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动态和主导因子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田国忠 张志善 +2 位作者 李志清 申艳普 郭加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91,共9页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 对我国陕西清涧、佳县 ,河南濮阳 ,山西临县、太原枣品种圃 ,安徽 ,浙江和北京等部分枣树传统分布区的枣疯病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通过不同地区枣疯病发生历史和危害现状的比较分析 ,初步摸清了各地区枣疯病发生的不同特点和为害状况 ;发现根蘖苗繁殖方式仍是目前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的主要原因。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田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局部空气污染以及施肥等枣树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枣树的抗病性降低。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PCR技术检测植原体结果显示 ,病园内存在比例不等的无症带菌树 ;由此判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发生动态 主导因子分析 中国 植原体 传播方式 抗病性 潜伏侵染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被引量:36
2
作者 杨宝君 汪来发 +3 位作者 赵文霞 徐福元 张培 李占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 ,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 ,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 ,以达到防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潜伏侵染 松墨天牛 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
下载PDF
在中学开展结核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倪 张慧 +6 位作者 黄飞 成诗明 周林 夏愔愔 陈卉 马伟 陈伟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索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和抗结核预防性服药的可行性,为完善学生潜伏性感染者预防性服药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当地结核病疫情、卫生和教育部门建立的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和制度、有农... 目的探索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和抗结核预防性服药的可行性,为完善学生潜伏性感染者预防性服药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当地结核病疫情、卫生和教育部门建立的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和制度、有农村寄宿制中学等因素,选择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3所中学共2 82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的检测。结果 PPD筛查率为85.05%(2 400/2 822),未接受筛查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有过敏史(47.63%)、患有疾病(19.43%)和发热(17.30%);接受筛查的对象中PPD强阳性率为2.63%(63/2 400),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共有38人接受了预防性服药,不接受预防性服药的对象均为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对象全部完成疗程,且总体规则服药率为100%,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但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必须在充分考虑当地结核病疫情、防治服务能力、防治经费、相关方配合等因素的基础上,由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共同参加,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潜伏感染 预防性治疗 学生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娓 刘军连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年第1期33-38,共6页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潜伏在人体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复制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HZ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VZV分子特征和功能方面,沉默即刻早期蛋白(immediate early protein,IE)基因是引起病毒复制、激...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潜伏在人体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复制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HZ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VZV分子特征和功能方面,沉默即刻早期蛋白(immediate early protein,IE)基因是引起病毒复制、激活的关键;在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是VZV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VZV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后激活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间接激活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共同引起皮肤和神经组织的损伤,发展为HZ。本文综述了HZ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潜伏感染 激活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新疆哈密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辉 李学文 +1 位作者 张唯一 冯宏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7-130,共4页
通过对田间生长哈密瓜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果实组织带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表明哈密瓜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 ,均可受到致腐病原菌潜伏浸染 ,主要潜伏真菌为 :Alternaria alternata,Fusarium semitectum,,其次为青霉和灰霉。
关键词 哈密瓜 真菌 潜伏侵染 采前处理 果实防腐
下载PDF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居念 林河通 +2 位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王宗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 Maubl.];...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即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 潜伏侵染 龙眼拟茎点霉 可可毛色二孢
下载PDF
The role of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被引量:26
7
作者 Chi Man +3 位作者 Tsang Sai Wah Ts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7-121,共15页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pstein-Barr virus(EBV) infection. EBV episomes are detected in almost all NPC cells. The role of EBV in NPC pathogenesis has long been postulated but remains 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pstein-Barr virus(EBV) infection. EBV episomes are detected in almost all NPC cells. The role of EBV in NPC pathogenesis has long been postulated but remains enigmatic. In contrast to infection of B lymphocytes, EBV infection does not directly transform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into proliferative clones with malignant potential. EBV infection of normal 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is predominantly lytic in nature. Genetic alterations in premalignant nasopharyngeal epithelium, in combination with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in the nasopharyngeal mucosa, presumably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tent EBV infection in infected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during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NPC. Establishment of latent EBV infection in premalignant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latent viral genes, including the BART transcripts and BART-encoded micro RNAs, are crucial features of NPC. Expression of EBV genes may drive furthe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premalignant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into cancer cells.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NPC cell lines and the progressive loss of EBV epsiomes in NPC cells propagated in culture strongly implicate the contribution of host stromal components to the growth of NPC cells in vivo and maintenance of EBV in infected NPC cells. Defining the growth advantages of EBV-infected NPC cells in vivo will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ibution of EBV infection in NPC pathogenesis, and may lea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P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EBV)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atent infection PATHOGENESIS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葡萄霜霉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文学 肖瑞刚 +3 位作者 吕苗苗 丁宁 石华荣 顾沛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9-1540,共12页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单年流行病害,研究旨在构建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为葡萄霜霉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葡萄霜霉病菌cox2基...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的单年流行病害,研究旨在构建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体系,为葡萄霜霉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enBank中葡萄霜霉病菌cox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F-cox-Pv/R-Pv),建立并优化常规PCR和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利用葡萄霜霉病菌、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葡萄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辣椒炭疽病菌(C.capsica)、甘草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西葫芦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番茄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马铃薯干腐病菌(F.equiseti)、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等14种葡萄及其他作物病原菌和拮抗菌的菌丝DNA进行常规PCR和real-time PCR特异性检测,并对灵敏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价。运用已构建的real-time PCR体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育期叶片内病原菌D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接种时间与叶片内葡萄霜霉病菌潜伏侵染量的关系。【结果】研究设计的引物特异性高,常规PCR仅对葡萄霜霉病菌DNA有扩增条带,为139 bp;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对引物对葡萄霜霉病菌有唯一的产物吸收峰,对其他供试菌株均未检测到产物吸收峰。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10 pg·μL^(-1),real-time PCR的灵敏度可达到0.1 pg·μL^(-1),是常规PCR检测灵敏度的100倍。以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real-time PCR循环阈值(Ct)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y=42.27-3.36x,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98.50%,线性范围达7个数量级,在2.4×10~3—2.4×10~9 copies/μ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的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COX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潜伏侵染 定量检测
下载PDF
青枯菌潜伏浸染对花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廖伯寿 李栋 +4 位作者 单志慧 雷永 谈宇俊 段乃雄 唐桂英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8,共4页
用青枯菌对20个花生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了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根系、根瘤数、生物产量及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普遍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潜伏浸染的反应存在广泛差异。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潜伏浸染 人工接种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景耀 王建军 周卫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在陕西省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分布普遍,危害130多个杨树品种、杂交种和无性系,其中有些树种如箭杆杨、北京杨、陕林2号杨、箭×钻杨等受害更为严重,常导致整株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据研究杨树... 在陕西省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分布普遍,危害130多个杨树品种、杂交种和无性系,其中有些树种如箭杆杨、北京杨、陕林2号杨、箭×钻杨等受害更为严重,常导致整株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据研究杨树溃疡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但在陕西省杨树苗木上未见其发病,有无潜伏侵染现象存在,更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于1987—198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溃疡病 潜伏浸染
下载PDF
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1
11
作者 潘娟娟 骆勇 +4 位作者 黄冲 孙振宇 赵磊 闫佳会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快速、及时地诊断与定量监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病叶,对准确估计越冬、越夏后的病情,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的β-tubilin基因序列设计对该病原菌的种...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快速、及时地诊断与定量监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病叶,对准确估计越冬、越夏后的病情,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的β-tubilin基因序列设计对该病原菌的种具有特异性的引物betaf/betar,并分别在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扩增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引物对小麦条锈菌特异性高,可稳定扩增出243 bp的目标条带。Real-time PCR的灵敏度为普通PCR的100倍。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了real-time PCR测定系统,定量测定了条锈菌在小麦叶片接种后组织内的DNA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后12 h,可在小麦叶片内检测到条锈菌,且条锈菌在小麦叶片内潜育期间随时间呈指数增长。接种第6 d后叶片内的菌量有明显的增加。建立的小麦条锈菌的real-time PCR早期定量测定方法,为及时、快速监测小麦条锈病在潜育期间的发病规律以及为该病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潜伏侵染 REAL-TIME PCR 分子流行学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伟 曹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6期327-329,336,共4页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位居第三位,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 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位居第三位,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有关。尖锐湿疣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复发率也较高,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部分还可能发生癌变,导致宫颈癌。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免疫调节治疗,然而,不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全面的认识尖锐湿疣,通过查找文献,以及一系列的分析总结,做一系统的综述,为早日治愈尖锐湿疣奠定基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潜伏感染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应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舒 邵凌云 +6 位作者 孟成艳 王莹 许云亚 胡海燕 黄玲莉 王昀 张文宏 《微生物与感染》 2007年第3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在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68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 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在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用于诊断结核潜伏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68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PPD)试验。结果在HIV感染者总体、CD4<200/μl和CD4>200/μl各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7.65%、44.44%和70.69%,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1.18%、11.11%和46.55%,其中在HIV感染者总体及CD4>200/μl组中TSPOT检测阳性率均高于PPD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TSPOT检测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低于CD4>200/μ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在CD4<200/μl组中的阳性率远低于CD4>200/μ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检测在我国HIV感染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尤其是在CD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感染人群中,阳性率高于目前常用的PPD试验。PPD试验阳性率受CD4细胞计数水平的显著影响,而TSPOT检测不受此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结核菌素试验
下载PDF
结核潜伏性感染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施雯慧 成诗明 陈伟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或细菌学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潜伏性感染者如不进行治疗,约有5%~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早期识别和治疗... 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或细菌学证据的一种特殊状态。潜伏性感染者如不进行治疗,约有5%~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早期识别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诊断潜伏感染的结核菌素试验(TST)和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方法、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方面的选择,为开展现场调查和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潜伏性感染 诊断
原文传递
关口前移:结核潜伏感染及其控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91-795,共5页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高危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应该紧密结合国情和结核病疫情特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方案。准确界定干预目标人群、探索适宜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为手段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将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控制 干预性研究 预防性治疗 潜伏感染
下载PDF
湖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隐性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6
16
作者 范仲鑫 刘道新 +6 位作者 何世成 唐小明 邱伯根 谈志祥 鲁杏华 邱立新 郑姣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36,共3页
用ELISA和RT-PCR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南省内20个规模场1007份血清和3个市级定点屠宰场50份猪肺门淋巴结进行蓝耳病血清抗体检测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检测。结果1007份血清中,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72.9%(734/100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用ELISA和RT-PCR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南省内20个规模场1007份血清和3个市级定点屠宰场50份猪肺门淋巴结进行蓝耳病血清抗体检测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检测。结果1007份血清中,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72.9%(734/1007),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携毒率为3.2%(32/1007),50份肺门淋巴结病毒阳性率为16%(8/50),其中,蓝耳病免疫与非免疫猪血清其抗体阳性率相差不显著,种猪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商品猪,而其病毒携毒率为0%。部分规模猪场和眼观健康的育肥猪存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耳病病毒 隐性感染 抗体 抗原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30-335,共6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最早被确定的人类肿瘤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感染呈多样性。EBV与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淋巴瘤以及鼻咽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相关,还能引起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患...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最早被确定的人类肿瘤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感染呈多样性。EBV与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淋巴瘤以及鼻咽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相关,还能引起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患。EBV以隐性感染的方式终身潜伏,在少数免疫力低下者体内通过多种途径在多种疾病中起作用,或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复杂疾病,可能与多种疑难病症相关,引起了临床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已有一些抗人类疱疹病毒的药物用于临床,但是对于EBV感染无效,抗EB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正在积极研究中。对EBV感染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临床意义,也为微进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 慢性疲劳综合 征伯基特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鼻咽癌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高慧慧 陶然 +1 位作者 俞惠民 尚世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潜伏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在儿科学领域,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激活后,可能导致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病毒潜伏感染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免疫反应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方式清除病...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潜伏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在儿科学领域,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激活后,可能导致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病毒潜伏感染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免疫反应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方式清除病毒。然而,在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病毒会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宿主细胞微环境及免疫杀伤作用,从而达到与长期宿主共存的目的。目前研究揭示,HCMV的潜伏感染可能与病毒立即早期启动子沉默、病毒干扰宿主细胞凋亡、病毒免疫逃逸及非编码RNA调控机制有关。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HCMV潜伏感染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潜伏感染 立即早期启动子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状况调查与随访 被引量:14
19
作者 岳建荣 郑国琴 +3 位作者 顾美红 麦衬娇 邓永聪 陈心春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5期11-12,共2页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潜伏性结核感染及患病情况,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确认的552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结免三项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 目的 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潜伏性结核感染及患病情况,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确认的552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结免三项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结果 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潜伏性结核感染率为48.73%,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99%,密切接触者性别、年龄、与病人的居住关系等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时做好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预防和控制 潜伏性感染 患病率 接触者追踪
下载PDF
花生青枯菌潜伏侵染的酶联免疫血清检测技术 被引量:12
20
作者 单志慧 廖伯寿 +3 位作者 谈宇俊 李栋 雷永 沈明珍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7,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花生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潜伏侵染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为104菌/ml,对潜伏侵染的检测可准确到组织水平,样品制备可用缓冲液浸泡代替研磨,样品保存时间不影响检测效果。
关键词 青枯菌 潜伏侵染 花生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