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牙根尖部侧孔形态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皮昕 李秋华 +2 位作者 杜昌连 皮婧 李春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0,I018,共4页
目的 研究恒牙根尖部侧孔 ,为临床和国人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XTL 2型连续变倍体视摄影显微镜 ,对 15 0 2个恒牙根尖部出现的 2 30个侧孔的形状和孔径进行观测。结果 2 30颗恒牙根尖部侧孔的形状可分为 4型 :圆形 141个 ,占 6 1... 目的 研究恒牙根尖部侧孔 ,为临床和国人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XTL 2型连续变倍体视摄影显微镜 ,对 15 0 2个恒牙根尖部出现的 2 30个侧孔的形状和孔径进行观测。结果 2 30颗恒牙根尖部侧孔的形状可分为 4型 :圆形 141个 ,占 6 1 30 % ;椭圆形 85个 ,占 36 96 % ;肾形 3个 ,占 1 30 % ;不规则形 1个 ,占 0 43%。结论 恒牙根尖部侧孔的孔径为根尖孔的一半 ,并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根尖部 侧孔 显微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下颌第三磨牙根尖孔及侧孔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天娟 陈建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463-464,共2页
目的:观察下颌第三磨牙根尖孔及侧孔,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将147个下颌第三磨牙制作成透明标本,用体式显微镜对根尖孔和侧孔数目及分布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147个下颌第三磨牙中,融合根有66个,分叉根有81个。融合根有1个根尖... 目的:观察下颌第三磨牙根尖孔及侧孔,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将147个下颌第三磨牙制作成透明标本,用体式显微镜对根尖孔和侧孔数目及分布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147个下颌第三磨牙中,融合根有66个,分叉根有81个。融合根有1个根尖孔的比例最大,占40.9%,其次是2个根尖孔,占33.3%;分叉根近中根有1个根尖孔的比例最大,占65.4%,其次是2个根尖孔,占25.9%;分叉根远中根有1个根尖孔的占93.8%。下颌第三磨牙的侧孔发生率高,多数离体牙只有一个侧孔。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孔和侧孔的数目和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对临床根管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根尖孔 侧孔
原文传递
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的局部解剖及操作要点 被引量:14
3
作者 薛毅辉 张远征 +2 位作者 陈锦峰 周定标 贾云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 介绍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区腹侧病变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4具尸体枕部解剖 6例 ,模拟手术操作过程 3例 ;6例手术实践体会。结果 乳突后直切口是从肌肉间隙中入路 ,涉及的肌肉只有部分的胸锁乳突... 目的 介绍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区腹侧病变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4具尸体枕部解剖 6例 ,模拟手术操作过程 3例 ;6例手术实践体会。结果 乳突后直切口是从肌肉间隙中入路 ,涉及的肌肉只有部分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 ,以及上、下斜肌 ,肌肉无需大范围的剥离切断。枕骨髁可磨除后 1/ 3。从椎动脉前方切开硬脊膜 ,视角可达 180度。能从颅脊神经和椎动脉的前方切除肿瘤 ,不牵延髓。从椎动脉后方切开硬脊膜 ,能处理低达颈 2、 3的肿瘤。结论 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手术视角好、对延髓牵拉轻微、切口易延扩和便于联合入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枕下极外侧入路 局部解剖 枕大孔区
原文传递
基于锥形束CT的颏孔区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哲欣 陈雅萍 +1 位作者 崔啸尘 杨威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对颏孔区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及分析,为临床颏部手术的术前规划及安全实施提供详细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0例患者(580侧下颌骨)的影像学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颏孔位置、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MF-MLB),下牙槽神经前襻的发生率、长度,副颏孔的发生率、位置分类、横径、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AMF-MLB)及其中心至颏孔中心距离(MF-AMF),侧方舌侧孔的发生率、纵径、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LLF-MLB)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580侧下颌骨中能精确定位553个颏孔,71.07%(393/55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其中,男性患者颏孔的横径、纵径及MF-MLB均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和≥60岁患者的MFMLB大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37例患者存在下牙槽神经前襻(392个),其发生率为81.7%(237/290),其长度为(3.3±0.6)mm;其中,男性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发生率及长度均大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年龄段患者下牙槽神经前襻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1例患者存在副颏孔(38个),其发生率为10.7%(31/290),第Ⅲ类副颏孔占比最大为44.7%(17/38);副颏孔的横径、纵径分别为(1.3±0.3)、(1.2±0.2)mm,AMF-MLB、MF-AMF分别为(15.3±2.2)、(4.9±0.9)mm;不同性别及各年龄段患者的副颏孔发生率及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202例患者存在侧方舌侧孔(320个),其发生率为69.7%(202/290),侧方舌侧孔纵径为(0.8±0.2)mm,LLF-MLB为(7.2±1.2)mm;其中,男性患者LLF-MLB大于女性患者,50~59岁患者侧方舌侧孔纵径小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颏孔区下牙槽神经前襻和侧方舌侧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均有较大的解剖结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孔 下牙槽神经前襻 副颏孔 侧方舌侧孔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上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孔形态观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佳平 史春丽 +2 位作者 郑佳安 杜启涛 邱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CAP)手术切除根尖的根尖孔形态特征。方法:临床上收集慢性根尖周炎手术切除根尖117例,包括上颌中切牙44例,上颌侧切牙61例,上颌尖牙12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孔封闭... 目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CAP)手术切除根尖的根尖孔形态特征。方法:临床上收集慢性根尖周炎手术切除根尖117例,包括上颌中切牙44例,上颌侧切牙61例,上颌尖牙12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尖孔封闭效果,计数侧副根尖孔的数量并测量根尖孔面积。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平均根尖孔封闭效果分别为(67.23±17.66)%、(61.28±18.69)%、(59.94±14.5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平均侧副孔数量分别为(1.7±2.1)个、(1.4±1.8)个、(0.9±1.0)个,侧副孔出现率分别为72.7%、68.9%、58.3%;根尖孔面积分别为(0.136±0.091)mm~2、(0.091±0.036)mm~2、(0.101±0.020)mm~2。结论:根尖孔封闭效果不佳、侧副孔数目多以及根尖孔面积增大是影响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的因素,对根尖孔形态和结构的观察有助于优化并提高根管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难治性根尖周炎 侧副孔 根尖封闭 生理性根尖孔
原文传递
下颌骨舌侧孔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永静 陈志方 +1 位作者 张薇 陈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3期2278-2282,共5页
下颌骨颊舌侧存在许多小孔,除下颌孔、颏孔以及牙槽窝以外的开孔称为副孔,其中位于下颌骨舌侧面的副孔称其为下颌舌侧孔。下颌舌侧孔有丰富的血供,而下颌骨舌侧孔延伸形成的管道内可有神经、血管分支穿过。以往学者将颏孔前区称为“种... 下颌骨颊舌侧存在许多小孔,除下颌孔、颏孔以及牙槽窝以外的开孔称为副孔,其中位于下颌骨舌侧面的副孔称其为下颌舌侧孔。下颌舌侧孔有丰富的血供,而下颌骨舌侧孔延伸形成的管道内可有神经、血管分支穿过。以往学者将颏孔前区称为“种植安全区”,认为在此区域的手术风险低,但是后来部分文献报道种植术中或术后出现血肿,甚至引起窒息的病例,追踪血肿来源时该解剖结构的存在才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下颌骨存在数量不等的舌侧孔,其中正中联合区及前磨牙区检出率较高。下颌舌侧孔解剖位置变异大,在相关种植手术、正颌外科手术中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本文对该结构的特点作一综述,望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舌侧孔 副孔
下载PDF
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栢通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61例,均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法(JOA)...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61例,均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法(JOA)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1 min,术后卧床1 d,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个月,平均时间为4个月,手术前腿痛VAS为(7.0±1.3)分,术后即刻为(2.1±1.1)分,术后3个月(2.1±0.3)分,末次随访(1.9±0.7)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手术前JOA为(7.3±2.3)分,术后1 d(17.1±3.1)分,术后3个月(20.3±3.1)分,末次随访(21.1±3.2)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孔狭窄是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老年性 侧路椎间孔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磊本 张昌盛 张福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PTED)与后路椎间孔镜(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8—2018-08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LD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PEID组,各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PTED)与后路椎间孔镜(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8—2018-08间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6例LD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PEID组,各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PEID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T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多于PT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ED组总有效率高于PE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前后2组患者组间VAS、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与PEID手术均为微创、有效、安全的LDH治疗方法。PTED术中出血量更少,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路椎间孔镜 后路椎间孔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优质护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莎莎 毛莹 +2 位作者 赵晶 曹莹莹 丛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对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观察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 目的总结对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观察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临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优质护理 住院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增会 赵艳春 +1 位作者 马超 刘光旺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病人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位的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C型臂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俯卧位应用于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病人临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改良俯卧位 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远外侧入路手术中椎动脉颅内段的显微解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万新 康春华 +1 位作者 彭志强 李少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4-798,共5页
目的 对椎动脉颅内段进行观察和测量,探讨远外侧人路手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颅内段和小脑后下动脉. 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带颈成人头颅标本模拟远外侧人路开颅,到达颈静脉孔区,显露椎动脉颅内段及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走形特点和形态,并... 目的 对椎动脉颅内段进行观察和测量,探讨远外侧人路手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颅内段和小脑后下动脉. 方法 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带颈成人头颅标本模拟远外侧人路开颅,到达颈静脉孔区,显露椎动脉颅内段及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走形特点和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 结果椎动脉颅内段穿寰枕筋膜后在基底动脉沟与对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椎动脉与舌下神经关系密切,本组30侧椎动脉穿经舌下神经根的腹侧达桥脑延髓沟,8侧椎动脉穿舌下神经根丝之间,2侧椎动脉经舌下神经根丝的背侧.70%的椎动脉与舌下神经有接触,其中30%的椎动脉对舌下神经造成压迫.椎动脉颅内段主要分支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动脉、脑膜后动脉和一些穿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最大的分支,本组全部发自椎动脉颅内段,行程多为袢状并同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小脑后下动脉的起始点因人而异,同一标本左右也不一致,大多起自椎动脉颅内段的中上1/3.本组未见小脑前下动脉起源于椎动脉.脊髓前动脉均起于双侧椎动脉的末段,在中线吻合成一单干,沿脊髓前正中裂迂曲下降供应脊髓. 结论 熟悉椎动脉颅内段及其分支的走形特点和解剖变异有助于远外侧入路到颈静脉孔区手术中识别和保护椎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远外侧入路 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