想。其运用的对比法主要有“对比校释而择优选之”“对比校释而新校遗误”“对比研读而以典释典”“对比... 伍非百对古名家篇籍《中国古名家言》的校释与研究,一以贯之地执行着对比法,不仅得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也系统化了其名学思想。其运用的对比法主要有“对比校释而择优选之”“对比校释而新校遗误”“对比研读而以典释典”“对比修正而自我完善”四种类型。这些对比法以及伍非百的其他典籍整理手段对于我们今天研读、校注、研究古籍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非百 中国古名家言 对比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